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癌症「遺傳」風險高!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了……

2021-01-09 商洛新聞網

癌,疾病中最讓人揪心的字眼。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20年世界癌症報告》中說,每年有近六分之一的人死於癌症。

雖然癌症不傳染,但你可能忽略了,有些癌有著「遺傳」的可怕特性。

9種癌和遺傳關係大

目前,人類對癌症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還不明確,已被證明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症有30餘種。以下9種比較常見:

肝癌

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現象,某些遺傳缺陷會導致發生肝癌的危險性增加。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就該警惕。

因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或B肝病毒攜帶者,很容易通過B肝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繼而出現肝硬化,最終會導致肝細胞嚴重受損,發生癌變。而兒童的B肝病毒感染大多由於母嬰傳播所致。

肺癌

日本一項前瞻性研究發現,一級親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肺癌患者的人,患肺癌的機率更大,且女性的風險比男性更高。我國2008年一項研究中也發現,女性肺癌患者有腫瘤家族史的比例高於男性患者。

此外,日本一項調查顯示,肺鱗狀細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為58.3%。

乳腺癌

上世紀90年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被發現,但僅有5%~10%的乳腺癌與基因遺傳有關。一般情況下,家族中母親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結直腸癌

家族性結腸息肉易發展成結直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的結直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

胃癌

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顯家族聚集傾向的佔10%。大量資料表明,家族腫瘤史,尤其是直系親屬的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險因素。胃癌患者親屬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險性高2~3倍。

卵巢癌

約20%~25%上皮性卵巢癌與遺傳因素相關。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導致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增加。

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在所有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5%是由遺傳性因素導致的,這些患者的發病年齡要比散發性子宮內膜癌患者平均年齡小10~20歲。

胰腺癌

父母、親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該病,其患病機率會大幅增加,且常在50歲之前發病。

前列腺癌

如果一個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會增加1倍。兩個或兩個以上直系親屬患前列腺癌,相對危險性會增至5~11倍。

癌症來臨前,會給你12項提示

有些腫瘤很難早期發現,80%以上的癌症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這並非醫生無能,而是腫瘤太狡猾。早期預防尤為重要,特別要關注身體發出的12個「呼救信號」。

有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頭痛,伴有噁心、嘔吐或復視、視物障礙,或伴有鼻出血、頭暈、耳鳴、耳聾等症狀。

身體任何部位出現腫塊,哪怕只有黃豆大的腫塊,特別是在頸部、乳房、心窩部、右肋下、鎖骨等處出現,且腫塊不斷增大。

乳房左右不對稱,大小有變化,乳頭流出血性或乳樣分泌物,或發生糜爛。

經久不愈的乾咳,無痰或少量痰液,伴有聲音嘶啞,痰中夾血絲或小血塊。

長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飽脹。

中年以後,性交時陰道出血,或白帶多且有惡臭。

突然出現無痛性血尿。

大便習慣改變,或不明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血不止。

身體某部位沒有外傷而發生潰瘍,或在瘢痕上發生潰瘍,雖然經過治療,但長久不愈。

身體任何部位長出的疣或色素痣,迅速增大,顏色變深,局部毛髮脫落或發生破潰。

身上較長的骨骼(如四肢骨)某處不明原因的疼痛且進行性加重。

不明原因的發熱、消瘦、貧血、閉經和泌乳。

不同癌各有「最佳早篩方案」

很多人積極預防檢查,但也只局限於參加常規的健康體檢。其實,癌症篩查和普通體檢有很大區別。對國人威脅最大的幾種癌都有確切的篩查方法。

肝癌

最隱匿的癌

我國是「肝癌大國」,近九成肝癌與B肝密切相關。肝癌也是一個潛伏很深的殺手。早期可能無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往往也是中晚期。B肝、C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菸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

