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將威脅人類! 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都無效!

2021-01-10 HH健康解說

耐藥性細菌的上升,對臨床醫生很具有挑戰性,某些感染已經抵抗幾乎所有可用的藥物。2013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評估的一份報告稱,僅在美國耐藥菌感染每年致死人數就達23000人之多。在2016年末,霍金在英國《衛報》提出的一個新「警告」,確實值得引起我們關注。

也許不用外星人或隕石撞擊出手,人類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細菌」,就足以顛覆世界秩序。

細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體之一,生命力無比頑強。

地球46億歲,細菌35億歲,而人類存在也就僅僅六百萬年。

然而絕大多數的細菌對我們來說是無害,甚至是有益的。

像人體內就住著無數有益菌群,可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提高免疫力等。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1、細菌耐藥——無藥可用

抗生素本來就是消滅細菌的小能手,但在殺滅或抑制過程中,細菌也一直在「反抗」。細菌為了生存,在跟藥物的不斷抗爭下改變了自己的性質和狀態,來維持生命,導致細菌耐藥。

如果繼續亂用,2050年人類因此的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

2、「炸」毀腸道——數年恢復

服用抗生素的同時,腸道菌群也無一倖免,無論是有益菌,還是有細菌。抗生素藥物每使用一次,就相當於在腸道裡投了一顆「炸彈」,它對腸道菌群能夠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3、摧毀免疫——更易生病

人體有超過 80% 的免疫功能建構在腸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從嬰兒開始,腸道菌群便逐漸發揮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啟動。

抗生素的濫用嚴重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摧毀大量的益生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而益菌除了是防禦的衛兵,也是移除體內重金屬的幫手,一旦讓壞菌佔得優勢,腸壁出現漏洞,細菌、過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將會使已經削弱的免疫系統責任更為加重。

4、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比如小孩使用了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出現了耳聾,成人使用可能會有腎臟的問題。還有紅黴素裡面的四環素,大量使用會造成肝臟的損害,小孩使用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發育問題。

5、影響大腦——記憶變差

據德國的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研究,廣譜抗生素會減緩小鼠大腦中海馬體的細胞發育。而海馬體主要負責記憶和學習,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實驗中的小鼠在記憶測試中表現很差,而且體內白細胞更少。

皮膚表面上的細菌模擬圖

但也存在著不少有害細菌,它們找到機會就會對人體發動攻擊,讓你的身體生病。

在70年前,人類可以說是對細菌無計可施。

那時,別說是霍亂、肺炎、結核病等疾病,就是被樹枝輕輕刮傷,都有可能因細菌感染而喪命。

在戰爭期間,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和疾病,甚至要比戰場上戰死的人數還要多。

病能不能治好,完全是老天說了算。

不過幸好,1928年人類就發現了對付細菌的超級武器——抗生素。

細菌等微生物中都存在著種間鬥爭,所以為了爭取自己種群的勝利,它們都會分泌出各種對其他細菌有害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就是偉大的抗生素。

摸清了細菌的這個套路,人類便通過對這種化學物質的直接提取和人工合成的方式,製成了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

二戰期間青黴素的廣告

不同的抗生素對付細菌都有自己不同的手段。

如最早被發現的青黴素,就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殺死細菌。

還有的則通過抑制DNA的合成,或直接破壞細菌細胞膜等方法,使對應的細菌無所遁形。

抗生素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福音,不僅大大降低了細菌的感染率,還使化療、器官移植這些醫療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由於抗生素在臨床的應用,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年。

不過,抗生素的發現,並沒有使人類在抗菌路上一勞永逸。

反而是使人類與細菌的另一場拉鋸戰正式拉開帷幕。

無論多麼惡劣的抗生素環境,在數以億計的細菌中,總會有攜帶著「優良基因」的細菌能活下來。

而這隻死裡逃生的細菌,才是讓科學家們最為頭疼的。

這些細菌可以通過複製,產生有抗藥性的後代,或通過質粒上DNA的交換,使其他細菌獲得同樣的耐藥性。

細菌之間質粒的遺傳物質交換

就這樣,經過不斷複製和進化後,整個細菌種群也會變得更加強大。

當同種抗生素再次來襲時,這對它們來說就已是小菜一碟。

甚至有的細菌還能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真的應了那句「那些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

