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2021-01-11 健康一線視頻網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圖片來源:布法羅大學

可殺死超級細菌

teixobactin作為一種天然的抗生素,是2015年1月美國科學家發現的近30年來第一種新型抗生素,其可以殺死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等多種多重耐藥性細菌,但對抗像MRSA這樣的超級細菌,需要開發合成後方能發揮效用。

而英國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的這一實驗取得成功,說明合成形式的teixobactin可以作為一種新藥的基礎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相關研究結果被發表在「藥物化學雜誌」上。

研究中,林肯團隊開發了一個合成版本的teixobactin庫,通過替換抗生素結構中特定點的關鍵胺基酸,使其更容易重新生成。在這些簡化合成版本被證明對體外(或試管實驗)超級細菌非常有效後,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的研究人員隨後使用其中一種合成版本成功治療了細菌感染的老鼠

除了清除感染之外,合成的teixobactin也將感染的嚴重程度降至最低,但是被臨床使用的抗生素莫西沙星用作對照研究的情況並非如此。

這項工作是基於林肯團隊在過去22個月內解決抗菌藥物耐藥性的開創性研究—將teixobactin轉變為可行性藥物的成功。該團隊現在將開發一個更大的簡化合成版本庫,可用於多種應用,以推動teixobactin早日成為臨床藥物目標的實現。

新抗生素開發的一次飛躍

超級細菌(superbug)泛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這類細菌對抗生素有強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殺滅的危險。由於大部分抗生素對其不起作用,超級細菌已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據預測,到2050年,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耐藥性感染。因此,在其他藥物無效的情況下,開發新的抗生素可以作為最後的手段,這是世界各地衛生保健研究人員的一個關鍵研究領域。

林肯大學藥學院新藥研發專家Ishwar Singh博士說:「將這些簡化的合成版本從試管轉化為實際案例的成功,是新抗生素開發的一次飛躍,並且使我們更加接近實現簡化teixobactins的治療潛力。」

「開發teixobactin作為人用治療性抗生素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我們大概需要六到十年的時間才能讓醫生給病人開藥,而小鼠研究成果是我們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的一步,它為改善我們體內的類似物打開了大門。」 Ishwar Singh博士進一步指出。

