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醫生們根據多年經驗列出了多種癌症的高發人群也就是「癌症候選人」詳細名單如下↓↓↓
一、胃癌候選人
1. 50~60歲的人群,這個年齡段是胃癌的高發年齡,處於此年齡段的人要多留意胃部不適。
2.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特別是在兒童期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其胃癌發病率將升高3~5倍。
3. 家族中有胃癌患者,特別是直系親屬的後代發病率將升高2~3倍。
4. 長時間飲酒和吸菸的人。
5. 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喜歡吃發酵、燻制食品的人,患胃癌風險大幅增加。
二、腸癌候選人
1. 30~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的人群。
2. 有大腸癌病史。
3. 有大腸癌癌前病變,如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
4. 有腸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遺傳性結腸病。
5. 有盆腔放療史。
6. 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
7. 經常吃高脂高熱食物、生活不規律、抽菸嗜酒、有熬夜習慣的人。
三、肺癌候選人
1. 吸菸,特別是「三個20」人群。即吸菸20年以上、20歲以下就開始吸菸、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人群。
2. 45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
3. 長期工作在密閉環境中或長期工作在粉塵顆粒較多的環境中。
四、食管癌候選人
1. 45~65歲的人群。
2. 愛吃辣、燙、醃製食品。
3. 吸菸嗜酒者,尤其愛喝烈性酒的人。
4. 有腫瘤家族史者。
5. 有食管炎、食管瘻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的人。
五、肝癌候選人
根據肝癌危險程度,一般把肝癌好發人群分為三類:
1. 第一類是高危人群,如因慢性病毒性肝炎(B肝或C肝)發展成肝硬化的患者;
2. 第二類是中度危險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沒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
3. 第三類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導致肝硬化的患者。
六、胰腺癌候選人
1. 愛抽菸的人;
2. 愛吃高鹽、油炸、燻烤食物;
3. 有胰腺癌家庭史。
七、乳腺癌候選人
【女性】
1. 13歲以前即有月經初潮或至50歲還未停經的婦女,得乳腺癌的風險較高;
2. 晚婚晚育或婚後沒有生育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比已生育的高;
3. 未哺乳或哺乳期過長的,得乳腺癌的機會比正常哺乳者要多;
4. 一側已經得過乳腺癌的,對側再患癌的機會比正常未得癌的可能性要大;
5. 反覆做人工流產手術的,患癌機率大增;
6. 常用激素類藥品或化妝品,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7. 肥胖或過多攝入脂肪的,容易患乳腺癌;
8.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會明顯高於沒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男性】
1. 肥胖的男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2. 過量吸菸和飲酒,像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損傷肝臟代謝功能的疾病,都會引發肝臟分解雌激素的能力降低,導致體內雌激素積蓄;
3. 如果家族中有女性乳腺癌患者,那麼有血緣關係的男性成員很可能也會有遺傳基因。
八、甲狀腺癌候選人
1. 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的人;
2. 20~40歲精神壓力過大的白領女性。
出現在「癌症候選人」名單中,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癌症,只是說明根據已有的經驗,這些人群得癌的機率比正常的健康人要高一些。
遠離癌症的靠譜方法
1堅持運動
癌症入侵帶來的影響顯著,不少人屬於癌症的免疫體,特別是那些熱愛運動的人。生命在於運動,通過鍛鍊身體這種方式對免疫功能提高大有幫助,堅持下來之後會發現免疫功能保持良好,身體對抗病原體入侵的能力強,對那些病毒因素引發的癌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2飲食健康
病從口入是有道理的,很多不正確的飲食行為會讓消化系統功能受損,消化道癌變的概率增加。而通過健康飲食,合理飲食的方式來減少有害物質的攝入,能夠發揮良好的保健效果,這樣的人免疫能力也更高。
3不沾菸酒
不抽菸不喝酒的人,不會受到裡面有害物質的損傷。很多人肝臟癌變產生跟飲酒過度有關,酒精攝入過量沒有及時排洩掉,肝臟會深受其害,而長時間大量吸菸,肺部癌變的出現率會明顯增高。如果可以做到不沾菸草,遠離酒精,通常癌症的患病率會明顯下降。
4保持樂觀
保持良好的心態是促進健康的前提,不少人整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受到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身體很難保持健康狀態,有可能會持續情緒波動後刺激身體。在過度焦慮,抑鬱的影響下,身體重要器官功能會下降,而且免疫能力也會受損。如果可以通過保持良好心態的方式來調節身體,維持內分泌水平穩定,也能夠讓自己成為癌症的免疫體。
本文來源:7點養身
老年之聲轉載編輯:李雨楠// 責編:楊瀅//監製: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