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肝癌、胃癌、大腸癌等14種惡性腫瘤篩查與預防指南

2020-11-24 騰訊網

自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了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策略以來,癌症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公認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徑。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肺癌位居男性發病第1位,而乳腺癌為女性發病首位。甲狀腺癌近年來增幅較大,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譜中目前已位居發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來的上升趨勢明顯,已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

面對腫瘤,一些人選擇恐慌焦慮沉迷各類保健產品,被謠言和闢謠牽著走;一些人心存得過且過,在無視和放棄間極端抉擇。恐慌和誤解混雜,蒙上了多少人的雙眼!

事實上,學會了「早期篩查」大可擦亮雙眼,諸多腫瘤如能早期診斷、規範治療,基本可以實現治癒。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的生存數據顯示:早期宮頸癌、大腸癌患者經過規範治療,五年生存率均可以達到90%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達到97%以上。

什麼是腫瘤的早期篩查?

腫瘤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體檢中各項血液檢查指標,B超、X光、肛門直腸指檢,婦科體檢中的塗片、乳腺鉬鈀等都是常用的方法。屬於腫瘤三級預防中的二級,也是影響結局的關節一環。

哪些人群重點需要早期篩查?

普遍情況:45歲以上;腫瘤家族史(3代以內近親有癌症病史);工作性質長期接觸(粉塵、苯、鉛等)有害物質;慢性病病人(各類癌前病變等)。

具體各類腫瘤情況參考下圖

上海市抗癌協會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最近推出2019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涉及的腫瘤防治科普知識從2018年的7個腫瘤擴展至14個。

該「推薦」在原來的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七大男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甲狀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膚癌、胰腺癌、膽囊癌和腦部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權威科普信息,涉及的腫瘤目錄擴大至14個。每個癌種科普信息包括: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

一、大腸癌

高危對象

1.40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症狀的人群;

2.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3.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

4.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5.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家族史的20歲以上直系親屬;

7.45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註:兩周肛腸症狀指有以下任意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篩查建議

1.40歲以上有症狀高危對象,經兩周對症治療症狀沒有緩解者,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FOBT)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腸鏡檢查,如FOBT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40歲以上無症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一次FOBT檢查,如隱血試驗陽性,則進一步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FOBT檢查連續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3.年齡大於20歲的FAP和HNPCC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如基因突變檢測陰性,則按照40歲以上個體進行篩查。

4.45-75歲無症狀篩檢對象,每年接受1次FOBT檢查,每10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

5.糞便或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於篩查,糞便標本的證據更為充分,但由於價格較為昂貴,限制了其應用。

預防建議

1.運動可有效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鍊,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可能對預防腸癌有效,老年人可嘗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和腸癌發生的風險,具體使用須諮詢醫生;

4.戒菸,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二、乳腺癌

高危對象

1.未生育,或≥35歲初產婦;

2.月經初潮≤12歲,或行經≥42歲的婦女;

3.一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者;

4.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在50歲以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5.對側乳腺癌史,或經乳腺活檢證實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內乳頭狀瘤病者;

6.胸部放射治療史(≥10年)者。

註:一級親屬指父母、子女一級兄弟姐妹(同父母)

二級親屬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

上述情況均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2條及以上因素時,應考慮為高危乳腺癌對象。

篩查建議

1.一般婦女

乳腺自查:20歲以後每月檢查一次;

臨床體檢:20-29歲每三年一次,30歲以後每年一次;

X線檢查:35歲,拍攝基礎乳腺片;隔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鉬靶);>40歲,每1~2年一次乳腺X線檢查,60歲以後可隔2~3年乳腺X線檢查1次。

超聲檢查:30歲以後每年一次乳腺超聲檢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勵乳腺自查,20歲以後每年做臨床體檢1次,30歲以後建議乳腺核磁共振(MRI)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生活方式,遠離菸酒,合理營養,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鍊。

2.適時生育,母乳餵養。

3.參加乳腺篩查,定期體檢。

三、宮頸癌

高危對象

1.有多個性伴侶

2.性生活過早

3.HPV感染

4.免疫功能低下

5.有宮頸病變史的女性

篩查建議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議進行篩查:

1.21~29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1次;

2.30~65歲採用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與宮頸細胞學聯合篩查,連續篩查3年無異常後,每5年1次;

