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劉阿姨,上個月急急忙忙前往華西第四醫院消化內科就診。醫生詢問病史時得知劉阿姨的愛人上個月剛因結腸癌做了手術,她愛人反覆便血好幾個月都沒當回事,之後便血量越來越多,去醫院一查,居然是腸癌。
這可把一大家子都嚇壞了,紛紛來醫院做腸鏡檢查,就連劉阿姨這種特別怕麻煩的人都主動提出做腸鏡篩查。入院後第2天,劉阿姨接受了高清腸鏡檢查,鏡下發現了1枚息肉,切除息肉通過病理活檢後證實為鋸齒狀腺瘤,這是一種與直腸癌關係密切的息肉……
如果劉阿姨沒有做這次腸鏡,沒有切除息肉,數年以後,這枚息肉很有可能發展為結腸癌,使劉阿姨重蹈愛人的覆轍,想想就後怕!
據【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 消化內科醫師 肖麗娜】介紹:
結直腸癌(結腸癌、直腸癌)是嚴重影響人們健康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在逐年上升。
根據2018年的最新數據統計,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均高達第4位。
而在全球範圍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也高居不下——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3 位,死亡率也高居第 2 位。
No.1
醫生眼中的「傻子癌」
必須要靠這個檢查發現
結直腸癌因為發展遲緩,易於發現和預防,也被醫生們稱為「傻子癌」。
與其他癌症相比,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基礎上。
然而,現實中這個「傻子癌」卻總被人們遺忘在角落,導致每年有近20萬生命被它無情吞噬!
在我國,提起腸鏡,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恐懼,由於鏡子要從肛門進入腸腔,很多人也因此感到害羞、恐懼,緊接著就是由內而外的拒絕。腸癌篩查,非做腸鏡不可嗎?
目前,腸鏡檢查依然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
肖麗娜醫生介紹——
「
由於結腸鏡對腸道觀察的直觀性,同時可以進行腸道下病變的活檢、治療。因此,相比於腹部CT、大便隱血等篩查方法,腸鏡檢查在篩除結腸癌時佔據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仍是整個結直腸癌篩查流程的核心環節。
」
No.2
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可管幾年?
最多十年都沒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曾經在「2019世界物聯網大會—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說——
「
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
那麼,做一次腸鏡到底能管多久,哪些人需要做腸鏡,多久做一次合適呢?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開始行腸鏡檢查的時間不盡相同,肖麗娜醫生總結到——
對於一般風險人群,推薦從45~50歲開始進行腸鏡檢查,如果鏡下未見到病變,以後可每10年複查一次。
對於高危患者,推薦從40歲就應開始進行腸鏡檢查。
那麼,哪些是高危人群呢?
★1. 一級親屬有結腸癌病史的人群;
★2. 患有炎症性腸病的人群;
★3. 有大腸息肉病史的人群;
★4. 長期腹痛、黑便或糞便隱血陽性、大便習慣改變,以及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下降的人群;
★5. 抽菸、飲酒,長期偏愛高脂、紅肉、醃製食品、油炸食品以及缺乏蔬菜、水果、纖維攝入的人群。
另外,肖麗娜醫生還指出,有一類特殊人群——已經接受過息肉切除術的病人,也應注意複查腸鏡的頻率:
多發性息肉(數量>3)、高級別息肉:應3年內複查;
小息肉(1-2個):應5年內複查;
大的無蒂息肉應在治療後2-6月複查。
這裡,我們再說說腸息肉是咋回事,為啥會長息肉呢?
肖麗娜醫生介紹,腸息肉是一種從大腸黏膜上皮發生的、表面突出到腸腔的良性隆起狀病變。它的產生與多種因素有關,飲食、環境、遺傳、生活方式等都參與了息肉的形成。
它會發展成癌嗎?有些會!
腸息肉可分為四種類型:腺瘤性、炎性、增生性及錯構瘤性。肖麗娜醫生介紹,絕大多數結直腸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的,結直腸腺瘤在5年、10年、20年發展為癌的比例分別高達2.5%、8%和24%,因此——
發現腺瘤性息肉,應進行早期切除
除少部分息肉可引起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外,大多數並息肉無明顯的症狀。
腸鏡檢查是準確發現息肉唯一有效的手段,且可在腸鏡下對息肉進行切除。
所以,該不該做腸鏡,你心裡有數了嗎?
No.3
聽說做腸鏡很痛苦,是真的嗎?
腸鏡這個檢查不僅讓人羞羞的,而且做起來也是真不舒服。這就導致雖然腸鏡確實是個很好的方法,但願意去做的人真的很少。
肖麗娜醫生介紹,做腸鏡時,確實會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反應,如輕中度腹脹等,但這比起胃鏡經過咽喉引起的咽反射痛苦來說,相對來說較容易被接受。
如果確實對疼痛十分敏感,或對該檢查十分焦慮的人群,可選擇無痛腸鏡。
那麼,在腸鏡檢查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肖麗娜醫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指導:
術前 1 天進食低渣、低纖維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嚴重便秘的患者應在檢查前3天予以緩瀉劑或促動力藥,以排除腸道內瀦留的大便;
術前需口服2-3L的洗腸液清潔腸道,腸道清潔度越高,越不容易遺漏病灶。如果無法忍受洗腸液的口感,可將藥物加入運動型飲料、可樂、果味粉等飲品中,也可聯合無糖口香糖、無糖薄荷糖等改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