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向癌症病人隱瞞病情

2021-01-09 騰訊網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丁香醫生最近發起的一個話題討論。調查發現,對於患者家屬來說,只有1/3的人會告訴患者病情;而當問到患者時,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想知道真相。

長久以來,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告訴患者實情會惡化他們的病情,儘管可能不是在客觀上造成直觀影響,卻可能因為患者的恐懼等情緒而間接導致健康衰退。因此就有了「別告訴她」這一善意的謊言。

至於這一選擇是好是壞,似乎沒人說得清。不同文化對這一問題的處方也不盡相同。沒有絕對的良方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最好地告別,讓癌症患者活得最好,走得最好。

如果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你是想知道這個消息,還是繼續幸福地生活在無知中,仿佛自己非常健康?這是王子逸執導電影《別告訴她》(The Farewell)所討論的核心問題。

影片是關於一個美國華人家庭的故事。奶奶罹患癌症,已經惡化到了肺癌四期,但家人選擇隱瞞奶奶。影片名字《別告訴她》其實就暗含了這個決定:這一家人決定假借表哥的婚禮,在國內久違地團聚一次,以便讓大家能見奶奶最後一面。

據稱,《別告訴她》「根據真實謊言改編」,源於王子逸的真實生活。她的奶奶在2013年被確診為肺癌,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壽命。正如影片主角、華裔美國人比莉(奧卡菲娜)一樣,王子逸對於家人對奶奶的隱瞞很是困擾。

在西方社會,圍繞「抗癌」的話語體系與國內有所差異,往往更加強調個人自主性和自決權。但另一種選擇,直接對癌症患者隱瞞事實,在西方文化受眾可能看起來難以想像,但在中國卻極為常見。根源在於,人們相信,如果告訴一個人診斷結果,病情可能會加速惡化。

比莉的母親說,「中國人有句老話:人得了癌症就會死。但其實殺死他們的不是癌症,而是恐懼。」

01

「良性陰影」的善意謊言

我對這部電影的情節感同身受。和比莉的奶奶一樣,我的姑姑也被診斷出轉移性肺癌。家裡沒有人告訴她,後來她在做切除腫瘤手術時,醫生也沒有告訴她。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幾年前在東北:她曾經圓潤的身軀瘦得不像樣子。她已年過七旬,精神狀態很好,但與過去那個總是在談話中佔主導地位的強勢女性相去甚遠。

《別告訴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其中不乏出人意料的、振奮人心的幽默時刻。在列印店裡的一個黑色喜劇場景中,奶奶的妹妹要求篡改醫院對奶奶的診斷報告,將癌癥結節的結果給刪掉,改成「良性陰影」這個模糊的術語。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的醫生都會遵從家屬的意願。2018年一項針對中國醫生的調查發現,98%的醫生會先將癌症診斷結果告訴親屬,其中,如果家屬要求醫生不要告訴患者,82%的醫生不會告訴患者。在接受調查的180名醫生中,有近一半的醫生表示,如果他們自己的親屬患癌的話,也同樣不想告訴他們診斷結果。

幾十年以前,西方國家的醫務人員也持有類似的態度:1961年在芝加哥開展的一項調查中,90%的醫生表示不會告知患者癌症診斷結果。許多醫生甚至報告說,他們故意改變診斷結果,以避免提及癌症。

雖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強制要求披露信息,這要歸因於對個人自主權的日益重視。但國內醫生在法律上有義務儘量避免將診斷結果告知患者或其家屬,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任何不良影響。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真相太過沉重,難以承受。

02

不同的道德觀

在影片中,比莉當著不懂英語的奶奶的面,與一位在英國受過教育的醫生談話。比莉問,「撒謊是不是不對?」醫生卻說,「如果是為病人著想的話,這其實不算撒謊」但比莉堅持認為「這終究是個謊言」。醫生又辯解道,「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作為一個典型美國教育環境下長大的人,比莉在家人的不誠實與個人的內疚感之間掙扎。這種衝突產生了影片的敘事張力,將問題歸結為不同文化的道德觀差異上。

