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或有效果 長期使用不可取

2020-12-06 中國網財經

目前許多市民對於抗生素的使用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記者 王良珏 攝

  日前,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2013年中國抗生素使用量驚人,一年使用16.2萬噸抗生素,約佔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為獸用,48%為人用,超過5萬噸抗生素被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

  濫用抗生素再次引爆輿論。有的患者認為抗生素會產生抗藥性,而有的患者則一味主動要求醫生使用抗生素,面對同一種藥物,患者竟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對於抗生素,究竟該斷然拒絕,還是適量服用?對此,記者採訪清遠多家醫院藥學部專家,向市民支招如何使用抗生素。

  案例1

  亂用抗生素,4歲兒童患上血液病

  小陳今年4歲,這幾個月來時不時發燒咳嗽,由於家住鄉下山村,有時沒有其他藥物來緩解。在缺藥的情況下,媽媽找出家裡的「希刻勞」(一種抗生素),反反覆覆給孩子吃了幾次,小陳反而咳得更重了。媽媽急了,硬拉著小陳去診所輸液,7天後孩子越來越沒精神。

  後來,經過醫院驗血,結果白細胞只有正常值的1/3,原本只佔20%-40%的淋巴細胞卻佔了85%,有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前兆,醫生立即叫停抗生素。兩周後,小陳逐漸恢復。

  這是典型的抗生素濫用造成的血液病。孩子發燒咳嗽,多是病毒感染,可家長直接上了抗生素,後來打的針還是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頭孢曲松鈉,這是抗生素中的高級藥,它只能治療細菌感染,不能殺死病毒,反而會「誤傷」不少白細胞。白細胞是人體衛士,它減少後人體的防病能力降低,容易引起反覆發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最嚴重的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不少藥物都能影響血液系統,而嬰幼兒的造血系統發育不全,用藥種類、用藥持續時間等都要謹慎,以免造成「誤傷」。

  不單是血液病,很多病種都可能因為亂用抗生素而導致加劇,因此,使用抗生素需要慎之又慎。

  案例2

  細菌感染,大多會用到抗生素

  有的孩子因為發熱、咳嗽住院,診斷為支氣管肺炎。可就是這麼一個常見病,醫生給孩子用藥卻總不見好,經過檢查,發現孩子對兒童常用的頭孢以及紅黴素類耐藥,就都是濫用抗生素引起的。

  「孩子很容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小到最常見的感冒,還有尿路感染、皮膚感染等,都很容易在孩子們身上出現。」專家表示,但這些疾病的感染源相差非常多,比如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源於病毒,而尿路感染中細菌感染就要多見一些。而在這些各式各樣的感染裡,只有細菌感染才會用到抗生素。

  一些家長遇見感染就用抗生素,但事實上,孩子可能是病毒、真菌或者寄生蟲感染,使用抗生素完全無效。比如2歲左右的孩子易患病毒性腸炎,本身就引起腸胃功能的紊亂,使用抗生素後更不利於病情恢復。臨床發現,近幾年抗生素的使用在升級,以前小兒肺炎用頭孢二、三代就能控制,年齡稍大的孩子再用這些藥效果就不明顯了。

  還有一些家長則硬撐著在該用抗生素的時候也不用,或者能少用就少用。專家稱,到了夏季,食物等容易受到汙染,孩子易被細菌感染,這時就需要用到抗生素進行治療,不用的話反而會使細菌進一步擴散。醫生建議,孩子的病情經過醫生診斷需要用到抗生素的則要用,否則長期不用,造成慢性感染,會對身體的某些器官造成損害。「對於小兒來說,感冒、腹瀉等是3歲以下小兒最常見的疾病,其中90%以上患兒都是病毒感染,應用抗生素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是否用抗生素,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濫用。」

  案例3

  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率不得超20%

  記者了解到,抗生素可以治療各種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也可引起肝損害,腎損害,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甚至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以及神經系統損害。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黴素、紅黴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耐藥率明顯上升。還有些細菌變得幾乎「刀槍不入」,如綠膿桿菌、不動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此外,正常人類的肌體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參與人體的正常代謝。濫用抗生素會破壞機體正常菌群,導致其他有害菌的繁殖,形成「二次感染」。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問題確實存在,除了醫院,老百姓的家裡都會有抗生素存在,零售藥店裡的藥物很大一部分也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處,這就需要進行嚴格的、科學的指導管理。」專家表示,當時病人狀況只有醫生最清楚,因此會建議醫生在開具有抗生素的處方時,將相應病症也寫進去。

  近些年來,無論國家還是市一級衛計部門,都對藥物使用更加嚴格。比如,門診處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不得超過20%,住院處方中不得超過60%,綜合性醫院可以使用的抗生素品種不得超過50個,專科性醫院不得超過40個。「醫院每個月都會進行統計,每季度匯總公布一次,去年的各項抗生素使用指標都符合規定。」連南縣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了醫院自身,管理部門也著力不少。記者了解到,衛生部門每年均有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推進臨床合理用藥工作,建立醫院管理電子監察平臺(陽光用藥、陽光採購、陽光物流、醫師誠信電子檔案),對各醫院的用藥數據進行分析、預警。此外,正在開展對全部醫療機構進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分級管理備案工作,對各醫療機構用藥範圍進行限制。

  小貼士

  哪種感冒需要用抗生素?