3.篩查結束時間:>65歲且既往多次檢查均示陰性,則結束篩查;若曾診斷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病史者,再持續篩查20年,篩查頻率視病情定;

4.接受過子宮全切術的女性(無宮頸),且過去20年裡未曾有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檢查;

5.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齡的建議(與未接種疫苗的女性一樣)。

預防建議

1.接種HPV疫苗;

2.不吸菸或戒菸;

3.安全與健康性行為;

4.及時治療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強體質。

四、肺癌

高危對象

年齡>40歲,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者:

1.吸菸≥20年包,其中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者;

2.被動吸菸者;

3.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

註:年包:指每天吸菸多少包乘以持續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20年或每天2包持續10年。

篩查建議

1.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LDCT篩查。建議儘可能使用32層或以上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範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線CT掃描以後,根據病灶具體情況(形態、大小、邊界等特徵),建議至專科醫院諮詢具體下一步診療計劃;

2.若檢出肺內結節,根據結節不同特徵,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節及多髮結節的具體情況進行LDCT複查;

3.根據國情和效能以及我國人群特徵,不推薦將PET/CT作為人群肺癌篩查的方法。

註:LDCT:低劑量螺旋CT

預防建議

1.不吸菸或戒菸;

2.對於有職業暴露危險的應做好防護措施;

3.注意避免室內空氣汙染,比如被動吸菸、明火燃煤取暖、接觸油煙等;

4.大氣嚴重汙染時,避免外出和鍛鍊;

5.有呼吸系統疾病者要及時規範地進行治療。

五、肝癌

高危對象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以下人群:

1.感染B型肝炎病毒(HBV)或C型肝炎病毒(HCV)者;

2.有肝癌家族史者;

3.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藥物性肝損患者。

篩查建議

1.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應進行篩查;

2.聯合應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B超檢查,每6個月篩查一次。

預防建議

1.接種B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儘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控制肝炎病毒的複製;

3.戒酒或減少飲酒;

4.清淡飲食,減少油膩食物攝入;

5.避免發黴食物的攝入。

六、胃癌

高危對象

凡有下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對象:

1.60歲以上人群;

2.中重度萎縮性胃炎;

3.慢性胃潰瘍;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皺褶徵;

6.良性疾病術後殘胃(術後10年);

7.胃癌術後殘胃(術後6~12月);

8.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9.明確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惡性貧血者

篩查建議

年齡>40歲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上腹部不適症狀,並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腸上皮化生、胃息肉、殘胃、胃巨大皺褶徵、慢性胃潰瘍和胃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以及有腫瘤家族史的對象,應根據醫師建議定期作胃鏡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不暴飲暴食;

2.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減少食用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的食物及燻制、醃製等高鹽食物;

4.戒菸;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鬆心情,合理減壓。

七、前列腺癌

高危對象

1.年齡>50歲的男性;

2.年齡>45歲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齡>40歲且基線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警惕,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對異常結果進行合理隨訪。

篩查建議

1.建議對身體狀況良好,且預期壽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開展基於PSA檢測的前列腺癌篩查,且在篩查前應詳細說明前列腺癌篩查的風險和獲益;

2.血清PSA檢測每2年進行1次,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決定PSA檢測的終止時間;

3.對於前列腺癌高危人群應儘早開展基於血清PSA檢測的篩查;

4.不建議針對40歲以下男性進行人群篩查。

預防建議

1.避免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2.減少高動物脂肪的食物攝入,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攝入;

3.避免過於辛辣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造成前列腺的過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飲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動;

5.建議適度體育運動。

八、甲狀腺癌

高危對象

1.童年期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線塵埃接觸史者;

2.由於其它疾病,頭頸部進行過放療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狀腺癌症候群(如Cowden症候群、Carney症候群、Werner症候群和Gardner症候群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有血緣關係);

4.甲狀腺結節>1cm,且結節生長迅速,半年內增長到1cm以上;

5.甲狀腺結節>1cm,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聲困難、伴吞咽困難或呼吸困難,並可排除聲帶病變(炎症、息肉等);

6.甲狀腺結節>1cm,伴頸部淋巴結腫大;