真正有效的早期篩查方法:體檢查B超+抽血化驗甲胎蛋白。

很多人體檢時做了腹部B超,以為萬事大吉。其實只做B超,相對來說容易漏診,B超結合甲胎蛋白檢測才能有效篩查癌症。

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者建議考慮每半年篩查一次。如果發現異常,可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肺癌

最常見的癌

《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顯示,肺癌依舊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肺癌容易盯上吸菸20年以上或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吸菸人群,以及20歲以下開始吸菸的人群;常接觸油煙或煤煙者;長期在空氣汙染嚴重地區生活的人群等。

預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菸、避免暴露在汙染環境,其次是早期篩查。有人疑惑:體檢中拍了X光片,應該可以篩查出肺癌。其實,X光片對肺癌的篩查效果一般。當X光片都能診斷出是肺癌時,很多已經是中晚期了。

真正有效的早期篩查方法:CT檢查。

肺癌篩查所用的低劑量CT掃描,對患者健康沒有影響(孕婦、兒童選擇CT時應遵醫囑,謹慎選擇)。

乳腺癌

最傷女性的癌

乳腺癌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頭號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增速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只要能夠早期發現,乳腺癌生存率相當高。

未婚或高齡(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於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這一類女性容易被乳腺癌盯上。

有些人以為乳腺癌就是女性容易得的病。其實,男性也會患乳腺癌,只是相較於女性而言,非常罕見。一般篩查,通過乳腺B超可以初步判斷。如果初步篩查發現問題,建議再去做鉬靶,更加精準判斷乳腺是否健康。

結直腸癌

「惡性程度」較高的癌

結直腸癌又稱為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如今,結直腸癌已在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四位。

結直腸癌容易盯上肥胖、糖尿病、習慣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檢血試驗陽性等人群。直腸癌可怕的地方在於早期經常讓人誤以為僅僅是消化不良;中期便血讓人誤以為是痔瘡,不容易被察覺。

篩查結直腸癌有效的方法:腸鏡。

高危人群切莫輕視大意,建議每2~3年做一次腸鏡檢測。

胃癌

療效較好的癌

相比歐美人,中國人更受胃癌「青睞」。胃癌早期症狀隱匿,但早發現早治療,依然不影響暢享美食。

胃癌容易盯上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過量抽菸飲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燻烤煎炸、醃製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等人群。

真正有效的早期篩查方法:胃鏡。

很多人害怕做胃鏡,其實,現在已有無痛胃鏡可供選擇。

胃癌高危人群應每2~3年做一次胃鏡篩查。如果胃鏡檢查發現可疑病灶,則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後續根據活檢病理結果採取相應的隨訪複查和處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做胃鏡前記得不要吃早飯。

食管癌

「吃」出來的癌

除了環境和遺傳因素,吃太鹹、趁熱吃、愛喝酒、主食硬等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食管癌的常見原因。

食管癌容易盯上40歲以上,兼有以下一項者,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狀者。來自食管癌高發區(包括華北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區、四川北部、江蘇北部等)的人群,尤其需要篩查。

真正有效的早期篩查方法:內鏡檢查。

推薦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內鏡檢查,並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內鏡等精查,如果內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灶,則定期隨訪;內鏡下發現可疑病灶,則進行活檢病理,根據不同的病理結果採取相應隨訪複查和處理方案。

前列腺癌

男性之痛

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往往在55歲之後逐漸升高,病因與家族遺傳、性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雖然早期可能看起來沒有症狀,中後期常伴隨壓迫感,甚至發生轉移。

真正有效的早期篩查方法:彩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

僅用彩超篩查效果可能不佳,彩超配合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項目篩查前列腺癌效果較好。

宮頸癌

女性健康殺手

宮頸癌是目前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病原體因素、性生活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引發宮頸癌。

幸運的是,目前已有預防宮頸癌的疫苗,二價、四價和九價宮頸癌疫苗可供女性接種。

定期婦科檢查能起到早期篩查的作用。很多人一聽說檢查宮頸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檢查,其實HPV是對病因的檢查。

