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已經進入秋天了,換季時溫差較大,此時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對偏低,秋冬季節,流鼻涕、感冒發燒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
對於有的人來說,覺得經常感冒發燒不是一件好事是自己體質太差了,免疫力比較弱,但也有的人會說,雖然經常感冒發燒,但都是小病,不是有句話說,小病不斷,大病不來。反而是那些長期不感冒也不發燒的人,其實更容易生病,容易得癌症,所以感冒發燒也不算是一件壞事。
感冒、發燒很少的人,真的容易得癌症嗎?醫生不隱瞞,告訴你真相,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看完後希望大家正確地看待。
想要知道答案,我們首先得搞清楚到底什麼是感冒發燒,為什麼有的人動不動就感冒發燒,有的人一年到頭都很少發生。感冒多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大多數情況下是自限性的,說白了就是會自己好的,感冒時,人可能會伴有流鼻涕、鼻塞、發熱等不適。
其實也有的人有感冒的症狀,但並不是感冒本身引起的,可能是過敏性的鼻炎,因為接觸到某種物質,引起過敏,最後引起打噴嚏、流鼻涕等表現,就跟感冒了一樣,還啃個反反覆覆的,比一般的感冒時間要長一些。
再來說一下發燒,人是恆溫動物,正常來說,人體的散熱和產熱是相對持平的,但如果產熱增加,不能很好的散熱了,人的體溫就會升高,也就發燒了。體溫超過正常體溫(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度之間)0.5攝氏度,或者更多,且測量方式正確,反覆測量都是一樣的結果,就是發熱。
其實,發熱算是機體自我防禦的一種機制,說明體內有病原體了,免疫系統在防禦。及時緩解,體溫就會逐漸恢復至正常。
經常感冒發燒的人,可能是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較差,跟日常的生活習慣與一些行為有很大的關係,而那些長期不發燒也不感冒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自身免疫力比較強,身體能在這之前就很好的抵抗外界來襲的細菌與病毒。至於「要麼不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病」這樣的說法,過於片面了,長期不感冒不發燒跟得癌症之間沒有明確的聯繫,及時真的有人是這種情況,也只是個例,不足以支撐這個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能夠佐證。
不過,有一種發燒,醫生確實要提醒大家一下,如果發燒的溫度不是非常高,屬於低熱,低熱了2-3周都還沒好,長時間的發燒,最好要警惕癌症,這可能是癌細胞在體內活躍引起的炎性反應,多留心,注意區別,並儘早去檢查一下為好。
得癌症的機率高不高,跟自己日常的生活習慣健不健康有很大關係,如果長期抽菸喝酒、熬夜、生氣、不注意保暖讓自己感冒發燒等,久而久之,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中招的風險是有可能會增加的。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感冒和發燒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長期不發燒不感冒的人,不能說明得癌症的機率也高,感冒發燒時,該如何緩解,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