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

2020-11-25 騰訊網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2695篇文章

近日,一則新聞在朋友圈流傳

(德維克·博斯曼的社交帳號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8月28日,著名演員、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罹患結腸癌去世,終年43歲。據悉他在發現腸癌時已經是三期,與疾病鬥爭了四年後終不能倖免。

其實,在世界範圍內大腸癌已成為男性第3位和女性第2位常見惡性腫瘤。而在我國,由於近些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質、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和缺乏運動、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導致大腸癌發病增長速度明顯加快,發病年齡提前的趨勢。國家腫瘤登記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大腸癌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圖片來自於網絡)

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早期大腸癌往往無症狀,而隨著癌腫的發展,才慢慢出現症狀:

1. 排便規律發生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或特別困難,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有時裡急後重。

2. 大便形狀發生異常。大便變細,扁形便,或大便有稜角。

3. 大便性質改變。出現便中帶血或黏液血便,大便不成形。

4. 消化道症狀。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5. 腹部有包塊,有固定疼痛。

6. 消瘦貧血等全身惡病質症狀……

而此時癌症往往已經進展到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悔之晚矣! 即使通過手術或各種治療方法保住了性命,生活質量也比較差。

因此,早期診斷成為大腸癌防治關鍵一環!其實對於可怕的大腸癌,如果在早期發現的話,病人的生存率是很高的,有些甚至達到90%以上。

《柳葉刀》曾發表研究稱,一次腸癌篩查可以使發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三分之一,並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數據,將腸癌篩查率提升至60%~80%,即可減少22% 大腸癌發病(27.7萬人),並減少33%的大腸癌死亡(20.3萬人)。

85%以上的大腸癌來自未經治療的腺瘤性息肉,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過程大致如下:

(圖片來自於網絡)

可以看出,部分大腸癌的癌變過程長達10-15年,只要我們能在良性階段做好篩查,手術切除,有些病例甚至無需放化療,就可以完全治癒。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給疾病可乘之機,有些息肉根本不會有形成的機會,從而實現真真正正的科學預防!

那麼,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篩查大腸癌呢?我們來看看各種篩查手段的優缺點:

1. 大便潛血檢測(FOBT)

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據統計,50%~60%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試驗均呈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FOBT也是目前惟一得到循證醫學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篩檢手段,可使大腸癌死亡率降低18%。

優點: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

缺點:假陽性較高,痔瘡、肛裂、肛周溼疹、生理期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陽性結果,缺乏篩查特異性。

2. 直腸指檢

通過肛門指檢主要是針對直腸部分進行的檢查,是憑醫生的經驗和手感來判斷患者直腸上有沒有腫瘤。醫生手指的長度可觸及直腸中下段,所以這項檢查準確率在80%左右。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下段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佔直腸癌的百分之七十七點五,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優點:物美價廉,性價比高,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

缺點:「菊花」一緊,不適感明顯。初步判斷距離肛門7~10cm的直腸及周圍器官是否有病變;但對於高位結腸病變沒有意義。與檢查醫生的經驗手感密切相關,整體上準確性並不是那麼高。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者,應進行腸鏡檢查。

3. 腸鏡檢查

包括結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結腸鏡是利用電子腸鏡從肛門,經過直腸、乙狀結腸,到達回盲部,從黏膜側觀察結腸病變(如炎症、息肉、腫瘤等)的過程。目前絕大部分醫院都採用纖維結腸鏡,適用於檢查原因不明的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消化不良等。結腸鏡通過對腸道的直視檢查,可以清楚地發現腸道病變,是診斷大腸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過醫學統計,發現我國有60~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段。所以直腸鏡與乙狀結腸鏡,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

優點:腸鏡檢查是預防和診斷大腸癌的首選方法,最佳手段,直觀、清晰,部分消化道息肉和早期癌內鏡下微創治療可達到治癒性切除的目的。

缺點:腸鏡不可能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篩查方法。其檢查費用比起前兩項檢查來較高;腸鏡需要專門的醫師經過專業的培訓和長期的實踐實施操作;患者體驗度較差,清腸準備的麻煩程度和檢查過程的痛苦程度,令不少人望而卻步。

