本文目錄
第①部分更新要點:NSCL-23、24,新增「蘿拉替尼」
肺癌的預防和篩查(PREV-1)
1. 肺癌是一種獨特的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一種由某個行業生產和推廣的令人上癮的產品。大約85%到90%的肺癌是由主動或被動吸菸(二手菸)引起的。降低肺癌死亡率需要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來防止吸菸,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菸草產品的監管,以及其他菸草控制措施。
2. 持續吸菸與第二原發癌、治療併發症、藥物相互作用、其他與菸草有關的疾病、生活質量下降和生存率下降有關。
3. 根據外科總醫生的報告,主動吸菸和二手菸兩者都會導致肺癌。有證據表明,與吸菸者生活在一起的二手菸暴露使患肺癌的風險增加了20%—30%。
4. 每個人都應該被告知吸菸和暴露在菸草煙霧中可對健康產生危害、導致成癮和威脅生命,政府應該考慮採取有效的立法、行政、管理或其他措施,以保護所有人免受菸草煙霧的影響。
5. 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的是,肺癌致癌物的輸送系統還含有高度上癮的尼古丁。要降低肺癌死亡率,將需要廣泛貫徹美國衛生保健研究和質量管理局(AHRQ)指南,以識別、勸告和治療尼古丁成癮患者。
6. 現在或以前吸菸的人患肺癌的風險很大;尚未為這些患者建立化學預防藥物。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鼓勵這些患者參加化學預防試驗。
7. 建議對一些選擇性的高危吸菸者和有吸菸史者使用低劑量CT(LDCT)進行肺癌篩查(見NCCN肺癌篩查指南)。
8. 請參閱NCCN戒菸指南。
c. 參見診斷評估原則(DIAG-A1,1/3)。
d. 與之前的影像學檢查進行對比,最重要的放射影像學因素是改變還是穩定。
e.低風險=很少或沒有吸菸史或其他已知危險因素。
f. 高風險=吸菸史或其他已知危險因素。已知的危險因素包括一級親屬的肺癌病史、暴露在石棉、氡或鈾中。
g. 非實性(磨玻璃)結節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才能排除惰性腺癌。
h. 改編自Fleischner指南: MacMahon H, Naidich DP, Goo JM, et al. Guidelines for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From the FleischnerSociety 2017. Radiology 2017;284:228-243.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America。Fleischner協會的指南不指導是否需要對比劑或LDCT是否合適。LDCT是首選,除非有理由強化對比度以獲得更好的診斷解析度。
i.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陽性結果定義為肺結節的標準化攝取值(SUV)大於基線縱隔血池。PET掃描陽性可由感染或炎症引起,包括無肺癌伴局部感染,有肺癌伴相關(如阻塞性)感染,有肺癌伴相關炎症(如淋巴結、肺實質、胸膜)。PET掃描假陰性可能是由於結節小、細胞密度低(非實性結節或磨玻璃樣陰影[GGO])或FDG對腫瘤親和力低(如原位腺癌[以前稱為支氣管肺泡癌]、類癌))。
J. 如果考慮在沒有組織學確診的情況下進行經驗性治療,建議進行多學科評估,至少包括介入放射學、胸部外科和介入肺科,以確定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或者提供共識,即活檢風險太高或太難,患者可以在沒有組織確認的情況下繼續治療。
1. 臨床上高度懷疑是I期或II期肺癌的患者(基於風險因素和影像學表現)在手術前不需要活檢。
1.1活檢增加了時間、費用和程序風險,並可能對治療決策沒有影響。
1.2如果強烈懷疑不是肺癌,可以通過芯針活檢或細針穿刺(FNA)進行診斷,術前活檢可能是合適的。
1.3如果術中診斷看起來困難或風險高,術前活檢可能是合適的。
1.4如果術前沒有得到組織診斷,那麼在肺葉切除術、雙肺葉切除術或全肺切除術之前,術中診斷(如楔形切除、針吸活檢)是必要的。
2.支氣管鏡檢查更推薦在外科切除手術中進行,而不是作為一個單獨操作。
2.1手術切除前需要支氣管鏡檢查(見NSCL-2)。
2.2手術前單獨的支氣管鏡檢增加時間、費用和程序風險,並可能對治療決策沒有影響。
2.3如果是中央型肺癌需要對活檢、手術計劃(如潛在袖狀切除)或術前氣道準備(如去除阻塞)進行術前評估,那麼術前可進行支氣管鏡檢。
