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做基因檢測,糖尿病風險高於常人7倍,原因聽完嚇一跳

2020-12-04 小南聊八卦

李湘做基因檢測,糖尿病風險高於常人7倍,原因聽完嚇一跳。

李湘自從嫁給王嶽倫之後,慢慢的就開始發胖了,她的生活態度其實是好的,沒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自己只要開心就好了,所以以前我們看到,哪怕是王詩齡,也被餵養的白白胖胖的,本身只是胖的話也沒啥,但是愁人的是,可能健康方面也會有影響啊。

李湘這次帶著王嶽倫,一起去做基因檢測,非常神奇的是,這個基因檢測是只需要用到唾液就可以了,而在結果出來的時候,讓人也跟著嚇了一跳,李湘其他的身體指數都還可以,但是她的糖尿病那一欄,卻達到了7.17倍,而王嶽倫也才只有0.14倍。

這個對比差距,可真的是有點嚇人了吧,醫生說,這就相當於,她得糖尿病的風險,要高於常人7倍了,這也太嚇人了,當時李湘就趕緊問醫生,不過醫生說,她這個是屬於先天性的,還有一種後天會得的糖尿病,就比較嚇人了。

醫生說,基本上後天糖尿病的話,都是因為吃糖太多了,而李湘一下子就想起來,她在檢查的前一天晚上,還吃了小蛋糕什麼的,這可都是糖啊,而想一想我們女孩子,今天一杯奶茶,明天一碗冰淇淋,後天再來個小蛋糕,這麼一點點堆起來的話,對身體也是真的不太好啊,這下連李湘都要開始抗糖了。