7.降鈣素高於正常範圍者。

凡有上述情況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狀腺癌對象。

篩查建議

1.甲狀腺篩查要同時進行功能檢查和形態檢查。

2.一般人群

目前沒有用於甲狀腺癌早期檢測或常規篩查的標準試驗。

臨床頸部體檢:20-29歲每2~3年1次,30歲以後每年1次。

頸部超聲檢查:30歲後每年1次(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

3.甲狀腺癌高危人群

頸部超聲(包括甲狀腺、頸部、鎖骨上)檢查,每年一次。

4.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結束時,建議分別進行一次頸部超聲檢查。

預防建議

1.避免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2.健康生活,合理飲食,增加運動;

3.合理疏導情緒不良。

九、淋巴瘤

高危對象

1.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者;

2.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3.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篩查建議

1.一般人群

臨床體檢,每2~3年1次。

2.高危人群

臨床體檢,每年1次。

3.上述臨床體檢包括以下項目:

外科體檢:淺表淋巴結和肝臟脾臟觸診;

B超檢查:淺表淋巴結、肝臟脾臟和腹腔淋巴結;

血常規。

預防建議

1.避免放射線照射和放射性塵埃接觸;

2.健康生活,加強運動等體育鍛鍊;

3.積極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合理疏導情緒不良。

十、食管癌

高危對象

年齡>40歲,並符合下列任一項危險因素者:

1.來自我國食管癌高發區;

2.有上消化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反酸、進食不適等症狀;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菸、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篩查建議

食管癌高危人群

普通內鏡檢查,每2年一次;

內鏡檢查病理提示輕度異型增生,每年1次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病理提示中度異型增生,每半年1次內鏡檢查。

預防建議

1.不吸菸或戒菸;

2.少量飲酒或不飲酒;

3.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

4.增強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十一、皮膚癌

高危對象

具備下述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膚癌高危對象:

1.經常暴曬與紫外線照射;

2.長期接觸化學性物質,如瀝青、焦油衍化物;

3.患有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疤痕,瘻管、盤狀紅斑狼瘡、放射性皮炎等;

4.曾患有皮膚癌;

5.持續增大或近期生長明顯的胎記;

6.足底、掌心等易接觸摩擦部位長痣。

篩查建議

臨床體檢,每年一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專業的醫生進行皮膚檢查,包括痣、胎記或其他色素異常區域,記錄顏色、大小、形狀或質地的變化,必要時進行活檢。

預防建議

1.定期皮膚自查(以尺比對,拍照備用);

2.戶外做好物理或化學防曬,避免暴曬;

3.足趾或皮膚色斑勿自行反覆修剪或弄破;

4.合理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十二、胰腺癌

高危對象

40歲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項者(第6項因素會增加胰腺癌風險,但一般不做篩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長期吸菸、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史;

3.無明顯誘因的中上腹飽脹不適、腹痛,出現食欲不振、乏力、腹瀉、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狀;

4.慢性胰腺炎反覆發作者,尤其合併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頭狀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糖尿病患者;

6.有幽門螺桿菌(HP)陽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篩查建議

1.上述對象以CA19-9等腫瘤標誌物的血檢結果結合腹部CT、MRI進行篩查,B超也能提供相應的幫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變者每年一次CT或MR檢查。

預防建議

1.戒菸、控酒;

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飲食;

3.多食禽類、魚蝦類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蘿蔔、西蘭花等;

4.提倡戶外有氧活動;

5.為防止良性病變惡化,有胰管結石、導管內黏液乳頭狀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變患者應及時就醫。

十三、膽囊癌

高危對象

1.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結石越大風險越高);

2.長有膽囊息肉(直徑超過1釐米,特別是單發、寬蒂息肉)者;

3.瓷化膽囊或膽囊萎縮者;

4.膽胰管匯合異常或先天性膽管囊腫患者;

5.膽囊腺肌症患者;

6.慢性傷寒感染人群;

7.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人群;

8.炎症性腸病人群;

9.合併糖尿病人群。

篩查建議

1.高危人群:建議每6個月行血清CEA、CA199和肝膽B超檢查;

2.一般人群:建議每年行血清CEA、CA199和肝膽B超檢查,尤其是女性。

預防建議

1.超過1釐米的膽囊息肉、超過1釐米的膽囊腺肌病患者,建議限期行膽囊切除術;有症狀的慢性結石性膽囊炎、膽囊萎縮、瓷化膽囊以及小於1釐米的膽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議儘早行膽囊切除術。

