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察覺到身體不適到胃腸外科就診時,又或是純粹想做下體檢,很多人都會被建議進行腸鏡的檢查。目前腸鏡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普通腸鏡,第二種則是無痛腸鏡,又稱為麻醉腸鏡。對擔心腸鏡檢查可能會帶來不適的人群來說,無痛腸鏡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又有人會擔心檢查時進行麻醉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或是風險。為了解決大家對無痛腸鏡的疑問,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無痛腸鏡的利與弊。
無痛腸鏡有什麼好處?體感舒適 有利於檢查和治療
無痛腸鏡總體而言與普通腸鏡區別並不是太大,主要是做無痛腸鏡時會對患者進行麻醉,讓患者可以在睡著的狀態下完成檢查以及腸鏡的其他操作。
雖然普通腸鏡的不適感一般並不明顯,普通人也可耐受,但也有少部分人對普通腸鏡存有較大的恐懼,做腸鏡是非常疼痛,甚至導致腸鏡無法正常進行,這有可能會耽誤病情。這時候如果沒有相關禁忌症,選擇進行無痛腸鏡則可很好地避免這種痛苦。
在無痛腸鏡檢查開始前,麻醉醫生會給患者靜脈注射一種快速起效的麻醉藥,患者十幾秒後即可進入睡著狀態,期間不會有任何不適。待檢查結束後患者很快即可甦醒,大概相當於「睡了一覺」就完成了檢查。具體無痛腸鏡所需的時間視情況而定,如果患者腸道條件較好,也沒有發現息肉,可能10分鐘即可完成。反之,檢查時間也會相應延長。
無痛腸鏡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檢查體驗,而且對提高檢查精確度方面也是有好處的。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無痛苦,醫生也可以更專注於檢查和治療,從而提高診斷率和安全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做無痛腸鏡安全嗎?副作用發生機率極低
進行無痛腸鏡時,由於患者需要接受麻醉,因此也有人會擔心安全性的問題: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或是帶來後遺症,甚至產生嚴重的後果?
實際上,無痛腸鏡的確有很低的機率出現一定的副作用,主要與麻醉相關,無痛腸鏡可能存在的風險包括低血壓、心動過緩、呼吸抑制、呃逆和誤吸等,但發生機率很低。
為了儘可能降低無痛腸鏡的風險,在進行檢查之前,醫生一般也會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基本的判斷,患者如果有感冒、發熱、哮喘發作等情況,或是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嚴重心血管疾病、嚴重精神疾病,又或是有麻醉過敏史,經接診醫生權衡,若評估風險偏高,就不會建議患者當即進行無痛腸鏡檢查。
此外,進行無痛腸鏡時醫生會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嚴密監控,患者也需要家屬陪同,以便在特殊情況下醫生同家屬進行談話或籤字處理。
總的來說,無痛腸鏡是一種安全和有效的檢查及治療手段,患者不應對此有太大的顧慮,在必要時遵循醫囑進行檢查即可。
做無痛腸鏡要注意什麼?這些要點需看好
目前,無痛腸鏡已經是成熟且安全有效的常規檢查及治療手段,但當要做無痛腸鏡時,提醒患者還是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檢查前4小時不能進食:患者進行無痛腸鏡檢查前,除了服用瀉藥排空腸道外,還需要注意提前4個小時禁食,連水都不能喝,以免在檢查時出現誤吸的風險。
2、注意休息:無痛腸鏡結束後,患者需要完全清醒後方可離開醫院,一般當天不建議從事開車或其他作業工作。如果同時進行了息肉切除,建議患者臥床休息1-3天,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活動,醫院也會開具注意事項的清單,患者只需遵循醫囑即可。
3、警惕異常情況:做完腸鏡一直放屁或是短期肚子脹痛是正常的,與腸鏡檢查時的充氣有關。但如果患者出現持續長時間的腹痛,則屬於異常情況,需及時就醫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4、飲食要點:如果檢查沒有發現息肉,或是只是鉗除了小息肉,無痛腸鏡檢查後患者飲食無需特別注意,可以進食常規的食物。如果發現了較大的息肉,採取的是腸鏡下的切除,建議患者要在3天內食用無渣半流飲食,後續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