3.對於大多數臨床I期或II期肺癌患者,建議在手術切除前進行侵入性縱隔分期(見NSCL-2)。
3.1患者最好在計劃手術切除前(在同一的麻醉操作中)進行侵入性縱隔分期(縱隔鏡檢查),而不是作為單獨的操作。對於接受支氣管內超聲(EBUS)/內鏡超聲(EUS)分期的患者,如果無法獲得現場快速細胞學分析,縱隔分期可能需要一個單獨進行的操作過程。
3.2單獨的縱隔分期操作增加了時間、費用、治療協調、不便和額外的麻醉風險。
3.3術前侵入性縱隔分期可能適用於臨床高度懷疑N2或N3或術中細胞學/冰凍切片分析無法獲取的情況。
4.對於懷疑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患者,有許多技術可取得組織診斷。
4.1應常規使用的診斷工具包括:
4.1.1痰細胞學
4.1.2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和經支氣管針吸活檢
4.1.3影像引導經胸芯針活檢(首選)或FNA
4.1.4胸腔穿刺
4.1.5縱隔鏡
4.1.6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和開放手術活檢
4.2為活檢提供重要附加策略的診斷工具包括:
4.2.1 EBUS引導活檢
4.2.2 EUS引導活檢
4.2.3導航支氣管鏡檢查
5.對於患者個體首選診斷策略依據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是否存在縱隔或遠處轉移、患者特徵(如肺部病理和/或其他重要併發症)以及當地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而定。
5.1選擇最佳診斷步驟時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5.1.1預期診斷率(靈敏度)
5.1.2診斷準確率,包括特異性以及特別是陰性診斷研究的可靠性(即真陰性)
5.1.3用於診斷和分子檢查有足夠數量的組織樣本
5.1.4操作的侵入性和風險
5.1.5評估的效率——操作的路徑和時序——同步分期是有益的,因為它避免了額外的活檢或手術。活檢最好取能夠提供最高分期的病理(例如,活檢可疑的轉移瘤或縱隔淋巴結,而不是肺部病灶)。因此,在臨床高度懷疑侵襲性、晚期腫瘤時,在選擇診斷活檢部位之前做PET檢查。
5.1.6可用的技術和知識
5.1.7 PET提示活檢部位的腫瘤活躍度
5.2關於疑似I期至III期肺癌的最佳診斷步驟的,應由胸科放射科醫生、介入放射科醫生和胸外科醫生綜合評估作出。多學科評估還應包括具有先進支氣管鏡診斷技術專業知識的肺科醫生或胸科醫生。
5.3微創且高效的檢查作為首選的診斷性活檢。
5.3.1中央型腫塊和可疑支氣管內受累的患者應接受支氣管鏡檢查。
5.3.2伴有外周(外三分之一)結節的患者可從導航支氣管鏡、放射超聲內鏡(radial EBUS)或經胸針吸活檢術(TTNA)中獲益。
5.3.3可疑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應通過EBUS、EUS、導航支氣管鏡或縱隔鏡進行活檢。
——EBUS可對 2R/2L、4R/4L、7、10R/10L以及其他肺門淋巴結進行活檢。
——臨床上(PET和/或CT)發現縱隔惡性腫瘤陽性,而EBUS-TBNA惡性腫瘤陰性者,應在手術切除前接受隨後的縱隔鏡檢查。
——如果臨床懷疑第5、7、8和9站淋巴結轉移,食管超聲內鏡引導下活檢(EUS)可提供額外的評估途徑。
——如果臨床懷疑前縱隔(第5站和第6站)淋巴結轉移,TTNA和前縱隔切開術可提供額外的評估途徑。如果由於靠近主動脈而無法進行TTNA,VATS活檢也是一種選擇。
5.3.4食管超聲內鏡還提供了進入左腎上腺的可靠通道。
5.3.5伴有胸腔積液的肺癌患者應接受胸腔穿刺和細胞學檢查。初次胸腔穿刺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陰性並不能排除胸膜受累。在開始根治性治療之前,應該考慮行胸腔穿刺術和/或胸腔鏡檢查。
5.3.6如果可行,懷疑有孤立轉移灶的患者應該行該部位的組織學確認。
5.3.7如果可行,懷疑有轉移的患者應該取得其中一個轉移部位的組織學確認。
5.3.8可能有多個轉移部位的患者——基於臨床上高度懷疑——如果活檢轉移部位在技術上有困難或高危,應該對肺原發灶或縱隔淋巴結進行活檢。
a. 請參閱病理檢查原則(NSCL-A)。
b. 加強對虛弱或老年評估可能更好地預測治療方式,特別是手術後的併發症。首選的虛弱性評估系統尚未建立。
c. Temel JS, Greer JA, Muzikansky A, et al. Early palliative care for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0;363: 733-742.
