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病變「悄無聲息」,排便時,出現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2020-12-05 營養師小霞老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疾病找上門,甚至有些病「專門」找那些「有錢的人」,所以,又被稱為「富貴病」,比如腸癌、痛風等。

腸道是人體內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其長度大約在7-9米,包括小腸和大腸。近幾年,腸道發生病變的機率逐漸攀升,甚至找上了部分年輕人。

腸道病變「悄無聲息」,主要是早期信號沒有特異性,常與腸道的其他疾病相混淆,如腸炎、痔瘡等。

提醒:排便時,出現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腸鏡!

表現一:出現便血

排便時,若發現出現了便血,要看一下是什麼顏色的,並觀察一下是否還有其他東西。

當便血呈暗紅色,或呈絳紫色、黑色,有時會出現血塊,或伴有大量粘液或膿血,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腸道發生了癌變,這種症狀多數是糞便與腫瘤摩擦引起的。

便血顏色要區別於痔瘡,痔瘡的便血多為鮮紅色,只要及時進行治療即可。

表現二:排便習慣發生明顯改變

一般來說,每個人排便都有自己的規律,比如每天早起後排便、或早飯後排便,也有些人腸胃不好,偶爾出現腹瀉。

但近期發現排便習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突然出現便秘、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甚至排便次數也會明顯減少或增加,這種情況,或是腸道發生了癌變,儘快去查一下。

表現三:腹痛

很多種疾病都會引起腹痛,如胃病、腸梗阻,有時心梗也會引起上腹部疼痛,但排便時,出現很不適的腹痛、腹脹,尤其是在中下腹部處,呈隱痛、脹痛,或伴有間歇性腹瀉、便秘,就要小心了,可能是腸道發生癌變。

表現四:大便形狀發生變化

提到大便的形狀,可能很多人上完廁所就會將其衝走,不會去在意。而「香蕉狀」的大便是最理想的,但受飲食結構、不良生活習慣等影響,會使大便的顏色、形狀發生變化。

當排便後,發現大便的形狀明顯變細,或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等,或是腸道內發生了癌變,長出了腫瘤擠壓大便變形。

保護好腸道,預防癌變,做好以下幾件事:

1,多吃富含粗纖維食物

粗纖維又被稱為膳食纖維,是人體唯一不被吸收的營養素,但其作用對腸道健康有密切聯繫。

現代人飲食結構是「多肉少菜」,這樣會使蛋白質、脂肪攝入增多,而使營養攝入失衡,長期如此,會增加腸胃消化負擔,還容易引起肥胖。

最好能改變飲食結構,多吃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水果,菌類,燕麥、玉米等雜糧,補充人體營養所需。

要知道,粗纖維進入腸道內可刺激腸壁,提高腸道的蠕動功能,促進糞便排出,還有助於改善腸道內微環境平衡,利於腸道菌群健康。

2,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

水,是生命之源。

生活中,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這樣能及時補充體液,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還可稀釋血液,改善血液黏稠度。

尤其是早上起床後,刷完牙,要養成喝一杯溫水,能起到衝刷腸道的作用,從而促進糞便排出,預防和改善便秘。

3,適量運動,少久坐

不管生活壓力多大,最好能抽出時間來運動,這樣能促進身體內血液循環,還可促進腸道的蠕動,利於體內毒素排出,減少疾病的發生。

切記,運動一定要堅持,才有更好的養生功效。

還有知道一件事,久坐不動會使腸道蠕動功能下降,長期如此,會促使腸道內廢物不能及時排出,而滯留在體內,增加腸道病變的概率。

4,作息規律,少熬夜

要知道,人在熬夜時,身體熱量消耗大,容易餓,就會吃些食物來填飽胃,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還好,但有些人會吃些肉類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樣就會增加腸道的消化負擔,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腸道功能。

