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2020-11-25 騰訊網

臨床上有許多人,因為缺乏對大腸癌的認識,不知道怎麼去篩查,從而耽誤了病情;更多的人因為懼怕腸鏡檢查,而喪失了早期發現的機會;

今年年9月,「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的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該報告的統計數字實在令人痛心疾首,請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

超過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85%的患者 不知道怎麼篩查結直腸癌;

97%的結直腸癌患病前未做過腸鏡;

85.8%的被調查患者首次就診原因是發現便血、嚴重腹瀉或腹痛等進展期症狀;

7.3%的患者是在診治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

僅6.9%是主動體檢時發現;

83%的結直腸癌患者,首次確診時處於中晚期,且44%的患者已經出現了肝、肺等部位的轉移。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才造成我國結直腸癌持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綜合5年生存期低於30%!

實際上,結直腸癌是很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也是在早期最容易徹底治癒的癌症;但這都必須建立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基礎之上。

我們都知道,結腸鏡檢查是一種在直視情況下的檢查,可以清晰地觀察整個大腸,看輕易發現腸癌的前身——腸息肉,還能當即予以切除,以除後患;

可以說是預防、治療雙管齊下;因此,腸鏡檢查被認為是預防和篩查早期腸癌的金標準。

但是由於腸鏡檢查屬於侵入式檢查,有一定的不適感;尤其是腸鏡前的清腸準備,有些繁瑣和麻煩;

還有些地區,比如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約上一個腸鏡很困難,動輒就需要等待幾周、甚至半年之久;

因此,人們迫切需要其他無創篩查方式。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用於初篩的檢測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下這些方法僅僅作為初篩,篩查出高危人群或者高危因素,最終還要腸鏡+活檢病理予以確診。

現根據《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並結合其他國家的指南,簡單歸納如下:

第一,是不是高危人群?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年輕化日益嚴重,因此臨床專家大都建議,普通人群應該在40歲以前開始篩查,75歲結束。

而有症狀的高危人群要立即進行篩查,無症狀的高危人群,在30-40歲進行篩查,

對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則需要從兒童開始篩查。

符合以下條件的任何一條就屬於高危人群,建議直接做結腸鏡檢查:

有消化道症狀,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不明原因貧血/體重下降;

曾有大腸癌病史者;

曾有大腸癌癌前疾病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

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有大腸息肉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有盆腔放療史者。

第二:無創篩查的手段

1.糞便潛血試驗(FIT)

便隱血又稱便潛血,是指消化道微少量出血,肉眼無法看見的出血,糞便外形也無異常改變。

結腸癌、結腸炎、腸息肉、胃潰瘍、胃癌等疾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往往有便隱血。

目前推薦每年進行1次FIT檢測。

2、糞便DNA檢測

建議篩查周期為每1~3年1次;

糞便DNA檢測用於篩查無症狀人群結腸癌或癌前息肉。當結腸發生癌變或癌前息肉時,帶有異常DNA的細胞會不斷脫落進入糞便。這種異常DNA的數量非常少,需要非常靈敏的方法來檢測。此外,結腸癌中存在多種DNA改變及突變,糞便DNA檢測可靶向多種DNA標記以獲得更高的檢測率。

糞便DNA檢測的優點:在家即可採集標本,、檢測安全,無風險、不需要清潔結腸,不需要限制飲食或改變日常藥物的服用、比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更敏感。

3、聯合檢測

糞便潛血試驗+糞便DNA聯合檢測,可大大提高檢出的陽性率,降低漏診率。

4、仿真腸鏡

也叫虛擬腸鏡,就是就是先以多層螺旋CT進行全結腸薄層掃描、並將攝影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影像處理之後再編、進行三維重建,從而生成類似於普通腸鏡檢查的圖像。

其缺點是設備和技術要求高、費用高、對於扁平的病變不敏感。目前能開展這項技術的醫院也不多。

小結

無創篩查手段,不能替代腸鏡檢查;

一旦檢測陽性,就要進行全結腸鏡檢查。

由於該項檢測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於陰性者,也不能完全放鬆警惕。

陰性結果者,如果伴隨有腸道症狀,建議還是進一步做腸鏡檢查;

陰性結果而沒有症狀者,可以每1-3年做一次糞便檢測。

對於高危人群,只要沒有抗衡因素,還是一步到位,直接進行腸鏡篩查。

最後強調一句:腸鏡檢查,仍然是大腸癌篩查的金標準!!!