西方國家對個人自主性和自決權的強調,已逐漸在醫療體系中已根深蒂固,以至於醫護人員被要求對病人隱瞞病情時,第一反應往往是,「但病人有知情權!」

一些文化同樣認為告訴患者真相只會惡化病情。例如,在新加坡、日本和黎巴嫩,醫生經常不公布診斷結果。有趣的是,美國一項關於老年人對癌症披露態度的研究發現,韓裔美國人和墨西哥裔美國人的受訪者更多認為揭露真相是殘酷的,甚至會惡化病情。另一方面,歐裔美國人和非裔美國人的受訪者則更多認為這是對患者權利的尊重,他們有權根據個人能力做出明智的決定。

03

生活質量

然後要探討的問題是,對癌症診斷的認識是否會惡化患者的病情,減少他們的預期壽命?在這一點上,很多研究的結果大相逕庭。研究表明,對癌症患者來說,知情這一事實並不會縮短他們的預期壽命。而且,直接告訴他們病情,雖然會給患者造成情緒困擾,卻要比他們從自己病情惡化中猜到要好得多。

但伊朗一項針對胃腸癌患者的研究發現,對患者隱瞞病情,可能會讓他們有更好的身體狀況、社交功能和情感生活。

不管科學性如何,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很難擺脫對姑姑處境的一種不安的共謀感,覺得應該有人告訴她,她得了肺癌。比莉在《別告訴她》中一度向一位女性親戚表達了這種想法。

然而她得到的回答是,「告訴她?為什麼要這麼做?」比莉說,萬一奶奶還有未完成的心願呢?如果我們不告訴她,或許她連實現的機會都沒有了。告訴她,還能給她個告別的機會。

《別告訴她》就像這個家庭最終做出的決定一樣,複雜而又微妙。沒有簡單的告別方式,也沒有絕對的良方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活得最好,怎樣讓癌症患者活得最好,走得最好。

