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打敗「超級細菌」!糞菌移植治療艱難梭菌,完勝抗生素

2020-12-05 健康界

對於大眾和主流醫學來說,糞菌移植仍屬於「邊緣」醫學。

該療法的核心,就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幫助其重塑健康的腸道生態,從而實現對某些疾病的治療。

英國一項新研究發現:

與使用抗生素相比,用糞菌移植(FMT)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是一種更有效、更經濟的治療方法。伯明罕大學教授Peter Hawkey團隊率先採用這種療法,利用腸道細菌和糞便中的其他成分來治療艱難梭狀芽胞桿菌感染(CDI)。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CDI)是導致院內感染和死亡最常見的病因之一,通常影響最近住院治療、有潛在疾病和65歲以上的病人。

艱難梭菌最早發現於1935年,是新生嬰兒腸道中正常菌群,在2歲以上兒童的腸道菌群中佔比約3%。

但隨著抗生素時代的開啟,情況發生了變化。臨床中大量使用頭孢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會導致艱難梭菌大量生長,從而引發嚴重腹瀉、偽膜性結腸炎、腸梗阻等。

從2002年至2009年,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發生率增長了230%,已成為一個普遍的臨床問題。

一般情況下,CDI病例對各類口服抗生素(包括萬古黴素和甲硝唑)反應良好,但復發率高達25%~30%。因為抗生素只能殺傷艱難梭菌, 但是不能殺滅其所產生的孢子(即繁殖體),可能導致抗生素耐受型艱難梭菌菌株出現,變成「超級細菌」。而CDI復發後,死亡風險更高。

這項英國研究表明:與非達黴素或萬古黴素這兩種最常用於治療復發性CDI抗生素相比,糞菌移植的治療具有更高的治癒率和更低的復發率。

臨床研究:糞菌移植又好又省

該研究針對已在英國住院的復發性CDI患者提出了首個決策模型,分析了英國針對單次或多次復發CDI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觀察性研究和專家意見。

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種復發性CDI治療方案的治療成果、單位成本、資源和生活質量,以確定哪種治療最具成本效益,並為患者提供最佳結果。

◎ 研究顯示

與標準抗生素治療相比,兩種糞菌移植方法的成本均較低。

而且,經結腸鏡進行FMT比通過鼻胃管進行治療更有效,患者生活質量更高。

另外兩種標準的抗生素治療方法萬古黴素和非達黴素也在模型中進行了比較,但這兩種療法都比糞菌移植幹預更昂貴,效果更差。

此外,萬古黴素是最昂貴和最無效的療法。

伯明罕大學健康經濟學系主任Tracy Roberts教授說:「糞菌移植不僅在成本和對患者的收益方面都更加有效,而且還顯著減少了患者住院的天數,這也可能提供長期的成本節省。」

Peter Hawkey教授說:「伯明罕大學團隊率先推出了英國首個第三方糞菌移植服務。雖然糞菌移植目前還不是這種疾病的標準療法,但它不僅可以挽救生命,而且成本效益顯著提高,我們希望這種療法在不久的將來能被更廣泛接受。」

其他的相關調查顯示,90%以上的復發艱難梭菌病例,在接受了糞菌移植的治療後都獲得了臨床治癒。

而且,患者的態度也在糞菌移植後發生了變化。

73%的患者表示,願意再次接受糞菌移植治療,53%的人則表示以後會將其作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首選方法。

