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7月14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小王很注重養生,他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重視,但近日,小王卻發現自己有便血的情況發生,想起自己這幾天因為應酬吃了很多頓火鍋,害怕腸胃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利用周末時間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
接診醫生餘仁貴給小王安排了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發現了一個幼年性長蒂息肉,這就是便血的原因,小王知道腸息肉可能會惡變,慶幸自己重視健康,及時做了檢查,現在治療很簡單。像小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人出現便血的情況時,常常當做痔瘡看或不把它當回事的。也有很多人通過電視、網絡、廣告甚至親朋好友另尋良方,直到自己不適感明顯到醫院就診進行檢查後發現結腸惡變才追悔莫及的。
餘仁貴指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飲食葷素搭配不合理、久坐不動、少喝水……都為腸道健康亮起了紅燈。很多人之所以諱疾忌醫、拖延病情,主要就是因為對醫院的檢查環境陌生和恐懼腸鏡檢查。那麼腸鏡檢查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約1釐米的內窺鏡伸入受檢者的肛門,在注氣衝洗後抽氣的狀態下,按順序依次觀察肛門、全結腸、迴腸末端的黏膜狀態,必要時,針對病變部位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和細胞學檢查。
一般來說,全程檢查時間約10分鐘,但如果有腹部手術史、肥胖、便秘的情況,檢查時間可能會稍有延長。檢查過程中儘量放鬆,做到呼吸平穩緩慢,不要肚子鼓氣繃緊。一般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輔以必要的體位變換和助手輔助手法,受檢者配合得好可以做到沒什麼痛苦。
如果是第一次檢查,過度緊張或者實在反覆嘗試多次檢查後仍不能配合完成,在麻醉、鎮靜的條件下檢查可使痛苦降到最小。普通腸鏡檢查,有部分患者有抗拒心理,對於這些患者可選擇更加舒適的無痛腸鏡。無痛腸鏡檢查是在麻醉狀態下為患者進行檢查,通過靜脈麻醉,患者可以在「睡著」的狀態下輕鬆完成腸鏡檢查,整個檢查過程患者不適感輕微。
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膠囊內鏡。膠囊內鏡是通過藉助胃腸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移動,並利用其前端的鏡頭拍攝圖像,圖像通過傳感器傳輸到受試者隨身攜帶的一個記錄裝置上,醫生通過查看這些圖像,了解受試者的整個消化道的病變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無創傷、無痛苦、操作簡便是其優勢。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提醒,腸鏡檢查是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早篩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