因此,在做腸鏡之前,可做一些前置檢查項目來篩出結直腸癌的可疑人群,提高腸鏡檢查的陽性率,讓受檢者苦有所值。但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被「爆菊」而拒絕腸鏡,符合麻醉指徵的患者是可以選擇無痛腸鏡的。

4.血液腫瘤指標檢查

在腫瘤標誌物中,諸如CEA、CA199、CA242、CA724等均在結直腸癌檢測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最新的結直腸癌診療指南中,也提到了這些指標可用於結直腸癌的輔助診斷、療效判斷等。

優點:簡單易行,抽血檢測。

缺點:傳統腫瘤標誌物單一指標在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上均無法滿足篩查需求,影響因素較多。

因此,多指標聯合檢測是腫瘤標誌物使用的原則之一。有研究顯示,CEA、CA199和大便潛血的聯合使用,可以使結直腸癌的靈敏度提高至83.1%,遠高於單一指標的檢測。

5.腫瘤基因檢測和糞便DNA檢測

基因檢測為診斷大腸癌的前沿技術。通過對血液或糞便游離DNA中的某些特定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檢測,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

優點:簡單易行,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缺點:檢測費用較高,尚難用於大腸癌的大規模人群篩查中。

6.影像檢查,胃腸CT仿真內鏡

CT仿真結腸成像(CTC),也叫仿真結腸鏡、虛擬場景,是一種安全的、非侵入性的結腸檢查方法。當篩查對象不能或者不願意接受腸鏡篩查的時候、大腸三維CT檢查(CTC)是非常理想的替代方案。簡而言之是先以多層螺旋CT進行全結腸的仰臥位及俯臥位薄層掃描、並將攝影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影像處理之後再編、進行三維重建,從而生成腸道三維影像、並以此來檢查潛在病灶的技術。

優點:造成結腸穿孔的風險低,清腸要求不高,無明顯禁忌症,檢查時間較短,方便、無痛,其X線的輻射量低於鋇灌腸檢查。對於大於1釐米的息肉,檢測敏感度高。同時能發現某些腸道外病變情況。

缺點:CTC是虛擬圖像,無法顯現腸道黏膜的真實顏色,也無法觀察血管、黏膜的微細變化。對淺凹、微隆、平坦性病變識別能力較差;5mm以下的病變,或者病灶本身隆起度不大、或要憑黏膜顏色的差異來作為重要判斷線索的扁平病灶無法判斷。僅僅是對病變的間接觀察,不能取標本作病理診斷,也不能做治療;有輻射損害;費用較高。目前該方法並沒有在我國普及。

它的局限性顯而易見,不能徹底替代傳統腸鏡,但是,對於那些實在不願意做腸鏡的朋友來說,結合糞便隱血試驗(化學法和免疫法)、糞便DNA測試等手段,也可以做為早癌篩查的姑且手段。但是,要想更早的發現早癌、癌前病變,比如腺瘤性息肉,小於5mm的,平坦型的等,還是傳統腸鏡比較靠譜。

綜上所述

「菊花」無小事,檢查莫緊張

腸要保平安,篩查少不了!