  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而用藥是感冒治療的重要方式,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個問題:究竟該什麼時候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在醫生的經驗和科學的指南之間有一個「灰色地帶」,需要醫生綜合二者才能作出合理判斷。感冒患者在下面5種情況下才能使用抗生素。

  1.嗓子疼、有白點。很多人感冒時首發症狀就是嗓子疼,如果咽喉紅腫,而且咽部黏膜上有白點,這是細菌感染的又一特徵。另外,如果除了嗓子疼,沒有流鼻涕、打噴嚏等其他感冒症狀,也要小心,因為這可能是鏈球菌感染。儘快做個咽拭子檢查,用不了20分鐘就能明確病原菌,進行相應治療。

  2.化驗結果。實驗室檢查是決定是否真的需要抗生素治療的惟一「鐵證」。醫生通過提取鼻腔或口腔、咽喉黏液,經過實驗室培養之後得出化驗結果,但這需要1—2天時間。因此,醫生往往會根據實際情況,綜合上述症狀更早地作出診斷,為患者爭取治療時間。

  3.黃綠色鼻涕。一般來說,病毒性感冒患者通常會流清鼻涕,如果鼻腔分泌物呈綠色或黃色,則可能是細菌感染症狀。但要注意,病毒感染患者有時也可能流綠色的鼻涕。因此,單純靠分泌物顏色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做法,仍然不靠譜。

  4.發熱、寒戰。既發燒又怕冷、打寒戰是細菌感染的標誌性表現,但流感病毒也可能引起這些症狀。感冒發燒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如果你發燒時,周圍正處於流感流行期間,那麼可能並不需接受抗生素治療,但要記住,來年務必打一針流感疫苗。