2.按照篩查建議進行定期體檢。

十四、腦部腫瘤

高危對象

腦部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

1.頭痛,常常清晨發作,較劇烈,起床輕度活動後逐漸緩解或消失;

2.噴射狀嘔吐;

3.視力模糊,視覺障礙;

4.精神異常,常常有興奮、躁動、憂鬱、壓抑、遺忘、虛構等表現;

5.單側肢體感覺異常,痛覺、溫覺、震動覺減退或消失;

6.幻嗅;

7.偏癱或踉蹌、醉酒步態;

8.耳鳴、耳聾,多在打電話時,一耳聽到,另一耳聽不到;

9.巨人症;

10.幼兒發育停止。

篩查建議

重視腦部腫瘤的十大早期信號,需要到神經科或相關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經外科等)進一步檢查。

預防建議

1.健康生活,避免熬夜;

2.增加戶外鍛鍊和運動,保持合理體重;

3.合理飲食。

以上是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膚癌、胰腺癌、膽囊癌和腦部腫瘤等14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權威科普信息,希望每一個人更夠重視健康,科學合理的做好早期篩查!

文章轉載:檢驗醫學 來源:醫世象、體外診斷網(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文章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健康| 20種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方法發布!
    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其中大腸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食管癌6種腫瘤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內容更新。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涉及20種癌症 |惡性腫瘤|...
    2018年全球最多人罹患的三大癌症為肺癌(210萬)、乳腺癌(210萬)、結直腸癌(180萬),致死率前三名的癌症則是肺癌、結直腸癌、胃癌。每年全球約有960萬人死於癌症。最新數據: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今年4月15日,在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的第一天,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相比於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早診早治信息。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涉及20種癌症
    2018年全球最多人罹患的三大癌症為肺癌(210萬)、乳腺癌(210萬)、結直腸癌(180萬),致死率前三名的癌症則是肺癌、結直腸癌、胃癌。每年全球約有960萬人死於癌症。最新數據: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
  • 40%的癌症可預防 浙江前十大癌症的預防措施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院發布最新報告,第一次明確表示,40%的癌症可以被預防,大部分高發的癌症只要改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合理健康、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減少肥胖,就可能避免,具體比例是——70%的子宮癌、69%的食管癌、63%的口腔癌、47%的胃癌、45%的結直腸癌、39%的胰腺癌、38%的乳腺癌、36%的肺癌,24%的腎癌、21%的膽囊癌、15%的肝癌、11%的前列腺癌。
  • 腫瘤指標都正常卻是肺癌晚期?項目錯了就是「假體檢」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也建議,肺癌高危人群,要進行低劑量螺旋 CT篩查。2、胃癌——胃鏡+活檢很多人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做胃鏡,甚至當醫生讓做的時候,還會儘可能的拒絕。一想到要將一根管子從嘴巴伸進胃裡,就覺得難受、恐懼。
  • 14個癌種科普信息: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
    14個癌種科普信息:高危對象、篩查建議和預防建議。;4.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者。篩查建議1.對於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LDCT篩查。建議儘可能使用32層或以上多層螺旋CT進行肺癌篩查。掃描範圍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
  • 中國發病率最高的 10 大惡性腫瘤,醫生揭秘預防方法!
    當然,如果沒有這些高危因素,我國也建議 45~50 歲做一次胃鏡篩查,同時也可以考慮做一次血液腫瘤標誌物篩查,比如 CEA,它是最廣譜的腫瘤標誌物,在胃腸道腫瘤中的敏感性相對較高;而 CA72-4 是現今為止胃癌診斷特異性最高的腫瘤標誌物[3]。
  • 中醫對惡性腫瘤的通治34張秘方驗方|肝癌|胃癌|鼻咽癌|肺癌|陳皮...
    惡性腫瘤高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三十、龍葵120克。  肝癌、肺癌、胃癌引起的胸腹水。  用法:去根,首煎留汁適量(100毫升左右),復煎1次,2次煎液混勻,分晚睡前,次晨各服半量。  方三十一、人工牛黃、冰硼散、青黛各10克,皮硝9克。
  • 重慶人,這五種常見癌症可以免費篩查了,快看你是否符合條件
    即日起,我市符合條件的居民可以進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五種常見癌症的免費篩查。 對5萬人進行防癌風險評估 據介紹自2012年起,重慶市每年都會啟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該項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牽頭,是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 有慢性闌尾炎竟是大腸癌高危人群?專家:消化道腫瘤早篩查可預防
