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毫升糞菌液分兩次植入體內,經常10天不解大便的她通暢了!

2021-01-19 廣州日報

38歲的胡女士這兩年時常10天都不解大便,每天肚子脹,這不但令她吃什麼都沒味道,連帶著對整個人生都失去了樂趣。為此,她找過很多消化專家,胃腸鏡檢查做了,藥也吃了,但作用似乎不大。

上月中旬,胡女士來到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時,曹綺雯醫生診斷她為抗生素相關性胃腸功能紊亂,兩次為她進行糞菌移植後,狀況明顯改善了。1月23日,胡女士還將接受第三次糞菌移植。

這是東莞市公立醫院中實施的首例腸道糞菌移植術。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群峰介紹,腸道菌群移植對治療某些難治性的胃腸疾病效果顯著,在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上效果也非常理想。

胃腸功能紊亂讓她便秘難忍

作為主治醫生,眼看著胡女士從剛開始的痛苦、鬱悶,到重拾信心,找回希望,曹綺雯也跟著十分高興。對她而言,最大的成就感或許是在東莞公立醫院中實施的首例腸道糞菌移植術已經初步獲得了成功。

曹綺雯還記得上月中旬胡女士第一次走進診室時的狀況,「她很焦慮,很擔心自己是不是8年前切除的腎上腺腫瘤復發了,一直說:『醫生你幫我看一看,不行我就去北京、去上海,找最好的專家做手術!』」

由於經濟條件優越,胡女士這兩年因為便秘的問題已經在北京、上海的大醫院做過檢查,也去香港找專家做過諮詢。「我讓她細緻地講講這兩年的病史,考慮她還是胃腸功能紊亂可能性大。」曹綺雯說。

為了慎重起見,曹綺雯為胡女士完善了腎上腺、甲狀腺等相關檢查,結果未見有異常。進一步詢問病史時得知,她曾長期服用多西環素治療婦科炎症,診斷明確了:就是抗生素相關性胃腸功能紊亂。

做宏基因檢測,確定糞菌配型

對抗生素相關性胃腸功能紊亂治療,目前最快捷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腸道菌群移植,就是將健康人腸道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腸道內,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腸道菌群,來治療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的疾病。

這種治療方法在我國歷史悠久,相關記載可追溯到1700年前東晉時期葛洪撰寫的《肘後備急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錄使用人糞治病的方法多達20餘種。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開展幾萬例次的菌群移植。

曹綺雯向胡女士提出這個建議後,胡女士回想起,「對對對,我去香港看過專家,也建議我做腸道菌群移植。」對於這樣的治療方法,胡女士並沒有特別排斥。但在腸道菌群移植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曹綺雯將胡女士的糞便送去做細菌宏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胡女士腸道菌群益生菌大量減少,而某些致病菌過度增殖,存在嚴重的腸道菌群失調。這為她的腸道菌群配型奠定基礎,確保腸道菌群移植後起效。

已經移植兩次,效果很顯著

2020年12月21日和2021年1月9日,由專門的實驗室針對胡女士的病情配製而成的,含有健康人供體的腸道菌群混懸液,移植入胡女士體內。每次200毫升的菌液,像一粒粒種子播撒到胡女士腸道內,效果明顯。

「醫生們好,我現在正在出差,現在是菌群移植後第三天,這二天都有排便了,感覺肚子輕鬆多了,有想吃東西的感覺了。」胡女士在腸道菌群移植群裡匯報自己的身體狀況,便於醫護人員對她的病情進行跟蹤管理。

曹綺雯說,腸道菌群移植一般需要移植3次,每次間隔14天,也就是說1月23日胡女士還要接受第三次移植,「移植很方便,可以使用鼻腸管植入十二指腸,或者在無痛胃鏡下,數小時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胡女士每次腸道菌群移植的費用在6800元左右,加上對糞便進行的宏基因檢測,以及其他的一些診療費用,三次腸道菌群移植的總花費約在2.6萬元左右。對於飽受疾病折磨的胡女士而言,這個費用非常值。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福音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群峰表示,由於是東莞公立醫院中首次開展腸道菌群移植,醫院上下非常重視,聯合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科專家楊銳博士團隊共同實施,成效顯著。這也讓他們對這一技術的更多應用充滿期待。

臨床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失調與多種疾病有著直接的關係,包括糖尿病、肥胖、胃腸道疾病、腫瘤、自閉症等。而腸道內的益生菌則可以改善患者機體內腸道菌群失調,調節糖脂代謝,抑制炎症反應,改善代謝紊亂,從而防治糖尿病及其相關併發症。

「這次腸道菌群移植是治療胃腸道功能紊亂,但我們開展這項技術主要是希望用於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先例,腸道菌群移植對於這些患者減輕體重、改善胰島抵抗、減輕炎症反應等方面均有非常理想的效果。」楊群峰說。