d. 胸部CT:周圍型=肺外1/3,中央型=肺內2/3。
e. T3、N0與大小或衛星結節有關。
f. 對於被認為患有IIB期和III期腫瘤的患者,通常考慮一種以上的治療方式(手術、放射治療或化療),應該進行多學科評估。
g. 檢測沒有按優先順序列出,它取決於臨床情況、機構流程和資源的合理使用。
h. 評估方法包括縱隔鏡檢查、縱隔切開術、EBUS、EUS和CT引導活檢。縱隔淋巴結臨床(PET和/或CT)陽性而EBUS-TBNA為惡性腫瘤陰性者,應在手術切除前接受隨後的縱隔鏡檢查。
i. 在實體瘤<1 cm和純非實體瘤<3 cm,如果CT和PET檢查縱隔淋巴結陰性時,縱隔淋巴結陽性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在這些情況下,術前病理縱隔評估是可選的。
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n.如果考慮在沒有組織學確診的情況下進行經驗性治療,建議進行多學科評估,至少包括介入放射學、胸部外科和介入肺科,以確定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或者提供共識,即活檢風險太高或太難,患者可以在沒有組織確認的情況下繼續治療。
e. T3、N0與大小或衛星結節有關。
g. 檢測沒有按優先順序列出,它取決於臨床情況、機構流程和資源的合理使用。
h. 評估方法包括縱隔鏡檢查、縱隔切開術、EBUS、EUS和CT引導活檢。縱隔淋巴結臨床(PET和/或CT)陽性而EBUS-TBNA為惡性腫瘤陰性者,應在手術切除前接受隨後的縱隔鏡檢查。
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n.如果考慮在沒有組織學確診的情況下進行經驗性治療,建議進行多學科評估,至少包括介入放射學、胸部外科和介入肺科,以確定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或者提供共識,即活檢風險太高或太難,患者可以在沒有組織確認的情況下繼續治療。
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
p. 在手術評估後,可能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可以選擇誘導化療。
q. IB-IIIA期患者,考慮對手術組織或活檢組織進行EGFR突變檢測。
r. 見新輔助和輔助治療化療方案(NSCL-E)。
s. 高危因素的例子可能包括低分化腫瘤(包括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不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血管侵犯、楔形切除、腫瘤>4 cm、髒層胸膜受累和淋巴結狀態不明(Nx)。獨立的這些因素可能不是適應症,在決定輔助化療的治療時可能會考慮這些因素。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u. 度伐單抗(Durvalumab)不推薦用於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患者。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r. 見新輔助和輔助治療化療方案(NSCL-E)。
s. 高危因素的例子可能包括低分化腫瘤(包括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不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血管侵犯、楔形切除、腫瘤>4 cm、髒層胸膜受累和淋巴結狀態不明(Nx)。獨立的這些因素可能不是適應症,在決定輔助化療的治療時可能會考慮這些因素。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v. R0=無殘留腫瘤,R1=顯微殘留腫瘤,R2=肉眼殘留腫瘤。
w.用於既往接受輔助化療或不耐受含鉑化療的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輔助治療
x. 在評估是否需要輔助化療時,體積增大是一個重要的變量。
h. 評估方法包括縱隔鏡檢查、縱隔切開術、EBUS、EUS和CT引導活檢。縱隔淋巴結臨床(PET和/或CT)陽性而EBUS-TBNA為惡性腫瘤陰性者,應在手術切除前接受隨後的縱隔鏡檢查。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q. IB-IIIA期患者,考慮對手術組織或活檢組織進行EGFR突變檢測。
r. 見新輔助和輔助治療化療方案(NSCL-E)。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u. 度伐單抗(Durvalumab)不推薦用於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患者。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q. IB-IIIA期患者,考慮對手術組織或活檢組織進行EGFR突變檢測。
r. 見新輔助和輔助治療化療方案(NSCL-E)。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u. 度伐單抗(Durvalumab)不推薦用於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患者。
