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是 " 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 ",主題令人動容—— " 我們很快就沒有可用的抗生素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
抗生素是 " 天使 ",但抗生素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變成養育 " 魔鬼 " 的溫床," 魔鬼 " 指的就是耐藥菌。
對於不少普通市民而言," 抗生素耐藥 " 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名詞,它似乎離正常的生活並不近。但對於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沈湘波而言,卻是幾乎每天都會面臨的問題。他所在的科室 icu 裡,每天都會有患者面臨因抗生素耐藥而導致需提高抗生素使用級別甚至 " 無藥可醫 " 的情況。
11 月 18 日,瀟湘晨報記者走進臨床一線,從一位醫療從業者 8 年工作經歷中,揭開 " 抗生素耐藥 " 的秘密。
【案例】中年男子 icu 搶救數十天仍去世,他感染了 " 排第一 " 的超級細菌
長沙 15 歲高中生小陳(化名)因骨髓炎導致肺部膿腫入院治療,因在此前的治療中使用抗生素治療沒有達到效果,他出現了耐藥感染——出現高熱、呼吸衰竭等多種症狀,被送進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 icu。
從常規抗生素使用,到 " 更厲害 " 的抗生素使用,沒有效果。最後,使用多種抗生素聯合用藥,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他是幸運的,在耐藥感染面前,小陳依舊有藥可醫。" 還是有一些人,感染的耐藥菌幾乎對所有的抗生素都耐藥,最終無藥可醫,眼看著他們離去,家屬非常痛苦,我們束手無策。" 沈湘波坦言。
中年男性萬先生(化名),沈湘波還記得他的名字。在呼吸內科 icu 裡搶救了數十天,仍出現膿毒血症休克,引發多器官衰竭死亡。最終,經過血液培養等途徑,他的身體中發現感染了一種超級細菌——鮑曼不動桿菌。
在世界衛生組織 2017 年發布的 " 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的細菌清單 " 中,鮑曼不動桿菌排在 " 極為重要 " 的第一位。它是重症監護室的噩夢。有研究顯示,這種超級細菌感染患者 30 天存活率不到 70%。
沈湘波介紹,超級細菌之所以 " 超級 ",是因為它們見過了 " 大世面 " ——當一種抗生素殺不死它們時,日積月累,它們會變得更為強大,從而對這種抗生素耐藥。有的耐藥菌進化成 " 超級魔王 ",對當下 150 多種抗生素幾乎都耐藥,它們 " 脫穎而出 " 成為超級細菌。
【數據】僅 5 年時間,超級細菌 cre 在同類細菌中檢出率從 0 到 1/5
今年 35 歲的沈湘波經歷過靠青黴素就能治好肺炎的時代。
那是他在醫學院讀大學時,一打青黴素,7 天就好了。但到了讀研究生時,治療方式已經變成 " 不首選青黴素 ",因為肺炎鏈球菌對普通青黴素已經出現耐藥," 我是吃了頭孢還打了針,肺炎才好起來。"
對幼兒而言,容易出現咳嗽等支原體感染等症狀,支原體是一種特殊微生物,也出現了很嚴重的耐藥。" 一開始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等)效果就很好,但後來這類抗生素耐藥率很高,單用這些,已經無法對抗支原體感染。" 這些沈湘波身邊最常見的案例,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嚴峻。
工作 8 年,隨著他接觸的病人尤其是慢阻肺病人不斷增多,他發現,很多慢阻肺的患者到最後都因呼吸衰竭死亡,原因是感染沒控制住。" 抗生素已經』越用越高級,越用越多』,但能把感染控制住的效果卻越來越弱。"
與此同時,耐藥菌也從多重耐藥,到廣泛耐藥,到全耐藥逐步變遷," 很快就沒有可用的抗生素了 "。
以在各大醫院發現的最典型的超級細菌之一——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為例,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通常是在其它抗生素失效時用於治療嚴重感染的最後手段。而對其耐藥的細菌 CRE 的出現,將其推向一個更為嚴峻的地步。
長沙一家大型綜合三甲醫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 年 1 季度,CRE 在同類腸桿菌科細菌中的檢出率為 0,僅僅 5 年後,2018 年 2 季度,達到了 18.45%,幾乎佔據了同類細菌的 1/5。