相關焦點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眾所周知,腸鏡檢查可以篩查腸癌,但是很多人都止步於腸鏡檢查。雖然現在也有無痛檢查,但是檢查的前幾天只能吃流失或者半流食,前一天只能吃一些豆腐、豆之類的無渣食品,正常人餓個三五天下來都有些難受了。而且在腸鏡檢查中,需要先排空腸胃,然後打氣把腸道撐起來,再放入儀器檢查。
  • 腸癌篩查到底做不做?怎麼做?多少歲做?看張蘇展教授全面解答
    腸癌的發展過程其實很緩慢,大概10-15年,有很多檢測窗口期,我們收治的初次確診的患者大多已經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Q3:結直腸癌篩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張蘇展教授:篩查可以有效降低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此外可以用大便潛血和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等。
  • 腸癌逐漸年輕化?若符合這6種情況,及時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
    而對於有以下6種情況的人,應該儘快做腸鏡檢查進行腸癌的篩查。,這就導致了在有時候腸道是在空轉的,不斷分泌的消化液在刺激腸道內壁,久而久之非常容易導致患上腸癌,因此應該定期做腸鏡檢查。
  • 6款產品僅2款「有證」,便便測腸癌靠譜嗎?
    這期我們來說說無創腸癌篩查的話題。前段時間,43歲的《黑豹》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因晚期結腸癌去世,讓腸癌篩查的話題一度火爆。最近一項大樣本的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結果也顯示,85%的患者不了解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知識。
  • 腸癌篩查再也不用做腸鏡啦!深圳將開展腸癌糞便基因檢測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腸癌的新檢查方式——糞便基因檢測將於明年推行,屆時腸癌篩查可以不用再做腸鏡。&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市醫師協會胃腸腫瘤專委會成立 我市將開展腸癌糞便基因檢測&nbsp&nbsp&nbsp&nbsp深圳新聞網訊 8月30日,深圳市醫師協會胃腸腫瘤專業委員會成立,成員涵蓋了外科、內科、放療等多個學科約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給疾病可乘之機,有些息肉根本不會有形成的機會,從而實現真真正正的科學預防! 那麼,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篩查大腸癌呢?我們來看看各種篩查手段的優缺點: 1. 大便潛血檢測(FOBT) 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早期檢測大腸癌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結腸鏡檢查,它可完整、清晰地將整個腸道內部觀察清楚,並對可疑病變取組織做病理檢查,那麼除了腸鏡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方法呢? 先說說什麼是大腸癌的早期檢測或者稱早期篩查 大腸癌早期篩查就是在還沒有出現腸癌症狀的人群中,或者有腸癌高風險的人群中通過一系列的檢查來發現早期腸癌的方法。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一方面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為消化腫瘤前兩名),一方面是大家對腸鏡檢查的恐懼與牴觸,這讓人們很糾結,尤其是出現結直腸癌的相關症狀時:如便血、長期便秘或腹瀉、肚子疼,尤其是便血時,自己希望是痔瘡,但又害怕是腸癌。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 腸癌無創多靶點FIT-DNA檢測技術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
    :5/8224 2018年5月12日,浙江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經多年技術研發,國際領先的腸癌無創多靶點FIT-DNA檢測技術-常衛清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並於近日正式啟動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
  • 無創dna篩查的是什麼無創dna篩查最佳時期
