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2020-11-25 騰訊網

科普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PART1

肺癌概述

● 定義

●發病機制

● 流行病學

01.定義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氧氣送入血液,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肺除了呼吸功能外,還有防禦、代謝、免疫、貯血等功能;肺癌又稱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指的是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

02.發病機制

肺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吸菸和被動吸菸、室內室外汙染、職業因素、家族史等。

肺癌的發生和發展是外因(環境因素和生活因素)和內因(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肺部的細胞在各種高危因素的長期刺激下,導致多種基因和信號通路的改變,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最終導致肺癌的發生和發展。

03.流行病學

根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全國癌症統計數據,肺癌在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約為78.7萬例,發病率為57.26/10萬;2015年我國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死亡率為45.87/10萬;大約70%的NSCLC患者在診斷時已是局部晚期或出現轉移。

PART2

檢查和確診

生活中個人怎麼確定是不是得了肺癌:健康人群在常規體檢中通過低劑量螺旋CT可能會發現肺部結節;或個人有咳嗽、咳痰、咯血等身體不適症狀時,去醫院就診,通過影像學檢查提示癌變可能性;臨床實踐中需要通過影像學引導下穿刺活檢或支氣管鏡活檢取組織樣本做病理診斷,以來確定是否得了肺癌。

PART3

臨床分期及病理分型

01.臨床分期

TNM分期

臨床分期

早期

IA1期:T1a(mis)N0M0,T1aN0M0

IA2期:T1bN0M0

IA3期:T1cN0M0

IB期:T2aN0M0

ⅡA期:T2bN0M0

ⅡB期:T1a~cN1M0,T2aN1M0,T2bN1M0,T3N0M0

局部晚期

ⅢA期:T1a~cN2M0,T2a~bN2M0,T3N1M0,T4N0M0,T4N1M0

ⅢB期:T1a~cN3M0,T2a~bN3M0,T3N2M0,T4N2M0

ⅢC期:T3N3M0,T4N3M0

晚期

ⅣA期:任何T、任何N、M1a,任何T、任何N、M1b

ⅣB期:任何T、任何N、M1c

02. 傳統病理分型

原發性肺癌從傳統病理角度,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85%;根據生物學差異,非小細胞肺癌又細分為腺癌(Adenocarcinoma),鱗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腺鱗混合癌,大細胞癌(Large Cell Lung Cancer)和其他罕見的肺癌等;小細胞肺癌約佔15%左右,惡性程度更高。

03. 分子病理分型

肺癌的臨床診療從傳統的病理學分型到精準醫學時代的分子病理分型;肺腺癌和肺鱗癌基因突變譜有顯著差異,中西方人群肺癌基因突變譜也存在顯著差異。

PART4

治療與基因檢測

01.檢測與治療

早期肺癌

局部晚期和中晚期肺癌

02.治療效果和預後

由患者綜合的臨床和病理特徵決定

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由患者綜合的臨床和病理特徵決定,據研究結果:

臨床病理分期,即TNM分期仍是預測肺癌患者生存時間的最主要也是最穩定的指標,肺癌患者的預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疾病發現時腫瘤的TNM分期,不同臨床分期的患者預後具有顯著差異

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年齡、性別及治療的規範性都是重要的預後因素

與腫瘤的分期顯著相關

研究統計結果顯示肺癌治療的效果和預後與腫瘤的分期顯著相關:

肺癌的腫瘤分期越早,治療的效果和預後越好,小細胞肺癌的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和預後差;

肺癌治療的良好效果和預後需要按照臨床指南和共識推薦的標準化治療方案才能實現;

特別是晚期肺癌更需要精準的檢測和精準的診斷,來實現精準的治療,最終才能實現患者的長期生存。

PART5

總結

PART6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1.那些肺癌患者需要基因檢測?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比小細胞肺癌患者更需要!

2.什麼時候需要做基因檢測?

肺癌早期和晚期都需要進行基因檢測。

3.基因檢測有什麼作用?

早期指導輔助靶向治療;

晚期指導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精準的基因檢測可實現肺癌精準的診斷和精準的治療。

