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是怎麼樣子的?

2020-12-05 紅網

紅網時刻7月14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小王很注重養生,他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重視,但近日,小王卻發現自己有便血的情況發生,想起自己這幾天因為應酬吃了很多頓火鍋,害怕腸胃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利用周末時間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

接診醫生餘仁貴給小王安排了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發現了一個幼年性長蒂息肉,這就是便血的原因,小王知道腸息肉可能會惡變,慶幸自己重視健康,及時做了檢查,現在治療很簡單。像小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人出現便血的情況時,常常當做痔瘡看或不把它當回事的。也有很多人通過電視、網絡、廣告甚至親朋好友另尋良方,直到自己不適感明顯到醫院就診進行檢查後發現結腸惡變才追悔莫及的。

餘仁貴指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飲食葷素搭配不合理、久坐不動、少喝水……都為腸道健康亮起了紅燈。很多人之所以諱疾忌醫、拖延病情,主要就是因為對醫院的檢查環境陌生和恐懼腸鏡檢查。那麼腸鏡檢查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腸鏡檢查是利用一條約1釐米的內窺鏡伸入受檢者的肛門,在注氣衝洗後抽氣的狀態下,按順序依次觀察肛門、全結腸、迴腸末端的黏膜狀態,必要時,針對病變部位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和細胞學檢查。

一般來說,全程檢查時間約10分鐘,但如果有腹部手術史、肥胖、便秘的情況,檢查時間可能會稍有延長。檢查過程中儘量放鬆,做到呼吸平穩緩慢,不要肚子鼓氣繃緊。一般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輔以必要的體位變換和助手輔助手法,受檢者配合得好可以做到沒什麼痛苦。

如果是第一次檢查,過度緊張或者實在反覆嘗試多次檢查後仍不能配合完成,在麻醉、鎮靜的條件下檢查可使痛苦降到最小。普通腸鏡檢查,有部分患者有抗拒心理,對於這些患者可選擇更加舒適的無痛腸鏡。無痛腸鏡檢查是在麻醉狀態下為患者進行檢查,通過靜脈麻醉,患者可以在「睡著」的狀態下輕鬆完成腸鏡檢查,整個檢查過程患者不適感輕微。

