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拉撒,是每個人存活在這個世上,不可避免的事情,這也是人體正常的需求,但是在這四項中,拉便便,因為比較有味道或者所謂的「低俗」,讓很多人都感覺到不好意思,不想去提這件事情,其實糞便也是身體很多器官健康的「晴雨表」,人體器官代謝不需要的廢物和毒素,就需要通過便便排出體外,大便的形狀、顏色、質地等等,都可以反映出身體消化器官出現的一些疾病,包括大腸癌。
腸道有癌 ,大便或先知?
因為腸道在大家的身體內部,大家對它的關注比較少,普通的檢查也很難發現腸道的具體情況,所以很多腸癌的患者,都會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尤其是結直腸癌,還有較高的誤診率,大便也不是無用的廢物,身體消化吸收後,剩餘的食物殘渣被大腸黏膜榨乾水分,就會生成大便排出體外,在排出後也為大家做出了最後貢獻,通過形態、顏色等方面的變化,提醒大家儘早發現腸道疾病,甚至是腸道癌症。
若頻繁出現3個「苗頭」,切不可疏忽大意
1. 大便形狀改變
很多人可能好奇,為什麼大便的形狀,還能看出來這麼多道理,大便這麼神奇?其實大家腸道的腔體,基本上會跟圓柱體比較像,所以食物殘渣在體內形成的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圓柱體的形狀,如果攝入的脂肪或者蛋白質較多,或者感染了疾病,大便就會出現了溏稀症狀或者水樣。
如果在腸道內,有細胞開始突變,腸腔內出現惡性的增生,那大便在經過這段腸道時,能通過的空間就會變小,所以這時大便就會變得扁或者變細,而且在排便後,還會感覺到自己肚子裡還有大便想要拉出來,不斷地去廁所,隨著腫瘤不斷生長,大便也就變得越來越細小,有很多腸癌患者在晚期時,還會出現排便困難的情況。
如果自己沒有生病,但是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卻開始出現了大便形狀改變的現象,就千萬不要疏忽大意,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會比較放心,也能及時治療疾病,避免病情惡化,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2. 排便習慣異常
這裡的排便習慣,大家可以從次數上去理解,這是比較簡單的判斷方法,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排便習慣,例如每周排便的次數,排便比較順暢等等,次數雖然會受到飲食、身高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一周排便次數在兩三次,而且大便可以成形,排出來比較順暢,就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排便次數小於兩三次,那就需要考慮自己是否出現了便秘的情況,如果沒有出現腹瀉的情況,但是一天當中多次排便,可能三次或者五次左右,這時就要考慮自己的腸道是否出現了疾病。
3. 大便中有血存在
在發現血跡時,也不要慌張,可以先仔細觀察一下,這個血是在外表上,還是已經跟自己排出的糞便融為一體,如果血的顏色比較鮮豔,或者手紙上能擦出血跡,痔瘡、便秘、肛裂的情況比較多,如果血液跟糞便混合起來,或者大便已經變成了黑色,就要考慮是腸道出血導致的,例如患者出現了腸癌,腸道內的腫瘤破潰出血,大便在腸道內就會跟血液混合起來。
當然,大家都是普通人,身體出現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例如吃壞肚子等等,很難準確地去分辨出來具體的病因,所以在大便出現異常時,不要盲目的去套用症狀,自己嚇自己,如果在觀察兩天後,大便還是存在異常,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