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腸鏡檢查,如何減輕痛苦?幾個建議,希望你能收好

2020-12-05 騰訊網

一說起「胃腸系統」人們似乎總是會先想到胃部,但其實腸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腹腔器官,在排毒以及接受營養方面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並且不健康的飲食作息習慣都會損傷腸道並引發腸道疾病,而且腸道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此時及時完善腸鏡檢查是排查腸道疾病的關鍵舉措。

若想清楚腸鏡的臨床作用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腸鏡檢查。

腸鏡是一根長條且且可彎曲的纖維軟管,一般臨床醫生會將腸鏡從患者肛門部位深入直腸、大腸等部位,腸鏡軟管的末端配置的電子攝像頭可以全面的展現出結腸、大腸等是否存在潰瘍、息肉或者腫瘤等會問題,也可以利用軟管附帶的鉗子截取異常組織並進行病理化驗檢查。目前腸鏡檢查以被廣泛應用且具有四大作用。

一、腸道疾病的普查

腸癌屬於世界性的惡性癌症問題,目前腸道疾病普查工作是發現或者預防腸癌的重要手段,《柳葉刀》通過臨床試驗也證明了腸鏡檢查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因此及時完善腸鏡檢查能夠做到腸癌的早發現並有利於患者在早期得到治療和獲得較好的預後。

二、腸道腫瘤

腸道內出現腫瘤通常會使患者出現便血、便秘腹瀉交替等胃腸疾病問題,此時及時通過腸鏡檢查可以排查是不是存在腸道腫瘤問題,而且腸鏡檢查還可以評估腫瘤物的性質以及嚴重程度,方便醫生診斷疾病並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

三、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屬於非常常見的腸道疾病,大部分大腸息肉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腸道不適症狀,這個情況下需要積極配合醫生做腸鏡檢查以確診息肉是否有潰爛、出血等惡化問題。

四、結腸術後的定期複查

結腸術後一般需要定期通過腸鏡檢查了解結腸的癒合恢復情況,並且還可以及時的發現腫瘤是否轉移或者復發。

據了解腸鏡大小、軟硬程度以及醫生操作手法等都會讓患者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並且檢查過程中還會伴隨腹脹或疼痛的不適,那麼患者如何減輕腸鏡檢查的不適感呢?

建議檢查前三天的飲食保持清淡且檢查前一天不吃纖維含量高的蔬果,檢查前還要按照醫囑要求服用瀉藥和大量飲水以保持腸道清潔。

檢查時不需要過度緊張,放鬆身體並按照醫生要求更換合適的體位,檢查中有疼痛感及時反映,醫生一般會及時的更換操作手法以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另外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也為患者延伸出無痛腸鏡的檢查。

一般患者在做完腸鏡以後需要觀察三十分鐘且無不適感後再離開,並且術後要注意休息而不要劇烈運動。在腸鏡檢查過程中如有息肉摘除等操作會引發正常的便血症狀,不過出血量過大的話還是需要儘快就醫並做止血的治療。另外剛做完檢查最好不要進食,檢查後的兩天內可以進食一些軟爛以及易消化的小米粥或者湯水,然後再逐漸恢復日常飲食。

參考文獻:

1.馮卓,《如果早幾年做腸鏡就好了》,上海中醫藥報,2019-04-12.

