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是發生於大腸的惡性腫瘤,在經濟發達地區發病率持續上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經成為第二大癌症,甚至有取代肺癌成為新的「癌王」的趨勢。大腸癌雖然兇險,但卻是公認最易預防、最易早發現、最易治療的癌症。大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較長,從增生性病變到腺瘤、癌變、臨床期癌以致晚期腫瘤是一個10年以上的過程,因此也給了我們預防的機會。早期檢測大腸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結腸鏡檢查,它可完整、清晰地將整個腸道內部觀察清楚,並對可疑病變取組織做病理檢查,那麼除了腸鏡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方法呢?
先說說什麼是大腸癌的早期檢測或者稱早期篩查
大腸癌早期篩查就是在還沒有出現腸癌症狀的人群中,或者有腸癌高風險的人群中通過一系列的檢查來發現早期腸癌的方法。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對沒有症狀的人群進行大腸癌篩查是早期發現大腸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發生率的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措施。
大腸癌早期篩查的方法有哪些
一、糞便檢查。包括:糞便潛血試驗、糞便免疫化學試驗和糞便DNA檢測。
1、糞便潛血試驗又稱便隱血檢查。是檢查糞便中隱匿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轉鐵蛋白的一項化驗。主要用來檢查糞便中是否有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出血,通過糞便潛血檢查就能早期發現,並經由結腸鏡檢查做進一步診斷。由於該方法簡單、方便,對人體沒有如何創傷,所以是大腸癌篩查最基本的方法。
2、糞便免疫化學試驗。是通過針對人類血紅蛋白的特異性抗體來檢測糞便中的血液。因此,它不受飲食或觀察者的影響,不會與膳食肉類發生交叉反應。比糞便潛血試驗更具特異性。國外報導對大腸癌篩查的特異性介於94%到96%之間,國內目前剛剛開始試用。
3、糞便DNA檢測。是檢測糞便中脫落的腫瘤細胞基因突變程度的一項檢查,是大腸癌篩查歷程中一種新興的、很有發展前景的無創性檢查技術。研究發現 DNA 能以一種穩態形式在糞便中存在,並能持續從大腸黏膜中脫落,使用聚合酶鏈式反應等放大擴增技術可以檢測到糞便內微量的 DNA,顯示出 DNA 具有良好的腫瘤標誌物特性。健康人每天有數百萬細胞從結腸壁脫落並通過大腸蠕動排出體外,在癌症和癌前病變發展過程中,其細胞也會脫落並進入排洩系統。這些細胞在排洩過程中釋放遺傳物質,其中一些細胞含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而這種技術通過分析基因突變,就能提早發現癌症。
二、影像學檢查。包括:鋇劑灌腸、CT結腸成像技術和MRI成像技術。
1、鋇劑灌腸。鋇劑灌腸檢查是的大腸癌篩查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臨床上分為單純鋇劑灌腸和氣鋇雙對比造影。兩者在對腸道佔位性病變及潰瘍均有較高的臨床檢出率。尤其後者能夠檢查出大多數進展期腺瘤和癌,但對息肉檢測尚不如內鏡檢查敏感,有較高的假陰性率。腸癌分期診斷方面,鋇餐要稍差於內鏡檢查。
2、CT結腸成像技術。CT結腸成像是大腸癌篩查的放射學方法之一。與鋇灌腸相比,CT結腸成像更敏感,耐受性更好。在歐洲的研究發現,在息肉>5mm檢測方面,CT結腸成像的靈敏度可與結腸鏡相媲美。故可用於結腸鏡檢查併發症風險較大人群的篩查,但CT結腸成像的缺點是對小息肉的敏感性不如結腸鏡檢查。
3、MRI成像技術。目前可用於大腸癌篩查的成像方式可以分為解剖學和功能學兩種。解剖成像模式仍然是主流,MRI成像最適用於直腸腫瘤評估。隨著新型示蹤劑和造影劑的發展,功能性MRI技術可能為癌症灌注、代謝和分子表型提供新的視角。近年來,在大腸癌的評估方面MRI得到了廣泛認可,被認為是目前大腸癌篩查的1次分期和再分期的首選成像方式。
三、內鏡檢查。包括:結腸膠囊內鏡和結腸鏡檢查。
1、結腸膠囊內鏡。結腸膠囊內鏡是一項新型的結腸檢查技術,是結腸疾病篩查的重要手段。結腸膠囊內鏡是常規結腸鏡檢查的一個重要補充,在探查結腸息肉與結腸癌、檢測炎症性腸病方面敏感度和特異度高,對傳統結腸鏡檢查不完全和傳統結腸鏡檢查高危的患者,均可選擇結腸膠囊內鏡檢查。多項研究發現,膠囊內鏡對結腸病灶診斷的敏感度與腸道準備潔淨程度密切相關,多個臨床中心為優化胃腸道準備方案進行了初步探索。然而,結腸膠囊內鏡在國內的應用尚在起步階段,尚需開展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其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的大腸癌檢查檢查方式。通過腸鏡,可以清晰觀察到患者腸道腫瘤分布及其他腸道疾病情況,判斷其與周圍組織之間的關係,亦可以在腸鏡下取組織活檢,從而幫助了解腸道疾病的性質。但對大腸癌的檢出率受制於術前腸道準備、檢查醫師的操作水平、對息肉認知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腸鏡檢查還存在諸多禁忌症,如重度貧血、心肺功能不良等;而且通常檢查前後需清腸、長時間禁食,也會增加患者不適;如果選擇做無痛腸鏡檢查時還需行全身麻醉,存在一定的麻醉風險。因此,結腸鏡檢查一般不作為腸癌的早期篩查方式,而是作為經初篩檢查陽性者的進一步檢查。
四、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一種通過手指觸摸直腸下段及肛管的情況,從而發現直腸肛門疾病的診查方式。因其操作方法簡單、檢查準確率高,可以發現許多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病變,所以在肛腸科中佔據不可或缺地位。雖然腸癌篩查方法很多,但直腸指檢是直腸疾病最基礎的也是最常使用的查體方式。相關數據顯示直腸癌約佔大腸惡性腫瘤 60%,其中有近 70%可以通過直腸指檢發現。
怎樣選擇大腸癌的篩查方法
綜上所述,臨床上可用於腸癌篩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如何進行選擇呢?
如果是自然人群或者是例行的健康體檢,應該選擇一種簡便、安全、無創、經濟的腸癌篩查檢測方法,如糞便潛血試驗、糞便免疫化學試驗和糞便DNA檢測,也可以選擇鋇劑灌腸、CT結腸成像技術和MRI成像技術。
但如果是有家族腸癌遺傳病史的人群,既往有結腸息肉、炎性腸病患者的患者,健康體檢或者篩查有陽性結果的患者,最好先進行直腸指檢或者直接進行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最直接、也是最準確的方法,是大腸癌診斷的「金標準」。美國癌症學會(ACS)建議50歲以上人群要每5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對於高危人群,例行檢查的年齡應提前10年,而且爭取每年做結腸鏡檢查。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出現大腸癌的危險信號者、大便隱血陽性或直腸指診發現異常者,都應及早行結腸鏡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