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胃腸系統」人們似乎總是會先想到胃部,但其實腸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腹腔器官,在排毒以及接受營養方面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並且不健康的飲食作息習慣都會損傷腸道並引發腸道疾病,而且腸道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此時及時完善腸鏡檢查是排查腸道疾病的關鍵舉措。
若想清楚腸鏡的臨床作用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腸鏡檢查。
腸鏡是一根長條且且可彎曲的纖維軟管,一般臨床醫生會將腸鏡從患者肛門部位深入直腸、大腸等部位,腸鏡軟管的末端配置的電子攝像頭可以全面的展現出結腸、大腸等是否存在潰瘍、息肉或者腫瘤等會問題,也可以利用軟管附帶的鉗子截取異常組織並進行病理化驗檢查。目前腸鏡檢查以被廣泛應用且具有四大作用。
一、腸道疾病的普查
腸癌屬於世界性的惡性癌症問題,目前腸道疾病普查工作是發現或者預防腸癌的重要手段,《柳葉刀》通過臨床試驗也證明了腸鏡檢查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因此及時完善腸鏡檢查能夠做到腸癌的早發現並有利於患者在早期得到治療和獲得較好的預後。
二、腸道腫瘤
腸道內出現腫瘤通常會使患者出現便血、便秘腹瀉交替等胃腸疾病問題,此時及時通過腸鏡檢查可以排查是不是存在腸道腫瘤問題,而且腸鏡檢查還可以評估腫瘤物的性質以及嚴重程度,方便醫生診斷疾病並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
三、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屬於非常常見的腸道疾病,大部分大腸息肉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或腸道不適症狀,這個情況下需要積極配合醫生做腸鏡檢查以確診息肉是否有潰爛、出血等惡化問題。
四、結腸術後的定期複查
結腸術後一般需要定期通過腸鏡檢查了解結腸的癒合恢復情況,並且還可以及時的發現腫瘤是否轉移或者復發。
據了解腸鏡大小、軟硬程度以及醫生操作手法等都會讓患者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並且檢查過程中還會伴隨腹脹或疼痛的不適,那麼患者如何減輕腸鏡檢查的不適感呢?
建議檢查前三天的飲食保持清淡且檢查前一天不吃纖維含量高的蔬果,檢查前還要按照醫囑要求服用瀉藥和大量飲水以保持腸道清潔。
檢查時不需要過度緊張,放鬆身體並按照醫生要求更換合適的體位,檢查中有疼痛感及時反映,醫生一般會及時的更換操作手法以緩解患者的不適感。另外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也為患者延伸出無痛腸鏡的檢查。
一般患者在做完腸鏡以後需要觀察三十分鐘且無不適感後再離開,並且術後要注意休息而不要劇烈運動。在腸鏡檢查過程中如有息肉摘除等操作會引發正常的便血症狀,不過出血量過大的話還是需要儘快就醫並做止血的治療。另外剛做完檢查最好不要進食,檢查後的兩天內可以進食一些軟爛以及易消化的小米粥或者湯水,然後再逐漸恢復日常飲食。
參考文獻:
1.馮卓,《如果早幾年做腸鏡就好了》,上海中醫藥報,2019-04-12.
2.楊嫚 王靜 毋玉鳳 李健,《腸鏡檢查前清腸教育對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9年02期.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