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胃腸鏡檢查,有不少人內心是抗拒的,認為10分鐘的檢查就像一個世紀般的漫長。也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腸胃沒什麼大問題,平日裡飲食和消化也挺正常的,自己就不會有胃病,所以在檢查身體的時候往往也會忽視了胃腸鏡的檢查。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很多胃腸病疾病在早期時症狀並不明顯,但等到出現明顯的症狀時,其實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而做
胃腸鏡檢查的重要意義就是能夠清楚的看到胃腸壁黏膜是否會存在病變,同時也能夠清楚的看到內壁組織的結構,對於診斷和預防能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當今,消化道疾病的發病率在逐漸上升,如胃腸炎、胃息肉、消化道潰瘍、萎縮性胃炎、結腸炎、結腸息肉、胃腸道腫瘤等,通過胃腸鏡檢查可以發現上述的疾病,有些胃腸道的良性病變會逐步發展為消化道腫瘤,因此能早期發現這些病變,並給予相應的治療非常重要,所以現在胃腸鏡檢查成為一個重要的檢查項目。
鮮明、清晰的腔內圖像動態地呈現於屏幕上,把食管、胃、十二指腸降部的黏膜病變看得清清楚楚。黏膜的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出血、息肉、腫瘤、黏膜肥厚、血管走向、靜脈曲張及腔內異物都能分辨明確,並重點取像。而且鏡下能取病變組織做病理細胞檢查,明確病變的性質,從而確診各種腸胃病的性質。現在胃腸鏡檢查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的,稱為「無痛胃腸鏡檢查」,麻醉比較表淺,患者睡一覺醒來就做完檢查了,沒有太大感覺。有上消化道症狀,包括上腹不適、腹脹、腹痛、反酸噯氣、吞咽不適、哽噎感、呃逆及不明原因的食欲不振、體重下降、貧血、黑便等。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不能確定的病變或症狀與鋇餐檢查結果不相符合者。需要隨訪的病變,如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術後胃出現症狀者適於胃鏡下治療者,如胃內異物、胃息肉、食管賁門狹窄者。胃鏡檢查:藉助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光導纖維+高清攝像頭),伸入胃腔、十二指腸腔,觀察黏膜,拍攝或治療。 胃腸鏡檢查是食管、胃、腸疾病診斷的優選手段,也是食管、胃、腸道早癌篩查的至佳方法。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瀉、排便異常、低位腸梗阻鋇灌腸檢查異常不能確定的病變或檢查結果與症狀不符者大腸息肉、腫瘤出血等病變、需做腸鏡複查或腸鏡下治療者腸鏡檢查:藉助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直徑約1釐米,前端裝有一個帶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腸鏡檢查是目前結直腸癌篩查的首選方式,也是結直腸癌的診斷的「金標準」,不僅可確診 病變,還可切除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癌前列腺性息肉等病變。①嚴重心臟病,如嚴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活動期、心力衰竭。(相對禁忌證:急性或慢性病急性發作、經過治療可恢復者,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急性哮喘發作期等)如果家族有結直腸癌病史、息肉史的人,建議2-3年進行一次;45歲~50歲以上健康人群,建議3-5年定期篩查一次。
在做腸鏡檢查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讓檢查結果準確無誤。
1. 檢查日前一晚,體檢者晚餐禁食或只吃流質食物(無渣飲食,如清湯、白糖水、蜂蜜水等);
2. 禁食乳製品(如牛奶、椰奶、奶油濃湯等),不吃高纖維蔬菜、水果,禁吃紅色或多籽的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等;
3. 服用醫生開的瀉藥清洗腸道,服藥期間要來回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洩速度;
4. 檢查前一般需要做傳染病篩查、心電圖,老年人及需鏡下治療者要檢查凝血功能,無痛腸鏡要做麻醉評估。
5. 無痛檢查者必須有成年家屬陪同。檢查結束後建議24小時內不要開車,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胃腸鏡檢查,結直腸癌,消化道,腸鏡,黏膜,病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