    龍頭新聞訊(實習生 張慧鑫 曹悅 記者 薛宏莉)你知道嗎,有慢性闌尾炎病史的患者竟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近日,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消化內科正式加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旨在通過規範消化內鏡診療,幫患者提高篩查意識,建立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防控體系。
  • 哪些人應該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及直腸癌其發病率在西方發達國家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不過,在我國,對於早期大腸癌患者來講,5年生存率可達到95%,但現階段我國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卻不足40%。
  • 30種腫瘤標誌物合集|腫瘤標誌物|乳腺癌|血清|細胞|肺癌|患者|肝癌...
    CA19-9是一種主要以唾液蛋白形式存在的糖類抗原,在胎兒的肝臟、腸道、胰腺等部位以及成年人的胃腸道、膽管和胰腺上皮細胞中均可表達,在正常整理狀態下表達量低,但在多種惡性腫瘤組織中高表達,是迄今為止對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腫瘤標誌物。常被用作胰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和膽管癌的腫瘤標誌物。
  • 怎樣進行消化系統腫瘤的早期篩查?
    比如一位日本內鏡專家自行檢測糞便hp抗原提示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他就沒有經常性的胃鏡檢查,因為在日本會認為得胃癌的概率小於1%(hp陰性胃癌事實上還是有的,日本數據提示其佔胃癌總量的0.42-0.66%);比如感染了B肝的患者出現肝癌肝硬化的概率會高於未感染者,那麼B肝患者就需要定期進行AFP及肝臟影像學檢查。
  • 9種癌症「遺傳」風險高!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了……
    9種癌和遺傳關係大目前,人類對癌症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還不明確,已被證明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症有30餘種。以下9種比較常見:肝癌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現象,某些遺傳缺陷會導致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增加。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就該警惕。
  • 最全腫瘤科普:腫瘤預防、早診篩查、治療 一文全包括
    惡性腫瘤可以進一步從來源上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從上皮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它為癌,比如通常所說的肺癌、乳腺癌、胃癌、結腸癌等,大多數我們所說的所謂癌症(惡性腫瘤)指的是這類上皮組織來源的癌;另一類比較少見的是從間胚葉或結締組織(肌肉、血管骨骼、結締組織)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它為肉瘤,比如骨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 癌症成廣東人第一死因 肝癌死亡率比全國高50%
    說明惡性腫瘤已是嚴重危害廣東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  40多年來,廣東惡性腫瘤死亡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廣東省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燕君,研究數據說明在20世紀70~90年代,廣東省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是絕對上升期,「也就是說即使去掉人口老齡化的因素,還是有其他的環境、社會經濟因素等影響了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
  • 京將制定高危人群界定標準 五年25萬人免費篩查五癌
    記者昨天從市衛生局獲悉,今年起,本市將連續5年開展「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每年為5萬高危人群免費篩查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五種癌症。  目前,惡性腫瘤已成本市居民首位死因,其發病率年增長率為1.6%,本市每年新發癌症病例3.7萬餘人,平均每天約104位市民患上癌症。  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肝癌是本市居民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癌症。針對這五種癌症,市衛生局正在組織制定惡性腫瘤高危人群的界定標準和癌症自我檢查指南、高危人群篩查檢查目錄和體檢套餐,制定完成後將向社會發布。
  • 天津四癌免費篩查來了!這個年齡段的人可以去!附時間地點全攻略
    2019年天津市常見惡性腫瘤聯合篩查項目已經啟動4月到9月在市內六區和薊州區開展預期為4.8萬名40-74歲居民提供免費的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聯合篩查本次篩查在問卷初篩基礎上,20個示範點街道的居民將同時獲得免費的胸片和腹部超聲檢查,女性還將獲得免費的乳腺超聲檢查
  • 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如何?
    大腸癌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大腸癌發病率不盡相同。據世界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統計,大腸癌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病率最高,可達36/10萬~61/10萬,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的第二位;中美洲、東歐、東南亞、非洲等地大腸癌的發病率則較低;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約為16/10萬(圖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