v. R0=無殘留腫瘤,R1=顯微殘留腫瘤,R2=肉眼殘留腫瘤。
y.如果給予放化療作為初始治療,可以考慮推量放療(RTboost)。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p. 在手術評估後,可能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可以選擇誘導化療。
r. 見新輔助和輔助治療化療方案(NSCL-E)。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u. 度伐單抗(Durvalumab)不推薦用於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患者。
z. 胸部CT增強掃描和/或PET/CT評估進展。
h. 評估方法包括縱隔鏡檢查、縱隔切開術、EBUS、EUS和CT引導活檢。縱隔淋巴結臨床(PET和/或CT)陽性而EBUS-TBNA為惡性腫瘤陰性者,應在手術切除前接受隨後的縱隔鏡檢查。
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
p. 在手術評估後,可能接受輔助化療的患者可以選擇誘導化療。
r. 見新輔助和輔助治療化療方案(NSCL-E)。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v. R0=無殘留腫瘤,R1=顯微殘留腫瘤,R2=肉眼殘留腫瘤。
aa. 不同細胞類型(如鱗癌、腺癌)的病變通常是不同的原發腫瘤。這項分析可能會受到小樣本活檢的限制。然而,同一種細胞類型的病變不一定是轉移的。對側單個肺結節的臨床、放射或病理特徵提示為同時性原發肺癌(例如,無病生存期長、磨玻璃成分、組織學特徵不同),若具有局部治療可能,應被認為是多原發腫瘤,並可接受局部治療,見NSCL-11。
bb. 有關亞實體肺結節的評估、檢查和管理指南,請參閱可疑肺癌結節的診斷評估(DIAG-1)。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cc. 可觀察到出現症狀風險較低的病變(例如,小的並且生長緩慢的亞實性結節)。然而,如果病變出現症狀或成為產生症狀的高風險(例如,亞實性結節,生長加速或實性成分增加,或FDG攝取增加,即使是很小的),應該考慮治療。
dd.首選能保留肺實質的切除術,但應根據腫瘤的分布和機構的專業知識指導個體化治療。應該對患者進行多學科評估(如外科、放射腫瘤科、腫瘤內科、介入科)。
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u. 度伐單抗(Durvalumab)不推薦用於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患者。
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u. 度伐單抗(Durvalumab)不推薦用於根治性手術切除後的患者。
ee. 大多數肺癌胸腔(心包)積液都是腫瘤引起的。然而,在少數患者中,胸腔(心包)積液的多次鏡檢結果腫瘤細胞均陰性,並且積液非血性,也不是滲出液。如果這些因素和臨床判斷表明積液與腫瘤無關,則應排除積液作為分期描述。
J. PET/CT檢查顱底至膝蓋或全身。PET/CT掃描發現的遠處轉移需要病理或其他影像學證實。如果PET/CT掃描縱隔呈陽性,則需要病理證實淋巴結狀況。
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
ff.包括一些選定的M1c期患者,轉移灶的數量和體積有限,可接受根治性的局部治療。具體數量的限制還不確定,但臨床試驗已經包括了多達3到5個轉移瘤。
gg.參見NCCN中樞神經系統癌症指南
h. 評估方法包括縱隔鏡檢查、縱隔切開術、EBUS、EUS和CT引導活檢。縱隔淋巴結臨床(PET和/或CT)陽性而EBUS-TBNA為惡性腫瘤陰性者,應在手術切除前接受隨後的縱隔鏡檢查。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z. 胸部CT增強掃描和/或PET/CT評估進展。
hh. 通常為RT(包括SABR)或手術切除。對於不能接受放療或手術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
ii. 在指標參數範圍內進行CT掃描的時間由臨床決定。
jj. FDG PET/CT目前不適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常規監測和隨訪。然而,許多良性疾病(如肺不張、實變和放射性纖維化)在標準CT上很難與腫瘤相鑑別,FDGPET/CT可以在這些情況下用於鑑別真正的惡性腫瘤。然而,如果FDGPET/CT要用作解決放射治療後患者的這類問題工具,則需要對復發疾病進行組織病理學確認,因為以前接受放射治療的區域可以保持FDG攝取長達2年之久。
k. 請參閱外科治療原則(NSCL-B)。
l. 請參閱放射治療原則(NSCL-C)。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o. 如果無法進行MRI檢查,則進行頭部增強CT。
t. 請參閱放射治療使用的化療方案(NSCL-F)。
gg.參見NCCN中樞神經系統癌症指南
a.請參閱病理檢查原則(NSCL-A)。
c.Temel JS, et al. N Engl JMed 2010;363: 733-742.
