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丁香醫生最近發起的一個話題討論。調查發現,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只有1/3的人會告訴患者病情;而當問到患者時,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知道真相。
長久以來,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告訴患者實情會惡化他們的病情,儘管可能不是在客觀上造成直觀影響,卻可能因為患者的恐懼等情緒而間接導致健康衰退。因此就有了「別告訴她」這一善意的謊言。
至於這一選擇是好是壞,似乎沒人說得清。不同文化對這一問題的處方也不盡相同。沒有絕對的良方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最好地告別,讓癌症患者活得最好,走得最好。
如果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你是想知道這個消息,還是繼續幸福地生活在無知中,仿佛自己非常健康?這是王子逸執導電影《別告訴她》(The Farewell)所討論的核心問題。
影片是關於一個美國華人家庭的故事。奶奶罹患癌症,已經惡化到了肺癌四期,但家人選擇隱瞞奶奶。影片名字《別告訴她》其實就暗含了這個決定:這一家人決定假借表哥的婚禮,在國內久違地團聚一次,以便讓大家能見奶奶最後一面。
據稱,《別告訴她》「根據真實謊言改編」,源於王子逸的真實生活。她的奶奶在2013年被確診為肺癌,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壽命。正如影片主角、華裔美國人比莉(奧卡菲娜)一樣,王子逸對於家人對奶奶的隱瞞很是困擾。
在西方社會,圍繞「抗癌」的話語體系與國內有所差異,往往更加強調個人自主性和自決權。但另一種選擇,直接對癌症患者隱瞞事實,在西方文化受眾可能看起來難以想像,但在中國卻極為常見。根源在於,人們相信,如果告訴一個人診斷結果,病情可能會加速惡化。
比莉的母親說,「中國人有句老話:人得了癌症就會死。但其實殺死他們的不是癌症,而是恐懼。」
01
「良性陰影」的善意謊言
我對這部電影的情節感同身受。和比莉的奶奶一樣,我的姑姑也被診斷出轉移性肺癌。家裡沒有人告訴她,後來她在做切除腫瘤手術時,醫生也沒有告訴她。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幾年前在東北:她曾經圓潤的身軀瘦得不像樣子。她已年過七旬,精神狀態很好,但與過去那個總是在談話中佔主導地位的強勢女性相去甚遠。
《別告訴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其中不乏出人意料的、振奮人心的幽默時刻。在列印店裡的一個黑色喜劇場景中,奶奶的妹妹要求篡改醫院對奶奶的診斷報告,將癌癥結節的結果給刪掉,改成「良性陰影」這個模糊的術語。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的醫生都會遵從家屬的意願。2018年一項針對中國醫生的調查發現,98%的醫生會先將癌症診斷結果告訴親屬,其中,如果家屬要求醫生不要告訴患者,82%的醫生不會告訴患者。在接受調查的180名醫生中,有近一半的醫生表示,如果他們自己的親屬患癌的話,也同樣不想告訴他們診斷結果。
幾十年以前,西方國家的醫務人員也持有類似的態度:1961年在芝加哥開展的一項調查中,90%的醫生表示不會告知患者癌症診斷結果。許多醫生甚至報告說,他們故意改變診斷結果,以避免提及癌症。
雖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強制要求披露信息,這要歸因於對個人自主權的日益重視。但國內醫生在法律上有義務儘量避免將診斷結果告知患者或其家屬,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任何不良影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真相太過沉重,難以承受。
02
不同的道德觀
在影片中,比莉當著不懂英語的奶奶的面,與一位在英國受過教育的醫生談話。比莉問,「撒謊是不是不對?」醫生卻說,「如果是為病人著想的話,這其實不算撒謊」但比莉堅持認為「這終究是個謊言」。醫生又辯解道,「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作為一個典型美國教育環境下長大的人,比莉在家人的不誠實與個人的內疚感之間掙扎。這種衝突產生了影片的敘事張力,將問題歸結為不同文化的道德觀差異上。
西方國家對個人自主性和自決權的強調,已逐漸在醫療體系中已根深蒂固,以至於醫護人員被要求對病人隱瞞病情時,第一反應往往是,「但病人有知情權!」
一些文化同樣認為告訴患者真相只會惡化病情。例如,在新加坡、日本和黎巴嫩,醫生經常不公布診斷結果。有趣的是,美國一項關於老年人對癌症披露態度的研究發現,韓裔美國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的受訪者更多認為揭露真相是殘酷的,甚至會惡化病情。另一方面,歐裔美國人和非裔美國人的受訪者則更多認為這是對患者權利的尊重,他們有權根據個人能力做出明智的決定。
03
生活質量
然後要探討的問題是,對癌症診斷的認識是否會惡化患者的病情,減少他們的預期壽命?在這一點上,很多研究的結果大相逕庭。研究表明,對癌症患者來說,知情這一事實並不會縮短他們的預期壽命。而且,直接告訴他們病情,雖然會給患者造成情緒困擾,卻要比他們從自己病情惡化中猜到要好得多。
但伊朗一項針對胃腸癌患者的研究發現,對患者隱瞞病情,可能會讓他們有更好的身體狀況、社交功能和情感生活。
不管科學性如何,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很難擺脫對姑姑處境的一種不安的共謀感,覺得應該有人告訴她,她得了肺癌。比莉在《別告訴她》中一度向一位女性親戚表達了這種想法。
然而她得到的回答是,「告訴她?為什麼要這麼做?」比莉說,萬一奶奶還有未完成的心願呢?如果我們不告訴她,或許她連實現的機會都沒有了。告訴她,還能給她個告別的機會。
《別告訴她》就像這個家庭最終做出的決定一樣,複雜而又微妙。沒有簡單的告別方式,也沒有絕對的良方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活得最好,怎樣讓癌症患者活得最好,走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