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樣的大便,預示著大腸癌的來臨!

2020-11-28 健康界

陳老闆,今年40出頭,近半年多來大便越來越不正常,一天要去幾次廁所,偶有發現便中帶血,以為是痔瘡,並沒有在意,但腹瀉和便血症狀不斷加重,一直未見好轉,人也開始消瘦。

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決定去看看醫生,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不過,由於檢查的及時,陳老闆的尚屬於早期癌,經過手術治療,基本不影響自然壽命。

但令人遺憾的是,更多的人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據報導,我國消化道腫瘤早癌診斷率低於30%,也就是說,70%的人去檢查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

這是因為在我們所習慣的舊的就診模式裡,一般都是在有了症狀才去醫院看病,或是自己忍忍靠靠,或是去藥店買點藥,而往往等這些症狀明顯加重,忍不下去的時候,都是已經到了晚期,所以臨床上我們也能看到好多病人和家屬都後悔沒有早點到醫院檢查。

任何疾病來臨前,都會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比如觀察大便的性狀、顏色、質地、次數等,對發現早期大腸癌就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全長約1.5米,分盲腸、結腸與直腸三部分,其中結腸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

所謂的大腸癌,就是發生在大腸的惡性腫瘤。大腸癌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第三大惡性腫瘤,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近年來直腸癌比例逐漸減少,右半結腸癌比例逐漸增加。

與其它腫瘤相比,大腸癌預後好,是早期發現可以治癒的腫瘤,患者治療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

所以了解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警惕症狀及篩查方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防治結直腸癌起著重要作用。

出現這樣的大便,要立即腸鏡檢查!

大便,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生活問題,但不知是受什麼影響,很多人對其厭惡至極,避而不談,從來不想多看一眼,陳老闆的案例告訴我們,衝廁所前瞧一眼就是體檢,出現異常應該重視。

大腸癌早期很少出現明顯腹痛腹脹,反而觀察大便更易於發現:

出現以下症狀時候,病情往往已經不輕了!

什麼人最可能會患大腸癌?


大腸癌既有環境因素,又有遺傳因素的作用。

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 年齡>40歲;

  • 長期菸酒史;

  • 腸息肉史;

  • 慢性腹瀉、便秘、便血史;

  • 血吸蟲病、闌尾切除史;

  • 精神刺激史;

  • 家族腸道惡性腫瘤腫瘤史等。

  • 炎症性腸病史(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

該怎麼檢查?

研究結果表明,從普通人群中檢出大腸癌高危人群或癌前病變,對癌前病變腺瘤和息肉進行摘除(即對高危人群進行幹預),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發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腸癌死亡率與發病率。所以定期檢查顯得尤為重要。

常用的檢查方式包括:

1、大便潛血檢查:

大便潛血檢查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出血性病變。

潛血檢查需連續3天留取早晨大便行潛血試驗,標本取黃豆大小大便即可,檢查前及期間不可進食動物血等以免造成假陽性。

這種方法最常用,簡單易行。

2、腸鏡檢查:金標準

大便潛血陽性者需行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點,必要時腸鏡中取微量組織病理確診。

腸鏡的優勢在於可觀察全結腸,並可做活檢和息肉治療,是診斷大腸癌的金標準。

腸癌多由腸腺瘤或息肉惡變而來,息肉惡變需5~15年過程,特別是腺瘤性息肉,篩查過程中發現並摘除就能有效預防癌變。

所以,我們建議,40歲的人群每隔3-5年做全面胃腸鏡檢查;40歲以上合併有早期症狀的人群則需要每年做胃腸鏡檢查。

3、肛門指檢

肛門指檢就是醫生用一個手指頭伸進患者的肛門,以檢查疾病的一種簡便易行卻非常重要的臨床檢查方法。準確的直腸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80%的直腸癌都能被發現;

但是對於高位結腸病變,則沒有意義,還需要腸鏡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癌?