    很多懷孕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想必遇到過這樣的選擇困難症:在內地做無創dna產前檢測好還是到香港做無創dna產前檢測比較好。今天裕力健康給大家分享下內地和香港無創dna產前檢測有什麼區別。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給疾病可乘之機,有些息肉根本不會有形成的機會,從而實現真真正正的科學預防!那麼,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篩查大腸癌呢?我們來看看各種篩查手段的優缺點:1.  大便潛血檢測(FOBT)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
  • 無創dna可以篩查哪些疾病香港的無創DNA有必要做嗎
    為了能儘快了解胎兒的健康情況,孕媽都會按時進行產前檢測,現香港無創DNA驗血產前檢測技術能一次性檢測更多的項目及準確率高。那香港無創dna篩查哪些疾病檢查哪些內容?下面說看看裕力健康的對無創DNA介紹。
  • 母女倆同時查出腸癌——有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腸鏡檢查!
    無獨有偶,我在去年也發現了一對母女同患腸癌的,詳情可點擊閱讀:媽媽確診腸癌,醫生勸女兒也做了腸鏡,結果也發現早癌...大約1/4的新發患者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大腸癌本身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有一定的遺傳性。大約20-25%的大腸癌伴有家族聚集性。
  • 首個癌症篩查試劑盒(諾輝健康常衛清)審評報告解析
    綜合評分大於或等於陽性判斷值的樣本為陽性,表示受檢者體內可能有結直腸癌和/或進展期腺瘤,需要進一步接受腸鏡檢查;反之,如果綜合評分低於陽性判斷值,表示受檢者體內有結直腸癌和/或進展期腺瘤的可能性低,但並不能完全排除疾病風險。鑑於受試者為高風險人群,因此在必要時仍應建議進行腸鏡檢查。
  • 驗一下便便 就知有無腸癌
    要早期發現並確診腸癌,需做腸鏡檢查,但腸鏡檢查屬於有創檢查,調查顯示,廣州僅有兩成市民願意做腸鏡篩查,不利於腸癌的預防。27日上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推出內地首個適合中國人群腸癌篩查的糞便基因檢測項目「長安心」。今後,不用做腸鏡,只需4.5克便便,檢測糞便基因,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得腸癌。
  • 諾輝攜浙數理醫學會啟動社區大腸癌篩查項目
    造成差異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有效的大腸癌的早期篩查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擴大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面目前全國範圍內,已有北京協和醫院、北大腫瘤醫院、陸軍總醫院、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全國多家著名三甲醫院正在或準備開展大規模高危人群消化道早癌篩查項目,社會影響力大。
  • 無創dna幾周做最好無創DNA檢測與唐氏篩查的區別在哪裡?
    孕媽在懷孕期間我想比較心煩的就是要做各種產檢了吧!我相信經歷過產檢的孕媽都知道無創DNA檢測、羊水穿刺及唐氏篩查吧,但還有一些新手孕媽卻不知道什麼是無創dna檢測,更別說它們之間的區別了,下面香港裕力健康就告訴大家都有哪些區別。
  • 孕婦血清唐氏篩查正常 還有必要做無創DNA嗎?
    因職業原因,小陽二十多歲時曾做過人流,之後又忙於工作,她和老公也一直未要小孩。這次懷孕後,夫妻倆既興奮又緊張,擔心年齡大了,胎兒會不會有什麼問題。聽同事介紹說孕檢要做唐篩,也有人說要做無創DNA,小陽也不知如何是好。那麼,什麼是唐篩呢?做了唐篩如果正常,還有必要再做無創DNA嗎?
  • 社區福音 免費篩查|消化道早癌篩查進社區 遏制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上升
    真正做到大腸癌的預防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做好大腸癌篩查工作這一民心工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醫保負擔、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大便隱血試驗是什麼?
  • 唐氏篩查有必要做麼?唐篩、無創DNA、羊水穿刺又有何區別?
    簡單點說,就是判斷腹中寶寶有沒有患小兒唐氏症候群,是否存在智能落後、特殊面容、發育障礙以及多發畸形的方法 其實,關於唐氏篩查很多人都抱有質疑的態度,因為相較於排畸準確率近乎100%的無創DNA和羊水穿刺技術來說,唐氏篩查最多也只能達到可憐的60%而已,所以不少人都覺得即使做了唐氏篩查,也無法得到準確的結果,那還不如不做,還省著浪費時間和精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