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內最長的器官,其總長度是成年人身高的3倍之多,它不僅負責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同時剩餘的食物殘渣、代謝物等也會隨著腸道排出體外。近些年受到飲食、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了腸道疾病,特別是腸癌的病發率也呈現出了增長趨勢。
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且有部分朋友在進行普通腸鏡檢查後,對做腸鏡時產生的痛苦描述有所放大,這都給患者造成了恐懼心理。
腸鏡在臨床上的全稱為電子纖維腸鏡,在檢查時會使用一支細長可彎曲的軟管,在軟管的前端帶有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將這根軟管經過肛門進入直腸、結腸等部位。腸道內的情況會隨著攝像頭反饋至電子計算機處理中心,然後顯示在監視器屏幕上,它能直觀的觀測腸道黏膜的微小變化!
從醫學角度來說,任何的影響檢查,包括x線以及先進的ct、MRI等,都比不上腸鏡的直觀檢查。所以腸鏡是大腸癌的最佳篩查手段,它能發現結腸和直腸黏膜的微小變化,在發現病變後還可直接取組織進行活檢,如此這般能幫助醫生診斷腸息肉、腸結核、大腸癌以及腸炎等多個疾病。
不過這種內窺的檢查方式,也可能會給患者造成傷害,比如以下幾點:
1、普通腸鏡的檢查鏡身相對粗糙一些,在進入患者肛門後可產生疼痛感。同時粗糙的鏡身也可造成腸黏膜的損傷,從而產生疼痛感。而且,一般的腸鏡檢查部位比較淺,不能深入檢查大腸的內部病灶情況,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可出現漏診、誤診等問題。
2、如果檢查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會造成腸道出血或腸道穿孔。不過根據臨床多年的數據來看,腸鏡引發腸穿孔的可能性小於千分之一,而腸道出血的可能性則小於百分之一。
3、如若腸鏡檢查前沒有進行充分的病毒篩查,後期也沒有給設備充分消毒,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
4、肛管直腸急性期感染或者是存在疼痛性病灶,比如肛裂、嚴重痔瘡和肛周膿腫等,在進行腸鏡檢查時,可造成病症進一步加重。
雖說腸鏡檢查可存在以上危險,但是就目前的醫療技術手段來說,在檢查之前都會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身體情況,確認其是否適合進行腸鏡篩查。且正規醫院操作腸鏡的都是富有臨床經驗的醫生,所以輕易不會導致患者受傷。只要是選擇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普通腸鏡的確會產生不適感,但是現在腸鏡已經推出了無痛種類。在身體符合麻醉條件時,可以選擇無痛腸鏡來減輕痛苦,在患者不知不覺中,腸鏡檢查就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