作者:華東療養院外科

周璐 主治醫師

相關焦點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給疾病可乘之機,有些息肉根本不會有形成的機會,從而實現真真正正的科學預防!那麼,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篩查大腸癌呢?我們來看看各種篩查手段的優缺點:1.  大便潛血檢測(FOBT)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
  • 腸道菌群有助於結腸癌篩查?
    發病率的下降大部分要歸功於應用糞便潛血試驗和結腸鏡進行結直腸癌篩查。但是美國仍有超過30%的成人不進行與年齡和風險相適應的篩查,並且絕大多數成人表示更願意進行非侵入式篩查。此外,結腸鏡篩查大幅度增加了醫療保健的費用,2012年單次檢查的費用在800美元至3160美元之間。在非侵入式結腸癌篩查方法中,愈創木脂FBOT被廣泛應用。該試驗可以檢測出晚期腺瘤和惡性腫瘤。
  • 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臨床上有許多人,因為缺乏對大腸癌的認識,不知道怎麼去篩查,從而耽誤了病情;更多的人因為懼怕腸鏡檢查,而喪失了早期發現的機會; 今年年9月,「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的中期結果正式對外發布。
  • 長期便秘有致癌風險,別再忍了,5招淨化腸道,打造順暢人生
    可以說不少人從小就跟便秘做鬥爭,而現今20、30歲的年輕人約30%以上都有便秘問題,這跟平時久坐辦公室,且幾乎餐餐在外飲食,攝取較少的纖維素有關。一般而言,排便次數從1天2、3次到2天1次都屬於正常範圍,若超過3天沒有排便就是便秘!
  • Hypertension:腸道微生物組學數據有助於心血管疾病的篩查
    2020年9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最近發表在《Hypertension》雜誌上的研究,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分析人的腸道微生物組中的細菌顯示出有望作為心血管疾病(CVD)的新篩選方法。最近的研究發現,腸道菌群,人體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與CVD之間存在聯繫,而CV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眾所周知,腸鏡檢查可以篩查腸癌,但是很多人都止步於腸鏡檢查。雖然現在也有無痛檢查,但是檢查的前幾天只能吃流失或者半流食,前一天只能吃一些豆腐、豆之類的無渣食品,正常人餓個三五天下來都有些難受了。而且在腸鏡檢查中,需要先排空腸胃,然後打氣把腸道撐起來,再放入儀器檢查。
  • 腸道器官下基因組CRISPR篩查識別TGF-β抑制因素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人腸道器官下基因組尺度CRISPR篩查識別TGF-β的抑制因素正向遺傳篩查與全基因組CRISPR庫是解決細胞和信號通路的強大工具。然而,將這種技術應用於類器官組織一直受制於技術上的局限。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捕獲單個類器官中的sgRNA整合物,提高了CRISPR篩選的準確性和穩健性,大大減少了基因組規模篩選所需的細胞數量。
  • 社區福音 免費篩查|消化道早癌篩查進社區 遏制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上升
    宜賓肛泰肛腸醫院自開展消化道早癌篩查以來,查出100多例腸道癌前病變,腸道早癌28例,腸道進展癌31例,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大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有重要價值,目前常作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早期初篩指標,再結合內鏡檢查,有利於消化道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檢測大便隱血陽性怎麼辦?
  • 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專家告訴你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很多胃腸病疾病在早期時症狀並不明顯,但等到出現明顯的症狀時,其實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而做胃腸鏡檢查的重要意義就是能夠清楚的看到胃腸壁黏膜是否會存在病變,同時也能夠清楚的看到內壁組織的結構,對於診斷和預防能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 若符合這6種情況,及時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
    而對於有以下6種情況的人,應該儘快做腸鏡檢查進行腸癌的篩查。,也就是俗稱的吃壞肚子; 慢性腸炎則是持續性的腸道不適,可能表現為持續性隱痛,如果長時間患有慢性腸炎,或者反覆患上急性腸炎,經常刺激到脆弱的腸道,就有可能增加癌變的風險,因此應該做腸鏡進行檢查,確保腸道的健康。
  • 醫學科普︱今晚12點前:免費做腸鏡!頂尖腸道新科技送福利啦!