kk. 如果沒有足夠的組織進行EGFR、ALK、ROS1、BRAF、NTRK1/2/3、MET和RET的檢測,則應重複進行活檢和/或血漿檢測。如果這些都不可行,治療將根據現有的結果進行指導,如果未知,這些患者將被視為沒有驅動癌基因。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mm. NCCN NSCLC指南小組強烈建議更廣泛的分子檢測,目的是識別可能已經有有效藥物治療的罕見驅動突變,或就現有的臨床試驗向患者提供適當的建議。廣泛的分子檢測是提高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水平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見新興的生物標誌物用於指導相應治療(NSCL-I) 。
nn. Lam VK, et al. Clin Lung Cancer 2019;20:30-36.e3; Sands JM, et al. LungCancer 2020;140:35-41.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pp. 適用於PS評分0-4的患者。
qq. 如果系統治療方案包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醫生應該意識到此類藥物的半衰期很長;當檢查點抑制劑與奧希替尼聯合使用時,應注意報告不良事件的數據。
rr. 貝伐單抗治療標準: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無咯血病史。
ss. 是FDA批准的生物類似物,是貝伐單抗的合適替代品。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EGFR 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EGFRTKI。
uu. 局限轉移,定義尚未明確,但臨床試驗中多指3-5個轉移瘤。
vv. 在進展時考慮活檢以排除小細胞肺癌轉化。
ww. 阿法替尼+西妥昔單抗可考慮用於接受EGFRTKI治療的疾病進展患者。
xx. 二線治療的數據表明,在EGFR+/ALK+NSCLC中,PD-1/PD-L1抑制劑單一治療效果較差,與PD-L1表達無關。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pp. 適用於PS評分0-4的患者。
rr. 貝伐單抗治療標準: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無咯血病史。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EGFR 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EGFRTKI。
uu. 局限轉移,定義尚未明確,但臨床試驗中多指3-5個轉移瘤。
vv. 在進展時考慮活檢以排除小細胞肺癌轉化。
ww. 阿法替尼+西妥昔單抗可考慮用於接受EGFRTKI治療的疾病進展患者。
xx. 二線治療的數據表明,在EGFR+/ALK+NSCLC中,PD-1/PD-L1抑制劑單一治療效果較差,與PD-L1表達無關。
yy. 對於EGFR TKI治療進展時,應考慮基於血漿的T790M突變檢測。如果基於血漿的檢測是陰性的,強烈建議使用再取材活檢進行基於組織的檢測。臨床醫生可能希望考慮在血漿檢測的同時安排組織檢查。
zz. 考慮奧希替尼(不管T790M狀態)用於治療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軟腦膜疾病。在Bloom研究中,奧希替尼的用量為160毫克。
aaa. 在達克替尼的III期隨機試驗中,腦轉移患者沒有資格參加試驗。在腦轉移的情況下,考慮其他選擇。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pp. 適用於PS評分0-4的患者。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ALK 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ALKTKI。
uu. 局限轉移,定義尚未明確,但臨床試驗中多指3-5個轉移瘤。
xx. 二線治療的數據表明,在EGFR+/ALK+NSCLC中,PD-1/PD-L1抑制劑單一治療效果較差,與PD-L1表達無關。
m. 對於未進行SABR或根治性放療的患者,影像引導下的熱消融(如冷凍、微波、射頻)是一種選擇。參見影像引導的熱消融治療原則(NSCL-D)。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D)。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pp. 適用於PS評分0-4的患者。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ALK 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ALKTKI。
uu. 局限轉移,定義尚未明確,但臨床試驗中多指3-5個轉移瘤。
xx. 二線治療的數據表明,在EGFR+/ALK+NSCLC中,PD-1/PD-L1抑制劑單一治療效果較差,與PD-L1表達無關。
bbb. 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患者可以改用色瑞替尼、阿來替尼或布格替尼。
ccc. ALK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克唑替尼進展,色瑞替尼、阿來替尼或布格替尼可作為治療選擇。
