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三類人尤其要注意

2020-12-06 騰訊網

腸道,作為人體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在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腸道發生病變,對身體的影響之重大,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腸道疾病並不少見,小到腸炎,腸息肉,大到腸癌,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見的。

在我國,腸癌發病率一直在上升著,目前每年約有37.6萬人被診斷為腸癌,如果是早期,也許還能手術治療,一旦拖到了晚期,救治希望就十分渺茫了。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莫忽視

1、排便次數變多

腸癌早期患者,排便習慣會發生變化,比較明顯的就是排便次數增多。

正常人一天的大便次數是1-3次,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大便次數突然變多,一天要排七八次,甚至更多,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腸癌引起的排便次數改變!

2、腹痛、腹脹

腸癌病人因腸道梗阻會出現腹脹、腹痛,而腹痛的發生率較多。

疼痛部位多為中下腹部,程度輕重不一,多為隱痛、脹痛,可能伴有間歇性腹瀉、便秘。

3、肛痛

如果腫瘤生長在肛門附近,就可能表現出肛門疼痛,這需要我們仔細分辨。

隨著腫塊增大破潰後,還會出現肛門部墜脹、隱痛,消化道症狀、消瘦等異常表現。

4、便血

腸癌早期病變僅限於黏膜,可無症狀,或只是排便習慣發生改變。

只有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於糞便表面。

三類人是腸癌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提防腸癌

第一類:辦公室人群

現代很多年輕人因工作久坐辦公室或宅在家裡,缺少運動,就易增加腸癌的形成。

長期久坐不動,腸道蠕動會減慢,糞便中有害成分,會在腸道內滯留,刺激腸黏膜;

加之,久坐的人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環不通暢,容易導致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癌症的發生。

第二類:有腸道疾病的人群

大多數腸癌是在息肉的基礎上發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發生率也是很多,直腸息肉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

由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可致腸黏膜滲出、水腫,反覆的破壞及修復過程可致纖維組織增生,使腸壁增厚,腸腔狹窄,上皮細胞間變,形成多發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腫。這也是腸癌的病因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第三類:無肉不歡人群

腸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病,其中肉吃多了特別容易得腸癌。

一個針對2000名患者的結腸鏡檢查情況分析發現,每天至少吃一頓紅肉者比不吃紅肉者的腸癌發病率高大約3倍。

長期吃肉,攝入高脂、高蛋白食物,易使腸道分解產生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會通過腸壁進入血液,損害身體,且會使最接近毒素的腸壁引發炎症,誘發腸癌的發生。

養護腸道健康,注意補充好「二物」:

1:補充水分

補充充足的水分,可使大腸保持清潔,減少便秘,防止腸癌的發生。

多喝水,喝溫開水,35-40℃左右為宜,是胃腸最舒適的溫度。喝水時,加點清腸排毒的小植物,做成茶水飲用,對腸道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

蒲谷丁苦苣茶,用蒲谷丁根和苦苣根按照1:1的比例混合後,一起泡水代茶飲,可以起到很好的清腸排毒,改善腸道的作用。

蒲谷丁是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全株可入藥,尤其是根莖,效用諸多,最擅長排毒殺菌,可以幫助腸道很好地排出毒素。

蒲谷丁被認為是「天然的抗生素」,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炎殺菌作用,對腸道健康是很有幫助的。

苦苣根也能排腸毒,但它更大的作用是改善腸道菌群,促進有益菌的數量,抑制有害菌生長,從而改善腸道內微環境。

同時,苦苣根還能清腸,改善脂質代謝,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利於糞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預防和改善便秘。

2、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可謂是腸癌的剋星,多補充膳食纖維可起到預防腸癌的作用。

膳食纖維分成兩大類: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常見食物有燕麥和大麥等。不可溶性膳食纖維食物包括小麥和玉米等。

此外,蔬菜和水果中一般都是含有膳食纖維的,而且蔬菜、水果一般也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類黃酮等,它們都能起到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的作用,適宜多食用。

呵護腸道,注意做好三件事:

1、控制體重

肥胖者,脂肪堆積,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消化,對腸道健康很不利。

同時,體重大的肥胖者還易發生便秘,也會增加直結腸癌的風險。

此外,如果是確診了的腸癌患者,過多的脂肪、腰圍肥大或超重,都會導致患者存活機率下降。

2、遠離菸酒

研究發現,長期吸菸的人群,不僅易罹患肺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會升高。相比不吸菸的大腸癌倖存者而言,吸菸者死亡的風險是前者的2倍。

