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前應注意什麼?做好6個準備,非無痛腸鏡也無須害怕

2020-12-05 家庭醫生在線網

說起腸鏡,很多人會感覺害怕,因為它是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通過肛門到達直腸,在進入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害怕,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上推出無痛腸鏡,讓患者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檢查。而有人擔心無痛腸鏡檢查不準確,也猶豫到底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哪個好?一起來了解一下。

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哪個好?

普通腸鏡是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進行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有不適可以隨時和醫生溝通,但患者在清醒的狀態下會因為緊張在檢查時有腸痙攣,會感覺疼痛而終止檢查。無痛胃鏡是在全麻的狀態下進行檢查,患者麻醉後進入無知覺狀態,並不會感覺到檢查時的任何不適。但它的費用高,而且在檢查前需要評估,另外風險也高,因為在檢查的過程中患者沒有知覺,腸鏡穿孔時醫生不能及時察覺,發生意外的風險也會增加。而不管哪一種方式檢查,兩種方式的操作並不會影響到檢查結果,也就是說兩者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腸鏡檢查前要注意什麼?

1、提前預約

檢查前要先預約檢查,當天有家屬陪同,並且攜帶相關資料,讓醫生能詳細掌握身體情況。

2、藥物停用

在檢查前一周需要停用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而且檢查前要諮詢心血管醫生,評估停藥的風險或者讓醫生選擇可用藥物代替。

3、服用糖水補充能量

檢查當天需要禁食,如果有低血糖症狀可以服用透明無色的糖水,補充能量。

4、避免脹氣食物

在檢查前三天控制飲食,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如木耳、玉米、黑芝麻、牛奶等。

5、告知醫生病史

存在前列腺疾病、麻醉藥過敏或者其他疾病時,檢查前要告知醫生,避免檢查意外。

6、服用藥物清除腸道垃圾

檢查前需要根據醫生指示服用藥物清洗腸道,保持腸道乾淨,沒有異物,在檢查時不被幹擾。

溫馨提示

不管是普通腸鏡還是無痛腸鏡檢查的結果都非常準確,所以可以根據自己條件以及情況選擇。另外要知道步入45歲的中老年人需要定期做腸鏡,畢竟近些年患上直腸腫瘤的人越來越多,定期檢查及時發現有利於保護身體。

