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2021-01-14 cnBeta

據外媒報導,除了病毒,「超級細菌」也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醫學突破之一,通過清除以前可能致命的感染,拯救了無數生命。不幸的是,從那時起,人們就陷入了一場生物軍備競賽,因為細菌對藥物的防禦能力越來越強。而趨勢正在慢慢轉向對它們有利的方向。 研究預測,如果全球不採取措施遏制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擴散,到2050年每年喪生的人數可能將增加1000萬人。

為了尋找新的治療方法,科學家們開始重新回到舊的、被拋棄的想法。排名第一的是噬菌體療法,它使用噬菌體--只捕食細菌的微小病毒--來「獵殺」超級細菌。由於抗生素在噬菌體之後不久就被發現了,所以從來沒有進一步發展噬菌體療法的迫切需求,直到現在。

在新的研究中,來自蒙納士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始尋找一種噬菌體,它可以靶向並殺死一種名為Acinetobacter baumannii的超級細菌。這種經常在醫院裡發現的超級細菌,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打擊名單上的第一優先目標。

該團隊從廢水中發現了一種噬菌體,在實驗室培養試驗中幾乎完全消滅了Acinetobacter baumannii菌。不幸的是,這種效果是短暫的,只過了幾個小時,細菌就對噬菌體產生了抗性。但這個故事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好處:在對噬菌體產生抗藥性的過程中,細菌又變得容易受到抗生素的攻擊。

「A. baumannii 會產生一種『膠囊』,一種粘性和粘性的外層,保護它並阻止抗生素的進入,」該研究的主要作者Gordillo Altamirano說。「我們的噬菌體使用同一個『膠囊』作為它們進入的埠來感染細菌細胞。為了逃離噬菌體,A. baumannii 停止生產它的『膠囊』;而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它曾經抵抗的抗生素來打擊它。」

在測試中發現,噬菌體療法能使細菌對至少7種不同的抗生素恢復敏感,而細菌曾對這些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噬菌體療法在小鼠身上的測試中證明是有效的,這讓人們對二者在未來能夠很好地結合有希望。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上。

