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受基因肆虐全球,人類最後的防線或許不保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近年來,抗生素濫用、耐藥菌株一直是醫學界的熱門話題,就在上周紐奧良舉辦的美國微生物學會上,這些話題再一次被提起,不同的是,這次的主角是家畜與超級細菌。

粘菌素(Colistin)被稱為抗生素界「最後一道防線」,幾乎對所有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滅殺作用。早在上世紀50年代,粘菌素就開始使用,由於其對腎臟的毒害作用而被叫停,但在農業養殖業中仍被廣泛應用,中國就是最大使用國之一。

圖丨粘菌素

抗生素「培養」出超級細菌

但人類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似乎就要輕鬆地被一個基因瓦解了。2015年11月,我國首次報導在牲畜和人身上發現粘菌素耐受基因mcr-1,其存在於以質粒介導的細菌中,由於可以通過接合作用在不同細菌間跳躍傳遞而引起公共健康專家的重視,在全球引發熱議。隨後耐受基因mcr-1在歐洲、加拿大、美國相繼被發現,大有傳播全球的趨勢。

圖丨細菌接合作用

此次的會議上,來自中山大學的科研團隊發現含有耐受基因mcr-1的大腸桿菌菌株中,10%的菌株同時表現出對其他抗生素的耐受性,其中一個菌株甚至對另一種「最後防線」抗生素---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

其他科學家在來自巴西的家禽樣品中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對其他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大腸桿菌菌株中,60%含有耐受基因mcr-1。

mcr-1不僅存在於不同的質粒中,同時也存在在不同的細菌中,它似乎特別擅長跳躍傳播。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這意味著如果某人吃了未做熟的肉或與家畜接觸,很可能就會通過腸道微生物獲取這部分耐藥基因。

耐受基因mcr-1的出現並不是偶然,反而可以說是人類通過抗生素做出的「精心篩選」。mcr-1在自然的進化中一直不溫不火,是人類的推波助瀾使其大有燎原之勢。

抗生素,究竟是毒藥還是靈藥?

早在1929年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並將其在二戰中使用,拯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隨後大量的抗生素被發現和使用,但過度的使用似乎已偏離了最初的目的。

抗生素拯救生命的同時也完成了對耐藥菌株的篩選,人類似乎用智慧澆灌出惡魔之花,超級細菌的出現成為更大的噩夢。

圖丨亞歷山大-弗萊明(1881-1955)

人類意識到濫用抗生素的弊端,因此將部分抗生素束之高閣,幻想著做最後的盾牌,但現實一次次打破僥倖---家畜使用也不可以!

人類從來都沒想過放棄,發現新的抗生素、化學結構修飾,這似乎成了人類和進化史的拉鋸戰,萬古黴素3.0---這種2.5萬倍威力的超級抗生素就是人類努力的答案,但是這次,對革蘭氏陰性菌,它也束手無策。

因噎廢食,還是飲鴆止渴?

隨著抗生素近百年的使用,它早就不是冰冷的名字,無數的醫療技術手段都是基於抗生素的保駕護航才得以實踐,在外科手術中更是必不可少。

是不接受治療感染而死還是因為耐藥性被超級細菌感染而死?這對人類來說真是一道殘忍的選擇題,但我們註定要在恐懼中徘徊前進,在新的超級細菌之後發現更強大的超級抗生素,與命運掰著手腕卻又不得不攜手前進。

但不可忽略的是,雖然目前對於不同抗生素的耐受基因存在於不同的質粒上,但正如最初那個耐藥基因的出現,更多的抗生素的使用也許就會使同一個質粒上多個耐藥基因篩選完成,多抗生素耐性的超級細菌的出現也許只是時間問題。

這似乎是人類身上的詛咒,不知最終是否會被打破,但留給人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相關焦點

