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腸癌不痛不癢,醫生:出現4個異常或已中晚期

2020-12-06 騰訊網

眾所周知,大腸癌是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在我國40-74歲的人群中,有超過1.2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其中至少有600萬人腸道裡有腸癌或在早期的癌前病變。

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所以很容易被忽略,直到中晚期才會被發現。一旦到中晚期發現,治療也就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所以需要在生活中及時了解其可能出現的症狀,便於作出更好的預防和治療。

大便形態的改變

因為腫瘤會繼續生長,所以腸道也會產生壓力,會改變大便的形狀。例如,糞便被排成細條狀、扁平條狀等,這些都是不正常的信號。有時患者會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症狀,同時總會有大便沒有排完的感覺。

便血或大便帶血

造成便血的原因很多,主要以良性病灶較為常見,例如痔瘡,肛裂,息肉,大腸發炎,大腸憩室症等。不過,出血也是大腸直腸癌的症狀之一,因此,若出現類似症狀,別輕易自我診斷,更別因忌諱求醫而延誤確切的診斷和治療時機。

貧血

腫瘤生長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所以隨著腫瘤的逐漸增長,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但不是貧血越重病人越晚期。部分右側結腸癌病人往往首先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疲勞症狀。

腸梗阻

當直腸腫瘤導致腸腔狹窄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症狀(腹痛、腹脹、排便困難),排便前腹痛、腸鳴,排便後症狀減輕,大便可變細、帶溝槽。

當出現以上症狀的時候說明腸癌已經發展成中晚期,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蛛絲馬跡中發現腸癌。90%的大腸癌由結腸息肉發展而來,早期結腸息肉症狀不明顯,但我們可以通過體檢及時發現腸息肉,一經發現,通過內鏡下診療技術可以完整切除。只要發現及時,不但費用低,痛苦小,而且I期腺癌5年生存率高達90%。早期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因此我們一定要牢牢抓住這這5年「黃金期」!

目前腸鏡檢查被公認為是發現大腸癌唯一有效的辦法,甚至在一些發達國家及地區,腸鏡檢查已成為常規體檢項目。

專家表示,多項科學研究證實,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結果為陰性者在5年內,腸癌的發病率可下降45%,5-10年內,發病率降低46%,10-17年內,發病率降低54%,因此建議40歲以上從未檢查腸鏡居民至少做一次腸鏡檢查。

