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耳聾者超千萬 調查稱逾八成老年患者未戴助聽器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巴西耳聾者超千萬 調查稱逾八成老年患者未戴助聽器

2019-10-16 16:51:1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卞磊

  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近日,巴西調查研究機構Locomotiva和「耳聾者無障礙周」組織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耳聾者數量達到1070萬,其中有230萬患有嚴重的聽力障礙。在受訪的老年耳聾患者中,有87%未佩戴助聽器。

  據報導,按性別劃分,耳聾者中男性佔總人數的54%,女性佔46%。按年齡劃分,聽力障礙患者大多57%為60歲以上老年人。根據調查數據,所有耳聾者中有9%為先天性失聰,91%為後天性殘疾,後者中有一半患病時年齡不到50歲。數據還顯示,患有嚴重聽力障礙者中有15%均為先天性失聰。

  Locomotiva機構負責人梅雷萊斯表示:「聽力障礙屬於殘疾的一種,且多年來情況一直在惡化。巴西正在逐漸進入老齡化時代,目前全國50歲以上人口數量已達到5900萬,預計該項數據在2050年將超過9800萬。很顯然,社會並沒有為此做好準備。」他強調,在全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的時期,為耳聾者提供包容性工作和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統計,有三分之二的耳聾者表示,日常活動中會遇到障礙。社會接受度和包容性的缺乏,限制了耳聾者的就業機會和受教育程度。在所有耳聾者中,僅有7%完成了高等教育;15%上完了高中;46%只接受過基礎教育;還有32%未曾受過教育。

  報導稱,調查顯示,在老年耳聾患者中有20%無法獨自外出,僅37%進入勞動力市場,87%未佩戴助聽器。梅雷萊斯解釋道:「這是因為助聽器設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價格過於昂貴,且很難購買。」

  他還表示:「由於聽力障礙患者的受教育機會要低於聽力正常者,在就業市場中獲得工作的機率也低於常人,所以耳聾者更難賺取足夠的金錢去購買助聽設備。社會中存在的很多偏見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耳聾者在生活中無法得到與聽力正常者同等的機會。」

  聖保羅市一位30歲的耳聾女性在接受調查時表示:「當我剛開始工作時,人們都認為我無法完成任務。他們過了很長時間才相信我具備工作能力,但有時候仍會用歧視和不信任的眼光看我,只因為我是這樣的情況(患有聽力障礙)。」

  本次調查於9月1日至5日期間進行,共對1500名耳聾患者和聽力正常者進行了訪問,數據顯示,有九成巴西人贊成維護耳聾者的權利。

  據統計,巴西東南部地區的耳聾者最多,佔全國該類患者總數的42%,其次是東北部地區26%和南部地區19%,中西部和北部地區的耳聾者最低,所佔比例分別為6%和7%。在國內所有聽力障礙患者中,有28%同時還患有某種類型的視力障礙,2%還患有智力障礙。