真正有效的檢查:TCT檢查。

TCT即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目前已普遍應用於臨床。TCT宮頸防癌篩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能達到90%以上,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黴菌、滴蟲、衣原體感染等。

此外,陰道鏡和病理學診斷也可作為宮頸病變檢查的二、三步。一旦在體檢中發現問題,比如某一項指標異常,也不要緊張,可能只是炎症等狀況。但更不能掉以輕心,發現異常應增加複查密度,比較、判斷、跟蹤來確診。

相關焦點

  • 小心!這6類癌症遺傳機率高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譚瑩  根據海南省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癌症發病率排名前五的依次為肝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具有較高遺傳率的常見癌症有乳腺癌、胃癌、肺癌、腸癌、肝癌、鼻咽癌等。那麼,它們的遺傳機率有多大?又該如何降低遺傳的風險?
  • 癌症也會遺傳?醫生直言:如果是這4種,下一代可能會「繼承」
    得癌症,父母給的基因是關鍵!研究發現,癌症與所處區域及家庭的聚集有密切聯繫,家族遺傳性的癌症佔已知癌症的20%。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普外二科尹家俊主任表示,家族中若有兩代人出現3人曾罹患癌症,就要小心有可能屬於癌症高危人群,要提早進行癌症篩查。·確實有一部分癌症與遺傳密切相關「絕大多數癌症不會遺傳,但也有約10%—15%的癌症是遺傳造成的。」
  • 赴美就醫小科普:家族史會影響你患癌症的風險嗎?
    據國內大型赴美就醫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得了癌症的人。癌症甚至可能在某些家族中流傳。但是赴美就醫的癌症患者也不必過於焦慮,大多數癌症不是遺傳的。檢查一下你對其他關於癌症和家族史的常見誤解的了解:3個誤解誤解1:如果我家裡沒有人得癌症,我也不會得癌症。事實:大多數被診斷患有癌症的人並沒有家族病史。只有5%到10%的癌症是遺傳的。誤解2: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癌症,我也會得癌症。事實:有時候,同一個家庭的人患癌症是因為他們共同的行為增加了他們的患病風險。
  • 癌症和遺傳到底有多大關係?
    這樣就說到基因檢測了,是不是有必要去做一次,看看自己有沒有從爹媽那裡繼承了癌症基因?攜帶基因變異,並不表明肯定會得癌症,這取決於幾個因素。每個人大部分基因都有兩個拷貝,一個得自父親,一個得自母親。這樣就有兩種情況,染色體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顯性遺傳時,只有一個拷貝就足以增加癌症的風險。如果是隱性遺傳的話,只能當父母都有這樣的基因才能影響子女。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有癌症家族史,就要做基因檢測?醫生終於說了真話
    在所有惡性腫瘤當中,肺癌因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堪稱「第一殺手」。肺癌有什麼徵兆?為什麼不吸菸也得肺癌?身邊哪些人得癌,我們要當心?12月13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王繼勇教授做客39健康網《名醫在線》答疑。下面小編整理了10條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享,希望對大家防治肺癌有所幫助!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如果您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的家族史,您自己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有強陽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的風險甚至更高。父母,兄弟和姐妹等親密(一級)親屬的癌症最值得關注,但更遠親的癌症也很重要。有2個或更多患有結直腸癌的親屬比只有一個親屬患有結腸直腸癌更令人擔憂。如果您的親屬在比普通人更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那也更值得擔憂。
  • 「家族史」裡的遺傳病
    南方醫科大學醫學遺傳系教研室教授徐湘民介紹,實際上,所有的遺傳病均來自於婚配,即生殖細胞或受精卵的染色體和基因發生突變,這類疾病通常是垂直傳遞,即父母遺傳給子女,上代傳給下代,也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具有「家族史」的特徵。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這部分風險主要是由於幾個特定的癌種,它們的風險也不同程度地與身高有關:身高可以解釋87%的胃腸道腫瘤、45%的黑色素瘤、25%的腎癌、84%的腦癌和24%的血液腫瘤。此外,健康的高個男性比健康的矮個男性患特定癌症的風險更高。身高是如何與患癌風險產生關係的?一種理論認為,高個子的人可能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較高,這和激素的增長以及癌症有關。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在醫生的建議下,朱阿姨多位親屬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有5位親屬分別查出相關基因突變,都屬於惡性腫瘤易感相關。 一人得癌,為何一家都要做基因檢測?湘雅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張瑜教授表示,對於所有患卵巢上皮性癌症(包括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婦女以及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遺傳諮詢。