2019年底,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加入廣東省肥胖糖尿病專科聯盟,眼見在聯盟主委單位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帶領下,省內多家醫院開展腸道菌群移植技術,他們也迫切希望引入此技術,造福更多東莞患者。對胡女士的治療是個開始。

糞菌供體要求嚴格,百裡挑一

一個健康成人體內的腸道菌群主要有6類,寄居著超過1000種人類目前已知的微生物,重量約達2公斤。雖然這類微生物種群可以與人體和諧共生,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和諧關係會發生失調,通常稱之為菌群失調。

對於糞菌移植,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往往停留在「糞」字上,由此認為,這一治療非常重口味,甚至難以接受。實際上,真正的焦點是在「菌」字上。糞菌移植和其他治療一樣,看上去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曹綺雯說,移植到患者體內的糞菌對健康人體的供體要求非常嚴格,要經過傳染病及多種疾病的篩查,身心都要健康,不但要測身體的各項指標,還要測試心理、情商等各個方面,年齡也有要求,對學歷都有要求,可謂百裡挑一。

之所以如此苛刻,曹綺雯說,「移植後的菌群將在腸道定植,發揮超乎想像的調節代謝、調節免疫、神經系統調控等全方位的作用,必須慎之又慎。這相當於將一個人體功能完善的管理團隊全體移民到混亂的人體中,重建一個功能完善的『社會秩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汪萬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