2.楊嫚 王靜 毋玉鳳 李健,《腸鏡檢查前清腸教育對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9年02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
  • 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做一次腸鏡檢查,或許讓你更放心
    腸鏡檢查主要是醫生通過對大腸以及結腸內的一種病變診斷方式,通過腸鏡檢查能夠讓醫生直接觀察到我們腸道中的一些情況,從而了解一下腸道的健康狀況。這樣的話也能夠讓醫生準確的判斷出腸道中是否存在的一些疾病現象,但是腸鏡檢查的話,很多人都避而遠之儘量的不去選擇做腸鏡檢查,因為覺得這是一種非常痛苦的,那麼腸鏡檢查的人來說是不是真的很痛苦呢?今天我們不妨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為什麼大多數人排斥腸鏡檢查?
  • 做腸鏡有風險嗎?一篇文章解析為什麼醫院總是建議做腸鏡
    腸鏡又叫做墊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以彎曲的軟管,前端帶有一個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然後到大腸,可以讓醫生直接觀察到腸道內部情況,圖像動態會呈現到屏幕上,把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腸鏡檢查的時候,體檢的人採取側臥,雙膝屈曲,腸鏡整個檢查過程大概20分鐘。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沒什麼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導致自己的腸道出現了問題,患上腸胃炎也是常有的事項,所以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那您知道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嗎?您知道腸鏡檢查痛苦嗎?那就來看看腸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吧。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在做腸鏡之前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不能吃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然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的話,就會影響腸鏡的效果的。
  • 醫生再呼籲:記住院士的建議,過了45歲,一定要做次腸鏡!
    很顯然,此病灶妖氣十足,絕非善類,在腸道裡已經養了好多年,腸鏡早就應該來做了!常規活檢,限期手術,希望肛門能夠保住。 記得在2019年世界物聯網大會—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做了《如何提高我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水平》主題的演講。演講中,李兆申院士強調: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清腸非常重要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腸鏡檢查你害怕嗎?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如何選擇?如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徐美東教授為我們一一解釋。
  • 「大家沒事就去做個胃鏡腸鏡吧!」一位醫生的沉痛建議
    過完十一長假,回到工作崗位的空軍第986醫院普外科醫生雙劍博看著眼前的一堆腫瘤檢查結果,打開自己的微博,發出了沉痛呼籲:希望大家沒事就去做個胃鏡、腸鏡吧,早期發現,就不用來找我們外科醫生了。
  • 去做腸鏡,能看到宿便嗎?
    在去醫院做腸鏡檢查的時候,能不能看到宿便尼?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宿便?宿便,從字面不難理解,就是在身體中滯留超過一天的大便。在醫學上並沒有宿便這樣的稱呼,這是一些保健品廠商營銷出來的概念,泛指大便的堆積。而大便是人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胃部,小腸,大腸,直腸所排洩出來的物質。
  • 究竟腸鏡是怎樣一種檢查,沒想得那麼恐怖,醫生告訴你它的優缺點
    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且有部分朋友在進行普通腸鏡檢查後,對做腸鏡時產生的痛苦描述有所放大,這都給患者造成了恐懼心理。
  • 做腸鏡檢查感覺太尷尬怎麼辦?醫生教你一招,幫你避免尷尬
    對於腸道疾病的診斷來講,進行腸鏡檢查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檢查手段,而有的人會認為做腸鏡檢查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也有的人會認為做該項檢查的時候需要把褲子給脫掉,感覺會十分的尷尬,所以都不願意接受腸鏡檢查。做腸鏡檢查痛苦嗎?因為人體中的腸道並不是直直的一條,而是彎曲於身體內的,所以在腸鏡通過這些腸道彎曲地方的時候,可能就會引起患者出現一些不適或者是疼痛的情況。尤其是對於之前有進行過手術以及有腸粘連的患者來講,可能疼痛的感覺會更加強烈一些。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一個細小的攝像頭,放入到整個器官中,拍攝裡面的狀況,產生不適是必然的。只不過腸道環境更為複雜,做腸鏡要比做胃鏡檢查更加難受,甚至會讓一些人留下心理陰影。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腸鏡到底有多痛苦,友情提醒,3種人硬著頭皮也要做
    這種危險和痛苦的確是存在的,但是如果腸道已經出現了不適,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安排。我們來告訴您,三種人必須要做腸鏡。首先說一說做腸鏡究竟有多痛苦,其實這種感覺是因人而異的,很多人對於異物的接受感比較強,所以就不會有太大的疼痛感。
  • 很害怕做腸鏡?選無痛腸鏡也不錯,但這件事得做到位了
    很多人都十分害怕做腸鏡,確實在做腸鏡的時候身體會有一定的痛苦,而且會令患者十分尷尬。那麼,害怕做腸鏡應該選擇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呢?一般來說,對於害怕做腸鏡的人來說,儘量選擇無痛腸鏡,因為無痛腸鏡跟普通腸鏡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減少被檢查者的身體痛苦。如果已經害怕做腸鏡,在身體害怕的情況下更容易緊張,選擇了普通腸鏡,進行腸鏡檢查過程中局部難受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檢查。
  • 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做腸鏡前,需要注意什麼?別不當回事
    此時一些檢查項目,就非常適合做,例如腸鏡。或許你已經做過這個項目,也或許聽說身邊有人做過。那麼,到底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呢?大家或許並不清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人們做腸鏡,肯定是為了了解腸道健康,如今,發生在腸道上的病症不斷增多,藉助於腸鏡,可以提前了解。例如可以了解大腸癌,作為高發的癌變,藉助於腸鏡可以提前判斷。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最重要的檢查手段,有一些朋友認為腸鏡檢查很痛苦,或者覺得腸鏡檢查要脫褲子,覺得很尷尬,不願意接受腸鏡檢查。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尷尬和恐懼,主要是因為不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腸鏡是怎麼做的。
  • 腸鏡檢查是怎麼樣子的?
    接診醫生餘仁貴給小王安排了腸鏡檢查,在乙狀結腸發現了一個幼年性長蒂息肉,這就是便血的原因,小王知道腸息肉可能會惡變,慶幸自己重視健康,及時做了檢查,現在治療很簡單。像小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很多人出現便血的情況時,常常當做痔瘡看或不把它當回事的。
  • 害怕做腸鏡,選無痛還是普通腸鏡?專家:事前做好這件事非常重要
    因為,腸鏡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到的檢查腸道的醫療設備,通過患者的肛門將一條長長、可以彎曲、末端帶有高清攝像頭的纖維軟化輸送至腸道內,攝像頭就可清楚地將腸道情況反映在電子屏幕上,這不僅能幫助醫生發現腸道內的早期病變,同時還可順便取組織進行活檢!
  • 胃鏡、腸鏡、鼻鏡……一文讀懂內鏡檢查
    原創 健康科普 京醫通在疾病的檢查方法中,內鏡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包括胃鏡、腸鏡、鼻鏡、支氣管鏡等。那麼,什麼是內鏡?做內鏡痛不痛?今天我們請胸科醫院的專家,來給大家講一講檢查中的內鏡!
  • 腸鏡檢查、肛腸檢查,會不會很尷尬啊?……
    電子肛門鏡是一個大約6cm長、呈喇叭口狀的設備,從肛門進入腸道,觀察腸道內是否有糜爛、出血點,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是否鬆弛,是否有隆起的痔核,是否有潰瘍發生…… 肛門鏡檢查不會損傷器官,被檢查者也不會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