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做好這件事非常重要

2020-12-05 醫說健康

當聽到自己需要進行腸鏡檢查時,大部分人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千萬不要!畢竟這都是屬於侵入體內檢查的「內窺鏡」方式,身體莫名其妙的進入一個異物,自然會引起多個不舒服的症狀,所以患者對這種檢查都非常牴觸。不過,腸鏡檢查在很多時候,都是非常必要的篩查!

因為,腸鏡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到的檢查腸道的醫療設備,通過患者的肛門將一條長長、可以彎曲、末端帶有高清攝像頭的纖維軟化輸送至腸道內,攝像頭就可清楚地將腸道情況反映在電子屏幕上,這不僅能幫助醫生發現腸道內的早期病變,同時還可順便取組織進行活檢!

一般情況下,有兩類人需要進行腸道檢查:

1、有症狀人群:出現了典型的腸道異常症狀,比如長期腹瀉、腹痛,大便形狀發生了改變、呈現出了細條樣或扁條樣狀態,又或者是直接出現了柏油樣大便、膿血便、便血等症狀時,就需要進行腸鏡檢查,這很有可能是出現了腸道癌變、息肉等問題。

2、無症狀人群:這種情況包括了需要複查的人,比如以前有過腺瘤史、腸癌手術史,即便是沒有任何症狀,也需要定期進行複查。而另一種情況,則是有高危風險的人群,比如50歲以上的人就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臨床上有將近75%的大腸癌都是在這一年來段病發的。

現在腸鏡檢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除了普通腸鏡外,還有無痛腸鏡,患者該選擇哪一種呢?

普通腸鏡:這種腸鏡檢查就是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進行的,但是由於腸道在腹腔內盤根錯節,特別是結腸存在幾個固定的生理彎曲,所以在進行檢查時,患者會出現腹脹、牽拉性疼痛、腹痛等不適,這種不適可持續到檢查結束後的幾個小時。

無痛腸鏡:顧名思義,這種檢查方式就是在患者麻醉之後來進行的,雖然檢查過程和普通腸鏡一樣。但是在靜脈注射麻醉藥的作用下,患者也感覺不到有異常。只有極少部分的人,在檢查中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比如呼吸抑制、誤吸等,但是對絕大部分人來說,無痛腸鏡都是安全、舒適的選擇。

如果自己的身體可以承受麻醉,且經濟條件允許,的確是可以選擇進行無痛腸鏡檢查。這不僅整個過程中沒有痛苦和不適,醫生也能更加從容和細緻地進行觀察。而如若身體情況不允許做麻醉,那還是選擇普通腸鏡比較好。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腸鏡檢查,在檢查前都不能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腸道清理!

腸鏡檢查的成功率高低與否,和腸道的清潔程度有一定關聯。如果在檢查時,腸道內仍然存在食物殘渣或糞便,就可影響腸鏡的推進和觀察度,甚至不能進行大腸檢查。所以,在進行腸鏡檢查之前,患者絕對需要按照醫生建議,認真做好腸道準備,這包括了提前口服瀉藥、無渣飲食等。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腸鏡檢查的目的是為了發現身體潛藏的疾病,如果一直抗拒腸鏡檢查,反而會留給疾病可乘之機,特別是「癌」!所以,如果自己是腸癌的高危人群,又或者是出現了身體不適,那積極接受腸鏡檢查還是必要的。