實驗設置的抗生素濃度梯度

哈佛大學為了研究細菌在抗生素中的進化過程,就曾經設置過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員把培養皿分成九個帶段,裡面都鋪上厚厚的培養瓊脂,以及不同濃度梯度的抗生素。

最外的帶段是沒有抗生素的,之後每往裡一格抗生素就以1倍(剛好是大腸桿菌無法生存的濃度)、10倍、100倍、1000倍的濃度遞增。

大腸桿菌在無抗生素的帶段生長

大腸桿菌在1倍濃度抗生素中,首次出現變異並擴散

剛開始細菌在沒有抗生素的帶段裡迅速生長,剛到達1倍濃度邊界便停止了生長。

但沒過多久,1倍濃度抗生素的帶段裡就出現了第一個大腸桿菌菌落。

之後相同的情況出現在了10倍、100倍、甚至是1000倍的濃度中。

而這個大腸桿菌獲得1000倍濃度的耐藥性,僅發生在短短的11天內。

大腸桿菌已入侵1000倍濃度抗生素帶段

實驗表明抗生素在成為人類醫療的一大幫手的同時,也能夠成為了耐藥細菌生長的溫床。

所以當人類現在所有的抗生素都對這種細菌無計可施時,「超級細菌」也就誕生了。

人類是健忘的,經常好了傷疤也就忘了痛。

抗生素出現後,人們就開始淡忘「前抗生素時代」,被細菌支配的恐懼。

即使是即將踏入無藥可醫的「後抗生素時代」,還是有人秉持著「活在當下」的樂觀精神,將抗生素的濫用進行到底。

抗生素本應是用於對抗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卻有許多人只要隨便感個冒,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抗生素。

特別是在中國,一感冒發燒身邊的人都會對你說:「快來點消炎藥」或「快去醫院掛瓶水」。

但是事實上,感冒的病因大多是病毒,「消炎藥」和掛水等抗生素治療是對病毒完全沒轍的。

也就是說,抗生素只能緩解一下你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所以就算用了抗生素,也不能治好你的感冒,反而還會造成人體菌群失調和細菌的耐藥性。

換言之,多用一次抗生素,你體內的病菌耐藥性就強壯一次,自身的防護能力也會降低一層。

所以,那些你感冒了喊你多喝熱水的人,也不一定是不走心,不喊你吃藥可能還真的是為你好。

除了人用抗生素以外,在家禽家畜飼養過程中的獸用抗生素濫用,又是另一個大問題。

隨著人口和收入的增加,人們對肉類的需求也在日益膨脹。

為了降低成本,許多工業化牲畜的飼養環境也趨向於更狹小的空間和更差的衛生條件。

這樣的環境,當然也是病菌最佳的滋長地。

所以為了牲畜的健康和快速生長,大多數飼養者都會選擇在飼料中摻入大量抗生素。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抗生素總使用量約為16.2噸,其中52%為獸用抗生素。

獸用抗生素的濫用會讓養殖業形成惡性循環,引發的安全問題更是不容小覷。

首先在濫用抗生素的動物體內,會產生耐藥細菌。

之後,這些耐藥菌更是可能通過環境或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播給人類。

大量濫用的獸用抗生素,可以說是細菌進化成耐藥菌的一大推手。

抗生素無論是醫療上的濫用,還是養殖業的濫用,都將導致一個結果——越來越多的細菌耐藥性。

為了應對這些細菌耐藥性,人類也在不斷地研發各種不同的抗生素。

但人類研發出一種新的抗生素需要長達10年時間,而大多數細菌繁殖一代只需要20分鐘,產生耐藥性也只需要2年。

人類真的能趕得上「超級細菌」變異的步伐嗎?

1943年青黴素大規模使用,到1945年20%的金黃葡萄球對其產生抗性;

1947年鏈黴菌素上市,同年該藥耐藥菌出現;

1952年四環菌素上市,1956年其耐藥菌出現;

1959年甲氧西林上市,1961年其耐藥菌出現;

1964年頭孢噻吩上市,1966年其耐藥菌出現;

1967年慶大黴素上市,1970年其耐藥菌出現;

1981年頭孢噻肟上市,1983年其耐藥菌出現;