相關焦點

  • 家人診出癌症該不該隱瞞?什麼是最好的選擇?醫生說出了一句話
    「該不該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這是來自靈魂拷問,自從「癌症」一詞存在開始,就是一項艱難的選擇題。如果家人被診斷出癌症,你會不會選擇隱瞞?如果被診斷出癌症的是你,那麼你希望家人向你隱瞞嗎?人們為什麼向親人隱瞞病情?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怕患者接受不了,影響心情,進而影響病情。」
  • 初中政治選擇題:醫生向癌症患者隱瞞病情,是對還是不對?
    一位醫生向癌症患者隱瞞了病情,這位醫生的做法:A不對;B對。發小的女兒選了A,發小拿這道題考我,我也選了A。但正確答案是B,因為這是「善意的謊言」。我在網上搜了下,對答案的解釋是這樣的: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善意的謊言」,出於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將一些方面的事實加以掩飾,那是與人為善的行為。
  • 鍾南山:廣東在SARS發病初期沒有隱瞞病情現象
    鍾南山:廣東在SARS發病初期沒有隱瞞病情現象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一日電(記者曾嘉)在國臺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臺灣記者的提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表示,廣東省在SARS疫情發病初期並不存在有意隱瞞病情現象。
  • 癌症病人輸血有害嗎
    網上有一篇關於癌症病人輸血的文章流傳很廣,連有些專業醫生都轉。在搜尋引擎搜索「癌症病人輸血」這篇文章的內容也往往是在第一個。這篇文章的大體思想是建議癌症病人謹慎輸血,因為輸血對癌症病人有害,可以破壞人的免疫系統,降低生存率。
  • 化療到底該不該做?醫生解答
    到醫院門口的時候,看見母親坐在病房門口的椅子上在抹眼淚,她說:「你爸剛做過化療,全身都很疼,誰也不想見。」小名透過窗戶看見被子下面的父親縮在床上不斷地發抖,眼淚瞬間就從他的臉頰上流了下來。其實父親已經用過止疼藥了,可還是會感到非常疼痛。母親說:「你爸還是很堅強的,到現在都沒流過一滴眼淚,隔壁床昨天沒挺住,人都沒了。」得癌後,為何有人一化療就沒了?化療到底該不該做?
  • 癌症病人能吃補品嗎?中醫說,癌症病人吃補品有講究,不能亂吃
    現如今生活條件提高了,補品的需求是越來越大,對於補品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不像過去說起補品就只會想起人參、靈芝這類的中藥。對於病人我們總是在說,十病九虛,需要大補。可是對於癌症病人來說吃補品有用嗎?有人說癌症病人不能吃補品,會滋養癌細胞的生長,也有人說癌症病人必須吃補品,不然的話身體營養流失太快會加重病情導致系列的併發症,一發不可收拾。
  • 日本感染新冠者隱瞞病情洗澡,被家屬舉報遭逮捕
    日本一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在感染期間隱瞞病情,從醫院裡溜出,進入溫泉的入浴設施裡洗澡,由於家屬通報警察,事情敗露。(大義滅親啊)埼玉縣警搜查一課,在其病癒後的12月2日以加以偽裝妨礙業務,將埼玉縣春日部市的49歲的男子逮捕。
  • 查出肺癌該不該跟患者本人說?
    快報訊(記者 劉峻)查出「第一奪命癌」的肺癌,該不該直接告訴患者本人?在談癌色變的當下,這的確是個難題。11月28日,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盧醫生肺癌之家新書發布會」上,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盧凱華教授告訴大家,面對這樣的糾結,和患者說必要的實話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 男子隱瞞新冠病情在飛機上死亡,參與搶救的乘客已出現症狀
    而在國外,近日,真的發生了一起新冠患者在飛機上暴斃的事件令人擔憂的是該男子還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導致全航班乘客都暴露於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之中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一名男性乘客乘坐從美國奧蘭多飛往洛杉磯的一架美聯航飛機,在飛行兩小時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死亡。
  • 香港一名癌症病人因腸道感染毛黴菌死亡
    中新網3月1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腸道毛黴菌疑再奪一命,香港屯門醫院11日晚公布一名癌症病人因腸道感染毛黴菌死亡,為至今第6宗死亡個案。該名患者為50歲血癌女病人,因下腹痛於上月14日入住屯門醫院外科病房,翌日再轉送血科專科病房,接受藥物治療期間,曾服食被指染有毛黴菌、由歐化藥業生產的降尿酸藥「別嘌醇」。
