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解毒排毒的巨大工程,若腸道功能出現問題,毒素無法正常排出,長此以往,就會被身體「重新吸收」,導致身體提前衰老,甚至出現體重增加,出現腹部脂肪,長斑、面色不佳,甚至出現腸道系統病變。
研究顯示,我國每年約有14萬人被診斷為腸癌,並且這種現象逐年遞增,從2.5%到5.0%不等,遠高於全球2%的平均水平。80%的結腸直腸癌是在中晚期發現的…預防是多麼重要!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3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
1、大便的形狀異常
正常排便呈圓柱形條帶,如腸內腫瘤物壓迫糞便,使排便條帶變細,或呈扁平條帶、溝槽形條帶、細條帶等,有時在變形的排便條帶上有絲狀血絲。
2、改變排便習慣
突然發作的慢性腹瀉或便秘這可能是由於腸道腫瘤狹窄,分泌異常,或生活方式改變,情緒壓力,或其他疾病,所以如果你有類似的症狀,探索原因是很重要的。
3、血在糞便或糞便中
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以良心病變為主:如大腸、肛裂、痔瘡、肛裂、憩室炎症、息肉樣等。此外,出血也是其表現之一。因此,假如公眾出現類似的症狀,應立即引起警覺,並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腹瀉後可出現便秘,或大便開始幹而終稀,或便秘與腹瀉反覆交替出現,可能是腸癌變的信號。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且呈年輕化趨勢。臨床上,20-30歲的年輕結直腸癌患者越來越多。
三個習慣會「加速」腸癌,勸你儘早改掉
第一、吃得太仔細
現代人飲食結構多以肉食為主,導致體內膳食纖維吸收不足。而多食粗糧是可以刺激腸道蠕動,起到通便,改善和預防便秘。
而粗膳食纖維缺乏,會使人體內的滯留物不能及時排出,或與腸黏膜接觸,從而增加腸道病變的發生。
第二、經常抑制排便和排尿
很多人由於工作忙碌,或者其他原因,想上廁所的時候會憋著,無論排尿還是排便總是不按時。
偶爾憋住一次、兩次對身體傷害影響不動,但如果經常不按時排便,體內糞便不能及時被排出,水分會被二次吸收,從而出現大便乾燥,甚至增加腸道疾病的發生。
三:久坐不動的
久坐會增加腹部脂肪的堆積,降低腸道蠕動的功能,導致有害成分滯留在糞便中在腸道內,刺激腸道黏膜。長此以往,便秘就會發生。
此外,長時間久坐不動,容易使腰部、腹腔及盆腔的血液循環變弱,導致腸道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增加腸道病變的發病率。
預防腸癌,四步驟,腸道通暢,不致癌
第一、多吃膳食纖維
天然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包括來自全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的纖維組合,可以降低患腸癌的風險。纖維不僅能促進你的腸道,也是益生菌的良好來源。當然,喝水的時候也可以加點養胃小植物。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記載用丁香、蓮子、猴頭菇、山楂、砂仁、山藥,6種食材除雜用紅茶工藝加工做成仰味靈茶,有養胃、助消化作用,是一種很好的養胃小經方,因其養胃效果較好,所以深受現在中醫及養生人士的喜愛。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養護胃部,降低患胃部疾病的風險,可以適當的喝點仰味靈茶,建議長期堅持下去。
第二、預防結直腸癌,早期篩查非常重要
結直腸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早期沒有很明顯的症狀。如果癌症沒有早期篩查,發現問題時就已經到了中晚期了。結直腸癌從發生到晚期,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發現越早越利於治療。
因此建議,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進行一次篩查腸癌篩查;40歲以下的人每3到5年接受一次篩查即可。
第三、加強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眾所周知,運動可以降低肥胖和因缺乏體力而導致的腸道運動不良而引起的便秘的風險。
但很少有人考慮到運動確實可以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好消息是,無論是有意識的體育鍛鍊,在開車上班的路上,還是做家務——只要活躍起來就可以幫助預防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