相關焦點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
  • 很害怕做腸鏡?選無痛腸鏡也不錯,但這件事得做到位了
    如果懷疑自己出現了某些嚴重的腸道疾病,無法確診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依靠腸鏡進行診斷。腸鏡檢查能夠判斷腸道是否出現了癌變或者息肉,對很多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必要的情況下就應該通過這項檢查來明確身體健康情況。
  • 中年人做腸鏡,該選無痛還是普通?
    腸鏡檢查是了解腸道是否存在病變的重要檢查手段。那麼,到了中年階段應該選擇普通的腸鏡檢查,還是無痛的腸鏡檢查呢?到了中年階段想要進行腸鏡檢查,最好採取無痛的腸鏡檢查這種方式來了解腸道是否存在病變。因為無痛腸鏡檢查和普通的腸鏡檢查相比最明顯的好處就可以可以使用麻醉藥物,這樣中年人在檢查的過程中身體承受的痛苦會少一些。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10)選擇無痛腸鏡時須有家屬或親友陪同和接送;麻醉師評估符合無痛檢查者須籤署麻醉知情同意書;檢查的當日不要按排重要工作活動和應酬。(11)一般想要做腸鏡的女人,去做腸鏡的話,最好是不要穿裙子的,因為不方面檢查,所以最好是穿褲子的,還有不要在月經的期間去做腸鏡的。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篩查大腸癌一定要做腸鏡?不想受腸鏡的罪,4個方法也能篩查腸癌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腸有彎曲的地方並不是筆直的,那儀器在通過這些區域的時候就會有疼痛感,雖然大部分人都可以忍受,但有一些人還是會覺得腹痛難忍。大腸檢查還會刺激到腸黏膜,在檢查過程中還可能會造成一些出血性的創傷。腸鏡檢查這麼辛苦,還是會有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腸鏡檢查,因為大腸癌的患病率已經排名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是高居第二位。
  • 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專家告訴你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很多胃腸病疾病在早期時症狀並不明顯,但等到出現明顯的症狀時,其實病情已經比較嚴重了,而做胃腸鏡檢查的重要意義就是能夠清楚的看到胃腸壁黏膜是否會存在病變,同時也能夠清楚的看到內壁組織的結構,對於診斷和預防能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 浙醫二院成最大無痛內鏡中心 做腸鏡不痛也不尷尬了
    成立內鏡中心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浙醫二院王建安院長說。  王建安院長說:「無痛,是醫院舒適化醫療規範化的典範,是醫療現代化的趨勢。和其他做無痛內鏡的病人一樣,徐先生說他對檢查一點不適都沒有感覺到。「一大清早趕來,正好睡了個回籠覺。」徐先生高興地說。  醫生說,與傳統內鏡相比,無痛內鏡的好處遠不止減輕病人痛苦這一點,提高檢查質量是更大的優點。  「麻醉的情況下,病人比較放鬆,腸道檢查條件更好,做出來的質量當然也會更高。」
  • 做腸鏡對身體會造成傷害嗎?有什麼副作用嗎?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腸鏡是一種有創的檢查,一般是在以下這幾種情況之下需要做腸鏡:A、患者懷疑結腸、回盲部或者是直腸類的相關疾病,需要明確疾病性質的和範圍的時候需要做相關的腸鏡類檢查;B、需要進行腸鏡之下治療的相關疾病;而且,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其實也在逐年的升高,已經成為威脅我國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最為重要的癌症之一。所以早期發現身體腸道的病變,腸道病變之前或者是腸道潰瘍,息肉等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人們說到腸鏡,其實心裡都是有排斥的。什麼是腸鏡呢,所謂的腸鏡就是醫生用來觀察患者結腸和大腸內部情況的一種手段。人們怕做腸鏡的原因就是因為做腸鏡需要從肛門塞入儀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腸鏡有排斥的原因。其實現在腸鏡已經普及了,並且有無痛腸鏡,所以大可放心得進行腸鏡檢查。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腸鏡的那些事!
  • 腸鏡檢查前應注意什麼?做好6個準備,非無痛腸鏡也無須害怕
    說起腸鏡,很多人會感覺害怕,因為它是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通過肛門到達直腸,在進入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害怕,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上推出無痛腸鏡,讓患者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檢查。而有人擔心無痛腸鏡檢查不準確,也猶豫到底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哪個好?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一米多長的腸鏡從肛門捅進去,會不會從嘴裡出來?
