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些人一定要重視這項檢查!
據《十堰晚報》2020年1月20日報導,本月初,國藥東風總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收治了父子四人,因為同一種病——直腸癌(或癌前病變),他們同時住院治療,好在發現早,癌細胞並未擴散。原來,本月初,王大爺因為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等症狀到國藥東風總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就診,醫生診斷後結合腸鏡檢查,確診王大爺患了直腸癌。王大爺家屬得知檢查結果,心裡很難受,最後只能選擇手術切除。考慮到直腸癌存在遺傳性,醫生為王大爺做完手術後,建議其直系親屬做腸鏡排查一下。王大爺的三個兒子聽了後,覺得自己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腸道肯定沒有什麼問題。醫生耐心地告訴他們,腸癌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腸癌患者直系親屬患癌的風險比常人高了3至4倍。在醫生建議下,兄弟三人當即決定在消化內科二病區進行腸鏡檢查。大哥和三弟是多發性結腸息肉,存在癌變風險,消化內科醫生及時予以內鏡下息肉切除,把患癌風險扼殺在了萌芽狀態。然而不幸的是,二哥腸鏡結果顯示是早期降結腸癌,醫生立即為他施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術),把患者體內定時炸彈及時拆除。術後,患者不僅保留了完整的結腸,而且後期無需放化療。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癌症癌症都有家族聚集現象,所以經常看到一個家族中同時或先後患上某種癌的現象,這其中既有遺傳因素、又有傳染因素、還有共同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其實癌症是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簡單說,一個家族中,相繼有多人患癌,就是家族聚集性,這包含三個方面的因素:如果直系親屬中2~3人患同一種癌症,要高度懷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傾向,但必須通過基因檢測予以排查。EB病毒,鼻咽癌是與EB病毒密切相關的一種常見上皮細胞惡性腫瘤;
癌症容易在同一家族內出現,這是因為家庭成員生活在同一個環境,相似的不良生活方式,會同時受到某些致癌物質的影響而發病。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紅肉(豬、牛、羊)及各種肉製品進食過多,而新鮮水果蔬菜攝入不足。糧食保管不當發黴,家庭成員常吃黴變食物;喜吃臭豆腐、發酵酸菜、豆腐乳等黴腐食物。家庭成員中一人吸菸,室內環境汙染,基本全家要跟著吸二手菸、三手煙。室內裝修汙染,甲醛等超標。家庭不和睦,經常爭吵,情緒不良,心情壓抑,機體免疫力下降,癌症就可能找上門來。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約佔全球癌症發病率的10%。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608,000人死於直腸癌,這也是第二大女性常見癌症和第三大男性常見癌症。2015年中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數佔全球24.3%,死亡數佔全球22.9%,分別達到了37.7萬和19.11萬。中國40~74歲的人群中,約有1.2億人都屬於腸癌高危人群。2013年,一項73.8萬上海居民參與的腸癌篩查活動,共發現腸癌高危對象12.1萬人,陽性率高達16.4%!化療、放療且不說,手術後很多患者都失去了肛門,需要在腹部造瘻(掛一個糞袋)解決大便問題,生活質量很差,甚至失去了人的尊嚴。腸癌是一種「重男輕女」的癌症,《英國癌症雜誌》一項研究表明,男性每天看電視超過4小時,患腸癌的可能性要增加35%,而長期看電視的女性患腸癌的風險則增加11%。
這主要是由於男性看電視時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吸菸、飲酒,會增加腸癌的風險。此外,久坐不動也與肥胖有關,過量的脂肪可能影響血液中激素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水平,影響細胞生長的方式,極大提高患結直腸癌的機率。大家可以對照看看,如果滿足2條以上,就要多加小心了。結直腸癌的早期症狀與痔瘡非常相似,很多患者因為誤以為痔瘡而錯過了早期診治的黃金時間。40~50%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現時,並沒有任何報警症狀,所以腸癌高危人群應全部納入到篩查對象,建議每年做一次腸癌篩查,中低危人群2~3年做一次。
由於結直腸癌病變的地方離肛門相對比較近,所以在大便時特別容易便血,一般血液呈鮮紅,或者是暗紅色,還有的血會和大便分離,血量有多有少。在結直腸癌的早期,許多患者都會出現腹部隱痛或者脹痛的症狀,而且隨著病情的加重,疼痛的頻率和程度進一步加重。早期結直腸癌的大便次數會不斷增多,但是每次大便的量比較少,特別是隨著腫瘤不斷增大,會出現便秘與腹瀉相交替。正常的大便呈圓柱形,垂直從肛門排出,如果腫瘤突出在直腸腔內,壓迫糞便,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形狀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條上還附著有一絲絲血痕。
因此,如果原本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就一定要警惕結直腸癌的可能,儘早進行癌症排查。
此外,對於既往查出結直腸癌前病變(包括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腸病以及畸變隱窩灶相關的異性增生)的人,更應該密切關注身體狀況,提高警惕。結直腸癌不同階段的五年生存率相差很大,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分別為94%、82%、67%和11%。
但是,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早期確診的僅有5%~10%,60%~7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二期或晚期。在2001年到2010年九年時間,美國大力推廣結直腸癌篩查後,結直腸癌死亡率足足降低17.1%。迄今為止,結腸鏡是發現腸道疾病最為直觀有效的金標準,是任何儀器無法取代的。它幾乎能發現任何腸道疾病,並能做鏡下治療。◇有一級親屬家族史者,40歲開始篩查,以後每5年1次;◇有腸道低風險腺瘤史者,治療後5~10年內複查腸鏡;◇高風險腺瘤史者在治療後3年內複查腸鏡;第一次複查未見異常,可以延長隨訪時間間隔至5~10年;◇結腸癌根治後的患者,術後1年內複查腸鏡,以後每2~3年複查腸鏡;◇直腸癌根治後患者前3年內每3~6個月複查一次腸鏡,以後每2~3年複查一次腸鏡;◇有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自診斷之日起每5年1次腸鏡檢查;約75%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而其中又有2/3發生在低位直腸,是可以通過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檢查方式發現,這就是直腸指檢。大約80%的直腸癌都能被發現。另外,通過直腸指檢,可觸到男性檢查者的前列腺,幫助發現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可通過觸及女性檢查者的子宮,發現有無子宮後傾、子宮頸腫瘤、附件腫瘤或炎症等。大便潛血試驗(FOBT)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結直腸癌篩查方法,採用FOBT進行結直腸癌的篩查能夠使結直腸癌的死亡率降低15%-33%。FOBT不僅可以發現早期的結直腸癌,而且還可以發現一些腺瘤等癌前病變,因此FOBT篩查還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2016年,美國USPSTF發布的新版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將糞便DNA檢測篩查與大便潛血試驗、腸鏡一併列為三大推薦的篩查方法。這種方法只需要提供糞便作為檢測樣本,通過分析糞便中的遺傳物質(糞便DNA),便可檢測出直徑1釐米以上進展期腺瘤和腸癌病灶,及時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基因突變。綜合比較來看,DNA檢測技術靈敏度、特異性高,整體準確率高達97%,媲美腸鏡。
來源:胃腸病
作者:陝西白水消化病研究所 郭建華 博士
- END -
/ 相關閱讀 /
·媽媽確診腸癌,醫生勸女兒做腸鏡,竟然也發現早癌!
/ 推薦閱讀 /
·這樣教你看心電圖,沒有理由看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