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腸鏡檢查可以篩查腸癌,但是很多人都止步於腸鏡檢查。雖然現在也有無痛檢查,但是檢查的前幾天只能吃流失或者半流食,前一天只能吃一些豆腐、豆之類的無渣食品,正常人餓個三五天下來都有些難受了。而且在腸鏡檢查中,需要先排空腸胃,然後打氣把腸道撐起來,再放入儀器檢查。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腸有彎曲的地方並不是筆直的,那儀器在通過這些區域的時候就會有疼痛感,雖然大部分人都可以忍受,但有一些人還是會覺得腹痛難忍。大腸檢查還會刺激到腸黏膜,在檢查過程中還可能會造成一些出血性的創傷。
腸鏡檢查這麼辛苦,還是會有很多人不得不去做腸鏡檢查,因為大腸癌的患病率已經排名癌症的第三名,死亡率也是高居第二位。而大腸癌又是癌症中最笨的一種癌症,比較容易預防,因為大腸癌大部分都是由腸息肉惡化轉變而成的,只要我們可以發現腸息肉,做手術進行切除,就能起到預防和組織癌變的效果。這期間會有5-10年的時間,我們會有足夠的時間來發現息肉,而發現息肉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腸鏡檢查。
腸癌的發病率如此之高,哪些人需要篩查腸癌呢?
40歲之後的人
40歲之後是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的高發期,所以40歲的時候就建議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了,篩查如果沒有息肉,恭喜你5年之內都不需要再做腸鏡檢查了。
有腸癌家族史的人
如果有直系親屬患上大腸癌,像父母兄弟姐妹這些家人,尤其是大腸癌發病比較早的人群,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會比別人高很多。這些人一定要儘早的做篩查,最遲應該在40歲開始檢查,甚至更早。可以在家人發病年齡段提前10年做篩查,這樣也能更好地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有腸炎病症的人
如果你是腸炎病的患者,那你患上大腸癌的機率會比常人高很多。這就需要在患病8年後做大腸癌的篩查,篩查的頻率也要高於普通人的篩查。
有哪些方法可以篩查大腸癌呢?
糞便基因檢測
這種檢測方法比較簡單快捷,不需要限制飲食,也無需特殊的設備,可以直接通過糞便基因檢測來篩查腸癌,比較適合於無症狀人群。但是這種檢測方法的缺點是價格高,難以普及大眾。
大便隱血試驗
這種方法就比較便宜、簡單,幾塊錢就能化驗,只需要蘸取一點點的大便樣本就能進行檢測。但是這種方法缺點也非常的致命,沒有辦法發現早期的病變,也無法發現腸息肉。如果通過大便隱血試驗來篩查腸癌的話,建議每年一次。
CT仿真腸鏡
這也是CT的一種,通過特定的軟體,通過對腸道的掃描來構建腸道黏膜的三維圖像,這可以發現小到1cm左右的腸息肉,也能檢測到早期癌症。但是這種方法同樣的需要喝瀉藥清腸,並且操作複雜,費用昂貴,還有放射線的危害,可能會存在假陽性的情況,暫不建議普通人群用這種方法篩查。
結腸膠囊內鏡篩查
這種檢查只需要將一粒膠囊大小的內鏡吞進去就能觀察結腸,具有無痛、方便、快捷的優點。但是診斷結果不精準,還可能會出現操作失敗,甚至一些不良事件。因為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和檢查成本,暫時不建議國內人群使用此方法篩查。
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息肉和早期癌變的最好檢查手段
腸鏡檢查準確率高,而且發現病變之後能夠立刻進行活檢,也可以在腸鏡的幫助下直接切除息肉病變,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至少能管用5年。而腸息肉惡化轉換成腸癌最快也需要5年的時間,只要腸鏡檢查沒有問題,至少5年間不會受到腸息肉和腸癌的威脅。
但是腸鏡的缺點也非常的明顯,術前的檢查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止漏診,而且腸鏡檢查是有創性的,可能會出現穿孔、出血等風險,但是相對於預防腸癌來說這些都是小風險。高水平的場景也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減少生命威脅,幫助我們遠離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