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正在培養強大的「超級細菌」……

2021-01-13 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顧海彤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同仁醫院

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

抗生素是生活中常見的一類藥物,主要是由細菌、黴菌或其他微生物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或者是人工合成的類似物質。這一類物質具有抑制其它類微生物生長、生存的效果。小到感冒發燒拉肚子,大到嚴重受傷時的細菌感染,抗生素在疾病治療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面對抗生素超強的殺傷力,細菌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想方設法地「躲避」或者「抗擊」抗生素的「追殺」。

那麼如此強大的抗生素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應用於疾病治療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抗生素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消滅細菌的「戰場」上是如何與細菌激烈對抗的。

青黴素:一次幸運的過失

在古裝影視劇經常看到「風寒」這種疾病。病人輕則纏綿病榻數月,重則「一命嗚呼」。《黃帝內經》中記載到「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用現在的臨床症狀可解釋為畏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

從症狀來看,「風寒」似乎和現代的著涼,感冒等疾病很相似。那為什麼一個感冒發燒在古代會引起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古人罹患風寒,問題可能很嚴重

答案很簡單,因為古代沒有抗生素。

古代的生產力落後,缺衣少食的情況非常普遍,由於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低下,人體就難以僅依靠自身免疫系統與細菌對抗,從而由風寒感冒引發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等。

除此之外,嚴重的燒傷、消化道感染等疾病在抗生素被發現之前,能否痊癒也都是要聽天由命的。

然而在現代,上述提到的疾病在臨床醫學上基本都是「小case」,應對這些疾病,人們的痛苦也減輕了很多,這都是得益於英國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在一次試驗上的「粗心大意」。

亞歷山大·弗萊明和他的實驗操作臺

一戰時期,很多傷兵都死於傷口感染而無藥可醫,弗萊明暗下決心要找出可以殺死病菌的藥物。於是他開始了對葡萄球菌(一種感染傷口引起化膿的致病細菌)的研究。然而,弗萊明對多種藥物進行試驗,依然一無所獲。

轉機發生在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偶然間發現貼著葡萄球菌標籤的培養皿由於沒有密封完好,被其他雜菌汙染了。當其助理對此不以為然,並要把被汙染的培養皿扔掉的時候,弗萊明發現在培養皿中出現的青色的黴菌周圍,原本存在的葡萄球菌消失了。

弗萊明激動萬分,開始在顯微鏡下觀察葡萄球菌是否真的消失了,答案是肯定的。

從此,弗萊明開始致力於對這種青色黴菌的研究。他發現這些黴菌對一些細菌有抑制作用,如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等。並且這種抑制作用是由於該黴菌分泌的一種物質產生的,弗萊明將其命名為青黴素。1929年,他發表了題為《論青黴菌培養物的抗菌作用》的論文,這一年被視為「抗生素元年」。但青黴素極不穩定,提純很困難。弗萊明並沒有成功將青黴素進行提純量產。

直到1940年,霍華德·弗洛裡(Howard Florey)和恩斯特·柴恩(Ernst Chain)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布了青黴素的生產和提純過程。此後隨著二戰中美軍的參與,美國加快了對於青黴素的研究進展。

二戰中對青黴素的宣傳畫 來源丨騰訊網

1943年,研究人員偶然在一種美國甜瓜上發現了青黴菌。此後,研究人員將這種黴菌暴露在X射線下,得到一種突變的青黴菌菌株,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最初的每毫升僅含4單位~40單位提升到2500單位,再加上當時科學家們發明的巨大發酵罐,從此,青黴素得以大批量生產,抗生素類藥物開始廣泛應用在臨床治療上。

龐大的抗生素家族

青黴素是眾多抗生素中的一種。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的抗生素達到數百種。

按化學結構主要分為:β-內醯胺類(青黴素、頭孢菌素等);氨基糖苷類(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四環素類(四環素、土黴素等);氯黴素類(氯黴素、甲碸黴素等);大環內酯類(紅黴素,阿奇黴素等)等抗生素。

按功能,抗生素主要分為:作用於革蘭陽性菌類(林可黴素、萬古黴素等);作用於革蘭陰性菌類(多粘菌素、利福平等);抗真菌類;抗腫瘤類(絲裂黴素、博萊黴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類(環孢黴素等)等抗生素。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和抗菌藥物的區別,天然合成的抗生素是抗菌藥物中的一類,抗菌藥還包括合成和半合成的抗菌藥,如人工合成的磺胺類抗菌藥(磺胺嘧啶、磺胺甲惡唑等),喹諾酮類抗菌藥(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這些實際上是不屬於抗生素的。

一般情況下,大家出現頭疼腦熱、嗓子腫痛等症狀時,去到醫院開的最多的抗生素就是頭孢了,但藥盒上「頭孢」字樣後通常跟著些其他字,如「頭孢克洛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等。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來源丨某藥品宣傳圖