所以,作息上,儘量保證規律,少熬夜,這樣也可保證體內各個器官得到休整,包括腸道。

5,及時排便,不要忍

當你有便意了,最好及時去廁所,儘量不要忍著,否則忍便時間太長會導致「便意消失」,也就是沒有排便的感覺。

這時不是腸道內沒有糞便了,而是傳遞到大腦的「便意」消失了,這樣很容易導致糞便不能及時排出,使毒素重吸收,損傷身體;還容易引起便秘。

所以,儘量少忍便,有了便意後,儘快找地方去解決。

相關焦點

  • 提醒:早上排便出現3種情況,說明「腸道」壞掉了,要做腸鏡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做到時時刻刻關注腸道健康,提醒大家,一旦你在早上排便時出現這幾種情況,說明「腸道」壞掉了,最好去醫院做下腸鏡檢查。早上排便時,發現大便呈塊狀排便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表現,通過排出體內代謝產物,從而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解毒排毒的巨大工程,若腸道功能出現問題,毒素無法正常排出,長此以往,就會被身體「重新吸收」,導致身體提前衰老,甚至出現體重增加,出現腹部脂肪,長斑、面色不佳,甚至出現腸道系統病變。
  • 排便有3種表現,說明腸道壞透了,記住2個排便時間,減少腸道毒素
    腸道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存質量。排便出現3種表現,說明「腸道」壞透了,要提高警惕!2、出現便血便血,是一種非常危險的信號,說明腸道已經發生病變。如腸出現潰瘍,組織壞死,分泌物增多,導致腸內出血,就會出現便血的表現。並且腸道內引起的便血多是便與血混合的,有時會出現血塊。
  • 以屎為鏡,可知腸道健康?排便出現這4種異樣,勸你及時做腸鏡
    而這種癌和其他癌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早期症狀多不夠典型、不能引起重視,大部分患者在病情確診時,就已經走到了中晚期階段!要知道,大腸的功能就是堆積食物殘渣、在其中形成糞便、儲存糞便、產生壓力、隨著神經系統傳遞給大腦排便信號。因此,腸道發生癌變,就會影響排便過程、大便的形態。通過糞便的狀態,即可初步判斷腸道健康情況。
  • 廣州仁愛醫院:排便出現便血!!是不是就是得了直腸癌?
    廣州仁愛醫院:排便出現便血!!是不是就是得了直腸癌?市場信息網   2020-11-24 11:49:58   來源:    評論:   排便時看到便血,很多人會想自己是不是得了直腸癌或者其他重大疾病?然後百度各種搜,把各種病症代入到自己身上。  但也有些人表示根本沒在怕的!只是痔瘡出血而已。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第一,身體若發出這幾個表現,也許要去做腸鏡,不妨多了解下。腸鏡肯定不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但是如果你的身體都和你發出了信號,那你可能真的需要去做一下腸鏡檢查,以免拖延病情,造成最後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如果你的身體有以下幾種表現,那說明是你的身體在向你發出信號了。
  • 14個腸鏡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這22種情況必須查個腸鏡!
    「14個腸鏡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京東中美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吳勇給患者檢查時真實發生的,吳勇醫生回憶了當天整個過程。「作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幾乎每天都在苦口婆心地勸說親朋好友,在40歲以前做一次胃腸鏡。我也會在門診和我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上不遺餘力地科普胃腸鏡的常識。
  • 腸道不好的人,出現四種情況,儘量早做腸鏡檢查
    成年人體的腸道長達七米左右,所以腸道的分類之多,也導致了腸道病症的多樣化。最常見的腸道疾病就是闌尾炎,其次還有腸梗阻,腸炎腸瘻等等。腸道發生病變後,有可能會出現腹瀉、便秘、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當身體出現這四個表現,就應該及時就醫,並注意保護自己的腸道健康了。
  •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結腸息肉是因為腸黏膜長時間受到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增生,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當病情嚴重時才會出現間歇性便血或胸口悶脹。需了解結腸息肉相關的症狀,能快速做診斷和治療,防止發生癌變。所以適當的了解結腸息肉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結腸息肉的發生呢?
  • 【杏林微科普】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去做腸鏡?
