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2015-12-25
本文經《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授權,僅限於非商業應用
本文節選自《中華醫學雜誌》,作者:《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中國專家共識》制定專家組
近年來,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靶向藥物已經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在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系列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已證實EGFR 靶向治療能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在EGFR未發生突變的肺癌患者中,臨床研究證據提示不宜使用靶向藥物。這些臨床研究和系統分析均指出EGFR突變檢測是晚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s治療的先決條件。
鑑於多種原因,臨床實踐中EGFR突變的肺癌組織受檢率並不高,導致基於驅動基因變異靶點的個體化治療策略難以實施。多項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當腫瘤組織難以獲取時,血液循環遊離或腫瘤DNA(cf/ctDNA)檢測是突變分析合適的替代選擇。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在2015年2月已批准吉非替尼說明書更新,在推薦所有NSCLC患者的腫瘤組織都應進行EGFR突變檢測基礎上,如果腫瘤標本不可評估,則可使用從血液(血漿)標本中獲得的ctDNA進行評估。目前我國尚無規範化的血液EGFR突變基因檢測的標準或指南。因此,為了規範中國肺癌患者血液EGFR基因突變的檢測,特組織全國肺癌和病理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制定本專家共識。
本指南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肺癌的流行病學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13年12月12日公布了2012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學最新數據(GLOBOCAN 2012):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新發肺癌患者182萬,佔所有新發腫瘤病例的13%)和死亡率(死亡肺癌患者160萬,佔所有死亡腫瘤病例的19.4%)最高的惡性腫瘤[1]。在中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2012年中國新發肺癌患者約65.3萬,死亡患者約59.7萬[2]。根據肺癌生物學特徵,NSCLC約佔所有肺癌的80%~85%,肺腺癌的發病率已超過肺鱗癌[3]。
二、EGFR基因突變和EGFR靶向治療
在過去十多年間,EGFR-TKIs已逐漸成為EGF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線標準治療。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隨機、對照、大樣本Ⅲ期IPASS臨床試驗首次顯示吉非替尼一線治療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腫瘤緩解率和生活質量均優於標準化療,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5]。隨後,基於EGFR突變陽性患者進行的前瞻性Ⅲ期臨床試驗(NEJ002、WJOG3405、OPTIMAL、EURTAC及LUX-Lung3 /LUX-Lung6),通過與標準化療比較,充分驗證了EGFR突變是一線EGFR-TKIs治療的重要靶點和關鍵性預測標誌物[3,5]。
三、EGFR組織檢測的指南推薦
內容包括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歐洲臨床腫瘤協會(ESMO)指南、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於2014年籤署的美國病理學家聯合學會(CAP)/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分子病理學協會(AMP)關於肺癌患者選擇治療靶點分子檢測的臨床實踐指南等多個指南建議及我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變檢測建議。
四、EGFR的組織檢測現狀
我國的EGFR檢測在肺癌患者中的受檢率相對偏低,張力等[13-14]報導2012年我國肺癌EGFR突變受檢率約為20%~30%,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受檢率。如何在我國提高EGFR等基因變異受檢率是提升我國肺癌精準診治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的肺癌EGFR基因受檢率低也是與臨床組織獲取受限、經濟原因、醫師與患者的精準診治意識、藥物昂貴及獲得不易等多因素相關。
五、EGFR血液檢測
與腫瘤組織相比,ctDNA中EGFR突變檢測具有高度特異性(IPASS、IFUM和IGNITE研究中的特異度分別為100%、99.8%和97.2%),但敏感度相對較低(分別為43.1%、65.7%和49.6%)。
歐洲藥品管理局2014年9月已批准當難以獲取腫瘤組織樣本時,可採用外周血ctDNA作為補充標本評估EGFR突變狀態,以明確最可能從吉非替尼治療中受益的NSCLC患者[25]。CFDA在2015年2月已批准吉非替尼說明書進行更新,在推薦所有NSCLC患者的腫瘤組織都應進行EGFR突變檢測基礎上,補充了如果腫瘤標本不可評估,則可使用從血液(血漿)標本中獲得的ctDNA進行評估。
1. 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的標本採集及處理
2. 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的外周血游離DNA提取
3. 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的方法
六、EGFR突變基因檢測報告及周期
突變檢測的報告內容應包括檢測結果(建議包括明確的病理診斷及專業的書寫)及對結果的詮釋,且能夠被腫瘤科醫師或其他非病理專業的醫師理解。其他內容應涵蓋患者及標本基本信息、DNA質量、檢測方法、檢測試劑及儀器、相關臨床意義以及在檢測過程中出現的狀況及不確定結果和因素,以供臨床醫師全面參考。檢測報告模板見附件。
所有專業化EGFR分子檢測實驗室,通過建立高效率的分子檢測平臺,優化流程,從接收標本到發出報告周期,建議不超過3~5個工作日,以及時滿足臨床的需求。
指南全文下載》》》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中國專家共識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