ddd. 蘿拉替尼是克唑替尼和阿來替尼、布格替尼或色瑞替尼進展後的一種治療選擇。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pp. 適用於PS評分0-4的患者。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ROS1 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ROS1TKI。
eee. 恩曲替尼可能對腦轉移瘤患者有更好的療效。
fff. 恩曲替尼主要用於克唑替尼治療後中樞神經系統進展的患者。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ggg. 如果不能耐受達拉非尼+曲美替尼的聯合用藥,單藥維莫非尼是治療選擇。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pp. 適用於PS評分0-4的患者。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TKI。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tt. 警惕部分亞群患者在停用TKI的復燃現象。如果發生疾病復燃,重新啟動TKI。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ss. 是FDA批准的生物類似物,是貝伐單抗的合適替代品。
hhh.在某些情況下很有用,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禁忌症可能包括:活動的或以前確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當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存在預示著缺乏益處的癌基因。如果有禁忌症,請參考NSCL-K(腺癌)或NSCL-K(鱗癌)。
iii. 如果之前給予帕博利珠單抗治療。
jjj. 如果之前給予帕博利珠單抗+卡鉑/順鉑+培美曲塞治療。
kkk.如果之前給予阿特珠單抗+卡鉑+紫杉醇+貝伐單抗治療。
lll. 如果給予(阿特珠單抗+卡鉑+白蛋白紫杉醇)或阿特珠單抗治療。
mmm. 如果之前給予納武單抗+伊匹單抗±化療治療。
nnn. 如果患者沒有接受過鉑雙聯化療,請參閱「系統治療」。如果患者接受了鉑類化療和抗PD-1/PD-L1,請參閱「後續治療」。
ooo. 如果給予培美曲塞+卡鉑+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治療。
ll. 參見分子檢測和生物標記物分析原則(NSCL-H)。
oo. 參見晚期或轉移性疾病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NSCL-J)
ss. 是FDA批准的生物類似物,是貝伐單抗的合適替代品。
hhh.在某些情況下很有用,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禁忌症可能包括:活動的或以前確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當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存在預示著缺乏益處的癌基因。如果有禁忌症,請參考NSCL-K(腺癌)或NSCL-K(鱗癌)。
iii. 如果之前給予帕博利珠單抗治療。
jjj. 如果之前給予帕博利珠單抗+卡鉑/順鉑+培美曲塞治療。
kkk.如果之前給予阿特珠單抗+卡鉑+紫杉醇+貝伐單抗治療。
lll. 如果給予(阿特珠單抗+卡鉑+白蛋白紫杉醇)或阿特珠單抗治療。
mmm. 如果之前給予納武單抗+伊匹單抗±化療治療。
nnn. 如果患者沒有接受過鉑雙聯化療,請參閱「系統治療」。如果患者接受了鉑類化療和抗PD-1/PD-L1,請參閱「後續治療」。
ooo. 如果給予培美曲塞+卡鉑+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治療。
ppp. 帕博利珠單藥治療PD-L1為1%-49%的PS較差或聯合化療有其他禁忌症的患者。
qqq. 一般情況下,維持治療前要進行四個周期的初始系統治療(即卡鉑或順鉑)。但是,如果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好,可以考慮繼續治療至6個周期。
rrr. 初始治療期間的監測:在兩個周期後進行療效評估,然後每2-4個周期對已知病變部位或根據臨床指徵進行CT平掃或增強檢查。指南中的CT掃描時機是一個臨床決策。
sss. 後續治療期間的監測:每6-12周對已知病變部位進行CT平掃或增強檢查,評估療效。指南中的CT掃描時機是一個臨床決策。
為了推動肺癌規範化診治及創新研究,2019年12月底,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40餘家來自江、浙、滬、贛、閩、皖地區的醫療機構,共同成立「長三角肺癌協作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陸舜教授說,臨床醫學的進步往往離不開創新研究,而在肺癌診治領域中,依然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其中就包括對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的研究。成立協作組的目的,是通過設計、開展肺癌研究領域的多中心臨床試驗及轉化研究,特殊病例多中心會診等,為肺癌臨床實踐提供高級別的循證醫學證據,促進長三角地區肺癌的診療、轉化研究的創新性及前沿性,提高東部地區肺癌的診治水平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