頭孢類藥物目前已經有五代了,每代的抗菌類型、穩定性和腎毒性等均有不同,當然名稱也就不一樣了。在穩定性和腎毒性方面,後幾代頭孢要比初代更有優勢。如第四和第五代頭孢基本沒有腎毒性,而第一代頭孢腎毒性較大。

每代頭孢可消滅的細菌類型也不同。

來源丨網絡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平時常見的頭孢類藥物都屬於哪一代。

來源丨網絡

抗生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有些還成了家庭的「必備藥」。看看下面的對話是不是很耳熟——「媽,我嗓子疼!」「趕快吃兩片頭孢,吃完就不疼了。」

也許吃兩片頭孢的確會「歪打正著」減輕病症,但在不了解真正病因和病灶的時候就自作主張服用抗生素,或者在不需要抗生素介入時隨意服用。這不僅會帶來由於藥物本身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尤其肝腎功能損害),長期如此,還會給體內的病原菌創造生長的溫床,打不敗的「超級細菌」就是耐藥產生的。

來源丨網絡

抗生素不就是消滅細菌的嗎?為什麼還會滋生出「超級細菌」呢?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抗生素的抗菌機制和細菌是如何產生耐藥性的,了解了這些,你就會有答案了。

「遇強則強」的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不是一種細菌的名稱,而是泛指一類對多種抗生素藥物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它們就像超人一樣,不僅生命力頑強,戰鬥力也爆表。

來源丨網絡

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原因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天然或基因突變產生的,通過遺傳基因發生突變獲得,是一種天然耐藥的細菌;另外一種耐藥性為後天獲得的,例如通過R質粒的傳遞而獲得。

一旦產生了耐藥性,現有的抗生素藥物的治療作用就明顯下降,隨之不斷有新的抗生素被研製出來,而在大量新的抗生素的篩選下,只有那些發生變異能適應新的藥物環境的細菌才能存活下來,長此以往,天不怕地不怕的超級細菌就產生了。

超級細菌一旦產生,現有的抗生素基本拿它沒有辦法,並且其致死率是非耐藥細菌的2倍。那麼如此強大的超級細菌的形成機理是什麼呢?

答案是:耐藥基因。

細菌中的耐藥基因可以編碼出一種耐藥酶,這種酶能分解相應的抗生素,使藥物失去功效。更可怕的是,耐藥基因不僅能在一種細菌中發揮作用,還可以通過質粒在環境中傳播,使其他細菌也產生耐藥性。

來源丨百度圖片

2018年,美國疾控中心發表的數據表明,在前一年抽取的5776株的耐藥細菌中有約1/4的耐藥基因可以傳播抗藥性,此外,還在其中發現了有221個「特別罕見的耐藥性基因」。如此驚人的數字在警示著人們,超級細菌並不是一個少數群體,如果對其不加以遏制的話,這將會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龐大隱患。

那麼「超級細菌」該如何遏制呢?我們能做的就是慎重合理使用抗生素,想要做到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遵醫囑,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人們一旦生病難受的時候,最想的就是簡單快速一招制敵。發燒了頭疼嗓子疼,第一反應大多是打個抗生素針,吃點抗生素藥,第二天就藥到病除,一身輕鬆。卻沒有意識到過度用藥就是給致病菌產生耐藥性創造了大好時機。

為了不讓超級細菌肆意妄為,讓抗生素更好地治療疾病,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增強自身免疫力,不讓細菌有可乘之機。

