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腸鏡是怎樣一種檢查,沒想得那麼恐怖,醫生告訴你它的優缺點

2020-12-05 醫說健康

腸道是人體內最長的器官,其總長度是成年人身高的3倍之多,它不僅負責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同時剩餘的食物殘渣、代謝物等也會隨著腸道排出體外。近些年受到飲食、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了腸道疾病,特別是腸癌的病發率也呈現出了增長趨勢。

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且有部分朋友在進行普通腸鏡檢查後,對做腸鏡時產生的痛苦描述有所放大,這都給患者造成了恐懼心理。

腸鏡在臨床上的全稱為電子纖維腸鏡,在檢查時會使用一支細長可彎曲的軟管,在軟管的前端帶有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將這根軟管經過肛門進入直腸、結腸等部位。腸道內的情況會隨著攝像頭反饋至電子計算機處理中心,然後顯示在監視器屏幕上,它能直觀的觀測腸道黏膜的微小變化!

從醫學角度來說,任何的影響檢查,包括x線以及先進的ct、MRI等,都比不上腸鏡的直觀檢查。所以腸鏡是大腸癌的最佳篩查手段,它能發現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在發現病變後還可直接取組織進行活檢,如此這般能幫助醫生診斷腸息肉、腸結核、大腸癌以及腸炎等多個疾病。

不過這種內窺的檢查方式,也可能會給患者造成傷害,比如以下幾點:

1、普通腸鏡的檢查鏡身相對粗糙一些,在進入患者肛門後可產生疼痛感。同時粗糙的鏡身也可造成腸黏膜的損傷,從而產生疼痛感。而且,一般的腸鏡檢查部位比較淺,不能深入檢查大腸的內部病灶情況,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可出現漏診、誤診等問題。

2、如果檢查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會造成腸道出血或腸道穿孔。不過根據臨床多年的數據來看,腸鏡引發腸穿孔的可能性小於千分之一,而腸道出血的可能性則小於百分之一。

3、如若腸鏡檢查前沒有進行充分的病毒篩查,後期也沒有給設備充分消毒,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4、肛管直腸急性期感染或者是存在疼痛性病灶,比如肛裂、嚴重痔瘡和肛周膿腫等,在進行腸鏡檢查時,可造成病症進一步加重。