相關焦點

  • 李湘王嶽倫做基因檢測,一個比一個嚇人,根本原因都是肥胖!
    為了能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倆也去做了基因測試,看看到底自己的身體出了什麼問題,該怎樣去應對。李湘跟王嶽倫就來到了基因檢測中心,醫生看了檢測的結果之後就告訴他們,平時的運動太少了,李湘也一五一十地說實話,還說自己有時候本來想叫上王嶽倫去散步的,但是王嶽倫不肯去,所以自己一個人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不能兩個人一起完成,那麼自己也就乾脆不動了。
  • 王嶽倫夫婦做基因檢測,李湘分析出一個「好消息」基因博士傻眼
    王嶽倫夫婦做基因檢測,李湘分析出一個「好消息」基因博士傻眼!王嶽倫、李湘夫婦二人身材方面都略胖,所以想通過這檔節目減肥瘦身。在開始制定減肥計劃前,先要進行體測,具體的就是做基因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最合適的減肥瘦身計劃。
  • 合肥一醫學檢驗所開設「基因門診」 7類人適合做基因檢測
    據了解,目前合肥這家醫學檢驗所的實驗室可以進行800多種基因檢測,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主要涉及腫瘤癌症等病毒性基因的檢測,新生兒遺傳疾病以及新生兒畸形的及早發現,另外就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檢測等方面。市民進行基因檢測時,需要提供自己毛囊的頭髮、血液,有的項目只需要棉籤擦拭口腔黏膜即可進行基因檢測。
  • 基因檢測值得做嗎?有啥用?
    我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攜帶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目前看到的 50 項裡,我都是未攜帶,還算幸運。對於這一點,我倒是建議婚前檢查的人們,順帶做一下基因檢測,看看是否有遺傳性疾病的風險。我了解了自己的健康風險,比如,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風險都是普通人的兩倍以上,不過並不算嚇人,嚇人的是,I 型糖尿病的風險是普通人的 6.51 倍,而前列腺癌是普通人的 5.7 倍。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  憑一點唾液就能檢測出患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的風險是否高過常人,甚至喝酒是不是容易醉……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正在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風口」。­  日前,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發布了基因檢測新品:999元就能進行體質特徵、藥物反應、罕見遺傳病等300多項遺傳健康檢測。據透露,在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有3.8萬人購買過其基因檢測服務。
  • 我在中美兩地做了基因檢測,個人隱私堪憂
    現在是脫氧核糖核酸,我的唾液被送往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實驗室,那裡是成都23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總部,這家初創公司正快速成長,消費者基因遺傳學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正在蓬勃發展。人們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等遺傳相關疾病的認識日益提高,以及人類對未來的天然好奇心正在推動著全球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市場,預計在未來六年內這一市場將增長兩倍。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成年人的好情緒,從管好一張嘴開始
    01.暴飲暴食是欠下健康的債李湘夫婦參加一檔娛樂節目時候,曾自爆體重,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身高164釐米的李湘,體重已經重達136斤,體脂率更是高達40%以上。這樣的檢測報告數據,意味著她患糖尿病的風險要比常人高出7.17倍,連醫生都不禁驚嘆了。對健康亮起「紅牌「的除了李湘,還有她的老公王嶽倫。檢測報告中,王嶽倫也存在體重超標,體脂率過高的現象。
  • 測疾病風險測癌症,商業基因檢測真的靠譜嗎?
    以「運動基因」中的「膝蓋前交叉韌帶保護能力」這一項基因檢測為例,研究者首先做基因測序實驗,找來兩組志願者,一組是前交叉韌帶(以下簡稱韌帶)斷了,一組韌帶沒斷。接下來,會給所有志願者測某個或多個基因,比如COL3A1基因,它編碼的產品III型膠原蛋白能夠起到「加固」韌帶的作用。如果你的韌帶受傷了,這個基因還和你修復損傷的速度有關。
  • WES技術強勢「殺入」消費級基因檢測藍海: 疾病風險檢測成為新趨勢
    一種是利用基因晶片,應用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作為探針與標記的靶核苷酸序列進行雜交,通過對信號的檢測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基因晶片技術的優點一是成本較低,一張晶片在百元左右,並且操作簡單,檢測人員門檻很低;二是一張晶片可以一次分析較多樣本。相應的,基因晶片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一是基因晶片的靈敏度相對低,假陽性率(某項表徵正常的樣本檢測異常的概率)高,準確性有待提升。
  • 哪些人需要做防癌基因檢測?
    家族性結腸息肉易發展成結直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結直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約20%-25%上皮性卵巢癌與遺傳因素相關,有卵巢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其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明顯增加;5%-10%的乳腺癌與基因遺傳有關,一般情況下,家族中母親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是BRCA1、BRCA2。
  • 主人偷偷從背後靠近,正在專心試探的狗子嚇了一跳,十張囧圖盤點
    >1.觸電的感覺在廚房做過菜的朋友一定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在處理食材時,被突然出現在身後的人嚇了一跳。它正在專心地處理海鮮,一爪子又一爪子地探索這個新奇事物,玩的不亦樂乎。被偷偷靠近地缺德主人猛然按住腹部,嚇地&34;,可以說是十分真實了。
  • 一文看懂基因檢測領域七大最新進展
    MIT與哈佛大學「多基因風險評分」技術可預測5種嚴重疾病的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篩查工具,它可以預測乳腺癌,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和炎症性腸病的風險。識別這些高風險人群,有利於提供個體化的預防性護理。
  • 基因檢測市場「萬能」陷阱 不得不防
    亂象1: 什麼都能檢測,基因檢測無所不能  乳腺癌基因檢測、糖尿病基因檢測、肥胖基因檢測、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在網上搜索「基因檢測」就會出現各種基因檢測產品。  基因檢測果真如此無所不能嗎?華大基因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因檢測的應用前景廣闊,已經普遍應用於產前、新生兒、遺傳病、病源、腫瘤等多種臨床檢測。
  • 那些能「算命」的測試,普通人需要做嗎?基因檢測你要知道這些
    現在,通過一個簡單快捷的基因檢測,我們就能知道自己的身世,甚至知道更多身體的秘密。在網上搜索「基因檢測」,會跳出來各種各樣抓人眼球的檢測項目:運動能力、音樂天賦、疾病預測……究竟什麼人需要做這些檢測呢?檢測的結果值得相信嗎?
  • 李湘重返湖南衛視主持《娛樂七點半》(圖)
    國際在線娛樂報導:是的,這不是猜想,昨日,兩人在李湘重回湖南衛視之後做的一檔談話節目《娛樂七點半》(暫名)中走到一起,果然場面極為火爆,不僅相互舌戰,還直指李湘「是女炒作大王」,炒作一團,最終不歡而散。
  • 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一)
    近些年,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多種腫瘤遺傳易感基因被發現,例如BRCA1/2、TP53、PTEN、PALB2基因等。對於卵巢癌、部分乳腺癌患者,臨床醫生建議她們做BRCA1/2基因突變的檢測。因為如果她們攜帶BRCA1/2基因胚系突變,那麼她們會從靶向藥物,例如奧拉帕尼、尼拉帕尼、雷卡帕尼等治療中獲益。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有女性患者家屬來諮詢,「大夫,我母親是卵巢癌/乳腺癌,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科普下「正常女性的BRCA1/2基因檢測」這個話題。
  • 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安我基因檢測等你來體驗
    ,我周邊不少朋友都做了基因檢測,我也趕了一回時髦。當初在做之前其實是有些猶豫的,畢竟這東西過於專業,很多都不了解,不知道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也不知道到底準不準。所以我自己做了不少功課,對基因檢測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需求不同價格不同 在選擇基因檢測品牌的時候,看了各家的價格,真是嚇了一跳,價格差距有些大,有的需要上萬元,有的幾百塊就夠了。
  • 23andMe將提供面向消費者的2型糖尿病基因檢測報告
    圖片來源:23andMe官網3月11日,DNA檢測公司23andMe宣布,其正在升級售價99美元的家庭DNA檢測,著手開發第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的2型糖尿病基因檢測,並解釋可能患上糖尿病的基因和生活方式因素。
  • 爬進去的東西把醫生嚇了一跳!
    耳朵是人體非常敏感的部位之一平時挖個耳朵都要小心翼翼但這位老人的經歷頗為離奇感覺耳朵不舒服,有異響就診後醫生通過耳內鏡一看嚇了一跳崔樹林醫生接診了老人,他聽完老人的敘述,初步判斷其耳朵裡應該是進了飛蟲或者爬蟲,他讓老人放鬆下來別緊張,然後用耳內鏡進行了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