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聯NK免疫細胞:大腸癌為什麼越來越青睞年輕人?
眾所周知,大腸癌多見於中老年人,但近年來年輕患者 ( ≤40歲) 越來越多,而且往往早期症狀不明顯、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預後極差。 那麼,大腸癌喜歡纏上哪些年輕人呢? 俗話說,「能吃是福」。其實,「會」吃也是一種福。
-
近兩成大腸癌患者 或無需化療
□孫國根 我國大腸癌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僅為40%左右,而歐美發達國家高達61%,這一差距是如何形成的?日前,在上海市召開的第四屆中美大腸癌多學科綜合治療研討會給出的答案是:不規範治療是導致中國大腸癌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其中包括可能對近20%的無需接受化療的患者進行化療,既增加治療費用,又影響患者生存質量。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主任蔡三軍教授介紹,儘管目前我國各級醫院都逐漸建立多學科大腸癌診療團隊,但大腸癌治療不規範狀況依然很嚴重。
-
警惕小息肉「長」成大腸癌
近年來,大腸癌已成為消化道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日前,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彭林表示,現在大腸癌發病已呈年輕化趨勢,30多歲的年輕人群患大腸癌的慢慢增多。如果能夠早期防治結腸息肉,完全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得大腸癌 風險比常人高87%
近日,在澳大利亞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上,西澳大利亞大學醫學教授蒂姆·戴維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在歷時17年,對近1300名2型男性糖尿病患者跟蹤研究後發現,55—84歲的患者得大腸癌的風險增高87%。戴維教授因此指出,55歲以上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每1—2年應接受一次糞便潛血試驗。
-
32歲男子患有大腸癌,專家建議:三類人建議定期做腸鏡
便秘是很多人都難以啟齒的問題,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逐漸變化,便秘的人群也是越來越多,不僅中老年人出現便秘,很多的年輕人也因為飲食不規律出現了便秘的情況。三,息肉大腸腺性息肉也是大腸癌發病最明顯的一種疾病,特別是當體內的息肉已經超過一釐米,而且多個腺瘤性息肉,感染惡性病變的風險會比較高,90%以上的大腸癌都是由於息肉的產生所造成的。
-
小夥大便隱血一直以為是痔瘡 結果被查出大腸癌
昨天,杭州市一醫院王平副院長表示,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在逐年遞增,並且發病年齡也在提前,罪魁禍首是高熱高脂的不良飲食習慣導致。此外,市民對大腸癌早期信號的忽視,也會導致患了大腸癌沒有被及時發現。患了腸癌卻一直以為是痔瘡「很多人對大腸癌並不了解,更不重視,殊不知腸癌的早期症狀和痔瘡很像,導致患了腸癌卻沒有及時發現,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期。」王平副院長說,在門診中,他遇到過不少患者,發現大便有血,以為只是痔瘡,根本沒當回事,有的甚至拖了一兩年才去醫院。沒想到一檢查,竟然被確診為晚期腸癌。
-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得大腸癌?3件事你沒早做
隨著現代生活條件的不斷變好,但是大腸癌的發生率卻直線上升,你知道這是為何嗎?看看下面的介紹。 原因一,放射性光線照射 具有輻射性的光線照射,是導致癌症的原因之一.但是這裡所說的輻射,指的是放射性的光線
-
這樣的大便,預示著大腸癌的來臨!
最後在家人的勸說下決定去看看醫生,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不起眼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不過,由於檢查的及時,陳老闆的尚屬於早期癌,經過手術治療,基本不影響自然壽命。但令人遺憾的是,更多的人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據報導,我國消化道腫瘤早癌診斷率低於30%,也就是說,70%的人去檢查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
-
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大腸癌盯上青年白領 「三高一低」飲食增加患癌風險 原標題: 大腸癌盯上了年輕人,不良生活方式或成為致癌的罪魁禍首。特別是對於需要久坐、缺乏運動的年輕白領,其腸道蠕動更容易減緩,引起排便紊亂,使毒素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延長,對腸道造成更重的負擔,也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可防的關鍵在於飲食和運動,可治的關鍵則在於早期發現。」
-
大腸癌離你有多遠?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國大腸癌發病率急劇上升在上海居民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已從70年代的第 7 位躍升至目前第 2 位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過去專屬於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歲的年輕人今天小衛就來和大家聊聊>關於大腸癌的那些事兒~大腸癌容易找上哪些人?