    最近,正當新冠病毒肆虐之時,很多粉絲諮詢我:鋒哥,我想了解自己腸道的情況,但是又不太敢去醫院做,請問怎麼辦呢?這個所謂的難題,對鋒哥來說不算什麼。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解決,記得:文末還有1000元的腸鏡檢查基金(附條件),別忘記掃描入群去搶!!!
  • 腸癌篩查到底做不做?怎麼做?多少歲做?看張蘇展教授全面解答
    腸癌的發展過程其實很緩慢,大概10-15年,有很多檢測窗口期,我們收治的初次確診的患者大多已經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Q3:結直腸癌篩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張蘇展教授:篩查可以有效降低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篩查的金標準,此外可以用大便潛血和分子生物學檢測手段等。
  • 哪些人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所以,我們國家建議對5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大腸癌發病的風險評估,評估為高風險的人群再進行結腸鏡檢查。我們告知這位患者他屬於大腸癌的高風險人群,建議他做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了一枚即將癌變的息肉,進行了切除。2.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所謂的一級親屬,就是您的父母親、兄弟姐妹這些直系親屬。若您的一級親屬患大腸癌,不論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何,目前是否健在,您都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人群,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結腸鏡的篩查。
  • 以屎為鏡,可知腸道健康?排便出現這4種異樣,勸你及時做腸鏡
    一陣波濤洶湧的便意在腹腔內湧動,你忍耐不住匆匆奔向廁所,隨著腸道一陣運轉、帶著臭氣的汙穢也排出了體外。而感覺渾身舒暢的你,隨手就按下了衝水鍵,並沒有回頭看一眼!殊不知,在醫院肛腸科的醫生看來:就拿我國近些年高發的「大腸癌」來說,它是僅次於胃癌的第二大消化道癌變,平均我國每年新被確診的大腸癌患者就達到了20萬以上。
  • 健康時報:這些體檢項目最不靠譜 千萬別再被坑
    這些最不靠譜體檢項目,千萬別再被坑了!為什麼年年體檢,各項指標「正常」,卻又突然查出癌症?一查出來還是晚期?說起體檢,很多人都有下面這些感覺:1。 「檢測過程不嚴謹,有病檢測不出來」2。 「體檢套餐繁多,收費混亂」。3。 「有些體檢機構,走馬燈似的,查了半天也就圖個心理安慰。」
  • 哪些孕婦需要做唐氏綜合症的篩查?
    都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孕育生命更是容不得半點差錯的事兒,所以,別懶!該做的不該做的,都需要牢牢記清。出生剛1個多月的浩浩被查出是唐氏兒那天小寶有點咳嗽,去醫院查了後說是肺炎,要住院。又做了幾項檢查之後,醫生過來說:孩子眼寬,斷掌,沒有鼻梁,懷疑可能是唐氏兒。一個月之後出的結果,說是21三體症候群,就是唐氏兒。
  • 「新冠」之下,社區大腸癌篩查還沒開展……
    2013年因參加篩查而發現的1700例大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達到了81%,而同年未參加項目,因出現症狀或體徵而就診的大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57%,要高出24個百分點。因為通過篩查發現中早期大腸癌和癌前病變患者的比例,明顯高於醫院就診的患者發現中早期的比例。而中早期大腸癌的五年生存率明顯高於中晚期。所以篩查對於大腸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明顯提高。
  • 3種孕婦或許易生出「唐氏兒」,孕期篩查一個也別落下,別大意
    3種孕婦或許易生出「唐氏兒」,孕期篩查一個也別落下,別大意1.本身染色體異常其實我們都知道,唐氏症候群是染色體異常造成的一種疾病,但事實上它也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說是夫妻兩個人當中一方或者雙方家族當中有這樣的遺傳史,或者是攜帶相關的基因,那麼這樣的夫妻生出到孩子患有唐氏綜合症的概率也都會比較的大一些。因此,這樣的人最好是做好孕檢以及產後的一系列檢查。
  • 腸道息肉長度超過2釐米需檢查
    「能從腸鏡檢查報告看到溜光水滑的腸道,越來越少了。」醫院一天做120個腸鏡檢查,幾乎有100人有息肉單發的多發的、腸炎、大面積潰瘍、腫瘤等問題,當然,這個高比率跟大多數腸鏡人本來就會有一些症狀有關係。另一方便,吃得越來越精細,腸道有問題的人的確越來越多。腸癌也處於高發期,中心醫院每年就能做400多例結直腸腫瘤手術,2012年,全市腸癌手術每年接近1600例。
  • 不管男女,身體總有3個表現的人,別再羞於做肛門指檢
    但其實讓你如此羞澀的肛門檢查,卻是直腸癌等一些疾病的重要篩查手段,根據數據顯示,60%-70%的直腸內的大腸癌都是靠肛門檢查排查出來的,由此可見這項檢查的重要性。那麼當你身體出現何種情況時,請務必及時去進行一次會讓你「尷尬」的肛門檢查。以下三種情況,建議儘早進行肛門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