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得大腸癌 風險比常人高87%

2020-12-05 39健康網

  近日,在澳大利亞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上,西澳大利亞大學醫學教授蒂姆·戴維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在歷時17年,對近1300名2型男性糖尿病患者跟蹤研究後發現,55—84歲的患者得大腸癌的風險增高87%。戴維教授因此指出,55歲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每1—2年應接受一次糞便潛血試驗。

  臨床實踐已證實,以下六類人群屬於大腸癌的高發人群:

  1、30歲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黏液便及腹痛者。

  2、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3、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如大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

  4、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遺傳性結腸病者。

  5、有盆腔放療史者。

  6、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一般來說,早期大腸癌並沒有什麼特別症狀,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大致包括大便帶血、便後滴血流血、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下腹不適、貧血等。如發現上述症狀,通過直腸指檢、乙狀結腸鏡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鋇劑灌腸、大便隱血檢查、CT、B超、核磁共振等檢查,即可排查出大腸癌。

(責任編輯:司徒穗錚)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原標題:   大腸癌盯上了年輕人,不良生活方式或成為致癌的罪魁禍首。天津市健康白皮書數據顯示,2013~2017年,大腸癌居天津市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的第四位。  結直腸癌發病率上升趨勢明顯的背後,是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外賣的盛行,人們食譜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問題,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
  • 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這類糖友!
    肥胖患者常同時伴有慢性低活度炎症(比非肥胖者炎症高,比感染性炎症低,這種狀態與肥胖持續狀態相伴隨)及胰島素抵抗,這些狀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嚴重。某些腫瘤的患病率明顯與肥胖和糖尿病相關。腫瘤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與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相伴隨。近年來的研究也發現,不同的糖尿病治療藥物與糖尿病患者的腫瘤患病率及預後相關。
  • 李湘做基因檢測,糖尿病風險高於常人7倍,原因聽完嚇一跳
    李湘做基因檢測,糖尿病風險高於常人7倍,原因聽完嚇一跳。李湘這次帶著王嶽倫,一起去做基因檢測,非常神奇的是,這個基因檢測是只需要用到唾液就可以了,而在結果出來的時候,讓人也跟著嚇了一跳,李湘其他的身體指數都還可以,但是她的糖尿病那一欄,卻達到了7.17倍,而王嶽倫也才只有0.14倍。
  • 另一個視角看糖尿病患者強化降糖治療與心血管風險的關係
    ACCORD研究是一項國際多中心研究,該研究探討了強化降糖治療與標準降糖治療對CVD事件風險的治療差異是否取決於受試者結合珠蛋白表型。該研究對5806例白人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Hp表型檢測,根據表型分為Hp2-2組和Hp1組。用分層Cox回歸模型的校正危險比(aHR)來量化2種不同Hp表型組的強化降糖治療與心血管疾病臨床結局的關係。
  • 中國糖尿病患者怎樣正確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的使用是多數糖尿病患者的必然趨勢 中國糖尿病患者全球最多1,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數約1.298億,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2。但我國糖尿病血糖控制狀況不佳,TIDE研究顯示,糖尿病知曉率為43.3%,治療率為49.0%,控制率為49.4%2。
  • 海軍總醫院郭啟煜:老年糖友更易感,日常營養需針對性補強
    糖尿病不僅與多種疾病關聯密切,還是病毒的「天然培養基」   當前,糖尿病已經成為困擾中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危害,據2020年中國大陸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8%,中國大陸糖尿病患者總數估計為1.298億,是名副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
  • 大腸癌患者一成是年輕人
    大腸癌患者一成是年輕人 2017-12-25 10:21:00來源:天津日報
  • 重症監護病房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後危險因素分析
    一些研究表明,影響感染性休剋死亡的因素很多,如早期不恰當地使用抗菌藥物、延遲抗菌藥物治療、疾病的嚴重程度、低蛋白血症、持續的高乳酸血症和免疫缺陷等[5,6,7,8,9]。老年患者基礎疾病多,如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腫瘤等,器官功能容易出現異常,發生感染性休克時病情會更加嚴重,治療也更加困難。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中國人口糖尿病發病率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根據2020年最新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12.8%,糖尿病前期比例為35.2%,糖尿病患者總數1.298億。基本上10個人裡就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這一比例著實驚人。
  • 老年患者,降脂治療有何注意點?
    降脂治療時,應注意老年患者特點 與年輕人群相比,老年患者用藥具有以下獨特特點。①機體功能衰退,藥物排洩、代謝能力減退,易出現藥物蓄積和不良反應。②一人多病,用藥種類多,各種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可能升高。
  • 【健康微課堂】未雨綢繆,預防糖尿病低血糖
    目前糖尿病治療方案強調,嚴格血糖控制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後,但是這會增加低血糖發生風險。有時,一次嚴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抵消長期降糖治療所帶來的益處,故必須加強其防治。糖尿病並發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療中最常見的問題,也是糖尿病治療不當的併發症之一,低血糖的潛在危害使得糖尿病的治療變得較為困難,需儘量予以避免。低血糖嚴重,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糾正,會導致患者昏迷,甚至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危及生命。一何種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
  • 《柳葉刀》:糖尿病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中國日報7月1日電 近日,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在內的全球20位頂級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成立的國際專家組,於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實用性建議》,發現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於該疾病的風險更高。同時,該病毒實際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為新發糖尿病患者1。
  • 16年隨訪:運動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低1/3
    近日,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2020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運動水平提高與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25%到33%有關。研究中納入了4859名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詳細信息,其中男性2389名(49%),平均年齡為59.5歲。統計發現,與那些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相比,具有更高運動能力的人的全因死亡風險要低得多。進行中等量運動(每周消耗0-800kcal)的患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25%,而運動量較高(每周消耗超過800kcal)的患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32%。
  • 上海成立首個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提供基因檢測篩查幹預
    東方網通訊員王懿輝8月31日報導:遺傳性大腸癌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其高度遺傳性更可能導致患者後代以及直系親屬罹患腸癌以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等相關疾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依託大腸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平臺,開設了上海市首家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 新的模型旨在預測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來自雪梨大學工程學院項目管理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模型,旨在預測ii型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該模型被發現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其範圍為79%至88%。這項研究展示了機器學習在醫學上的潛力,通過使用複雜的患者數據集,並將它們彙編起來,找出導致疾病發生可能性更高的風險因素。全世界有近5億人患有2型糖尿病,這是一種進行性疾病,身體會對胰島素的正常作用產生抗性。
  • 巴西耳聾者超千萬 調查稱逾八成老年患者未戴助聽器
    巴西耳聾者超千萬 調查稱逾八成老年患者未戴助聽器 2019-10-在受訪的老年耳聾患者中,有87%未佩戴助聽器。  據報導,按性別劃分,耳聾者中男性佔總人數的54%,女性佔46%。按年齡劃分,聽力障礙患者大多57%為60歲以上老年人。根據調查數據,所有耳聾者中有9%為先天性失聰,91%為後天性殘疾,後者中有一半患病時年齡不到50歲。數據還顯示,患有嚴重聽力障礙者中有15%均為先天性失聰。
  • 吃點薑黃改善糖尿病患者記憶力—新聞—科學網
    據EurekAlert網站報導,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下屬研究所的專家團隊發現,在早餐中加入些許薑黃,能夠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老人改善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大腸癌是發生於大腸的惡性腫瘤,在經濟發達地區發病率持續上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經成為第二大癌症,甚至有取代肺癌成為新的「癌王」的趨勢。大腸癌雖然兇險,但卻是公認最易預防、最易早發現、最易治療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