長期大量喝酒,也會損害腸道。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男性,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為不飲酒者的5倍。

所以,呵護腸道,維護身體健康,一定要儘量遠離菸酒,做到戒菸戒酒才好。

3、重視檢查

腸癌的篩查,一定不要忽視。

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經常熬夜久坐的人,都要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40歲後,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0歲後,每五年查一次乙狀結腸鏡/ 結腸造影/ CT結腸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檢查。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排便時有這4個「異常」,恐是腸癌發出的信號,可沒嚇唬你
    在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癌變之後,應該通過積極的治療進行控制,否則在癌細胞產生,病灶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健康會受到威脅,特別是那些患有腸癌的人不可掉以輕心,腸癌發病過程中,腸道功能紊亂,局部的病灶影響下消化系統功能受損,排便也會有特殊表現。
  • 一旦頭部有4個異常,小心肺癌,三類人尤其要注意,及時查肺CT
    其實,肺癌發病,也是「有跡可循」的,要留心觀察身體給出的「信號」,及時發現病變,儘早就醫檢查。 一旦頭部有4個異常,小心肺癌,三類人尤其要注意,及時查肺CT 01:頭部發熱低燒
  • 身體出現3種異常,留心是腸癌找上門,很多人容易搞混
    所以,對於腸癌,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時刻關注身體是否出現異常情況,做好腸癌預防工作。,如果近親中有1人患腸癌,那麼其本身患腸癌的風險會是無腸癌史家族人群的2倍,更多親屬有腸癌則危險度更大。從臨床來看,80%的大腸癌患者都有便血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出現便血時,人們常誤認為是痔瘡造成的,因而延誤治療時機,所以要足夠重視。腸癌引起的便血一般為暗紅色,量較少,大便帶血;而痔瘡的便血通常為鮮紅色,出血量較多,血不與大便相混。
  • 腸道有癌的人,排便時往往會有3種異常,若你有,儘快做肛門指檢
    看到這裡很多人開始恐懼,直腸癌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早期直腸癌治癒率很高,幾乎有九成的把握,並且五年內復發機率很小,並不會影響患者的壽命。因此,早早地發現異常,積極的治療,才是拯救生命的良方。都說腸道有沒有癌症,大便最了解。我們每天吃下去的食物經過胃部、大腸,最終就來到直腸,直腸是食物最後停留的地方,排出來後就會形成大便。
  • 腸癌的前兆有哪些?
    注意:排便次數與腸癌密切相關有學者利用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共納入51萬多人進行分析、跟蹤大約將近10年,隨訪期間,共3056人被診斷為結直腸癌,其中納入結腸癌1548例,直腸癌1475例。便血是腸癌早期的主要表現之一,大約超過80%的患者都會出現,不過由於痔瘡也可導致便血,所以一開始很多人都會它歸咎於是常見的痔瘡引起的,因此,大家要注意留意,尤其是便血量較多時,血色鮮紅,經藥物治療無效,更應該和腸癌聯繫到一起。
  • 為啥排便時,總會出現「前硬後軟」的情況?是腸癌的前兆嗎?
    一般來說,人們上廁所大便,順利的話,4分鐘到5分鐘就可以了,排便後肚子就變輕鬆了。但現在的人排便都需要十來分鐘,很多人是因為排便的時候,總是前硬後軟,就算是上完廁所了,還感覺有屎要排。因此,有此症狀的人,會擔心是自己病了,更擔心它是癌變前兆。
  • 26歲女子每天放屁30次,確診腸癌晚期!2種屁或是腸癌信號
    小敏(化名)是一名公司白領,今年26歲,最近她的身體出了一些奇怪的症狀,那就是經常放屁、忍不住放屁,每天30多次,尤其是在公司的電梯裡,場面一度讓她非常尷尬。除了放屁外,小敏還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的症狀,父母發現了她的異常後,馬上帶她去醫院就醫。
  • 腸道病變「悄無聲息」,排便時,出現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疾病找上門,甚至有些病「專門」找那些「有錢的人」,所以,又被稱為「富貴病」,比如腸癌、痛風等。腸道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其長度大約在7-9米,包括小腸和大腸。近幾年,腸道發生病變的機率逐漸攀升,甚至找上了部分年輕人。
  • 提醒:腸癌找上門,身體多有這4種異樣
    正常的糞便為黃褐色,如果總是排出黑色糞便,多半是血液流失,需要通過檢查判斷是否有惡性腫瘤形成,防止腸癌不斷發展。2、排便習慣改變規律的排便習慣不再保持,而是出現了排便習慣改變,也是腸內出現癌細胞的標誌。
  • 頭部出現4個異常,小心肺癌,這三類人尤其要注意,及時查肺CT