  5.10天還不好。病毒感染揮之不去,遷延時間太長會演變成鼻竇炎等更嚴重的問題,同時可能並發細菌感染。如果感冒症狀持續超過10天以上,使用抗生素的機率就會增大。

相關焦點

  • 感冒:無細菌感染時不需使用抗生素
    在很多人印象裡都有這樣一個概念:發燒感冒要想好得快,最好的辦法就是輸液、吃抗生素。然而,有關專家卻提醒公眾:一生病就打 點滴吃抗生素,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請關注——  時下正值季節交替,有些人容易患感冒。一旦患了感冒,有些患者會對醫生說:「我感冒了,給我輸液吧!輸最貴的藥,我能好得快些 」。
  • 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爹爹感染超級細菌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江維)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武漢的劉爹爹久咳不愈,到醫院一查,竟感染了超級細菌。5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內,劉爹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65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患有老慢支多年。他不喜歡去醫院看病,每次咳嗽不舒服,都是自己吃各種抗生素治療,且稍有好轉就停藥。
  • 抗生素一般是什麼感染才會用呢?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沒有效果哦
    主要是醫生才能夠判斷孩子需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你是去正規的大醫院,通過驗血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了,所以醫院才會開抗生素。那麼這個抗生素是一定要足量足療程的使用,因為如果是存在細菌感染,比較難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來消滅,而細菌感覺如果拖延不治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更嚴重的情況,比如說支氣管炎,肺炎,到那時候可能就不是通過吃藥能夠治療的,甚至需要吊針才可以了。
  • 湖南男子感染「超級細菌」去世;醫生呼籲:別再濫用抗生素
    從常規抗生素使用,到 " 更厲害 " 的抗生素使用,沒有效果。最後,使用多種抗生素聯合用藥,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是幸運的,在耐藥感染面前,小陳依舊有藥可醫。" 還是有一些人,感染的耐藥菌幾乎對所有的抗生素都耐藥,最終無藥可醫,眼看著他們離去,家屬非常痛苦,我們束手無策。" 沈湘波坦言。中年男性萬先生(化名),沈湘波還記得他的名字。
  • 抗生素該不該用?這3個超級細菌感染提醒我們,要慎用
    很多人都知道,抗生素不能亂吃,不然容易吃「滑」了,讓細菌具備了抗性,下次再吃就不管用了。這是真的嗎?是的,很多抗生素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要濫用,否則會誘發「超級細菌」的出現。我們今天看4個病例,看看「藥吃滑了」的嚴重後果。
  • 細菌的天敵抗生素,如何用好這把救命的雙刃劍?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如果合理使用,可以很快治癒細菌感染的疾病;若是不合理使用,也會帶來巨大的危險。無數專家學者日以繼夜地奮鬥,希望找到感染者的治療方式。在20世紀初發現抗生素之後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自古埃及以來,人們就知道麵包對治療傷口和燒傷有效果,而麵包上生長著絲狀真菌。
  • 癌症患者使用抗生素會影響治療效果?濫用抗生素的6大副作用,不可不知
    癌症患者濫用抗生素會有哪些危害? 1、加重感染 癌症患者的感染併發症是非常嚴重的,在對抗生素的選擇和用量上就需要嚴格加強注意,如果使用不當就很容易失去對感染病菌的控制,並且長期使用抗生素常常會產生耐藥性,這就很容易使感染加重,並且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病菌的感染,發展成為多重感染。
  • 超級細菌無藥可治?加拿大專家:至少有兩種抗生素還能對付
    有兩種抗生素仍管用  兩個加拿大患者已痊癒  世界上出現了一種「超級細菌」,對現有的幾乎全部抗生素都有免疫力。全球已有170個感染者,今年6月,一個比利時人在巴基斯坦出車禍後腿部受傷,在巴手術後感染了「超級細菌」,回到比利時後用了強力抗生素黏菌素治療仍死亡,成為媒體報導的「超級細菌致死第一人」……  這則新聞,最近幾天非常火爆,讓很多人憂心忡忡。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
    闢謠抗生素是一種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當身體裡的細菌被殺掉,身體的感染自然也會減緩。但是,抗生素的使用還是有風險,這個風險就是所謂的「抗生素耐藥性」。耐藥菌從何而來?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帶菌體,人和細菌處於一種長期共生共存的關係。
  • 孩子細菌感染高燒40℃都不用抗生素 這是啥「科學」?
    這位父親懷裡抱著兒子,因為感冒發燒,孩子的嗓子已沙啞得說不出話,而且出現抽搐症狀。護士給孩子測量了體溫,高燒已達40℃。後經檢查是細菌感染。醫生當即建議給孩子靜脈注射抗生素類藥物防止孩子病情加重,但年輕父親一聽要使用抗生素,立即表示不同意,他說:「醫生,我不想給孩子用抗生素,口服的也不行。」本文開頭提到的田女士也是拒絕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 專家釋疑藥物耐藥性 盤點各類常見抗生素
    問題聚焦Q我從小就對藥有抗藥性,使用一些藥效果不明顯。這是我的問題嗎?人會因為有耐藥體質而對所有的藥都有耐藥性嗎?———竹子,媒體人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呂媛:人本身並沒有耐藥性這種說法,耐藥的是人體內的細菌。
  • 亂用抗生素消炎會有副作用
    大多數人遇到咳嗽、喉嚨紅腫,或者腹痛、腹瀉等,幾乎都立刻判斷自己有了炎症,要吃「消炎藥」,趕緊把炎症消除。但這種做法真的可取嗎?醫生指出,大多數人的症狀其實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也就是所謂「消炎藥」,隨意濫用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 濫用抗生素有5大危害
    有點感冒有的家長就會給孩子吃藥,有的家長會選擇物理降溫,不讓孩子吃藥。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那孩子發燒,什麼情況下應該給孩子用藥呢?孩子濫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孩子感冒了什麼時候吃藥?感冒,其實無藥可治,除非高燒和有炎症才可以選擇藥物。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除了清除感染之外,合成的teixobactin也將感染的嚴重程度降至最低,但是被臨床使用的抗生素莫西沙星用作對照研究的情況並非如此。這項工作是基於林肯團隊在過去22個月內解決抗菌藥物耐藥性的開創性研究—將teixobactin轉變為可行性藥物的成功。
  • 感冒能否使用抗生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家為您解疑釋惑!
    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急性皰疹性咽峽炎、急性咽結膜炎、細菌性咽/扁桃體炎。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急性皰疹性咽峽炎、急性咽結膜炎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而細菌性咽/扁桃體炎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綜上所述,感冒可分為兩大類,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需要用抗病毒藥來治療,只有細菌性感冒需要使用抗生素。
  • 呼吸道感染只能靠抗生素?—新聞—科學網
    新方法使繼發性細菌感染診療更精準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在研究一類從前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的細菌,從而希望找對新的抗生素資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上的一項研究中,這個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小組報告了他們最新的突破進展。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有望解決細菌耐藥性難題。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曾幾何時,細菌感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隨著青黴素在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們對抗生素過分依賴,不合理使用和濫用十分普遍,導致耐藥菌不斷滋生,成為殺不死的 「超級病菌」,繼續威脅人類健康。耐藥菌從何而來?
  • 【漲姿勢】熱感冒、拉肚子,千萬不敢隨便亂吃抗生素!看完這個你就...
    沒有預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引起細菌耐藥。  誤區5:廣譜抗生素優於窄譜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能用低級的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輕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聯合使用抗生素。
  • 便便打敗「超級細菌」!糞菌移植治療艱難梭菌,完勝抗生素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與使用抗生素相比,用糞菌移植(FMT)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是一種更有效、更經濟的治療方法。伯明罕大學教授Peter Hawkey團隊率先採用這種療法,利用腸道細菌和糞便中的其他成分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是導致院內感染和死亡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通常影響最近住院治療、有潛在疾病和65歲以上的病人。艱難梭菌最早發現於1935年,是新生嬰兒腸道中正常菌群,在2歲以上兒童的腸道菌群中佔比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