  世界衛生組織(OMS)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有5億耳聾患者,且預計該項數據將在2050年增至10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不同用戶的助聽器效果相差很大?
    為什麼不同用戶的助聽器效果相差很大?有這類問題的多為聽力損失介於40~55分貝的助聽器使用者,以及多數老年性耳聾患者或陡降型聽力損失患者。 輕中度聽力損失 對於輕中度聽力損失者,由於聽力損失不大,在安靜的狀態下確實可以獲得有效的聆聽,因在安靜狀態下一般的言語聲都能達到60-70dB左右,大於聽力損失的程度,故未用助聽器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言語可懂度
  • 為什麼助聽器不能重建正常聽力
    首先,限於目前的助聽器狀況和知識的局限性,選配助聽器實際目的是儘可能減少或克服語音敏感性障礙,在「噪聲」中傳送語音到助聽器,提供最大程度的語音理解,儘可能提供韻律要素,以最大舒適和最小自身調節獲得上述要求。
  • 配助聽器前
    配助聽器不會扭轉聽力下降的趨勢,只是放大聲音。  「一般來講,配助聽器沒什麼禁忌證,極輕度耳聾患者暫時不需要配助聽器;突發性耳聾更需要積極治療,以暫不使用助聽器為宜。」高明說。    ●配助聽器前先到醫院測聽力    一些老年人認為助聽器不能戴,越戴越聾。高明主任說,這完全是一個誤區。
  • 助聽器只戴一臺行不行?小心另一側耳朵退化!
    在臨床工作中,許多雙耳聽力損失的患者會問我,只戴一臺助聽器行不行?我的回答是雙耳佩戴助聽器是最好的!其實,我非常理解這些患者的想法。這些患者會認為,我只要有一側耳朵戴上助聽器,聽到聲音就行了,另一側聽不見聲音也沒關係,沒必要再浪費錢。
  • 老年人需要戴配助聽器嗎?
    老年人選配助聽器的必要自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起,截止201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19億,佔據總人口的8.89%,預計到2040年我國將會有近4億的老年人,約佔人口總數的%.可以看出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趨勢。
  • 為什麼我戴助聽器效果不如別人好?
    人口預測結果顯示,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國60歲(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年人群年齡的界定:發達國家推薦以65歲為界限,發展中國家推薦以60歲為界限)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分別達到2.55億人、3.71億人、4.37億人和4.83億人。
  • 常戴助聽器有什麼危害越戴越聾
    希望你有機會也來細細單純從字面意思上就是能夠聽到更大的聲音的擴音器,但安裝助聽器不僅僅是把聲音擴大這麼簡單,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調整,以及聽力神經的進一步加劇惡化,比如走路到哪裡都不方便,不能遊泳,別人看你都是一個外星人,下雨天不能淋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對人體有過多的影響,尤其是聽力方面的神經損傷最為嚴重。
  • 助聽器會越戴越聾嗎?有副作用嗎?這3點說得很透徹
    從事驗配工作的這20多年裡,我經常遇到聽損朋友問「戴助聽器會不會越戴越聾」「戴助聽器有沒有副作用」這一類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些誤區,許多聽損人士對助聽器望而卻步,直到聽損問題嚴重影響到工作、生活的時候,才不得不去配助聽器。那麼,戴助聽器真的會越戴越聾嗎?這個問題很有意義,但得分情況來回答,不能一概而論。
  • 戴了骨傳導助聽器又能拉二胡了
    上個月,劉本成在報紙上看到Vlike骨傳導助聽器的介紹,半信半疑地到店裡去試著戴了戴,感覺非常不錯。「我本來就有老花眼,用了骨傳導助聽器後,把鏡片換成老花鏡,誰也沒看出來我還戴了助聽器,大家反而覺得我的眼鏡很時尚。」劉本成說,現在又可以愉快地和老友們一起拉二胡了,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
  • 助聽器能恢復聽力嗎?助聽器的原理是什麼?
    助聽器是一種微小型擴聲設備,將外界的聲音放大到聽力損失患者需要的程度。利用患者的殘餘聽力進行補償聽力不足。助聽器緩解了聽力缺失的痛苦,但助聽器用久了也會帶來它的弊端——加重耳聾。助聽器的局限性助聽器的頻率應必須附合聽力圖的要求,即在需要補償的頻率必須達到失聽分貝的要求,而在非重點補償區必須同時衰減到要求,否則會出現了在需要衰減的頻段衰減的不到位,結果造成了聲音小了聽不見(重點補償區),聲音大了又「耳振」(非重點補償區)。補償曲線不合適的情況下,耳機的聲音越大,越容易引起昏暈或嘔吐。助聽器一般適合輕中度的耳聾患者,而中度耳聾患者往往表示沒什麼作用。
  • 耳朵聽不清了,是戴助聽器還是安人工耳蝸?
    據統計表明目前世界上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面對到底該戴助聽器還是安人工耳蝸的問題很多人有所困惑助聽器是一種供聽力障礙者使用的、補償聽力損失的小型擴音設備。助聽器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五個時期:原始集聲助聽器時代、碳元素助聽器時代、真空電子管助聽器時代、電晶體和整合電路助聽器時代以及數字助聽器時代。助聽器實質上是一個電聲放大器。聲信號經過麥克風轉換為電信號,通過放大器放大後,由受話器將電信號還原為聲信號傳到人耳。
  • 深度:解讀輪椅/老年鞋/蛋白粉/助聽器四大類產品創新發展路徑
    1962-1975年中國新嬰兒潮一代即將進入退休,每年新增老年人口將達2000萬以上。 人口結構的趨勢性交叉將為所有消費行業帶來深刻變化。這個變化已經在日本推動了食品、鞋服、化妝品、商超零售等等眾多行業的適老化轉型再造,讓一批率先轉戰老年市場的企業取得豐碩成果; 在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同樣正在越來越明顯的改變消費行業的發展趨勢。
  • 不是所有的耳聾患者都要做人工耳蝸,助聽器能解決的就不需要
    例如:術前完全沒有殘餘聽力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內耳畸形和耳蝸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合併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小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高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人工耳蝸植入絕大部分患者均有效果,但由於影響人工耳蝸植入效果的因素根多,個體間差異可能很大。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聽覺的傳播途徑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聽覺的傳播途徑,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 聽覺的傳播途徑:發聲體振動→(通過空氣等介質傳播)→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等組織傳播)→聽覺神經傳遞信號→大腦產生聽覺。   2.
  • 戴上助聽器對大腦有什麼影響有沒有什麼危害
    戴上助聽器對大腦有什麼影響有沒有什麼危害市場信息網   2020-11-25 10:47:23   來源:    評論:   所有的東西,包括辨別方向的指南針,沒有了指南針,就等於沒有了希望。辣的疼。
  • 助聽器會越戴越聾嗎?他蹉跎了3年,終於得出了結論
    作為一名從業20多年的聽力師,我經常遇到聽損朋友問,「助聽器會不會越戴越聾啊?」理論知識我前期講過不少,大家戳連結回顧:助聽器會越戴越聾嗎?有副作用嗎?這3點說得很透徹——針對這個問題,我今天來給大家講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讓我們借案例來具體分析,助聽器到底會不會越戴越聾?
  • 同仁醫院開通助聽器遠程驗配,坐在家裡就能調
    今天上午,在北京同仁醫院助聽器驗配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老陳調整助聽器。最近幾年,老陳覺得耳朵越來越不「中用」,在同仁醫院檢查後,發現他屬於老年退行性聽力下降。佩戴助聽器之後,他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不過剛剛帶了助聽器一個月,驗配師告訴他,還需要像給眼鏡調「度數」一樣,不斷摸索,調整音量。
  • 助聽器的危害及影響助聽器是不是越戴越聾
    另外,助聽器本身是有聲音的,所以長期佩戴助聽器,尤其是助聽器噪音比較大等等,可導致神經性的聽力下降,加重病情惡化。。  常期配戴助聽器有沒有副作用呢,會不會像戴眼鏡的度數越來越高視力也越來越差,一樣呢?下面是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戴助聽器有副作用  其實老年人正確使用助聽器是有副作用的,助聽器其實就是一個擴音器工具。
  • 關於老年人合理佩戴助聽器的6大問題?
    助聽器簡單的說是一種聲音放大裝置,不同於普通的電子產品,也並不是所有的聽障人士都適合佩戴。 首先:驗配助聽器前,須由專業聽力師進行全面準確的聽力學檢查,根據聽力損失程度及性質做出準確的判斷。千萬不可自行選購,隨意佩戴,以免損害殘存的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