    為/什/麼/需/要/做/腸/鏡 大家有沒有發現 身邊做腸鏡的朋友越來越多 大家都在做的腸鏡到底是在查什麼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沒什麼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導致自己的腸道出現了問題,患上腸胃炎也是常有的事項,所以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那您知道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嗎?您知道腸鏡檢查痛苦嗎?那就來看看腸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吧。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在做腸鏡之前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不能吃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然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的話,就會影響腸鏡的效果的。
  •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三類人尤其要注意
    腸癌來臨,排便時多有4種異常表現,莫忽視 正常人一天的大便次數是1-3次,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大便次數突然變多,一天要排七八次,甚至更多,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腸癌引起的排便次數改變! 2、腹痛、腹脹 腸癌病人因腸道梗阻會出現腹脹、腹痛,而腹痛的發生率較多。
  • 腸道有癌,身體常常有4個標誌,超過兩個以上,儘早去檢查腸鏡
    而腸癌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即便有些許不適出現,也讓人們經常當其他疾病簡單處理了,所以很多人真正出現嚴重不適時去檢查,多數已經是中晚期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腸癌也不是一天產生的,在其癌變的時候,身體常常會有幾個標誌,需要引起自己高度的重視,因為極有可能是其先兆。一起來看看是哪些表現吧!
  • 晨起上廁所,大便有「異變」,早點做腸鏡
    當體內有癌的時候,尤其是「腸癌」這種惡性疾病,正常就可以通過大便觀察出來,晨起上廁所的時候,如果發現大便有「異變」時,最好早點做腸鏡的檢查,以免露掉腸癌的信號。而如果體內有癌症的話,尤其是腸道裡面長了腫瘤細胞的話,腫瘤在生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刺激到腸道黏膜組織,就會影響到正常的排便。排便次數上會不斷的增加,而且通常會很急,但每次上廁所排便總有種排不盡的感覺,對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 身體若出現這4個「信號」,多半是大腸癌來了,建議及時篩查
    大腸癌在發展過程中,腸道功能受損,可能會損傷人的腸道黏膜,進而導致糞便的鐵元素含量增多,有便血這種情況產生。另外,腫瘤本身質地脆弱,在發展時破裂出血,同樣會跟人的糞便混合,出現了黑色糞便。有這種情況存在,要懷疑大腸癌。當然,腸道出現了潰瘍或者有痔瘡這種疾病在發展,同樣也會有便血這種情況產生,需要認真區分,了解是否存在大腸癌。
  • 做腸鏡之前都需要準備什麼,做完後有啥注意事項,看完就明白了
    做腸鏡之前都需要準備什麼,做完後有啥注意事項,告訴你答案隨著大家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腸鏡檢查。腸鏡檢查是目前檢查大腸最有效的方法,腸鏡不僅可以明確腸道的病變,還可以在內鏡下進行相關的治療。
  • 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做腸鏡前,需要注意什麼?別不當回事
    生活中,獲得好身體,是大家渴望的,身體保持健康狀態,無疑是最好的,現實中,卻有很多人面臨亞健康,身體出現異常等,都會給健康帶來隱患。此時一些檢查項目,就非常適合做,例如腸鏡。或許你已經做過這個項目,也或許聽說身邊有人做過。那麼,到底哪些情況適合做腸鏡呢?
  • 提醒:四個信號出現,最好去檢查一下
    而當腸道內出現了癌腫,特別是直腸發生癌變後,不僅會導致腸腔空間狹窄,同時大便在經過癌腫部分時,還會產生壓迫,從而出現細條狀、扁條樣的大便;如果本身還存在便秘、大便過於乾結等問題,在和癌腫表面進行摩擦時,可導致其表面潰破和出血,在大便的一側就能看到明顯的血痕,
  • 中年人做腸鏡,該選無痛還是普通?
    如果經常有腹瀉,腹痛的情況出現了,不能夠忽視,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通過相關儀器設備的檢查能夠判斷是否存在腸道疾病。如果是腸道疾病正在影響健康,可以通過合理的治療進行控制。否則某些腸道疾病惡化,治療難度會大幅度增加。腸鏡檢查是了解腸道是否存在病變的重要檢查手段。
  • 40~74歲的人群中,有1.2億人需要做腸鏡!
    小張拿到腸鏡報告時,如同遭遇晴天霹靂,失聲痛哭。 「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後期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血、腹痛腹脹、腸梗阻等消化道症狀,以及貧血、乏力、疲勞、發熱等全身表現。」 醫生說,痔瘡與結直腸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卻因為有「便血」這個共同的病症,讓不少腸癌患者蒙在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