SERI的Lakshminarayanan Rajamani博士補充道:「我們需要先進的裝甲來對抗耐抗生素的病原體。針對細菌生存的基本機制同時又能減輕宿主炎症反應的藥物開發仍需要時間。我們的初步研究表明,改良的肽可以降低細菌的負荷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從而潛在地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資料:New Synthesized Antibiotic Capable of Killing Superbugs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港媒: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或可抵抗「超級細菌」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港媒稱,香港科學家聲稱,通過研發一類性能強大得足以使超級細菌失效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突破。全球各地的公共場所和醫療中心目前布滿了MRSA等超級細菌。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一次記者會上說,他們基於新的化學結構和一種抗菌機制所研發的這些新型小分子,將與無法對攜帶MRSA的器具進行殺菌處理的現有抗生素有所不同。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如果成功商業化,那麼那些感染了超強、高度進化的「超級細菌」的醫院患者,可以服用這種被稱為雙作用免疫抗生素(DAIAs)的靜脈注射藥物,來清除細菌感染。 「我們推斷,利用免疫系統在兩個不同的方面同時攻擊細菌,使它們很難產生耐藥性。」 「我們相信,這一創新的方案可能代表著世界對抗抗生素耐藥性的一個潛在裡程碑,在抗生素的直接殺傷能力和免疫系統的自然力量之間創造一種協同作用。」 如今,抗生素耐藥性已經成為全球最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
  • 超級細菌爆發:發現可對抗多種抗生素新型致命細菌
    美國埃默裡大學在本周發表的一篇關於美國病人的報告中表示,研究人員近日首次發現了一支可對抗多種抗生素的致命細菌菌株,就連被視為「最後防線」的粘菌素也對其奈何不得。這種狡詐多端、危險莫測的細菌屬於一種對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克雷伯氏肺炎菌,簡稱CRKP,對目前已知的所有抗生素均有抗藥性,包括被稱為最後防線的碳青黴素烯類抗生素。
  • 重金屬鎵可用於對抗「超級細菌」
    新華社華盛頓9月26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26日說,他們發現重金屬鎵有望用於開發新的抗生素,對抗綠膿桿菌這種「超級細菌」。  綠膿桿菌可導致肺部、尿路以及傷口等感染。癌症和愛滋病等患者由於自身抗感染能力受損,容易感染這種細菌。尋找新型抗生素對抗這種「超級細菌」一直是研究人員的目標。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 有望促進開發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 新型抗生素或可解決細菌耐藥性
    對於這樣的結論不免引來很大的質疑聲,但是如果該化合物通過臨床試驗,那必將成為對抗各種細菌感染的重磅武器。說了這麼多,你們有沒有對這種抗生素產生好奇心呢? 許多現有的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都是人類通過培養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而被發現的。細菌通過這些抗生素互相殘殺,爭奪資源。而這些被發現的抗生素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應的細菌都能夠在實驗室培養。
  • 殺死「超級細菌」最後一招?科學家發現新抗生素對付MRSA
    殺死感染細菌看起來沒有止境,科學家必須跟上細菌耐藥性的步伐,研製出可以再次殺死「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不過,細菌還可以通過另一條路徑「無視」抗生素:一些細菌進入代謝不活躍或者休眠狀態,從而成為持留菌(persister cells),這種狀態下的細菌生長緩慢或者直接停滯生長。而一些測試抗生素抑制細菌生長能力的實驗已明確顯示,大多數抗生素在治療停滯生長的持留菌時根本無效。
  • 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正在培養強大的「超級細菌」……
    然而,面對抗生素超強的殺傷力,細菌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想方設法地「躲避」或者「抗擊」抗生素的「追殺」。那麼如此強大的抗生素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應用於疾病治療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抗生素的「前世今生」,以及它在消滅細菌的「戰場」上是如何與細菌激烈對抗的。青黴素:一次幸運的過失在古裝影視劇經常看到「風寒」這種疾病。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換句話說,雖然目前有可能有更多細菌在對抗傳統抗生素,但我們的鼻子裡面還能發現更多與Lugdunin並肩作戰的東西。專家們警告稱MRSA最終會戰勝Lugdunin,畢竟它們已經在人體內戰鬥了很長時間。因此我們需要爭分奪秒,搶在超級細菌之前贏得戰鬥。
  • 科學家開發出超級抗生素,威力可增強25000倍
    通過對現有抗生素的化學結構進行修飾,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了超級抗生素。該超級抗生素不僅具有三重機制可以殺死致命細菌,而且還能抑制細菌變異產生抗藥性。萬古黴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經常被用來治療所有抗生素都無效的嚴重感染。
  • 薑還是老的辣:看噬菌體如何對抗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Superbacteria), 泛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又稱「多重耐藥性細菌」。抗生素的濫用,可以說是細菌進化成耐藥菌的一大推手。圖片來源:http://www.163.com/2016年霍金就在《衛報》上發出警告:「也許不用外星人或隕石撞擊出手,人類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細菌』就足以顛覆世界秩序。」從長遠來看,濫用抗生素莫過於「飲鴆止渴」。人類一手打造的超級細菌,反過頭來又毒害著人類。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超級細菌MRSA對傳統抗生素均具有耐藥性,而這項研究有望促進開發有效且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
  • 盤點:對抗多重耐藥的10款新型抗生素
    隨著全球各地越來越多的病原菌對現有藥物產生耐藥性,目前已有多款新型抗生素進入長期以來停滯不前的抗生素研發管線,這些新型抗生素為全球的患者帶來了希望。其中,美羅培南是一種廣譜強效的β內醯胺類抗生素,屬於碳青黴烯抗生素分類下,通過共價鍵與參與細胞壁合成的青黴素結合蛋白(PBP)結合,從而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起到抑菌作用,同時也能非常容易地穿透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而達到其作用靶點PBP。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這可能很快使我們擁有的最好的藥物對感染起不到作用。如今,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現有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此來消除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為了防止這種噩夢的發生,研究人員對現有的藥物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扭轉這種趨勢。研究小組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金諾芬可以恢復兩種「最後的」抗生素--它們正在逐漸失效--的殺菌功能。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是一種用於治療感染的抗生素,這種感染基本上對我們人類的武器庫中的其他所有東西都具有耐藥性。同時,粘菌素由於其嚴重的副作用被認為是最後的手段。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如今,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現有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此來消除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但不幸的是,幾十年的過度使用使得這種藥物擁有了極強的耐藥性。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來自鼻腔的抗生素
    (原標題:來自鼻腔的抗生素能殺超級細菌)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革命性新化合物:能對抗耐抗生素細菌
    據外媒報導,抗生素雖然很好,但也有嚴重的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已經對許多最常用的抗生素產生了抵抗力從而形成了科學家所說的「超級細菌」。這些耐抗生素細菌造成了嚴重威脅,因為它們有能力猖獗並有可能迅速傳播。
  • 麻省理工科學家用AI發現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抗超級細菌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利用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從 1.07 億個分子中篩選出了一種廣譜抗生素,可抗結核菌在內的超級細菌。此前 AI 曾經用來輔助發現抗生素,而這次則是 AI 在沒有任何人為條件的前提下,從頭發現的新分子。2 月 20 日,這項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合成生物學家吉姆 · 柯林斯(James Collins)領銜的研究,發表在《細胞》雜誌(cell)上。
  • 師法自然:取經蟬翼、蜻蜓翅膀,成功開發對抗超級細菌新方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全球每年死於耐藥超級菌的患者超過70萬。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是對全球衛生的最大威脅之一,對感染的常規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受到蟬翼與蜻蜓翅膀的啟發,通過納米尺度的拉伸、切片或撕裂來消滅細菌,科學家們成功開發了對抗超級菌的新方法。 蟬翼與蜻蜓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