1、多吃富含纖維素食品:

高纖維素不但有助於促進腸內致癌物質排洩,還可稀釋腸腔內致癌物質的濃度。

少吃油煎、烘烤、燻制、醃製食品。儘量減少經過煎、烤、炸處理的紅肉(豬、羊、牛等)攝入量。

2、積極治療大腸炎症性疾病:

腸道細菌,特別是厭氧菌大,對腸癌的發生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潰瘍性結腸炎也是一種比較肯定的癌前病變,一般發病10年後,每10年增加10%~20%的癌變率。

3、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樣病變:

大腸息肉樣病變包括結直腸腺瘤等,是與大腸癌關係最密切的一種良性病變。大約80-95%的結直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的。

4、減少吸菸與酒精攝入:

吸菸與大量酒精攝入已經被證實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也是刺激大腸癌基因產生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控制好菸酒的攝入量就能降低癌變的可能性。

5、遺傳因素:

消化道腫瘤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直系親屬有消化道腫瘤的要提前到40歲甚至35歲做腸鏡檢查。

6、適當運動,減肥

缺乏運動、久坐、肥胖、熬夜被認為是腸癌的高危因素;年輕人尤其要注意,腸癌的年輕化大多與不良生活習慣相關。

感謝關注胃腸病:科學 嚴謹 專業 通俗

相關焦點

  • 大便這樣就得小心腸癌
    三四十年前,大腸癌在我國「癌症殺傷力排行榜」中,居第6位,如今已躍居第3位。廣州疾控中心數據顯示,10年間大腸癌發病率上升了50%;30年間,上海大腸癌患病人數也增加了5倍多。  2.大腸癌與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嗎?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吃得越多,腸道的排洩壓力越大,尤其是動物蛋白、脂肪攝入過量,就容易產生很多毒素。
  • 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大腸癌|痔瘡|便血|大便|...
    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要當心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大腸癌發病率排在第三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還在上升。
  • 小夥大便隱血一直以為是痔瘡 結果被查出大腸癌
    半年前,他上廁所時發現自己大便有隱血。「一開始,我心裡也擔心過,怕會不會是腸癌。但是想想自己這麼年輕,平時身體也不錯,應該不會這麼倒黴,覺得自己應該只是普通的痔瘡。」因為心懷僥倖,小劉一直沒有到醫院做檢查。前幾天,小劉的單位組織體檢,剛好有大便常規檢查這一項。乘著這個機會,他去做了檢查。可是檢查報告單出來,卻被確診患了大腸癌,而且已經是中晚期。
  • 警惕小息肉「長」成大腸癌
    近年來,大腸癌已成為消化道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日前,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彭林表示,現在大腸癌發病已呈年輕化趨勢,30多歲的年輕人群患大腸癌的慢慢增多。如果能夠早期防治結腸息肉,完全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 大便是健康的鏡子 大便攜帶3種東西預示疾病
    然而,有一件事你可能不願去細想,那就是——大便時,你的排洩物裡到底有什麼東西。大便雖然讓人覺得噁心,但是也很重要。它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你身體的健康狀況,因此,排完大便後千萬別急著衝刷便池。美國《男士健康》雜誌於近日刊文提醒我們,大便攜帶3種東西預示疾病。
  • 武漢國醫堂分享: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
    做好三級預防 儘量減少發病 面對這樣一種惡性腫瘤,能不能夠預防呢? 據蔡三軍介紹,大腸癌的發生發展,從正常黏膜到增生息肉、腺瘤、早期癌和進展癌這樣一個過程,大概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樣長的一個時間,就給了我們一個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機會,我們不應該喪失。」
  • 大腸癌離你有多遠?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 膽囊切除術後有報導膽囊切除術後大腸癌發病率增高,認為與次級膽酸進人大腸增加有關。● 30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粘液便及腹痛者)。● 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 大腸癌陰性可以排除嗎
    核心提示:提起大腸癌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引起大腸癌疾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都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並且還要及時去正規的醫院做相關的檢查與治療,儘早的把病情控制住,那麼大腸癌陰性可以排除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 大便隱血貧血 身體出現這5大信號警惕腸癌
    25歲小夥腹痛拉稀,竟患上腸癌 10天前的一個上午,作為司機的張先生陪著老闆來南京市第二醫院找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顧愛東諮詢,諮詢結束,張先生順便跟顧主任提了句:「主任,我最近老是腹瀉,大便稀,您看是什麼原因?」顧主任問:「多長時間了?」「清明節期間吧,突然有點腹痛,大便稀,想著是吃壞了肚子,吃了點藥好像也沒有好轉。應該是腹瀉吧?」
