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人都要做基因檢測嗎?早期術後也要做?做1次行麼?

2020-11-25 騰訊網

多年以來,手術、放化療都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方法,地位一直無法被撼動。隨著醫學技術發展,近十多年來靶向治療以迅猛的姿態進入臨床,相比較於化療有效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肺癌是靶向治療最主要的戰場,也是效果最顯著的領域。

靶向治療需要把靶目標尋找出來,才可以有的放矢麼。怎麼找?基因檢測!

基因是什麼?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是攜帶遺傳信息的DNA、或RNA序列,父母會把這些信息遺傳給下一代,包括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大家也都知道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是癌細胞形成的基本條件,突變的原癌基因就是我們靶向治療要找的「靶目標」!

基因檢測機構通過特定的設備、特殊的生物檢測技術檢查DNA序列,對比之後確定哪些癌基因是突變的。癌基因有很多,目前人們知道的也就五百多種,大多數還沒有相應的治療藥物,比如RAS基因突變的腫瘤。

肺癌常見的突變基因有KRAS、EGFR、ALK和ROS1等,其中KRAS、EGFR突變分別佔肺癌總數的20%—30%左右,ALK突變佔2%—7%左右,而KRAS突變的腫瘤目前還無藥可用,靶向治療主要是針對EGFR突變、ALK擴增、ROS1融合的一些病人。

肺癌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之分,常見突變基因一般不出現在小細胞肺癌中。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肺腺癌、肺鱗癌、大細胞肺癌,肺鱗癌中發生EGFR、ALK和ROS1等基因變化的情況低於1%,它們突變在肺腺癌、大細胞肺癌中多見,比如亞裔女性、不吸菸肺癌患者大多都是肺腺癌,而EGFR突變的概率大概就有70%—80%。

小細胞肺癌、肺鱗癌出現常見突變基因的情況很少,所以一般不做基因檢測,未來或有可能。肺腺癌、大細胞肺癌治療前是需要基因檢測的。

「盲吃」靶向藥物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主要原因是檢測要花錢,而EGFR基因突變在肺腺癌中的概率很大,且相應治療的一代靶向藥物比較便宜,有效性兩三個周也就驗證了。所以,「盲吃」靶向藥物雖不被推薦,但很多人就「盲吃」了,尤其是不吸菸、女性肺癌病人,值得思考。

我們常說的靶向治療是指針對腫瘤驅動基因突變的情況,還有一種治療方法也叫靶向治療,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餓死腫瘤」。靶目標在其新生的血管上,其基因廣泛存在,治療前也就不用基因檢測,如「貝伐」、「安羅」等。

靶向治療一直都是晚期肺癌的適應症,早期肺癌術後要不要基因檢測呢?

ⅠB期術後根據情況考慮輔助治療,Ⅱ期、ⅢA期術後需要輔助治療,化療一直是主要的輔助治療方法。

兩年前,有研究顯示ⅠB—ⅢA期EGFR基因突變病人術後輔以相應的靶向治療在無疾病進展時間上明顯高於化療,其總生存時間也應該大於化療!我們國家醫學指南目前還沒有推薦術後輔助靶向治療,只是在ⅢA、ⅢB期術後適應的情況下有低級別推薦。

也就剛剛,《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全球性研究顯示,EGFR突變三代靶向治療藥物對於ⅠB—ⅢA期術後無疾病生存時間、減少腦轉移率有明顯的作用,效果還要好於一代靶向藥物!

所以建議早期肺腺癌、大細胞肺癌術後做基因檢測,也可為以後做準備,若有KRAS、BRAF突變,還有預後判斷意義。

肺癌的異質性很大,包括部位的異質性、時間的異質性、耐藥後的異質性,加之活檢準確率有誤差,必要時需要再次基因檢測,1次或許不行!