相關焦點

  • 為啥多數癌症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下肢4個異常,或是早期信號
    那麼為什麼多數癌症在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癌症來臨之前,身體會不會有什麼信號?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為啥多數癌症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首先是有的癌症早期症狀很不顯眼,或者症狀會跟其他疾病相似,人們經常出現混淆。
  • 癌症早期和晚期如何區分?醫生說得很詳細
    癌症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近年來很多名人都因為癌症而失去了生命。癌症又分為早期和晚期,這兩個期間的病情存在哪些區別?跟隨39健康網小九一起了解下這個問題吧!癌症一般在早期無明顯症狀,但是很多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無力以及上腹部疼痛等,位於皮膚淺表層的癌症還會發現明顯的腫塊,患有腸癌等癌症的患者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異常的現象,這些都是早期癌症的信號。
  • 28歲小夥腸癌晚期,你還以為便血就是痔瘡?醫生教4招自測
    原標題:愛吃這東西,28歲小夥腸癌晚期!這病越來越青睞年輕人 寧波28歲小夥被查出患上直腸癌,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然而,家族卻沒有該病史。」近日,寧波某醫院醫生接診了一位28歲的直腸癌患者,一發現已經是中晚期了,而家族卻沒有該病史。仔細追問小夥子的生活史,醫生發現高脂少纖維飲食是罪魁禍首。 患者小宋從小就在「油罐子」中長大,20多年來油炸食品一直是他的「最愛」,也從沒斷過,還不愛吃蔬菜。
  • 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了解腸癌的早期症狀
    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2.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 體檢發現大便隱血「+」不當回事 半年後再做腸鏡已經是腸癌中晚期
    近日,65歲的章先生(化名)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消化科複查,所有指標正常,去年手術切除的病灶沒有再出現。  回想起一年前發生的事,他心裡還有點後悔。去年上半年,他在體檢中發現大便隱血陽性+沒當回事,結果半年後腸鏡檢查卻發現,已經是腸癌中期。  我們需不需要做胃腸鏡檢查?是不是很痛苦?腸息肉到腸癌是怎麼個變化過程?
  • 身體反覆出現這4種異常,或是癌細胞在擴散,發現後多是中晚期
    這主要是因為癌症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異常表現,即便是發展中癌症可能會出現症狀,往往也容易和普通的慢性病混淆。所以臨床上在確診癌症時,大部分患者都進入了中晚期,甚至已經錯失了手術機會!當以下四個症狀出現時,往往標誌著癌細胞已經開始在體內擴散了:1、疼痛越來越明顯,其他部位也有痛感癌症最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疼痛」,越是到了中晚期之後的癌症,疼痛症狀也會越來越明顯。
  • 36歲男子肺癌晚期離世!專家:手指出現異常,小心是肺癌早期症狀
    但是1個月前,小高開始發高燒,而且這次和以往不同,小高吃了很多感冒藥都沒有效果,一直高燒不退,並且還感到頭暈噁心,被送去醫院的時候,小高已經快沒有意識了。 起初,醫生以為小高是肺炎引起的高燒,可是沒想到在拍了胸片之後,看到了小高肺部上陰影,懷疑是腫瘤。
  • 身體出現3種異常,留心是腸癌找上門,很多人容易搞混
    所以,對於腸癌,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時刻關注身體是否出現異常情況,做好腸癌預防工作。,如果近親中有1人患腸癌,那麼其本身患腸癌的風險會是無腸癌史家族人群的2倍,更多親屬有腸癌則危險度更大。 腸癌雖然發病率高,但早期若能夠及時發現,通過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90%,晚期腸癌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因此腫瘤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同樣是腸癌,為什麼43歲的黑豹去世,66歲的安倍沒事?
    早篩查早治療非常重要 腸癌從異常增生發展到晚期癌症, 整個過程長達10-15年。 根據調查顯示, 醫生在半數以上(51.6%)的年輕人腸癌患者中, 都發現了晚期疾病的跡象, 而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 這一比例為40%。 43歲的查德維克正是在這個範圍內。
  •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 4大症狀需警惕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呢?很多人在生活飲食上不規律最後導致自己罹患腸癌,結果不僅身體上十分痛苦。在生活上也增加了不少的負擔,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腸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怎麼治療腸癌吧。
  • 醫生提醒:身體若出現4種異常,越早查腸鏡越好,別忽視
    顧名思義,腸癌其實就是發生在直腸或結腸部位的惡性腫瘤,不過,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是直腸癌,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腸癌發生的初期,最主要的表現為消化道不適,以及腹痛和大便形狀改變等問題。很多人容易把它和胃部疾病混淆起來,於是便沒有當回事,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嚴重,再去做檢查的時候,很可能發展到了中晚期。所以醫生提醒,倘若身體中有了四種異常,必須儘快去醫院做腸鏡。一、腹部脹痛從數據顯示,大腸癌初期,患者最容易出現的一個症狀是腹脹腹痛,一般隨著時間發展,病情持續加重,還會使患者的腸道功能出現紊亂以及堵塞的問題。
  • 升結腸癌早期症狀 它的治癒率怎樣
    現在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疾病越來越多,癌症就是比較難治的疾病,對人體危害很大,人們對癌症一直很關注,升結腸癌也是癌症的一種。那麼,升結腸癌早期有什麼症狀呢?有哪些治療方法?治癒率怎麼樣?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這4個癌症晚期病例,都是年輕人!
    其中大城市中,癌症主要發病體現在胃癌、肝癌和食管癌這三種情況。很多人認為癌症只在中老年人身上發生,自己反正年輕,身子硬是得很呢!就隨便糟蹋身子,過早了透支了自己的健康。結果往往令人惋惜!下面給大家講5個年輕人身上發生癌症的病例,以及對應他們都有哪些不良生活習慣。
  • 肝癌不痛不癢?醫生:3種「異常」,抓住1個,肝可能「獲救」
    肝癌的不痛不癢,多數發現都是晚期,危險人體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發生的之前,我們很難察覺到,但事實上,肝癌在「門」之前,身體就會出現這3個異常,卻是容易被人忽略的。  3種「異常」,抓住1個,肝可能還有救  1、消化不良  肝臟是排毒器官,同時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肝病往往會導致消化不良的出現。
  • 為什麼都是腸癌,只有他們活下來?每年做對這件事,大大降低腸癌風險!
    原來,結直腸癌作為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致死癌症,早期沒有非常明顯的症狀,等到發現問題時,基本就是晚期,治癒率只有5%—40%。多項研究均已證明,早期篩查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蘇展教授向我們介紹:「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10年左右的發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早期的小腺瘤症狀不明顯,一經發現,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發現及時,生存率也高達95%。
  • 肺部惡性腫瘤早期或會出現4個異常
    肺部惡性腫瘤早期或會出現4個異常 時間:2020-11-27 09:49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肺癌的病因有很多,它的形成跟許多原因有關,例如放射線損傷、經常大量吸菸、環境汙染嚴重,這些原因的影響會讓肺部癌變形成,肺部惡性腫瘤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早期就會有身體的異常變化
  • 父子4人同時住院:兩個腸癌,兩個癌前!
    醫生耐心地告訴他們,腸癌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腸癌患者直系親屬患癌的風險比常人高了3至4倍。在醫生建議下,兄弟三人當即決定在消化內科二病區進行腸鏡檢查。大哥和三弟是多發性結腸息肉,存在癌變風險,消化內科醫生及時予以內鏡下息肉切除,把患癌風險扼殺在了萌芽狀態。然而不幸的是,二哥腸鏡結果顯示是早期降結腸癌,醫生立即為他施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術),把患者體內定時炸彈及時拆除。
  •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三類人尤其要注意
    然而,腸道疾病並不少見,小到腸炎,腸息肉,大到腸癌,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 在我國,腸癌發病率一直在上升著,目前每年約有37.6萬人被診斷為腸癌,如果是早期,也許還能手術治療,一旦拖到了晚期,救治希望就十分渺茫了。
  • 惡毒又隱匿,發現多已是晚期
    最近,張伯總感覺胃不舒服,於是,在醫生 的建議下做了一個胃鏡,突然發現胃裡有個小東西。醫生告訴張伯:這很有可能是胃腸間質瘤。胃腸長瘤,不就是胃癌、腸癌嗎?胃腸間質瘤是什麼?聽到「胃腸間質瘤」,張伯很是疑惑。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除了放屁外,小敏還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的症狀,父母發現了她的異常後,馬上帶她去醫院就醫。 本以為只是腸胃上的小毛病,無傷大雅,但CT檢查之後醫生皺緊眉頭,給小敏安排了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發現小敏「大腸裡有東西」,三天後,病理化驗結果顯示,小敏得了腸癌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