碳青黴烯類抗生素耐藥性

可以說,在過去的每一年中,都有抗生素在被淘汰。

就這樣,一種抗生素,一種抗藥性的拉鋸戰也愈演愈烈。

粘桿菌素是幾十年前開發的一種古老抗生素,因為有嚴重的副作用,所以使用被受到限制。

由於抗藥性低,這種粘桿菌素,也被稱為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多用於對付某些耐藥細菌的感染。

但是2015年,這道防線也在中國被衝破,首次出現了粘桿菌素的耐藥性細菌。

幾乎每年,都有人因為抗生素耐藥性而死亡。

而2015年以來,每年全球因耐藥性死亡的人數就約為70萬人。

按照當前的增速,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會達到1000萬,超過目前每年死於癌症的人數。

「超級細菌」有多可怕?

其實,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後抗生素時代」,和抗生素還未發明前的「前抗生素時代」沒什麼差別。

大不了一大批原本幾乎絕跡的疾病捲土重來,或稍有不慎劃破了手指都要被感染賠上性命。

所有器官移植都無法進行,婦產科病房的死亡率又一夜回到解放前(比現在高40倍)。

抗生素髮明之前的梅毒患者

雖說「超級細菌」很可怕,但人類的醫學也是不斷進步的。

除了致力於研發新的抗生素外,科學家也在尋求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與細菌抗衡。

可能在抗生素不再有效時,也將會有對付細菌的新武器出現。

但在目前來看,抗生素的濫用仍是個極其嚴峻的問題。

本身不是專人人士的我們,能夠做到的便是加強意識,科學地使用抗生素和注重公共衛生。

當你下次再感冒發燒時,就要搞清楚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感冒,再考慮服用抗生素還是「多喝熱水」。

如果一定要服用抗生素,也應尊崇醫囑,對症下藥。

不然,離霍金爺爺的「恐嚇」變成現實,也就不遠了。

發明抗生素的弗萊明,其實早在1945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就說過這麼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濫用青黴素的無知的人,將在道德上為他人的死負責。

因為他的無知帶來了耐藥性的問題,導致了那些人為之喪命。

如何安全地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當孩子生病時,趕緊服用抗生素並不總是正確的。請務必諮詢醫生以獲得最佳治療。

(1)請詢問醫生,他所使用的抗生素是否針對孩子所感染的細菌種類。因為某些抗生素(例如阿奇黴素)已經對細菌引起的大多數耳朵和鼻竇感染不再有效。

(2)抗生素只能治療細菌感染,對感冒和流感無效。

(3)確保完全按照醫囑或藥品說明書用藥。

(4)不要把孩子用剩的抗生素給其他孩子使用,這可能會導致誤用和危險。

(5)扔掉沒有用完的抗生素,並且不要在家裡儲備抗生素。

所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家長們要明白我們孩子生病的症狀到底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避免使用抗生素,否則,不僅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甚至會對孩子造成危害。