期望腫瘤更多的突變基因被人們發現,也研發出相應的治療藥物,造福於患者,造福於人類!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早期肺癌手術後,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對於早期肺癌患者來說,有手術機會是非常幸運的。不過,處於這樣一個精準醫療時代,很多早期患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腫瘤切除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基因檢測結果對早期肺癌患者的意義是什麼? 一項美國的研究評估了早期肺腺癌切除後,基因檢測的預後意義和潛在的治療價值。
  •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在覓健社區,有覓友發帖詢問關於肺癌術後複查結果:「右肺腺癌早期,術後增強CT顯示左肺尖有小結節,屬於遠處轉移嗎2、生物標記物檢測預測復發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是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性腫瘤,病理分型(組織學分化、血管浸潤、淋巴滲透和胸膜浸潤)、腫瘤TNM分期、基因分型都與預後息息相關。
  • ...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多數腫瘤,如果早期得到診斷,並進行規範的治療和健康管理,基本可以實現治癒。某權威腫瘤醫院發布的生存數據顯示: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五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需要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重點人群包括:45歲以上;腫瘤家族史(3代以內近親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質長期接觸(粉塵、苯、鉛等)有害物質;慢性病病人(各類癌前病變等),等等。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多數腫瘤,如果早期得到診斷,並進行規範的治療和健康管理,基本可以實現治癒。某權威腫瘤醫院發布的生存數據顯示: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五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需要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重點人群包括:45歲以上;腫瘤家族史(3代以內近親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質長期接觸(粉塵、苯、鉛等)有害物質;慢性病病人(各類癌前病變等),等等。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多數腫瘤,如果早期得到診斷,並進行規範的治療和健康管理,基本可以實現治癒。某權威腫瘤醫院發布的生存數據顯示: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五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需要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重點人群包括:45歲以上;腫瘤家族史(3代以內近親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質長期接觸(粉塵、苯、鉛等)有害物質;慢性病病人(各類癌前病變等),等等。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檢測。請問什麼樣的患者應該做基因檢測?哪些是必須做,哪些是推薦做,哪些不需要做?王教授:肺癌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癌又分為腺癌、鱗癌、腺鱗癌和大細胞癌,其中腺癌佔主導地位,其次是鱗癌,而小細胞癌不到15%。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明明是早期,也做了根治性手術,術後為什麼很快就復發轉移了呢,這主要是因為目前的科技手段還無法準確的判斷血液中是否有尚未形成轉移灶的「漂流」癌細胞,有些早期癌症就發生了癌細胞脫落,這些癌細胞在血液循環過程中大部分會被免疫細胞殺滅,但少量的癌細胞仍有非常小的機率存活下來並在最終形成腫瘤轉移灶,這是有些早期腫瘤手術後也要做化療的原因,也是少數早期患者根治性手術後復發轉移的原因
  • 又有女演員癌症去世了,但即使去做基因檢測,有用嗎?
    從檢查出肺癌,到去世,全程只經歷了 9 個星期。這對張華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打擊。父親去世後,除了悲痛,張華的反應是:給自己做全身癌症基因檢測。她聽人說,家族直系親屬有癌症的,都有極高的機率也會 「遺傳」 到癌症。「花點錢放心。」
  • 有癌症家族史,就要做基因檢測?醫生終於說了真話
    問1:基因檢測準確度有多高病情描述:我們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爺爺是肺癌去世的,聽說現在有基因檢測可以預測肺癌風險,這個準確度有多少高廣州哪個醫院可以做腫瘤基因檢測?王繼勇解答:你好,基因檢測還不成熟,建議40歲以上每年做胸部CT檢查。問2:媽媽肺癌,子女得癌機率大嗎病情描述:除了吸菸會引起肺癌,還有哪些因素是比較明確與肺癌相關的?媽媽得了肺癌,那麼遺傳給子女的機率大嗎?
  • 又有女演員癌症去世了,但即使去做基因檢測,有用嗎?-虎嗅網
