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及直腸癌其發病率在西方發達國家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不過,在我國,對於早期大腸癌患者來講,5年生存率可達到95%,但現階段我國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卻不足40%。
因此,通過健康教育,在人群中進行篩查,儘早切除大腸癌前病變組織,阻斷其向大腸癌的演變過程,成為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知的大腸癌前病變包括大腸腺瘤性息肉,家族性多發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
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哪些人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普通人群的篩查建議
對於普通人群,首選的篩查策略為高質量的結腸鏡檢查,從50歲開始,每10年1次。所謂高質量的結腸鏡檢查,就是到有消化專科的大醫院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醫生的檢查技術和知識水平與癌前病變的檢出率密切相關。很多臨床證據顯示大量吸菸和肥胖與大腸癌患病危險增高有關,故而建議將這類人群的篩查起始年齡由50歲提前至45歲。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巨大,如對適齡人口全部進行結腸鏡檢查,需要的篩查成本及工作量太大,我國現有的醫療資源無法承受。所以,我們國家建議對50歲以上的人群進行大腸癌發病的風險評估,評估為高風險的人群再進行結腸鏡檢查。
高風險人群的篩查建議
那麼,什麼樣的人群屬於大腸癌的高風險人群呢?根據我們國家的指南,有以下任意一條者視為高風險人群:
1.大便潛血陽性
大腸癌及癌前病變可以造成消化道的滲血,這種微量的出血,我們用肉眼無法看到,要將糞便中加入特殊的試劑才能發現,所以稱為糞便潛血。
進食肉類食物、動物內臟及含鐵較多的食物,糞便潛血也會出現陽性,因此查糞便化驗之前,要注意飲食。
前一段時間,我們病房裡住進了一位由於長期大量飲酒造成的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在住院常規的檢查中,我們發現其糞便潛血陽性,調整飲食後複查仍為陽性。我們告知這位患者他屬於大腸癌的高風險人群,建議他做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了一枚即將癌變的息肉,進行了切除。
2.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
所謂的一級親屬,就是您的父母親、兄弟姐妹這些直系親屬。若您的一級親屬患大腸癌,不論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何,目前是否健在,您都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人群,應該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結腸鏡的篩查。
3.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腸道的息肉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炎症性、增生性和腺瘤性,腺瘤性息肉又稱為腸道腺瘤,它是這三種息肉中最容易癌變的類型,屬於癌前病變。很多有腸道腺瘤病史的人,即使將腺瘤切除,還容易在腸道的其它部位再發,所以這類人群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人群,應該定期複查結腸鏡。
4.本人有癌症史
有一部分癌症患者的發病與基因缺陷相關,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情況下,這類人比一般人患癌症的機率要高,並且有可能患有多處的腫瘤,尤其是大腸癌。因此,癌症患者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5.有排便習慣的改變
所謂排便習慣的改變,指的是排便的次數,糞便的性狀及排便的感覺發生改變。比如,原來排便規律的人,目前不規律了,出現腹瀉或者便秘,就屬於排便習慣改變。無明顯誘因的排便習慣改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6.符合以下任意兩項者
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信號。如果您近期出現消瘦、貧血、大便帶血,或者腹部出現包塊,這些都屬於大腸癌的報警信號,要儘快到醫院來做檢查。要提醒大家的是,長期精神壓抑也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這是因為長期精神壓抑會使體內的植物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容易導致癌症的發生。豁達的心胸、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天敵」,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想辦法自我疏導、及時減壓是保持健康的秘訣。
有家族病史的篩查建議
正常人相比,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篩查的年齡要適當提前,篩查的間隔時間也應該適當縮短。具體的篩查年齡要根據家族中有幾個一級親屬患大腸癌,以及這些親屬的發病年齡。如果只有1個一級親屬在60歲以上的年齡患大腸癌,考慮他的發病與環境因素相關,篩查建議同普通人群,也就是50歲開始篩查,但篩查的間隔時間要縮短至5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
如果有1個一級親屬在60歲以前患大腸癌,或者有兩個一級親屬患大腸癌者,那麼這個家族存在遺傳性大腸癌的可能性較大,建議篩查的年齡提前,篩查間隔時間縮短至3年,一級親屬的發病年齡減去10歲就是家族成員開始篩查的年齡。比如,我有位同學的父親曾在50歲時發現結腸癌,那麼我同學的篩查年齡就是40歲,每3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
特殊遺傳病的篩查建議
1.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好發於青年,結腸鏡檢查可見大腸多發的息肉,可以布滿結腸和直腸,這種疾病癌變的機率幾乎是100%。為了防止癌變,對於已知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者有該病家族史的人,應該每年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直到在合適的時機行結腸切除術為止。
2.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
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其基因攜帶者大腸癌的發病年齡比散發大腸癌要年輕,多為45歲左右。除了大腸癌外,這類患者常伴有其他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等。對於這類患者或其家族成員應進行基因檢測,陽性者應該從20-25歲開始進行結腸鏡檢查,每兩年1次,直到40歲,此後每年1次結腸鏡檢查。我的一位同事就有這種疾病,她只有四十多歲,卻患有卵巢癌和結腸癌,她的父親和兩個妹妹也患有結腸癌,目前家族中只有一個弟弟倖免於難。希望她的弟弟能夠聽從我們的建議,儘早進行腫瘤的篩查,避免悲劇的發生。
大腸癌和生活方式的關係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腸癌的發病與生活習慣、飲食方式有明顯關係,長期飲酒、肥胖、有慢性腸道疾病、有大腸癌家族史者發病率高;攝入較多粗纖維、新鮮蔬菜和水果的人患大腸癌的危險性降低。因此,改進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其發病率。
關注陝西百姓健康「shaanxibxjk」微信公眾號,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