相關焦點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科學家開發出超級抗生素,威力可增強25000倍
    通過對現有抗生素的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了超級抗生素。該超級抗生素不僅具有三重機制可以殺死致命細菌,而且還能抑制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萬古黴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經常被用來治療所有抗生素都無效的嚴重感染。
  • 「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一種源於南亞的新型抗藥基因,能造就幾乎打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正在向全球蔓延。8月中旬,一位比利時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後身亡。在經歷過「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後,人類對任何能潛在導致大規模傳染的病菌都保持著高度警惕,因此「超級細菌」迅速成為熱門話題。那麼,「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
  • 世衛組織表示,致命耐藥的「超級細菌」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周一發表警告,稱一些對具有耐藥性的「超級細菌」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並敦促醫院傳染病控制專家和藥學研究人員把研究重點放在攻克最危險的病原體上。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該細菌往往潛伏在醫院中,可入侵尿道、血流和軟組織。它也是臭名昭著的抗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腸內桿菌(簡稱CRE)的一種,致死率高達50%,且近年來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美國疾控中心2013年的一項報告估計,美國每年有超過9300例CRE細菌感染,約導致600人死亡。美國疾控中心和世衛組織均將CRE細菌列為威脅公共健康的主要抗藥性細菌之一,需要採取「緊急和積極行動」。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3月29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美國布朗大學、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最新成果: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早在1961年,英國科學家就將MRSA稱為「超級細菌」。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如果成功商業化,那麼那些感染了超強、高度進化的「超級細菌」的醫院患者,可以服用這種被稱為雙作用免疫抗生素(DAIAs)的靜脈注射藥物,來清除細菌感染。 DAIAs甚至針對泛耐藥細菌——這些細菌對市場上所有抗生素藥物都有耐藥性。
  • 阻擊超級細菌 我科學家從抗菌肽找到思路
    近年來,由於廣譜抗生素、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或濫用,各種耐藥性細菌或真菌隨之大量湧現,每年全球有近100萬人死於無法用普通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同時,由於新型抗菌藥物研發能力不足,各種細菌本身耐藥基因可橫向傳播,使現有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大大降低, 人類有可能面臨無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威脅。
  • 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正在培養強大的「超級細菌」……
    他發現這些黴菌對一些細菌有抑制作用,如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等。並且這種抑制作用是由於該黴菌分泌的一種物質產生的,弗萊明將其命名為青黴素。1929年,他發表了題為《論青黴菌培養物的抗菌作用》的論文,這一年被視為「抗生素元年」。但青黴素極不穩定,提純很困難。弗萊明並沒有成功將青黴素進行提純量產。
  • 應對「超級細菌」創新型抗生素獲批
    中國科技網北京5月27日電(實習記者於紫月)「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我國社區環境和醫院環境中,由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幾年持續增多,特別是對於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包括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在內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漲知識丨麥當勞為何停用「抗生素雞」?事關超級細菌防治
    抗生素吃到體內之後,或者說治病時候用到體內,會把體內的有益菌有害菌都殺死。「抗生素雞」是指餵養禽類醫療類抗生素飼料的禽類,以促進食用動物生長和預防農場動物疾病。資料顯示,在美國,因濫用禽類抗生素導致耐抗生素超級細菌感染的增加,每年至少有23000名美國人因此而死亡,這也會對全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曾幾何時,細菌感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隨著青黴素在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們對抗生素過分依賴,不合理使用和濫用十分普遍,導致耐藥菌不斷滋生,成為殺不死的 「超級病菌」,繼續威脅人類健康。耐藥菌從何而來?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
  • 在抗生素的攻擊下,細菌也會「捨己為人」!
    科學家此前觀察到,這些細菌群對抗生素有更強的抵抗力,並且知道死亡的細菌為細菌群中存活下來的細菌提供了營養。然而,這是第一次發現主動信號。微生物學Lorene Morrow Kelley教授Rasika Harshey和她的團隊在大約10年前觀察到,當成群的細菌進入一個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區域時,群體中約25%的細胞死亡。
  • 養殖場的超級細菌,真的可以傳染給人嗎?
    圖片來源: pixabay.com超級細菌的威脅愈來愈近近年來,關於超級細菌的報導頻頻出現。去年年末,四川一男孩感染超級細菌,病情危重[1]。就在今年,有杭州女大學生感染超級細菌的報導[2],以及浙江老農因感染超級細菌死亡等案例[3]……隨著超級細菌的威脅不斷加強,自2015年以來,每年11月的第三周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據外媒報導,病毒可能是2020年的夢魘,但我們不應該忽視細菌對健康的潛在威脅。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據外媒報導,病毒可能是2020年的夢魘,但我們不應該忽視細菌對健康的潛在威脅。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這可能很快使我們擁有的最好的藥物對感染起不到作用。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是一種用於治療感染的抗生素,這種感染基本上對我們人類的武器庫中的其他所有東西都具有耐藥性。同時,粘菌素由於其嚴重的副作用被認為是最後的手段。
  • 超級細菌離我們有多遠?科學家預測,2050年或有千萬人感染?
    在人類對抗病魔的漫長歷史中,抗生素的發明無疑是人類對抗病魔的勝利果實。正是有了抗生素的發現,數千萬的生命被拯救,但它並不能完全消滅病原。自它發現以來,人類濫用抗生素導致很多病原體不斷進化變異,導致某些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很多對抗生素免疫的超級細菌也不斷出現,在它面前,人類只能改變自身行為,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它。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在經歷過「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後,人類對任何能潛在導致大規模傳染的病菌都保持著高度警惕,因此「超級細菌」迅速成為熱門話題。那麼,「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它是自然突變的結果還是人類濫用藥品的惡果?我們對它真的束手無策嗎?一篇學術論文掀起軒然大波一篇學術論文,把「超級細菌」推進了大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