    其實,肺癌發病,也是「有跡可循」的,要留心觀察身體給出的「信號」,及時發現病變,儘早就醫檢查。 頭部出現4個異常,小心肺癌,及時查肺CT 01:頭部發熱低燒
  • 今天上班時聽說一位同事得了腸癌,很突然,請問得了腸癌有什麼前期...
    排便習慣的改變:可能很多人看了排便習慣的改變不懂啥意思,其實這個就是指排便次數或者排便形狀的改變,比如有些人平時一天一次大便當然了也有的人是大便次數突然變少,比如三天一次大便等,以前大便形狀都是正常的,突然出現了異常情況。可能很多人對於出現的這種狀況不太了解,我來解釋一下,在早期的時候腸癌不大,它僅僅會刺激腸道,表現為排便次數稍微增加,而當腸癌體積增大的時候,它會堵塞腸道,導致大便排出不暢,會引起類似便秘的症狀。
  • 警示:46歲中年人堅持鍛鍊,每天排便,怎麼被查出了腸癌?
    為什麼腸癌上身靜悄悄?早期症狀別忽視腸癌和大部分的癌症一樣,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或者是跟一些其他的病症相混淆,如若你身上有這些症狀,一定要引起警惕!1、偶爾腹痛大部分腸癌患者早期都會出現腹痛的症狀,但是症狀並不是很明顯且只是偶爾出現。
  •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解毒排毒的巨大工程,若腸道功能出現問題,毒素無法正常排出,長此以往,就會被身體「重新吸收」,導致身體提前衰老,甚至出現體重增加,出現腹部脂肪,長斑、面色不佳,甚至出現腸道系統病變。
  • 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了解腸癌的早期症狀
    主要症狀1.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2.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 4大症狀需警惕
    腸癌的早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呢?很多人在生活飲食上不規律最後導致自己罹患腸癌,結果不僅身體上十分痛苦。在生活上也增加了不少的負擔,作為常見的惡性腫瘤,腸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下面就來了解一下怎麼治療腸癌吧。
  • 腸癌來臨之前,上廁所時會有3種「不適」,能發現的人很幸運
    不適三、排便習慣的改變我們都知道,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1~2天大便一次,或者1天1~2次這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頻繁腹瀉或便秘問題就要引起重視了,多數是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身體在第一時間就能夠治療這種疾病,我們必須牢記這些結腸癌的症狀。以下八類人群最有可能患腸癌:1、40歲以上;2.
  • 大便不正常竟是腸癌徵兆 4個小症狀你要注意
    大便不正常竟是腸癌徵兆4個小症狀你要注意(供圖/華蓋) 北大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第三病區主任武愛文介紹,大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據國內資料,大腸癌患者首診主訴症狀以便血最多(佔48.6%),尤其是直腸癌患者,其次為腹痛(佔21.8%),尤以結腸癌患者為多。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以下4種症狀,可能提示大腸癌的可能,尤其老年人,要引起格外重視。 1 便血: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
  • 年年體檢,為何還沒能揪出腸癌?肛腸科醫生透露4個原因
    然而,腸道也有很多「軟肋」,比如腸癌。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有的人年年體檢,還是沒能揪出大腸癌,這是為什麼?《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告訴你其中的真相,並送你一套國際公認的腸癌預防法。年年體檢,為何沒能揪出腸癌?
  • 八類人群更易患腸癌!尤其第二類人,儘早檢查很關鍵!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腸道健康,人安康。腸道很複雜,它是一個負責「吸收營養物質+廢物排放」的系統,生理作用「突顯」,值得重視。當然,現代人的生活比較「凌亂」,有好有壞,有些人「養成的飲食習慣」或者「有瑕疵的生活習慣」本身會對腸道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增加某種腸道疾病的發病風險。
  • 出現3種異常情況,真要留心
    大部分情況下屁是沒有氣味的,當屁中含有較多的氨與糞臭素後,異味便逐漸明顯,如出現胃腸疾病後,會造成放屁量增多、放屁過臭等異常表現。其實,放屁增多可能與最近的飲食情況有關,比如吃了過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又或者是吃了大量產氣食物,如:大蒜、黃豆、洋蔥、土豆、碳酸飲料等,都會造成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