雖說腸鏡檢查可存在以上危險,但是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手段來說,在檢查之前都會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體情況,確認其是否適合進行腸鏡篩查。且正規醫院操作腸鏡的都是富有臨床經驗的醫生,所以輕易不會導致患者受傷。只要是選擇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普通腸鏡的確會產生不適感,但是現在腸鏡已經推出了無痛種類。在身體符合麻醉條件時,可以選擇無痛腸鏡來減輕痛苦,在患者不知不覺中,腸鏡檢查就已經結束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做一次腸鏡檢查,或許讓你更放心
    腸鏡檢查主要是醫生通過對大腸以及結腸內的一種病變診斷方式,通過腸鏡檢查能夠讓醫生直接觀察到我們腸道中的一些情況,從而了解一下腸道的健康狀況。這樣的話也能夠讓醫生準確的判斷出腸道中是否存在的一些疾病現象,但是腸鏡檢查的話,很多人都避而遠之儘量的不去選擇做腸鏡檢查,因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那麼腸鏡檢查的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很痛苦呢?今天我們不妨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
  • 腸鏡檢查是怎麼樣子的?
    接診醫生餘仁貴給小王安排了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發現了一個幼年性長蒂息肉,這就是便血的原因,小王知道腸息肉可能會惡變,慶幸自己重視健康,及時做了檢查,現在治療很簡單。像小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人出現便血的情況時,常常當做痔瘡看或不把它當回事的。
  • 為什麼到了40歲,沒症狀也必須做一次腸鏡?醫生告訴你N個不能拒絕的...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醫聯體單位關注我們,全面了解更多胃腸知識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直腸癌,因為有息肉切掉可以預防,這是癌症基本的規律,所以說結腸癌篩查是非常有效的辦法。結直腸癌,也就是大腸癌,90%就是息肉變來的。
  • 它是醫生眼中的「傻子癌」,做一次腸鏡居然能管10年!這5類人群更要做
    醫生詢問病史時得知劉阿姨的愛人上個月剛因結腸癌做了手術,她愛人反覆便血好幾個月都沒當回事,之後便血量越來越多,去醫院一查,居然是腸癌。 這可把一大家子都嚇壞了,紛紛來醫院做腸鏡檢查,就連劉阿姨這種特別怕麻煩的人都主動提出做腸鏡篩查。
  • 腸鏡檢查、肛腸檢查,會不會很尷尬啊?……
    對於隱私保護,醫生們還是想得很周到的。 當然,咱去肛腸科就是看菊花的。古人云: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閒言少敘~~~肛腸和大腸檢查一般有以下幾種: 1 肛門檢查 常規檢查大體可以分為三步:視診、指診、電子肛門鏡。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最重要的檢查手段,有一些朋友認為腸鏡檢查很痛苦,或者覺得腸鏡檢查要脫褲子,覺得很尷尬,不願意接受腸鏡檢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尷尬和恐懼,主要是因為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腸鏡是怎麼做的。
  • 作為消化科醫生我最怕你做這件事!做腸鏡的患者千萬要注意!
    點擊查看 我是一名消化科醫生,每次做腸鏡,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無釐頭的問題:做腸鏡,醫生最怕什麼?不知道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最怕你沒拉乾淨!也許你聽到這樣的答案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有點丟人,也許你會說,我最怕喝清腸藥了,不僅會喝了吐、而且拉得腿軟、肚子不舒服。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
  • 醫生卻說沒那麼簡單,你這病能要命
    見了醫生,沒等醫生開口詢問,小歡就說:「大夫,我好像病得有點嚴重,本來就有溼氣,現在又得了痔瘡,你看我要咋調理一下我才22啊,你說我咋小小年紀就溼氣重還有痔瘡呢?」 小歡自己叨叨了一通,醫生卻沒理會小歡的說辭,還是先開了一堆檢查,讓拿了檢查報告再說,小歡不情不願地去做了檢查,在做指檢的時候,小歡心裡還問候了一遍醫生全家。
  • 做腸鏡檢查,如何減輕痛苦?幾個建議,希望你能收好
    若想清楚腸鏡的臨床作用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腸鏡檢查。腸鏡是一根長條且且可彎曲的纖維軟管,一般臨床醫生會將腸鏡從患者肛門部位深入直腸、大腸等部位,腸鏡軟管的末端配置的電子攝像頭可以全面的展現出結腸、大腸等是否存在潰瘍、息肉或者腫瘤等會問題,也可以利用軟管附帶的鉗子截取異常組織並進行病理化驗檢查。目前腸鏡檢查以被廣泛應用且具有四大作用。
  • 做腸鏡檢查感覺太尷尬怎麼辦?醫生教你一招,幫你避免尷尬
    在患者進行腸鏡檢查前一天的時候,是需要通過喝瀉藥來講自身腸道內的容物排空,因為這樣做可以讓醫生在做檢查的時候能夠更清楚地觀察患者的腸道,了解患者的場子裡面具體的狀況。而在做腸鏡檢查的時候,患者需要脫掉褲子,以側臥、蜷起雙腿的姿勢躺在觀察床上,將自己的屁股以及肛門部位給露出來。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1)專科醫生已評估你需要和能夠進行腸鏡檢查,醫生將為你開據腸鏡申請單,通常腸鏡檢查是安全的,但術前醫生將告知你可能出現的風險並籤署知情同意書。(2)檢查前兩天不吃紅色或多籽食物,如西瓜、西紅柿、獼猴桃等,以免影響腸鏡觀察。檢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的食物和奶製品。可備少量小點心和巧克力在腸鏡檢查結束時食用。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腫瘤沒那麼嚇人,它就是一種慢性疾病
    對於一些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肺癌,又愛抽菸,又長期處於受汙染的環境下,那麼到了40歲以上,應該每年定期做一個低劑量肺部CT;對於胃癌的高危人群,飲食不規律、喜歡吃燒烤這些不健康的食物,那麼每年就應該做一次胃鏡,兩年一次腸鏡。 關於腫瘤,大家一定要認識到:第一是預防,要養成好的習慣,第二是篩查,這兩個環節必須加在一起。
  • 腸鏡到底有多痛苦,友情提醒,3種人硬著頭皮也要做
    很多患有腸道或者是肛門疾病的人特別反感做腸鏡,當然了,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它作為一種設備,要通過肛門直插入腸道內是很多人都會感到恐懼和尷尬的。即便醫生告訴患者腸鏡是很纖細的,但是也依然有許多病人不願意做,害怕劃破腸道也害怕在麻醉情況下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 醫生再呼籲:記住院士的建議,過了45歲,一定要做次腸鏡!
    演講中,李兆申院士強調: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況且聽說做普通腸鏡那麼難受,麻醉腸鏡又有副作用。 結腸鏡檢查到底有多大作用呢?我們姑且先看看一些數據吧!
  • 母女倆同時查出腸癌——有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腸鏡檢查!
    媽媽74歲,是一位直腸癌患者,在進行術前準備期間,醫生勸她的50歲的女兒也做個腸鏡檢查,因為她自訴長有「痔瘡」而長期便血。檢查結果為患有降結腸腫瘤,經病理進一步證實為降結腸癌。為方便患者家屬術後照料,安排母女倆同住一間病室,共同面對病魔。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細小的攝像頭,放入到整個器官中,拍攝裡面的狀況,產生不適是必然的。只不過腸道環境更為複雜,做腸鏡要比做胃鏡檢查更加難受,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 你真的知道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它其實就是一種長在我們的結直腸黏膜上面的,又高於黏膜的一種凸起性肉揪揪,就好像是平時長在我們手上的瘊子一樣的。只不過這個結直腸息肉是沒有經過病理性診斷的,這其實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是良性的,但也有些可能會有惡變的風險,至於是哪一種,必須要切一部分經過病理學診斷才會知道的。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