相關焦點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沒什麼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導致自己的腸道出現了問題,患上腸胃炎也是常有的事項,所以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那您知道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嗎?您知道腸鏡檢查痛苦嗎?那就來看看腸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吧。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在做腸鏡之前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不能吃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然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的話,就會影響腸鏡的效果的。
  • 很害怕做腸鏡?選無痛腸鏡也不錯,但這件事得做到位了
    很多人都十分害怕做腸鏡,確實在做腸鏡的時候身體會有一定的痛苦,而且會令患者十分尷尬。那麼,害怕做腸鏡應該選擇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呢?一般來說,對於害怕做腸鏡的人來說,儘量選擇無痛腸鏡,因為無痛腸鏡跟普通腸鏡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減少被檢查者的身體痛苦。如果已經害怕做腸鏡,在身體害怕的情況下更容易緊張,選擇了普通腸鏡,進行腸鏡檢查過程中局部難受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檢查。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做好這件事非常重要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有高危風險的人群,比如50歲以上的人就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臨床上有將近75%的大腸癌都是在這一年來段病發的。現在腸鏡檢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除了普通腸鏡外,還有無痛腸鏡,患者該選擇哪一種呢?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
  • 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
    不少人誤以為只有懷疑患有大腸癌才需要照腸鏡,其實腸鏡能診斷的病症非常多,包括肛門癌、息肉、腸炎、腸潰瘍等等。那麼做腸鏡前要做哪些準備?有什麼注意事項呢?腸鏡檢查前的準備工作Ⅰ.檢查前會診1.仔細聆聽醫生講解檢查原因、程序及有可能發生的併發症2.告知醫生自己對藥物或其他物質的過敏史3.女性朋友應告知醫生自己最後月經日期,並且確保未有懷孕4.告知醫生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肺病等5.告知醫生自己近期正在服用的藥物
  • 做無痛腸鏡到底好不好?一篇為你無痛腸鏡的利和弊
    對擔心腸鏡檢查可能會帶來不適的人群來說,無痛腸鏡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又有人會擔心檢查時進行麻醉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或是風險。為了解決大家對無痛腸鏡的疑問,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無痛腸鏡的利與弊。無痛腸鏡有什麼好處?
  • 醫者名片|即使害怕也得做的檢查,不然等到發現腸癌時就晚了
    而早診斷,做個腸鏡檢查就知道了。 好好愛自己,忙和害怕都不是藉口!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去做個腸鏡檢查吧! 如何做好腸道準備 預約上午檢查的患者,檢查前一天的晚餐禁食,晚上7點左右開始服用清腸劑。預約下午檢査者,檢査日早餐禁食,上午服用清腸劑。 一定要按要求使用清腸藥物。老年人因腸蠕動慢,可適當提前服用清腸劑。
  • 做個無痛腸鏡,被患者投訴沒做正經事
    另外有一個特殊患者是個七十歲的老年女性,住院在心內科。平常有點拉肚子,醫生建議做腸鏡檢查明確診斷。因為患者血壓平常控制不好,收縮壓高的時候有180mmHg,但是無胸悶、氣促等,在家還能做些家務活。告知家屬無痛的風險後,家屬有點猶豫,但患者強烈要求無痛。我再次測量雙側上肢血壓均在正常範圍內,同意為患者做無痛腸鏡。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人們說到腸鏡,其實心裡都是有排斥的。什麼是腸鏡呢,所謂的腸鏡就是醫生用來觀察患者結腸和大腸內部情況的一種手段。人們怕做腸鏡的原因就是因為做腸鏡需要從肛門塞入儀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腸鏡有排斥的原因。其實現在腸鏡已經普及了,並且有無痛腸鏡,所以大可放心得進行腸鏡檢查。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腸鏡的那些事!
  • 做腸鏡檢查,如何減輕痛苦?幾個建議,希望你能收好
    若想清楚腸鏡的臨床作用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腸鏡檢查。腸鏡是一根長條且且可彎曲的纖維軟管,一般臨床醫生會將腸鏡從患者肛門部位深入直腸、大腸等部位,腸鏡軟管的末端配置的電子攝像頭可以全面的展現出結腸、大腸等是否存在潰瘍、息肉或者腫瘤等會問題,也可以利用軟管附帶的鉗子截取異常組織並進行病理化驗檢查。目前腸鏡檢查以被廣泛應用且具有四大作用。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細小的攝像頭,放入到整個器官中,拍攝裡面的狀況,產生不適是必然的。只不過腸道環境更為複雜,做腸鏡要比做胃鏡檢查更加難受,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 做腸鏡有風險嗎?一篇文章解析為什麼醫院總是建議做腸鏡
    很多小夥伴對腸鏡檢查有誤解,有些人對於腸鏡的不適應非常擔心,有些人嫌棄麻煩,其實這樣會讓自己的腸胃問題一拖再拖,最後讓疾病變嚴重。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析腸鏡的疑問。1、什麼是腸鏡?2、腸鏡能檢查什麼疾病?任何的影像檢查,包括X線和現在很先進的CT、MRI等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察,所以腸鏡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甚至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都能夠被看見,這樣有助於幫助醫生診斷腸結核、腸息肉、大腸癌、腸炎等四十多種疾病。
  • 做腸鏡之前都需要準備什麼,做完後有啥注意事項,看完就明白了
    做腸鏡之前都需要準備什麼,做完後有啥注意事項,告訴你答案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目前檢查大腸最有效的方法,腸鏡不僅可以明確腸道的病變,還可以在內鏡下進行相關的治療。
  • 胃鏡、腸鏡、鼻鏡……一文讀懂內鏡檢查
    原創 健康科普 京醫通在疾病的檢查方法中,內鏡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包括胃鏡、腸鏡、鼻鏡、支氣管鏡等。那麼,什麼是內鏡?做內鏡痛不痛?今天我們請胸科醫院的專家,來給大家講一講檢查中的內鏡!
  • 究竟腸鏡是怎樣一種檢查,沒想得那麼恐怖,醫生告訴你它的優缺點
    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且有部分朋友在進行普通腸鏡檢查後,對做腸鏡時產生的痛苦描述有所放大,這都給患者造成了恐懼心理。
  • 醫生再呼籲:記住院士的建議,過了45歲,一定要做次腸鏡!
    在發病率最高的前6種癌症中,胃腸道腫瘤佔據了三席: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 其實腸鏡檢查的感受因人而異,有些人沒啥感覺,有的人卻無法耐受,這固然與受檢者的身體狀態和操作者的水平相關。而有的醫生更狠,都能夠自己給自己做腸鏡,於光教授(於光內鏡醫師集團CEO)曾坐著給自己做腸鏡並撰文記錄,引發網友和同行點讚。可見腸鏡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受,也沒有那麼可怕。遲來的檢查帶來的可能是後悔,這不是還有無痛腸鏡嗎?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做腸鏡檢查的前一天,需要喝瀉藥,排空腸道裡面的內容物,將大便排空,這樣可以清楚地觀察腸道,了解腸子裡面是什麼樣的情況。總的來說,腸鏡檢查並不是很痛苦,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忍受的。如果無法忍受,可以選擇無痛腸鏡,睡一覺就做完了腸鏡檢查,完全無痛。如何避免尷尬?因為要脫褲子,顯露自己的屁股和肛門,確實會有一些尷尬。
  • 它是醫生眼中的「傻子癌」,做一次腸鏡居然能管10年!這5類人群更要做
    另外,肖麗娜醫生還指出,有一類特殊人群——已經接受過息肉切除術的病人,也應注意複查腸鏡的頻率: 多發性息肉(數量>3)、高級別息肉:應3年內複查; 小息肉(1-2個):應5年內複查;
  • 小腸檢查你了解多少呢? 盤點四種小腸常見檢查
    小腸檢查是診斷腸癌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小腸檢查有什麼要注意呢?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   小腸檢查多年來未被人們充分認識,其主要原因是對於人體小腸的檢查手段不多。小腸是人體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成人小腸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同時它還具有內分泌和免疫防禦功能,是人體的重要臟器之一。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