除此之外,也可以選擇膠囊內鏡。膠囊內鏡是通過藉助胃腸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移動,並利用其前端的鏡頭拍攝圖像,圖像通過傳感器傳輸到受試者隨身攜帶的一個記錄裝置上,醫生通過查看這些圖像,了解受試者的整個消化道的病變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無創傷、無痛苦、操作簡便是其優勢。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提醒,腸鏡檢查是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早篩查,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做一次腸鏡檢查,或許讓你更放心
    腸鏡檢查主要是醫生通過對大腸以及結腸內的一種病變診斷方式,通過腸鏡檢查能夠讓醫生直接觀察到我們腸道中的一些情況,從而了解一下腸道的健康狀況。這樣的話也能夠讓醫生準確的判斷出腸道中是否存在的一些疾病現象,但是腸鏡檢查的話,很多人都避而遠之儘量的不去選擇做腸鏡檢查,因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那麼腸鏡檢查的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很痛苦呢?今天我們不妨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
  • 腸鏡檢查、肛腸檢查,會不會很尷尬啊?……
    這個是重點,目前除了檢查痔瘡,其他大腸疾病都需要腸鏡檢查;它無可替代。 可以發現腸黏膜的微小病變,比如結腸炎、潰瘍、息肉、早癌等;還能鏡下治療:如息肉、早癌的切除,止血、放置支架等,以及闌尾炎、痔瘡的治療。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細小的攝像頭,放入到整個器官中,拍攝裡面的狀況,產生不適是必然的。只不過腸道環境更為複雜,做腸鏡要比做胃鏡檢查更加難受,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
  • 做腸鏡檢查,如何減輕痛苦?幾個建議,希望你能收好
    若想清楚腸鏡的臨床作用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腸鏡檢查。腸鏡是一根長條且且可彎曲的纖維軟管,一般臨床醫生會將腸鏡從患者肛門部位深入直腸、大腸等部位,腸鏡軟管的末端配置的電子攝像頭可以全面的展現出結腸、大腸等是否存在潰瘍、息肉或者腫瘤等會問題,也可以利用軟管附帶的鉗子截取異常組織並進行病理化驗檢查。目前腸鏡檢查以被廣泛應用且具有四大作用。
  • 胃鏡、腸鏡、鼻鏡……一文讀懂內鏡檢查
    原創 健康科普 京醫通在疾病的檢查方法中,內鏡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包括胃鏡、腸鏡、鼻鏡、支氣管鏡等。那麼,什麼是內鏡?做內鏡痛不痛?今天我們請胸科醫院的專家,來給大家講一講檢查中的內鏡!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沒什麼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導致自己的腸道出現了問題,患上腸胃炎也是常有的事項,所以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那您知道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嗎?您知道腸鏡檢查痛苦嗎?那就來看看腸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吧。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在做腸鏡之前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不能吃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然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的話,就會影響腸鏡的效果的。
  • 母女倆同時查出腸癌——有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腸鏡檢查!
    媽媽74歲,是一位直腸癌患者,在進行術前準備期間,醫生勸她的50歲的女兒也做個腸鏡檢查,因為她自訴長有「痔瘡」而長期便血。檢查結果為患有降結腸腫瘤,經病理進一步證實為降結腸癌。為方便患者家屬術後照料,安排母女倆同住一間病室,共同面對病魔。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CRC就是結直腸癌的意思,(0~1分:低危;2~3分:中危;4~7分:高危人群) 對於普通大眾的篩查,這可以篩查出高危人群,而對於高危人群來說,還是建議做一次腸鏡檢查的,畢竟腸鏡檢查
  • 究竟腸鏡是怎樣一種檢查,沒想得那麼恐怖,醫生告訴你它的優缺點
    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且有部分朋友在進行普通腸鏡檢查後,對做腸鏡時產生的痛苦描述有所放大,這都給患者造成了恐懼心理。
  • 複查幽門螺桿菌時,做腸鏡、胃鏡、碳14吹氣檢查,是否合理?
    如果僅僅是複查幽門螺桿菌,同時做了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和C14呼氣檢查這三種檢查,那真的是沒有必要了,如果是為了排查其他疾病問題,那就另當別論。如何複查幽門螺桿菌?至於檢查方法,一般推薦無創式的檢查方法,如C14或C13檢查法,這兩種檢查方法都是通過同位素標記幽門螺桿菌分解尿素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方式,通過檢查這種被標記過的二氧化碳,就可以確認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這種方式無創,準確率高,不受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灶性分布的影響,是複查幽門螺桿菌的首選方式。通過這一種監測手段,通常就可以確認幽門螺桿菌的根治是否成功。
  • 做腸鏡檢查感覺太尷尬怎麼辦?醫生教你一招,幫你避免尷尬
    對於腸道疾病的診斷來講,進行腸鏡檢查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檢查手段,而有的人會認為做腸鏡檢查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也有的人會認為做該項檢查的時候需要把褲子給脫掉,感覺會十分的尷尬,所以都不願意接受腸鏡檢查。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所覺得恐懼以及尷尬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對於這些檢查項目並不了解。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關於腸鏡檢查時候的問題。腸鏡是怎麼做的?
  • 做腸鏡檢查有大量糞塊、糞渣、糞水,會影響結果嗎?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的常用的檢查方法, 腸鏡檢查對診斷下消化道的病變,尤其是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下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反覆發作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腸鏡檢查要比上消化道內鏡(胃鏡)檢查操作複雜,技術要求較高。
  • 腸鏡檢查前應注意什麼?做好6個準備,非無痛腸鏡也無須害怕
    說起腸鏡,很多人會感覺害怕,因為它是將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通過肛門到達直腸,在進入的過程中讓人感覺害怕,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臨床上推出無痛腸鏡,讓患者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檢查。而有人擔心無痛腸鏡檢查不準確,也猶豫到底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哪個好?一起來了解一下。
  • 腸道不好的人,出現四種情況,儘量早做腸鏡檢查
    1.如果糞便性狀顏色出現異常,必須及時檢查,判斷是否是結腸直腸癌的首要症狀。2.如果糞便中帶有血絲血塊血液等,那麼請不要猶豫,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3.如果身體沒有任何其他異常,但大便習慣在一段時間內突然出現異常情況,那麼千萬不要耽誤時間,要及時進行結腸鏡檢查。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
  • 做腸鏡有風險嗎?一篇文章解析為什麼醫院總是建議做腸鏡
    很多小夥伴對腸鏡檢查有誤解,有些人對於腸鏡的不適應非常擔心,有些人嫌棄麻煩,其實這樣會讓自己的腸胃問題一拖再拖,最後讓疾病變嚴重。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析腸鏡的疑問。1、什麼是腸鏡?腸鏡又叫做墊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以彎曲的軟管,前端帶有一個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然後到大腸,可以讓醫生直接觀察到腸道內部情況,圖像動態會呈現到屏幕上,把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腸鏡檢查的時候,體檢的人採取側臥,雙膝屈曲,腸鏡整個檢查過程大概20分鐘。
  • 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做腸鏡前,需要注意什麼?別不當回事
    此時一些檢查項目,就非常適合做,例如腸鏡。或許你已經做過這個項目,也或許聽說身邊有人做過。那麼,到底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呢?大家或許並不清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人們做腸鏡,肯定是為了了解腸道健康,如今,發生在腸道上的病症不斷增多,藉助於腸鏡,可以提前了解。例如可以了解大腸癌,作為高發的癌變,藉助於腸鏡可以提前判斷。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人們說到腸鏡,其實心裡都是有排斥的。什麼是腸鏡呢,所謂的腸鏡就是醫生用來觀察患者結腸和大腸內部情況的一種手段。人們怕做腸鏡的原因就是因為做腸鏡需要從肛門塞入儀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腸鏡有排斥的原因。其實現在腸鏡已經普及了,並且有無痛腸鏡,所以大可放心得進行腸鏡檢查。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腸鏡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