-
大腸癌篩查今年走進社區
長江商報消息 武漢每千人就有一人患大腸癌本報訊(記者 韓立山 通訊員 吳賀憲 何妍荔)耗時9年,武漢大腸癌篩查第一階段工作完成,共為15.4萬名市民免費提供了檢測。
-
心太大 上海六成大腸癌初篩陽性居民未按建議接受腸鏡檢查
近年來本市積極研究和推廣癌症篩查適宜技術,組織開展人群篩查,大力推進癌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患者生存改善的效應顯著。2013年起本市啟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已完成大腸癌篩查444.3萬人次,並追蹤到確診癌前期病變患者1.85萬人,大腸癌患者3895人,其中早期比例達45.5%,是篩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3.5倍。
-
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 73.8萬人中查出162例大腸癌
東方網9月23日消息:被列為本市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上海市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自啟動至今已滿半年。在累計篩查的73.8萬人群中,已確診大腸癌患者162例。有關專家呼籲廣大市民警惕和防範大腸癌。
-
哪些人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及直腸癌其發病率在西方發達國家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不過,在我國,對於早期大腸癌患者來講,5年生存率可達到95%,但現階段我國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卻不足40%。
-
上海成立首個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提供基因檢測篩查幹預
東方網通訊員王懿輝8月31日報導:遺傳性大腸癌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其高度遺傳性更可能導致患者後代以及直系親屬罹患腸癌以及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等相關疾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依託大腸癌多學科綜合診治平臺,開設了上海市首家遺傳性大腸癌諮詢門診。
-
放屁變多是大腸癌前兆?醫生:如廁時的這些表現和大腸癌密不可分
然而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最近是怎麼一回事,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身體,莫名其妙就出現了放屁次數變多的情況。在最近就有一個四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前來醫院進行診斷,他說道自己在最近半個月的時間之內總是會在吃完飯的時候,肚子就開始咕咕咕的叫了起來,並且控制不住的想要放屁,還一個接著一個的放,味道也是特別的大。這種狀況讓他十分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腸癌。
-
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大腸癌|痔瘡|便血|大便|...
實際上,便血除了痔瘡外,還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的前兆。專家提醒便血時最好做檢查明確疾病,否則可能耽誤癌症的早期治療。 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要當心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所有惡性腫瘤中,大腸癌發病率排在第三位。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還在上升。
-
大腸癌早期檢測除了做腸鏡還有哪些方法
先說說什麼是大腸癌的早期檢測或者稱早期篩查 大腸癌早期篩查就是在還沒有出現腸癌症狀的人群中,或者有腸癌高風險的人群中通過一系列的檢查來發現早期腸癌的方法。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對沒有症狀的人群進行大腸癌篩查是早期發現大腸癌、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發生率的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措施。
-
「新冠」之下,社區大腸癌篩查還沒開展……
自2013年起,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作為上海市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全市各社區推行,受到廣大居民的青睞和積極參與。到2019年底累計完成了大腸癌篩查444.3萬人次。本市居民踴躍參與,防治效果明顯,已發現數以萬計的早期大腸癌及癌前期病變患者。項目也不止於早期發現,還推動了大腸癌防治知識的傳播,以及規範有效的早診早治。
-
哪些疾病與大腸癌容易混淆?
那麼,哪些疾病跟大腸癌很像,容易造成誤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與大腸癌有「誤會」的五種病 1、肛瘻 專家介紹,肛瘻一般先有肛旁膿腫,以局部疼痛開始,膿腫破潰後成瘻,症狀緩解,無直腸癌或肛管癌的排便習慣和糞便性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