    從檢查出肺癌,到去世,全程只經歷了 9 個星期。這對張華是一個巨大的心理打擊。父親去世後,除了悲痛,張華的反應是:給自己做全身癌症基因檢測。她聽人說,家族直系親屬有癌症的,都有極高的機率也會 「遺傳」 到癌症。「花點錢放心。」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精準治療時代,分子標記物(Biomarker)無論對診斷還是治療都有決定性作用。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 早期肺癌 微創手術效果好
    專家表示,治療肺癌的關鍵還是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個胸部CT是最保險的方法。而對於早期肺癌,微創手術效果最好,現在最先進的手術方法只需要3cm切口就可以根治肺癌。 「三個20」人群要特別小心 肺癌發病病因主要有吸菸、環境汙染、職業接觸、肺部慢性病以及遺傳基因易感性等。其中吸菸是肺癌發病的首位高危因素,吸菸者患肺癌的機率比不吸菸者高10倍以上。特別是「三個20」人群,即吸菸20年以上的人群、20歲以下就開始吸菸的人群以及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人群,都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 基因無突變靶向藥物有害無利
    三期肺癌,術後推薦做靶向治療,對不對?晚期肺癌,沒有基因突變,搏一搏靶向治療可以嗎……在本報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合辦「肺癌的規範化診療」名醫大講堂上,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副院長、肺癌綜合治療專家楊衿記教授,以病案為例,仔細講述了各期肺癌的用藥規範、不恰當的做法。
  • 肺癌術後怎樣治療最合適,手把手教你怎麼用藥,用對了降低復發率
    如果沒有達到完全切除,則建議二次手術,或者術後三維適形放療和(或)聯合化療。在臨床實踐中,IIA期病人通常都會進行輔助化療,除非高齡、基礎病多體質太差或拒絕化療的病人不考慮化療。 4.對於術後病理分期為IIIA期的肺腺癌病人 IIIA期肺癌是高度異質性的一組疾病,治療前初評是否可行完全切除,可將IIIA期非小細胞肺癌分為可完全性手術切除,即R0切除、可能完全手術切除和無法完全手術切除三種。
  • 那些能「算命」的測試,普通人需要做嗎?基因檢測你要知道這些
    現在,通過一個簡單快捷的基因檢測,我們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世,甚至知道更多身體的秘密。在網上搜索「基因檢測」,會跳出來各種各樣抓人眼球的檢測項目:運動能力、音樂天賦、疾病預測……究竟什麼人需要做這些檢測呢?檢測的結果值得相信嗎?
  • 警惕,這些基因突變,癌症術後易復發
    除去肺癌之外,又一個其他類型的腫瘤長出來了。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但臨床上確實會存在。那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預測早期肺癌手術之後的復發風險呢,有基因檢測產品是這麼做的。手術之前抽血測血液的腫瘤基因變異,手術組織也測一次基因突變,然後在手術之後幾周或幾個月後再次抽血檢測基因變異,將這三次測序結果對比來看,如果手術後還存在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往往預示著沒有切除乾淨,這種產品如大家需要可以關注癌度留言諮詢。今天我們給大家解讀一篇研究報導,也就是只通過早期肺癌手術後組織測序結果來分析,那部分患者可能預後不好,容易出現復發的風險。
  • 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與肺癌早期診斷
    肺癌預後較差,5 年生存率僅為 16.1%[3],而早期肺癌患者 5 年生存率可達 90%[4]。因此,肺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DNA 甲基化檢測是肺癌的一種主要早期診斷方法。並且隨著高通量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實現多種基因的甲基化檢測。眾多研究表明,多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在穿刺病變組織、淋巴結組織等微創操作獲取的組織樣本及外周血、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及痰液等無創樣本中均有較好的檢出率,並且與單一基因甲基化檢測相比,檢測肺癌的靈敏度及特異度更高。因此,本文就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不抽菸女性也要警惕肺癌
    50歲李女士今夏因復工體檢行肺部CT檢查發現肺部結節,李女士一直糾結需不需要手術治療,在提心弔膽三個月後,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胸外科,陳寶鈞主任仔細查看病人檢查後覺得李女士肺部結節形態傾向於肺惡性腫瘤,但由於結節直徑只有0.8釐米,位置在肺部深處,傳統手術方式切除肺葉對李女士肺功能影響較大
  • 肺結節病人做PETCT有意義嗎? - 呼吸科孫思慶醫生
    臨床上經常遇到許多病人,體檢時發現了肺結節,十分緊張,怕這個肺結節是腫瘤,又聽說PETCT對檢查腫瘤的效果特別好,到醫院來要求醫生給他開一個PETCT的檢查。什麼是PETCT檢查?PE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是核醫學領域比較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早期檢測大腸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結腸鏡檢查,它可完整、清晰地將整個腸道內部觀察清楚,並對可疑病變取組織做病理檢查,那麼除了腸鏡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方法呢? 先說說什麼是大腸癌的早期檢測或者稱早期篩查 大腸癌早期篩查就是在還沒有出現腸癌症狀的人群中,或者有腸癌高風險的人群中通過一系列的檢查來發現早期腸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