  • 微基因探索「基因+保險」服務場景,跨界合作實現三方共贏
    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全面、實用的增值服務,微基因從投保需求出發,利用常見重大疾病(包括癌症、中風、阿茲海默症等)的遺傳傾向性,推出了「基因保險助手」功能:通過分析用戶的基因數據與生活方式,計算其重疾險的需求指數,免費推薦個性化、高性價比的保險方案。「我們發現保險是高度依賴數據的行業,如果在整個鏈條中加入基因,不僅對投保人來說是一個利好的嘗試,還能大大提高保險的配置效能。」
  • 如果有癌症家族史,該怎麼辦
    對於這些情況,很多人可能會有一些疑惑,比如癌症出現家族性,是因為遺傳嗎?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症,其他人也會得嗎……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答下,關於家族性癌症的一些疑惑。為什麼會出現家族性癌症?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世代相傳的致癌基因突變引起的,這常被稱為「遺傳性癌症」。家族性癌症會遺傳嗎?由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導致的家族性癌症,通常不會遺傳;而如果遺傳了致癌基因突變,則有可能會出現癌症遺傳的情況。
  •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乳腺癌?你可以這樣告訴你的患者
    如此高的發病率是如何導致的呢?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又該如何預防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乳腺癌? 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主要依靠內因和外因兩種因素,內因主要是指遺傳因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BRCA 1/2 基因突變;外因主要是指環境因素,如吸菸、空氣汙染和電離輻射等。
  • 「癌症知多少」哪些人容易患卵巢癌?會有什麼症狀
    在中國,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卵巢癌的發病率較高,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發病率也很高。源自生殖細胞的卵巢癌多發於 20 歲以下的女性;源自上皮細胞的卵巢癌通常發生於 40 歲以上的女性,且這種類型的卵巢癌所佔比例為 90%。1.什麼是卵巢癌?
  • 看血型就能預測癌症?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 血型與癌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通過血型預測患癌風險 究竟是玄學還是科學?
  • 睡眠時間與22種癌症風險的相關性
    睡眠時間與22種癌症風險的相關性 2021-01-19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細胞》發表史上最全癌症遺傳風險圖譜—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由西安交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陝西省醫療健康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王嘉寅團隊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貝勒醫學院、梅奧臨床醫學院等13家世界頂級研究機構歷時近三年合作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癌症遺傳風險圖譜
  • 哪些人最容易得癌症?看了這份「名單」嚇一跳!快看有沒有你
    各科醫生們根據多年經驗列出了多種癌症的高發人群也就是「癌症候選人」詳細名單如下↓↓↓一、胃癌候選人1. 50~60歲的人群,這個年齡段是胃癌的高發年齡,處於此年齡段的人要多留意胃部不適。2.有胰腺癌家庭史。七、乳腺癌候選人【女性】1. 13歲以前即有月經初潮或至50歲還未停經的婦女,得乳腺癌的風險較高;2. 晚婚晚育或婚後沒有生育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比已生育的高;3.
  • 這6種癌症會遺傳!家裡有親人患這種癌,你就要當心啦!
    有關腫瘤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近年來「家庭癌」現象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他們既可以同時發生,也可以先後出現,其患癌部位可以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但是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癌症不能傳染。長期與癌症患者有接觸的腫瘤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的癌症發病率並不比一般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