  • 兩個癌症晚期病人,用偏方的加重了,化療的好轉了
    病人本身患有慢性B肝,如果平時關注身體健康,固定體檢,也許可以早一日發現癌症,確診癌症時,病人的腫瘤已經超過九釐米。遺憾的是,在確診以後,病人拒絕了醫生的建議,決定用家人收集到的偏方抗癌。 經過兩個月,病人來醫院複查時,醫生發現,肺部的腫瘤已經明顯增多,建議化療,但是病人再一次拒絕並且決定繼續回家喝中藥治療。
  • 癌症患者該不該選擇化療?化療有沒有副作用?醫生如實相告
    癌症至今未被攻克,治療癌症的主要就兩個,一個是化療一個是手術。很多人會受到電視劇和小說的影響,一想到化療就是癌症晚期,腦海中立馬浮現脫髮、噁心反胃等畫面,於是很多人都比較牴觸化療。那麼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化療嗎?醫生告訴大家,癌症患者該不該選擇化療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情況來定。
  • 你不要害了親人,很多癌症病人本不該死,癌症晚期到底治不治?
    在一次體檢中,73的張國春被查出前列腺癌晚期,不過身體卻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是有些輕微的排尿不暢。老人和兒女們商量,說「既然我都沒什麼不舒服的,說明這癌症影響不了我,再說了我都73了,半截身子入了土,不想受那治療的罪。」
  • 利用癌症病人販賣麻醉藥品杜冷丁
    原標題:利用癌症病人販賣麻醉藥品杜冷丁   犯罪嫌疑人邵某利用癌症病人的幌子,先從懷寧縣一家衛生院通過私人關係拿到麻醉藥品杜冷丁一次20支或30支,累計達十餘次共計二百餘只杜冷丁,變相販賣給吸毒人員程某供其注射。10月12日,記者從安慶市公安局了解到,涉嫌販賣杜冷丁的犯罪嫌疑人邵某已被警方抓獲,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 癌症病人出現昏睡意味著什麼?這些都是癌症死前症狀,有點數吧
    昏睡,總是給人一種忐忑不安的情緒狀態,一直以來人們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對於身體體徵完好的人來說昏迷或許只是暫時的,對於生命不會造成一定的威脅,醒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對於腦部受傷的人來說,昏睡與昏迷有兩種結果,一種是醒來一種就是一直睡下去,就是我們俗稱的植物人;對於癌症病人來說昏睡是斷斷續續的,然而這種情況不容樂觀。那麼癌症病人出現昏睡還能活多久呢?臨終前又有哪些症狀呢?
  • 癌症晚期病人若要活得久、活得好,治療重要?還是心態重要?
    癌症發生(除原位癌)癌細胞即有向周圍、遠處擴散的可能,這是它的本性,常用的檢查方法對一些微小轉移灶或許不能發現,常說的轉移是指身體其它部位可檢查到相應的轉移病灶,臨床上稱轉移性腫瘤,也是癌症晚期。晚期癌症治癒的希望不是很大,如何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才是主要的!那麼,這種情況下是治療重要呢?還是心態重要呢?治療或許是改變晚期病人生存狀況最重要的手段,沒有治療就如同面對來犯之敵放棄抵抗、聽之任之,結果可想而知。很多人認為晚期癌症沒法治療、治不治都一樣,這是錯誤的認識!
  • 中國愛滋病人為什麼這麼多?
    每天中午十二點 or 晚上八點我們一起八八 那些有趣的話題中國的愛滋病患者們總是選擇隱瞞自己的病情對自己的丈夫妻子隱瞞甚至,對給自己看病做手術的醫生隱瞞這就導致了無形中增加了感染人數這兩天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話題中國的愛滋病患者多嗎,為什麼?
  • 瘧疾治癌法爆紅背後:有病人自殺身亡 同行批其為731重現
    在醫學實驗中,用SR/PR/SD/PD來表示患者狀態,分別是:CR完全緩解、 PR部分緩解、 SD病情穩定、 PD病情進展。  編號為01002的患者標明SD,意味著病情還算穩定,狀態標明為死亡。知乎上有匿名人士爆料稱,該患者備受晚期癌痛折磨,再加上無法忍受瘧疾的持續高燒,而跳樓自殺。
  • 【雙語閱讀】「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不告訴她」——《別告訴她》該不該向患者隱瞞病情,或許是癌症患者家屬所面臨的第一重考驗。在微博的相關話題下,選擇隱瞞病情的網友認為這可以減輕患者的思想負擔。而選擇告知病情的網友則認為患者知道病情才能從容應對,做好準備。
  • 癌症病人是可以吃雞蛋來補養身體,增強體質和抗癌能力
    謠言一:吃抗癌食物就能防癌真相:雖然某些食物裡確實含有一些抗癌成分,但是單純靠吃這種食物來抗癌不現實!就拿西蘭花來說,它一直有「抗癌明星」的稱號,然而根據研究數據來看,如果想要通過吃西蘭花來達到抗癌的功效,必須每天吃5.4斤左右。但如果是這麼個吃法,我們很可能會因為吃不下其他食物,而造成營養不均衡,反而不利於我們的健康。所以,僅僅依靠吃抗癌食物並不能防癌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