相關焦點

  • 一次獻血400毫升好處多
    本報訊 (記者 辛晨 通訊員 康倩)一次獻血200-400毫升算多嗎?為什麼倡導獻400毫升?對此,萬州中心血站相關人士近日進行了解惑。「我國《獻血法》規定,獻血者每次採集血液量一般為200毫升,最多不超過400毫升,兩次採血間隔不少於6個月。」
  • 經常「憋大便」好不好?三大危害需儘早了解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電解質,水分被吸收之後,食物殘渣逐漸變成了成形的,一條條的大便。 隨著大腸的蠕動,我們身體產生的成形的大便,會隨著腸道運動,從結腸到達直腸,儲存在直腸裡面。 大便到達一定量之後,會觸發排便反射,即肛門括約肌鬆弛,腹壓增高,促使糞便排出。
  • 你還在糾結捐獻200毫升還是400毫升麼?
    你還在糾結捐獻200毫升還是400毫升麼? 獻血的那些事兒01 對於獻血者來說通常,根據人體的血液分布及容量,人體血液總量佔體重的8%,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約有4000毫升血液,一次獻血400毫升,只佔總血容量的10%,獻血後能很快恢復,對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不會產生影響;對於符合條件的獻血者來說,
  • 她為什麼15天內兩捐血漿?原因讓人淚目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  題:她為什麼15天內兩捐血漿?原因讓人淚目  記者 張曦  3月2日,46歲的武漢護士蔡桃英走進武漢血液中心,她捲起袖口,獻出了400毫升血漿。  這距離她上一次捐血漿,僅時隔14天。作為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蔡桃英一共捐獻了800毫升血漿。
  • 它是便秘者的福星,大便連續一周不通暢,喝2天它腸道排空,管用
    我就有排便連續一周都不通暢的遭遇,在廁所蹲上一個小時都還是無法解決。有一次,偶然知道了通便還能吃這東西。從此以後便秘問題緩解了很多。它是便秘者的福星,大便連續一周不通暢,喝2天它腸道排空,管用!這就是土豆。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洩代謝毒素,防止便秘。用土豆做的黃金土豆丸子,排便通暢了渾身輕鬆。
  • 7天不排便,體內的大便哪裡去了?便秘就用開塞露會「上癮」嗎?
    排便是身體會做出的一種行為,基本上大家沒隔多久就會排一次,但是有的人7天都不想排便,每天也正常吃飯,大家都會感到好奇,7天內吃的食物不少,但是排便量7天不排便,體內的大便哪裡去了?所以當自己七天不排便時,身體裡的大便並沒有去其他地方,在這七天之內,糞便都是呆在自己的體內,腸道會不斷地消化吸收,時間長之後糞便的水分減少,體積就會不斷變小,所以很多人都會感覺到,
  • 專家:糞菌移植作用多
    從糞便中提取的含有糞菌的液體。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醫生正在為病人進行糞菌移植。記者近日獲悉,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將於明年6月建立標準化「糞菌庫」,以保存富餘的純化菌群,這些純化細菌將在深低溫冰箱凍存,需要時取出用於臨床治療,未來還將擴大糞菌庫網點。專家表示,除了對一些消化疾病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利用「糞菌移植」這一新手段,能對高血壓、肥胖甚至抑鬱症起到緩解作用。
  • 從大便外形和氣味判斷身體問題,不堪入目的畫面自行腦補
    」,多屬飲食所傷,內有積滯;大便有黏液,惡臭,不通暢,被稱為裡急後重,即大便至肛門,有重滯欲下不下之感。快速排大便的單用藥:番瀉葉、鬱李仁、大黃、芒硝、蘆薈。緩慢排大便的單用藥:瓜蔞仁、胡麻仁、柏子仁、桃仁、蜂蜜。 便秘 便秘也分虛實,並不是所有便秘都是實證。便後惡化是虛證,便後緩解為實證。
  • 15歲少女ICU命懸一線,救了她的居然是便便!
    雖然經過了標準治療方法,但她的症狀一直不見好轉。 隨後琪琪轉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由於腸道屏障功能嚴重受損,每日腹瀉多達20次,即使通過胃管注入少量流食,也會引起嚴重嘔吐。由於營養狀況極差,不能下地走路,琪琪甚至出現多發褥瘡。當時的琪琪已經在封閉的ICU治療近3個月,再加上疾病的摧殘,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 大便經常不成形、放屁增多是什麼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搞錯了
    但是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在排便的時候經常是大便出現異常,那麼出現這些情況的時候,說明我們的身體將會有很多的問題存在,尤其是對於那些大便不成形,放屁的次數還是增多的原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便經常不成形、放屁增多是什麼原因?
  • 經常便秘,大便拉不出,該怎麼辦?教你妙招,通腸潤道,遠離便秘
    明明大便已經到肛門口了,就是拉不出,怎麼使勁就是不出來,已經汗流浹背,可大便就是賴著不走,就會讓人心煩氣躁。偶爾出現還好一點,長期被困擾的人就很難受了,而且長期便秘,還會給身體帶來其他的不良影響,為了讓大便順暢排出,自己好受點,也為了健康,到底有什麼妙招可以改善問題?
  • 新冠肺炎康復者成「捐血漿大王」:連捐10次共獻出4000毫升血漿
    前日中午,47歲的武漢人唐樹林來到武漢血液中心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捐獻點,再次捐獻400毫升恢復期血漿。自2月29日至今,他已累計成功捐獻10次恢復期血漿,共計4000毫升,是全國首位「十連捐漿者」。「只要還能捐獻,我就會堅持下去!」
  • 12歲女孩1天吃6餐,14天暴增10多斤!背後原因讓人心疼
    她開始每天吃6餐,有時甚至吃到吐。「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點,我早一天體重達標,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復。」14天內,她迅速暴增體重10多斤,順利為父親捐獻了骨髓。「12歲,正是無憂無慮的年紀,但面對變故,她選擇了勇敢和擔當,始終保持堅強和樂觀的心態,為了救爸爸,她1天吃5頓飯,睡前還要再吃1碗方便麵。」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血液內科徐景勃副主任表示,小周的舉動讓醫護人員十分感動。小姑娘說,「有時候真的吃到吐,吃不下了,但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點,我早一天體重達標,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復。」
  • 體內有癌,大便先察覺?晨起上廁所,大便有「異變」,早點做腸鏡
    當體內有癌的時候,尤其是「腸癌」這種惡性疾病,正常就可以通過大便觀察出來,晨起上廁所的時候,如果發現大便有「異變」時,最好早點做腸鏡的檢查,以免露掉腸癌的信號。那麼,體內有癌,大便會有哪些異常呢?而如果體內有癌症的話,尤其是腸道裡面長了腫瘤細胞的話,腫瘤在生長的過程中會不斷的刺激到腸道黏膜組織,就會影響到正常的排便。排便次數上會不斷的增加,而且通常會很急,但每次上廁所排便總有種排不盡的感覺,對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 10次、4000毫升恢復期血漿!他為20位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
    7月20日中午,唐樹林來到武漢血液中心新冠肺炎恢復期血漿捐獻點,成功捐獻400毫升恢復期血漿。自2月29日至今,他已累計成功捐獻10次恢復期血漿,共計4000毫升,是全國首位「十連捐漿者」。「只要還能捐獻,我就要堅持下去!」
  • 個案報告:糞菌移植後阿爾茨海默病症狀快速改善
    在簡易精神狀態評定量表(MMSE)中,患者得分為20分,表明有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妻子報告說,他似乎不再喜歡社交,在準備食物、洗澡和服藥等基本任務上不能完全自理。神經精神病學測試顯示,他在記憶和語義語言能力、非語言學習以及分散注意和反應抑制等方面都有明顯缺陷。
  • 排便不暢,經常便秘,平時多吃這3種食物,保持腸道順暢
    ,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導致糞便難以排出,出現糞便量少、發硬等便秘的情況。3、排便不暢排便非常艱難,經常感覺肛門直腸內有阻塞感,致使排便不暢。即便是有想要排便的感覺,但是無濟於事。以上的,如果少於500毫升,就是導致體內的水含量不足,腸道內部出現乾燥的現象,導致大便中的水分子流失,使便便乾燥形成乾結,堵塞腸道很難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