    平時幾乎沒有聯繫,而我是個醫生,能找我辦的事,基本就是看病的事。果不其然,接下來的電話內容證實了我的猜想。這也難怪,人到中年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裡看病的自然多起來。好在他並沒有說看什麼大病、只是一般的體檢,我才放下了心。整個電話的內容,大概就是諮詢我有關腸鏡的一些事。因為他最近看到有些文章說,一旦過了40歲,最好做一次腸鏡。如果有異常情況,做腸鏡的頻率還要更高一些。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一方面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為消化腫瘤前兩名),一方面是大家對腸鏡檢查的恐懼與牴觸,這讓人們很糾結,尤其是出現結直腸癌的相關症狀時:如便血、長期便秘或腹瀉、肚子疼,尤其是便血時,自己希望是痔瘡,但又害怕是腸癌。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最重要的檢查手段,有一些朋友認為腸鏡檢查很痛苦,或者覺得腸鏡檢查要脫褲子,覺得很尷尬,不願意接受腸鏡檢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尷尬和恐懼,主要是因為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腸鏡是怎麼做的。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目前腸鏡檢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腸鏡檢查,一種是無痛腸鏡檢查。普通檢查是患者處於清醒狀態下而做的檢查,腸道蠕動幅度大,會對器械形成拉扯,故而會有疼痛、噁心、腹脹等多種不適,還會引起心率、血壓升高等問題。無痛腸鏡是麻醉下的檢查,相對來說排除了患者情緒對檢查的影響。但是麻醉帶來的問題就是操作不當而形成腸道出血、穿孔等問題將無法及時發現,就會埋下隱患。
  • 做腸鏡有風險嗎?一篇文章解析為什麼醫院總是建議做腸鏡
    很多小夥伴對腸鏡檢查有誤解,有些人對於腸鏡的不適應非常擔心,有些人嫌棄麻煩,其實這樣會讓自己的腸胃問題一拖再拖,最後讓疾病變嚴重。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析腸鏡的疑問。1、什麼是腸鏡?做腸鏡的時候,醫生還會用活檢鉗取得可疑部位組織,對病變部位定性,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是很明顯,非常容易漏診,這就是腸鏡的可貴之處。3、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檢查的前一天,晚餐不要吃東西或者只吃一些流質食物,比如糖、蜂蜜水,不要吃乳製品,比如牛奶,椰奶等等,也儘量不要吃高纖維的蔬菜、水果。
  • 醫生再呼籲:記住院士的建議,過了45歲,一定要做次腸鏡!
    況且聽說做普通腸鏡那麼難受,麻醉腸鏡又有副作用。 結腸鏡檢查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我們姑且先看看一些數據吧! 即使息肉已經癌變了,但只要還是早期,大部分可獲得良好預後,5年生存率超過90%,部分可行內鏡微創治療獲得根治,所以說腸鏡檢查是篩查結直腸癌非常有效的辦法。
  • 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做腸鏡前,需要注意什麼?別不當回事
    此時一些檢查項目,就非常適合做,例如腸鏡。或許你已經做過這個項目,也或許聽說身邊有人做過。那麼,到底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呢?大家或許並不清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人們做腸鏡,肯定是為了了解腸道健康,如今,發生在腸道上的病症不斷增多,藉助於腸鏡,可以提前了解。例如可以了解大腸癌,作為高發的癌變,藉助於腸鏡可以提前判斷。
  • 究竟腸鏡是怎樣一種檢查,沒想得那麼恐怖,醫生告訴你它的優缺點
    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且有部分朋友在進行普通腸鏡檢查後,對做腸鏡時產生的痛苦描述有所放大,這都給患者造成了恐懼心理。
  • 總結來說:若有這些情況,還是要去做「尷尬」的腸鏡
    但是如果不做腸鏡,就無法確定自己的腸道中究竟出了什麼「么蛾子」。在這些心理活動的作用下,很多人對於「究竟做不做腸鏡」這個問題反覆糾結,十分苦惱。那麼,腸道檢查一定要做腸鏡嗎?有沒有其他的檢查可以替代腸鏡呢?醫聯媒體採訪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戴世學,與大家聊一聊做腸鏡那些事。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