如果生病了,千萬不要「自己做自己的醫生」,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合理用藥,才能在早日治療好病痛的同時不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其他損傷。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據外媒報導,除了病毒,「超級細菌」也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 超級細菌將威脅人類! 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都無效!
    耐藥性細菌的上升,對臨床醫生很具有挑戰性,某些感染已經抵抗幾乎所有可用的藥物。2013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評估的一份報告稱,僅在美國耐藥菌感染每年致死人數就達23000人之多。在2016年末,霍金在英國《衛報》提出的一個新「警告」,確實值得引起我們關注。也許不用外星人或隕石撞擊出手,人類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細菌」,就足以顛覆世界秩序。
  • 消炎藥≠抗生素,亂吃的人等於在培養「超級細菌」
    長期以來,百姓們對消炎藥和抗生素的界定混亂,認為「消炎藥就是抗生素」,出現感冒、流鼻涕、牙疼、頭疼、拉肚子等症狀時,想當然地會服用頭孢或阿莫西林等「消炎藥」。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久病成醫」,把頭孢類、阿奇黴素、阿莫西林等作為家中常備藥,遇到「頭疼腦熱」就開始自行服用。要知道,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首先,消炎藥≠抗生素,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藥物。
  • 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爹爹感染超級細菌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江維)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武漢的劉爹爹久咳不愈,到醫院一查,竟感染了超級細菌。5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內,劉爹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65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患有老慢支多年。他不喜歡去醫院看病,每次咳嗽不舒服,都是自己吃各種抗生素治療,且稍有好轉就停藥。
  • 抗生素耐受基因肆虐全球,人類最後的防線或許不保
    近年來,抗生素濫用、耐藥菌株一直是醫學界的熱門話題,就在上周紐奧良舉辦的美國微生物學會上,這些話題再一次被提起,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角是家畜與超級細菌。粘菌素(Colistin)被稱為抗生素界「最後一道防線」,幾乎對所有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滅殺作用。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港媒: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或可抵抗「超級細菌」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港媒稱,香港科學家聲稱,通過研發一類性能強大得足以使超級細菌失效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突破。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1月6日報導,超級細菌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並且幾乎無法治療。香港一所大學的細菌學家們稱,他們開發出了一類功能強大得足以使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包括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失效的抗生素。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
  • 湖南男子感染「超級細菌」去世;醫生呼籲:別再濫用抗生素
    最終,經過血液培養等途徑,他的身體中發現感染了一種超級細菌——鮑曼不動桿菌。在世界衛生組織 2017 年發布的 " 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的細菌清單 " 中,鮑曼不動桿菌排在 " 極為重要 " 的第一位。它是重症監護室的噩夢。有研究顯示,這種超級細菌感染患者 30 天存活率不到 70%。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美國埃默裡大學在本周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病人的報告中表示,研究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支可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致命細菌菌株,就連被視為「最後防線」的粘菌素也對其奈何不得。這種狡詐多端、危險莫測的細菌屬於一種對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簡稱CRKP,對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包括被稱為最後防線的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來自鼻腔的抗生素
    (原標題:來自鼻腔的抗生素能殺超級細菌)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一種源於南亞的新型抗藥基因,能造就幾乎打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正在向全球蔓延。上周,一位比利時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後身亡。8月13日,比利時醫療人員證實,該國一名男子在巴基斯坦出車禍接受治療時,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回到比利時後,在6月份身亡。據報導,儘管醫院給這名患者使用了藥力強大的抗生素,依然無法阻止死亡。8月19日,法國國家醫學與健康研究所說,法國一家醫院日前也發現了一名感染「超級細菌」的女性患者,她曾在印度住院進行手術治療。
  • 抗生素該不該用?這3個超級細菌感染提醒我們,要慎用
    很多人都知道,抗生素不能亂吃,不然容易吃「滑」了,讓細菌具備了抗性,下次再吃就不管用了。這是真的嗎?是的,很多抗生素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要濫用,否則會誘發「超級細菌」的出現。我們今天看4個病例,看看「藥吃滑了」的嚴重後果。
  • 超級細菌可能向全球蔓延 跨國醫療旅遊成為罪魁
    其實耐藥型的細菌並非新事物,它們一直存在並且隨著人類濫用抗生素而進化出強大耐藥性,在這場特殊博弈中,人類是超級細菌的幕後推手。病菌源頭指向印度?本來這樣一個超級殺手就夠讓人可怕的,但對於印度人來說比這個「超級細菌」更可怕的是它的名字:「新德裡金屬酶1號」。其報告一出即受到矚目,在印度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曾幾何時,細菌感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隨著青黴素在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們對抗生素過分依賴,不合理使用和濫用十分普遍,導致耐藥菌不斷滋生,成為殺不死的 「超級病菌」,繼續威脅人類健康。耐藥菌從何而來?
  • 「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一種源於南亞的新型抗藥基因,能造就幾乎打敗所有抗生素的「超級細菌」,正在向全球蔓延。8月中旬,一位比利時男子在巴基斯坦感染了這種「超級細菌」後身亡。在經歷過「非典」肆虐和「甲流」恐慌之後,人類對任何能潛在導致大規模傳染的病菌都保持著高度警惕,因此「超級細菌」迅速成為熱門話題。那麼,「超級細菌」到底是什麼?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美國專家發明了一種新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抗生素藥物——DAIAs。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 超級細菌離我們有多遠?科學家預測,2050年或有千萬人感染?
    在人類對抗病魔的漫長歷史中,抗生素的發明無疑是人類對抗病魔的勝利果實。正是有了抗生素的發現,數千萬的生命被拯救,但它並不能完全消滅病原。自它發現以來,人類濫用抗生素導致很多病原體不斷進化變異,導致某些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很多對抗生素免疫的超級細菌也不斷出現,在它面前,人類只能改變自身行為,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它。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 有望促進開發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 微生物戰爭-人類利用抗生素的歷史
    德國鄉村醫生科赫採用固體培養基成功分離出了炭疽桿菌。炭疽桿菌是人類分離的第一種病原微生物。 他首先將病畜的細菌進行分離培養,然後把純培養後的細菌注射到健康實驗動物身上,成功複製出了炭疽病,最後再從實驗動物身上分離出細菌進行純培養,這樣就找出了致病的炭疽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