以上內容來源於:求臻醫學ChosenMed,轉載需授權。

相關焦點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 肺癌檢測基因突變,該如何用藥?
    ,測序發現有EGFR基因突變,易瑞沙是最好的藥物麼?最近收到好幾個類似的問題,於是決定寫這一篇也許有點枯燥的文章,但作者相信這對中國近20萬EGFR突變肺癌病人和家屬來說是有意義的。本文主要回答下面幾個問題:EGFR的突變有哪些?肺癌檢測出EGFR突變後有哪些藥可以選擇?國產的EGFR藥物更便宜,但和進口的效果有差別麼?如果出現了藥物抗性怎麼辦?
  • 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與肺癌早期診斷
    目前穿刺組織中甲基化檢測研究較少,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其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價值。1.3   癌前病變組織肺癌癌前病變中多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在肺癌早期診斷中也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在 53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APC 基因甲基化檢出率為 30.2%,P16 基因甲基化檢出率為 17%,而 2 種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可以檢出 39.6% 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優於單一基因甲基化檢測。但是其檢測靈敏度相對較低,且目前淋巴結組織中基因甲基化研究相對較少,其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需要進一步研究驗證。
  • 基因檢測報告如霧裡看花,一文讓你讀懂肺癌的基因檢測報告
    肺癌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一直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對於Ⅳ期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5%。由於肺癌在全球都是一種高發腫瘤,對肺癌的研究也比較深入,目前在分子基因水平尋找肺癌的發病原因,並給予治療。
  • 用8個問題解決肺癌患者如何做好基因檢測!—抗癌管家
    選擇藥物前通過基因檢測明確驅動基因突變,進而針對性地選擇靶向治療藥物,從而實現肺癌的精準化、個體化治療。攜帶EGFR突變、MDM2擴增的患者,使用PD-1抑制劑,可能發生爆發進展; 所以,針對免疫治療,不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明確PD-L1的表達情況,也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明確有無驅動基因突變,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非小細胞肺癌中,腺癌最常見生物標誌物當屬EGFR、ALK融合基因以及ROS1、RET、MET等,而鱗癌的驅動基因和標誌物相對少,因此腺癌更容易從靶向治療中獲益。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中晚期肺癌患者診治中一定聽過靶向治療,就是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再對症選用適合的藥物。然而,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可不是每個都有「靶向藥物」,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患者不僅經歷「無藥可用」的尷尬,診療過程也異常艱辛,不斷地在「試藥」和等待「新藥」中糾結,他們也被稱為 「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請問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哪些是必須做,哪些是推薦做,哪些不需要做?王教授: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佔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本文就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靶向治療為例,與大家一起討論基因檢測的三個核心問題: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01為何測?截至NCCN NSCLC指南2020年第3版,除免疫治療需要檢測的PD-L1之外,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靶向治療的有藥可用的靶點已有五個,可用靶向藥及聯合治療方案十餘個[2]。
  • 新的基因檢測方法使MET融合晚期肺癌患者幾乎完全緩解!
    有許多方法可以使基因改變,並且有許多基因,當被改變時,可能會導致癌症。單獨測試每個癌症相關基因的每個可能的變化是不可行的,因為它需要數百個單獨的測試和較高的花費。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近期發表在JCO精準腫瘤學雜誌上一個全新的替代方案:使用該測試可以同時尋找許多基因的基因改變。
  • 基因突變檢測指導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治療—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肺癌是全球排名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
  • 非小細胞肺癌的基因檢測和靶向藥物
    主要從事胸部惡性腫瘤(包括肺癌、食管癌、胸腺惡性腫瘤、胸膜間皮瘤等惡性腫瘤)的診療,尤其擅長於肺癌的內科綜合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具有豐富的肺癌內科治療經驗,參與多項肺癌及食管癌國內及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及臨床轉化性研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第一位,其中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 2、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
  • 華大基因向長沙捐贈5000名肺癌患者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
    華大基因向長沙捐贈5000名肺癌患者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管理服務。會上,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啟動「湘人報湘」公益項目,向長沙市政府捐贈價值1800萬肺癌靶向用藥檢測試劑。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劉斯奇表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一直是華大基因不變的追求。該健康公益項目將在兩年內為長沙市5000名肺癌患者,免費提供肺癌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管理服務,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診療效果,減輕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   腫瘤是威脅中國百姓生命的第二大殺手。
  • [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在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系列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已證實EGFR 靶向治療能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在EGFR未發生突變的肺癌患者中,臨床研究證據提示不宜使用靶向藥物。這些臨床研究和系統分析均指出EGFR突變檢測是晚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s治療的先決條件。
  • 肺癌基因檢測查出罕見基因突變,就無藥可救了?還可用這個療法治
    但是想要進行靶向治療,就一定要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的前提,是肺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存在著基因突變的作用靶點。但是有不少患者在做完基因檢測後卻感覺墜入了絕望的深淵:被告知存在的基因突變是「罕見突變」,目前還無有效的靶向藥可用,這些人又被稱之為「罕見的肺癌患者」!什麼是罕見的「肺癌患者」?
  • 肺癌病人都要做基因檢測嗎?早期術後也要做?做1次行麼?
    肺癌是靶向治療最主要的戰場,也是效果最顯著的領域。 靶向治療需要把靶目標尋找出來,才可以有的放矢麼。怎麼找?基因檢測!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是攜帶遺傳信息的DNA、或RNA序列,父母會把這些信息遺傳給下一代,包括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大家也都知道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是癌細胞形成的基本條件,突變的原癌基因就是我們靶向治療要找的「靶目標」! 基因檢測機構通過特定的設備、特殊的生物檢測技術檢查DNA序列,對比之後確定哪些癌基因是突變的。
  •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裡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麼貴了,為什麼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怎麼做?
  • J Thorac Oncol:檢測肺癌ALK基因重組的新方法——定量RT-PCR
    2014年2月25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用於檢測非小細胞肺癌中ALK重排的新技術,其比當前可用的技術更敏感,更容易執行。這項技術可以幫助提高對非小細胞肺癌ALK的檢測,檢測ALK對於確定晚期NSCLC患者中誰最有可能從靶向治療ALK抑制劑受益很重要。
  • 華大基因肺癌分析軟體獲證 實現檢測全流程資質認證
    原標題:華大基因肺癌分析軟體獲證 實現檢測全流程資質認證      10月30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