  • 放屁變多是大腸癌前兆?醫生:如廁時的這些表現和大腸癌密不可分
    這種狀況讓他十分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腸癌。那麼一旦出現放屁股多的現象,真的就是大腸癌的問題嗎?而放屁次數過多的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人們在吃東西的時候攝入了過多的能夠在體內產生氣體的食物,例如土豆、紅薯以及燕麥等等,在經過人體內腸道的分解之後都會產生大量的氣體;而放出來的屁有明顯臭味的情況主要原因則是吃的食物中蛋白質以及脂肪含量過高所導致的,這些狀況都與大腸癌之間沒有什麼能夠直接聯繫上的關係。那究竟是哪些症狀才能夠說明自己患有了大腸癌了呢?
  •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得大腸癌 風險比常人高87%
    近日,在澳大利亞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上,西澳大利亞大學醫學教授蒂姆·戴維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在歷時17年,對近1300名2型男性糖尿病患者跟蹤研究後發現,55—84歲的患者得大腸癌的風險增高87%。戴維教授因此指出,55歲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每1—2年應接受一次糞便潛血試驗。
  • 每3分鐘有1人死於大腸癌!身體出現這4個信號是癌前兆,莫忽視
    大家對「癌」應該都不陌生了,在我們國家相對高發的癌症就是消化道腫瘤,比如腸癌就是其中的一種,據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我國每3分鐘就有一人死於大腸癌,每1.5分鐘就有一例被確診為大腸癌。當然如果一個人只是放屁次數增加,身體並沒有其他的異常反應,那麼一般情況下並非大腸癌造成的。但是如果伴有下面說的這些症狀,那麼就要小心腸癌了。
  • 大腸癌患者一成是年輕人
    大腸癌患者一成是年輕人 2017-12-25 10:21:00來源:天津日報
  • 排便後望一眼:若大便出現這4種顏色,可得多留個心眼
    此外,大便的顏色會反映出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好壞。正常人的大便顏色應當是淡黃色或者黃色,而一個身體不健康的人,大便顏色可能會呈現出白色或者黑色等等。大便顏色的改變很有可能預示著身體健康已然出現問題,哪種大便顏色是不正常的呢?
  • 大腸癌普查要糞便與腸鏡並行!怎麼做?消化科主任給出建議
    近幾年來、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我國大腸癌發病率都有明顯上升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上海,大腸癌更是呈高發狀態,每年發病人數上升4.2%,位列腫瘤第2位,且是發病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和癌前病變?
  • 出現這4種症狀可能是大腸癌的信號,不能掉以輕心!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非常不明顯,甚至有的人根本沒什麼症狀,當出現了不適去檢查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並且晚期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都很低下!癌症一向推崇早發現早治療,當出現了哪些信號要警惕腸癌呢?
  • BMJ: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在英國被推薦用於大腸癌篩查
    據BMJ在1月17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在英國,一個更加簡單、靈敏的家用大腸癌篩查試劑盒被推薦用於NHS大腸癌篩查項目。英國國家篩查委員會已經建議,糞便免疫化學檢測(FIT)應該代替目前的愈創木脂化學法糞便潛血試驗,因為前者可以檢測和預防更多的癌症,並且更容易使用。
  • 身體出現這4種症狀,十有八九是大腸癌的前兆,及時檢查
    目前它有很多種類,主要分為大腸癌、小腸癌、直腸癌等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如果說人們發現身上有一些奇特的現象,最好引起重視。比如說在生活中出現了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大腸癌引起的,希望人們可以及時的去做檢查。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大腸癌會引起的4種不容忽視的症狀有哪些。
  • 哪些人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及直腸癌其發病率在西方發達國家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不過,在我國,對於早期大腸癌患者來講,5年生存率可達到95%,但現階段我國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卻不足40%。
  • 放屁很多是大腸癌嗎,消化科醫生提醒,上廁所的時候注意五種信號
    那麼,放屁很多,真的是大腸癌在作怪嗎?消化科醫生說,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之所以會放屁,是因為我們的腸道裡有很多細菌,細菌與食物相互作用,就產生了一些氣體,屁主要是由59%的氮、21%的氫、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以及4%的氧氣組成,大多數時候都是沒有氣味的,但是也有一些屁,裡面含有氨和糞臭素,即便很微量,也會引起明顯的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