相關焦點

  • 個案報告:糞菌移植後阿爾茨海默病症狀快速改善
    這一方法最初被用於艱難梭菌感染的治療,在那些難以治療的病例以及隨後的隨機對照試驗中,糞菌移植的治癒率始終達到90%以上。糞菌移植因此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自那以後,糞菌移植也被報導在許多腸道以外的疾病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包括自閉症和多發性硬化。近日,《國際醫學研究雜誌》上報導了一例患者在接受糞菌移植治療復發性艱難梭菌感染後,阿爾茨海默病的症狀得到了迅速改善。
  • 15歲少女ICU命懸一線,救了她的居然是便便!
    「便便」也能治病? 而且還是某些疾病的 首選治療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神奇的「糞菌移植」。
  • 深度解讀|糞菌移植(FMT)的臨床應用與挑戰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在治療復發性的頑固艱難梭菌感染(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rCDI)中被廣泛研究,是公認簡單有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其治療潛力不僅僅局限於胃腸道疾病
  • 專家:糞菌移植作用多
    記者近日獲悉,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將於明年6月建立標準化「糞菌庫」,以保存富餘的純化菌群,這些純化細菌將在深低溫冰箱凍存,需要時取出用於臨床治療,未來還將擴大糞菌庫網點。專家表示,除了對一些消化疾病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利用「糞菌移植」這一新手段,能對高血壓、肥胖甚至抑鬱症起到緩解作用。
  • 關於糞菌移植FMT方面的國際指南及建議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微生物通過次級代謝產物等或者直接通過小分子等物質影響微生物群落,維持、重建或恢復健康的人體微生態平衡體系,進一步治療相關的疾病。其中糞菌移植(FMT)已經被多個醫療指南推薦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糞菌移植是指將人類健康糞便中的功能菌落,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曾幾何時,細菌感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隨著青黴素在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們對抗生素過分依賴,不合理使用和濫用十分普遍,導致耐藥菌不斷滋生,成為殺不死的 「超級病菌」,繼續威脅人類健康。耐藥菌從何而來?
  • 糞菌移植拯救PD1抑制劑難治癌症?免疫聯合臨床數據首次公開
    是便便嗎?相信我,你沒看錯!便便也能治病救人!研究報告顯示糞菌移植可促進PD1抑制劑治療難治性黑素瘤患者的臨床療效。(接受抗PD1治療後完全緩解至少一年)以及10名糞菌接受者(被診斷為轉移性黑色素瘤並進行過抗PD1治療)。
  • 艱難梭菌檢測:一把雙刃劍
    醫脈通整理如下:Polage和同事們開展了一項前瞻性單中心觀察性隊列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回答幾個重要問題,這些問題涉及艱難梭菌毒素免疫陰性和聚合酶鏈反應(PCR)陽性(Tox-/PCR+)患者的自然病史和需要的治療。患者通過檢測結果進行分組:Tox+/PCR+,Tox-/PCR+,或者Tox-/PCR-。只有毒素結果會呈報給臨床醫生。
  • FDA受理默沙東抗毒素產品bezlotoxumab上市申請,預防艱難梭菌(C...
    數據顯示,以抗生素治療12周聯合一次性輸注bezlotoxumab,可使艱難梭菌(C.difficile)感染復發風險降低至大約15%。而以抗生素聯合安慰劑治療的患者中,大約有25%的患者感染復發。在過去的20年,艱難梭菌(C.difficile)感染發生率呈急劇上升趨勢。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艱難梭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艱難梭菌感染通常發生在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的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當抗生素殺滅了腸道中的有益菌群時,腸道就會對艱難梭菌的感染變得易感,諸如此類感染在老人院和某些醫院非常常見,其在美國滅年會引發大約3萬人死亡,而臨床上所採用的療法主要是使用較多的抗生素,當抗生素有效對於艱難梭菌感染時,研究人員就擔心會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而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不適用抗生素就能有效抵禦艱難梭菌感染的新方法
  • PNAS: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新型藥物療法
    2020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新藥,艱難梭菌會引發腹瀉、噁心、內出血和潛在死亡
  • 膳食海藻糖增加流行性艱難梭菌的毒力
    論文通信作者、貝勒醫學院分子病毒學與微生物學教授Robert Britton博士說,「艱難梭菌感染在醫院一直是一個問題:在過去的15年裡,它已成為發達國家醫院獲得性感染的最常見原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統計,艱難梭菌是美國傳染病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
  • 揭示艱難梭菌毒素B入侵人細胞機制
    艱難梭菌導致嚴重腹瀉和腸道炎症。它很難被根除,已成為因胃腸道疾病而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艱難梭菌排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列出的緊急耐藥威脅(urgent drug-resistant threats)清單的首位,單單在美國一年便導致50萬人感染。在大多數情形下,這種感染對醫院、長期護理機構和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人而言是一種威脅。
  • mBio:揭秘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中得以生存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mBi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艱難梭菌在低氧環境下生存的分子機制,艱難梭菌是一種僅能在無氧環境中生長的病原體,該菌是與抗生素使用引發的相關腸道問題的主要原因,歐盟每年大約會有12.4萬人感染艱難梭菌,平均每人會造成大約5000
  • 每天衝走的便便,可賺200元每天,一月可賺一部蘋果手機!
    在美國有這樣的計劃,就是收集糞便來治療重病患者,冷凍糞便有效治療感染「艱難梭菌」的重病患者,但是有人真的願意捐贈大便嗎?最近一條微信刷爆了整個朋友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向社會志願者發布捐獻糞便的通知,而且志願者還有福利,只要合格的志願者能提供糞便能獲得200元的補助,還有免費全身體檢的套餐。
  • 麻省理工科學家用AI發現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抗超級細菌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從 1.07 億個分子中篩選出了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抗結核菌在內的超級細菌。此前 AI 曾經用來輔助發現抗生素,而這次則是 AI 在沒有任何人為條件的前提下,從頭發現的新分子。2 月 20 日,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合成生物學家吉姆 · 柯林斯(James Collins)領銜的研究,發表在《細胞》雜誌(cell)上。
  • 400毫升糞菌液分兩次植入體內,經常10天不解大便的她通暢了!
    上月中旬,胡女士來到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時,曹綺雯醫生診斷她為抗生素相關性胃腸功能紊亂,兩次為她進行糞菌移植後,狀況明顯改善了。1月23日,胡女士還將接受第三次糞菌移植。這是東莞市公立醫院中實施的首例腸道糞菌移植術。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群峰介紹,腸道菌群移植對治療某些難治性的胃腸疾病效果顯著,在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上效果也非常理想。
  • Science:新研究有望戰勝致命性的艱難梭菌胃腸道感染
    2018年5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艱難梭菌毒素B(TcdB)如何識別人G蛋白偶聯受體Frizzled蛋白(FZD),即艱難梭菌用來入侵腸道細胞和導致致命性胃腸道感染的受體。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針對艱難梭菌的新型抗毒素鋪平道路,而且也顯示出開發新的抗癌藥物的潛力。
  • 「綜述」腸道微生態和腸菌移植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例如,口服脂多糖補充劑有效地增加了腸黏膜的TLR4表達,可減少抗生素給藥模型中肺和血液的大腸桿菌數量,增加了肺泡巨噬細胞及殺傷細菌活性,增強了肺部抵禦感染能力;腸菌細胞壁及鞭毛蛋白影響Toll樣受體(TLRs)對肺部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具有重要作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