相關焦點

  • 薑還是老的辣:看噬菌體如何對抗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Superbacteria), 泛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又稱「多重耐藥性細菌」。抗生素的濫用,可以說是細菌進化成耐藥菌的一大推手。圖片來源:http://www.163.com/2016年霍金就在《衛報》上發出警告:「也許不用外星人或隕石撞擊出手,人類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細菌』就足以顛覆世界秩序。」從長遠來看,濫用抗生素莫過於「飲鴆止渴」。人類一手打造的超級細菌,反過頭來又毒害著人類。
  • 「撕碎」細菌細胞壁 裂解酶噬菌體輕鬆「吃掉」超級細菌
    近年來研究發現,由於新型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進化速度,部分糞腸球菌耐藥性嚴重,逐漸演變成「超級細菌」。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超級細菌」的天敵又會是誰呢?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歐陽松應教授認為,噬菌體或能做到。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美國埃默裡大學在本周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病人的報告中表示,研究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支可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致命細菌菌株,就連被視為「最後防線」的粘菌素也對其奈何不得。這種狡詐多端、危險莫測的細菌屬於一種對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簡稱CRKP,對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包括被稱為最後防線的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
  • 探究噬菌體的秘密,看看它們是如何殺死超級細菌的
    莫納什大學參與的一項合作研究最近取得了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這可能最終導致針對耐藥性細菌感染的靶向治療。耐藥性細菌感染是對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這項研究由莫納什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的副教授法斯利他們看到噬菌體在組裝其顆粒的主要成分時產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編排」:一個充滿病毒DNA的頭部和一個用於感染細菌的尾巴。「我們看到了粒子的組成部分是如何在錯綜複雜的舞蹈中相互交錯的。在分子水平上,手臂擺動並相互纏繞形成一條連續的鏈,支撐著噬菌體的頭部,」古裡巴利副教授說。這種堅硬的鏈甲為噬菌體的DNA提供了進一步的保護。
  • 王志強組揭示二甲雙胍恢復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多重耐藥細菌的敏感性
    近日,動物重要疫病與人獸共患病協同創新中心、獸醫學院王志強教授研究團隊在《先進科學》發表了題為《二甲雙胍恢復四環素類抗生素對多重耐藥細菌的敏感性》的研究論文。四環素類抗生素也是目前我國獸用抗菌藥物中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但是臨床中發現該類抗生素的耐藥性非常普遍,耐藥率甚至超過了80%。TetA介導的外排泵被報導是導致該類抗生素耐藥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臨床上極其重要的一類抗生素,恢復和延長四環素類抗生素的使用壽命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和應用價值。
  • 噬菌體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噬菌體, 是一個在中學教科書就出現過的名詞。它是病毒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 字面意思是「吃細菌的病毒」, 它對細菌的感染可導致細菌的裂解死亡。噬菌體是細菌的天敵, 這種利用噬菌體來治療細菌感染的方法被稱為「噬菌體治療」(phage-therapy或者phagotherapy)。  噬菌體治療到底是怎麼發現和發展的? 其研究現狀如何?
  • Nature綜述:噬菌體的百年研究
    摘要感染細菌的病毒(即噬菌體)約100年前被發現。從那時起,人們對噬菌體的研究改變了生命科學的基礎認知和相關研究。這一現象在1952年由Norton Zinder和Joshua Lederberg發現,Joshua Lederberg因「發現關於遺傳重組和細菌遺傳物質組織」而獲得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特異性轉導是指不精確切除後置於完整前噬菌體附近的DNA的轉移(圖2)。轉導有助於抗生素抗性和毒力基因的轉移,而抗生素暴露可促進這些過程。
  • 工程化改造的噬菌體可抑制細菌抗性
    工程化改造的噬菌體可抑制細菌抗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5 18:07:03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imothy K.
  • ...環境中發現351種新的巨大噬菌體,它們模糊了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界線
    2020年2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史丹福大學、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匹茲堡大學醫學院、中國中山大學、南非開普敦大學、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丹麥技術大學、日本原子能機構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數百種異常大的、能殺死細菌的病毒
  • 研究發現普通食物通過影響病毒來改變腸道細菌
    噬菌體 噬菌體是只攻擊細菌的病毒。在腸道內,這些病毒的數量超過了數量驚人的腸道細菌。 每個噬菌體只攻擊特定類型的細菌,這意味著它可以影響腸道細菌的水平。噬菌體需要細菌來生存,所以如果沒有細菌,噬菌體就無法生存。
  • Front Microbiol:新方法可提高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2020年8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在新加坡的研究企業新加坡-麻省理工研究與技術聯盟(SMART)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使用硫化氫(H2S)逆轉某些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的新方法。不斷增長的抗菌素耐藥性是對世界的主要威脅,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到2050年,預計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亡。
  • 每年有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芬蘭教授建議用噬菌體對付
    每年有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芬蘭教授建議用噬菌體對付 因抗生素濫用等因素導致的「超級細菌」一直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
  • 噬菌體藥物行業:超30億合作,它能否從耐藥性細菌中解救人類?
    然而,細菌在抗生素的選擇壓力下會通過突變產生耐藥性。由於傳統抗生素的多年使用,近年來,細菌耐藥日益成為全球範圍的公共健康問題。尤其是細菌間的耐藥基因傳遞導致了多重耐藥菌甚至超級細菌的出現,使人類面臨著無藥可用的不利局面,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來自西班牙赫羅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掃描了來自未經淨化的汙水、人糞便、豬糞便、淡水環境和海洋環境的病毒組,以便尋找抗生素耐藥性存在的證據。他們發現這樣的基因存在於所有分析的病毒組中,儘管它們的豐度存在差異。在人類相關的病毒組中,研究人員發現相對較少的耐藥性基因,它們中的大多數與四環素耐藥性相關聯。他們在其他的樣品中觀察到更加豐富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
  • 神奇的噬菌體——生命的暗物質
    有關噬菌體的故事是從印度恆河發現並流傳開的,有人甚至將之看作抵禦新冠病毒的救星,然而真相如何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有關噬菌體的知識。他試遍所有抗生素無效時,醫生往他體內注入噬菌體後,成功殺死體內的細菌,使他得到了康復。。。。。。。。
  • 噬菌體雞尾酒療法可有效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足潰瘍感染
    儘管新冠病毒成為了 2020 年「人人喊打」的對象,但某些類型的噬菌體仍有望發揮積極的作用。 比如弗林德斯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就想到了藉此來應對糖尿病引發的足潰瘍感染。據悉,在抗生素被濫用的大環境下,許多細菌已經演進出了相當強的抗藥性,導致某些感染患者因缺乏「終極武器」抱憾而終。研究配圖(來自: Flinders University )為了應對「超級細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然而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團隊,卻將目光瞄向了一種微小的病毒 —— 噬菌體。
  • 西瓜視頻帶你認識地球上吃細菌的病毒,外形如同外星機器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於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構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裡,都可以找到噬菌體(摘自百科)。
  • 女孩感染超級耐藥菌 醫生選擇給她注射病毒……
    感染這種細菌可導致廣泛的感染(如肺、皮膚和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和菌血症)。囊性纖維化患者經常會被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然而這些細菌往往具有抗生素耐藥性(超級細菌),因此在臨床上很難被治癒。不幸的是,伊莎貝爾被膿腫分枝桿菌感染了。由於病情發展迅速,16歲時,她接受了雙肺移植手術,但這種細菌仍然隱藏在她的體內。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大噬菌體 基因組是普通噬菌體的15倍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通過搜尋龐大的DNA資料庫來發現這些巨大的噬菌體,這些資料庫是從近30種不同的地球環境中產生的,這些DNA從早產兒和孕婦的內臟到藏族溫泉,南非生物反應器,病房,海洋,湖泊和地下深處。 他們一共鑑定出351種不同的巨型噬菌體,它們的基因組都比以單細胞細菌為食的病毒的平均基因組大四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