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體檢中,73的張國春被查出前列腺癌晚期,不過身體卻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是有些輕微的排尿不暢。老人和兒女們商量,說「既然我都沒什麼不舒服的,說明這癌症影響不了我,再說了我都73了,半截身子入了土,不想受那治療的罪。」
兒子大安卻不同意,堅決讓父親接受治療,並且要求醫生用最好最有力的治療手段將癌細胞消滅,最好能徹底治癒,免得「再起禍患」。在家屬的堅持要求下,醫生只好給張國春進行了手術,結果術後效果並不好,老人身體消受不了,情況比手術前更嚴重,天天喊痛。
看著老父親生不如死的樣子,女兒瀟瀟追悔莫及:「早知這樣,還不如讓他好好在家裡休養,白挨這手術刀了。」
老人晚期癌症還有必要大費周章治療嗎?
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癌症是不能根治的,早期確診的癌症只是相對而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機率,而晚期的癌症,存活率則更低。
當一些老年群體比如70歲以上的老人發生癌症的時候,與相對年輕的群體不一樣,這時候的治療不能只看癌細胞的消滅程度,還要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是否能夠承受的住。
因為癌症本身就是全身侵蝕性的疾病,它會破壞病人的免疫力,老年人身體素質本來就差,有的老年人往往還伴隨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其他基礎疾病,此時癌症襲來,無疑是雪上加霜,即便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就像張大爺這樣,手術、放化療等手段帶來的副作用對其也是一種折磨。
更重要的是,癌症的治癒效果難以預測,臨床上的經驗是,年紀越大,激進的治療比如手術或者放化療,效果可能會更差,老人身體本來就沒什麼抵抗力了,再經過這麼一折騰,體內殘存的元氣消失殆盡,如果還有其他基礎疾病的話,搞不好在治療過程中會被加重。所以老年人如果得了晚期癌症,在徵得本人的同意之前,最好還是不要激進治療了。
老年人應該以保守治療為主
相比於抵抗力強的年輕患者,老年癌症患者最好採取保守的治療措施。要根據癌症的發展程度以及發病的具體部位,來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措施,但是有一點,保守治療的關鍵就是要保證患者的生存質量。
比如針對具體的病情,患者可以對症服用一些抗癌的中藥,如果產生效果的話,甚至可以控制住病情的惡性發展。如今,帶瘤生存的患者並不少見,關鍵就是藥物能夠對症,能夠克制住病情。
當癌症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便會出現疼痛,有些抗癌的中藥本身就具有鎮痛的效果。而在西醫領域,癌痛一般分為三個等級,等級越高,疼痛的感覺也就越明顯。
目前,針對癌痛藥物也分等級,並且種類很多。即使到了重度疼痛的階段,目前也有有效的鎮痛藥物,比如像阿片類藥物磷酸可待因、芬太尼、舒芬太尼等等,緩解疼痛十分有效。因此即便到了晚期,老人也可以通過服用鎮痛類的藥物來保證身體的相對舒適。
採取保守治療的方式,家屬可能難以接受。但是,家屬要明白一點,激進的治療很多老人難以承受,那種痛苦相比保守的一點點控制病情來說更加可怕。所以在晚期階段,把老人護理好,不要讓老人感受到太多痛苦,那就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與其花更多的錢讓老人感受痛苦,不如用這些錢去滿足老人的一些心願,增加生命的厚度。
在具體的護理上,癌症患者由於食慾下降嚴重,因此日常一定要保證其營養的充分。如果患者不想吃東西,可以把蔬菜以及肉類搗碎做成流食,這樣易於消化。
同時,不妨少食多餐。如果患者實在吃不下的話,可以選擇一些輔助性的藥物提升患者的食慾,若是營養流失嚴重,也可以考慮通過輸液的形式,把一些營養成分直接輸送到患者體內。
飲食之外,還要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如果患者身體允許的話,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多曬曬太陽,進行一些適度的體育運動。當然,這個要根據患者本人的具體身體情況來決定,可以是散步,爬樓梯、打太極拳等。
癌症患者的治療要因人而異
目前,癌症沒有辦法根治,只是根據治療的具體情況,延緩患者的生存壽命。在癌症患者的治療上要做到因人而異。體質好的患者,採取手術和放化療等激進的治療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清除病灶和癌細胞,對於患者今後的進一步治療以及延長生存期是有利的。而體質弱的患者,保守的治療方式則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程度,不至於促使其立刻終結生命。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治療,一旦患者本人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後,就要調整好心態,儘量學會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去面對疾病。死亡雖然即將降臨,但哪怕是死亡前一秒,我也要堅決過好,這樣才不會辜負人的一生。而這,也應該是癌症患者應有的態度。
參考資料:
[1]《晚期癌症要不要傾家蕩產治?醫生:不如滿足其他奢望》.健康時報網.2015-4-21.
[2]《癌症中晚期 試試帶癌生存》.廣州日報.2016-11-21.
[3]《臨終關懷:絕症患者最後的尊嚴》.新華網.2018-4-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