而《瀟湘晨報》曾報導過的超級細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醫院同類細菌中的檢出率一直高居不下,曾一度達到了 50%。
【呼籲】不主動購買抗生素,總是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
實際上,從醫生到普通民眾,都在進行抗生素使用知識的補課。
作為一種主要由醫生決定使用的藥物,抗生素的使用曾 " 客觀存在 " 一些隨意性。" 比如不當用時還要用,療程太長或者用藥不足,甚至病情預判不到位等,都容易導致抗生素的使用出現問題。" 沈湘波承認。
2012 年 8 月,被稱為 " 史上最嚴限抗令 " 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辦法明確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管理。
對此,沈湘波所在的醫院成立了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對抗菌藥物使用的強度有嚴格的控制,每個科室根據不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抗菌藥物使用強度," 超標的話,醫生都會罰款 "。
特殊使用抗菌藥物,主治醫師不能隨便開,需要經過抗菌藥物管理小組成員討論、會診後才能開。嚴重違規使用抗菌藥物的醫生將被警告、限制處方權、吊銷執業證書。
而對於普通民眾,更多的是去藥店購買藥物的過程中,不主動購買抗生素,且總是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
沈湘波建議,尤其是家長不要強加個人的意願給醫生," 孩子一感冒,有些家長希望早點好而直接要求打針,實際上,普通感冒和流感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有些人在孩子感冒出現細菌性感染後依然強烈拒絕打針,他們覺得,打了抗生素不是摧毀免疫力嗎?" 他認為,醫生也有責任解釋清楚,嚴守底線,能不用堅決不用,能口服堅決口服,需要及時停就早點停。
從青黴素的發現,到超級細菌的出現,只用了短短幾十年," 人類不是地球的主人,和環境共存共生,細菌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了,人類和細菌搶地盤,卻永遠消滅不了它們,反而在人為地加速耐藥進程。" 沈湘波感慨。
【科普】消炎藥和抗生素怎麼分辨?
31 歲的楊燕家住長沙市雨花區,她對 " 抗生素不能隨便用 " 的概念來自 2017 年她搬入了新家之後。新房子樓下有一家連鎖藥店,她感冒了,便去樓下買藥。
" 我問藥店工作人員有沒有消炎藥,結果她說我的情況不需要吃消炎藥,說消炎藥不能隨便吃。" 楊燕很詫異,自己 2015 年還在租房子住的時候,去樓下藥店買藥,自己沒有說要消炎藥,藥店工作人員都會在給她一盒普通感冒藥的同時搭配一個消炎藥,比如頭孢或者阿莫西林。
那時候,她還不知道當時開的 " 消炎藥 " 就是 " 抗生素 "," 我也不認得,反正就是那一類吧,說是好得快些。"
" 不少市民眼裡的消炎藥,大部分指的是抗菌藥物,但醫學上有專門抗炎症的藥物。" 沈湘波提醒,市民比較熟悉的抗菌藥物大概有以下這些——
青黴素類:比如經常要去藥店買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頭孢類:比如常見的頭孢氨苄、頭孢克洛、頭孢克肟、頭孢丙烯、頭孢克洛等。
大環內酯類:比如阿奇黴素、紅黴素、羅紅黴素。
喹諾酮類:比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一般而言,帶有 " 甲硝、環素、培南、磺胺、米星、西林、頭孢、黴素、康唑、沙星 " 等字樣的藥品,絕大多數是抗生素,很少有例外。
發現了名字中帶有這些字的抗生素,都不要主動服用,必須在醫生的診斷下,按時按劑量服用藥物;自行隨意服用,就是在濫用。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不能有效對付病毒,例如普通感冒和流感病毒都不需要抗生素。如果醫務人員認為你不需要抗生素,就不要主動要求使用抗生素。只服用醫務人員給你開的抗生素,不要與家人或朋友共用抗生素。
而消炎藥一般是抗感染性炎症、消炎止痛的,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塞來昔布等。
沈湘波提醒:" 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市民如果去買藥,可以直接詢問專業人士:是抗菌藥還是普通消炎藥?"
瀟湘晨報記者吳雯芳 通訊員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