  • 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科學家確定產生耐藥性的基因
    自2015年在中國首次報導以來,MCR-1基因已在世界各地的人和動物中被發現。它能產生對粘菌素的耐藥性,粘菌素是用於治療對所有其他抗生素具有抗性的細菌感染的最後手段,被視為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研究人員調查了葡萄牙人和寵物糞便中對粘菌素的耐藥性。
  • 人類最後一道防線或將打破——解讀抗生素濫用形勢
    1.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2015年11月19日,來自中國、英國和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在期刊《柳葉刀·傳染病》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抗藥性——多粘菌素抗藥性。由於抗菌能力最強,多粘菌素被視為抗生素中「最後一道防線」。這種抗藥性還在肉用動物和人類中同時存在,可能是因為該藥的農業使用。這種抗藥性可在細菌之間輕易地轉移,而且可能已經蔓延至多個國家。多粘菌素耐藥性出現,讓人類的最後一道防線岌岌可危。
  • 濫用抗生素,使「最後一道防線」即將突破?
    11月19日,來自中國、英國和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者在期刊《柳葉刀·傳染病》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抗藥性,面對的是最後的防線之一:多粘菌素——而且這種抗藥性還在肉用動物和人類中同時存在,可能是因為該藥的農業使用。這種抗藥性可在細菌之間輕易地轉移,而且可能已經蔓延至多個國家。這是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 科學家稱在美國發現能「對抗」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的沙門氏菌
    據外媒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已經宣布,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美國發現了能「對抗」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的沙門氏菌的證據。證據以mcr-3.1基因的形式出現,沙門氏菌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雖然該基因已在亞洲鑑定,但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次在美國患者的樣本中發現。
  • 北京空氣平均含耐藥性基因64.4種 或使人類陷入絕境
    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Joakim Larsson)團隊,近日在《微生物》雜誌發表論文指出,北京空氣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種類,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種。最令人震驚的是,在北京的空氣中發現了針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基因。
  • Sci Rep:探秘細菌如何對「最後一道防線」抗生素產生耐受性?
    ,粘菌素是一種終極抗生素,用於治療那些對其它療法沒有反應的致死性細菌感染疾病。去年研究人員就通過聯合研究鑑別出對粘菌素具有耐藥性的mcr-1基因,而且該基因還能夠在細菌不同世代間遺傳,從而使得耐藥性在細菌群體中擴散。
  • Nature:粘菌素耐藥基因將終結抗生素歷史?非也!
    :粘菌素耐藥基因(MCR-1基因)。這種抗藥性可通過質粒,在細菌之間輕易地轉移,目前在丹麥、 荷蘭、法國及泰國均已檢出該耐藥基因。粘菌素,屬於多粘菌素類抗生素,由於具有腎毒性,其臨床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目前主要在農業中廣泛使用。據統計,中國每年農業畜牧生產中大約消耗12000噸粘菌素。因此長期以來,相較於其他抗生素耐藥性進展而言,粘菌素臨床耐藥性發展緩慢,主要表現為以土壤細菌耐藥情況為主。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這可能很快使我們擁有的最好的藥物對感染起不到作用。如今,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現有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此來消除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抗生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但不幸的是,幾十年的過度使用使得這種藥物擁有了極強的耐藥性。
  • 研究:抗風溼藥物可增強人類對抗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日益嚴重的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這可能很快使我們擁有的最好的藥物對感染起不到作用。如今,中國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現有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物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此來消除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研究小組發現,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藥物金諾芬可以恢復兩種「最後的」抗生素--它們正在逐漸失效--的殺菌功能。
  • 抗生素耐藥性已從動物蔓延至人類 | 慢速英語
    抗生素耐藥性從動物擴散到人類的速度之快讓科學家感到震驚。New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genetic changes in pathogens affect people and animals around the world in just a few years.
  • 促進腸球菌獨特生物學和內在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
    為了鑑定賦予這種獨特屬性的基因,Michael團隊使用 Tn-seq 技術全面探索糞便腸球菌菌株MMH594的基因組,尋找對於在含營養的培養基中生長且具有低水平抗生素攻擊作用的重要基因。正如預期的那樣,與其他細菌共享的用於DNA複製,表達和中樞代謝的基因的大核心不耐受轉座子破壞。
  • 文獻解讀|瘤胃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鑑定
    ,人們對反芻動物胃腸道細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 ARGs)流行情況還不甚了解。總之,我們對反芻動物瘤胃的關鍵微生物進行了抗生素抗性研究,揭示可移動遺傳元件対瘤胃微生物耐藥方面起到的潛在功能,為人類和動物的健康提供了應用依據。 二、實驗設計1.
  • 超級細菌將威脅人類! 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都無效!
    抗生素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大福音,不僅大大降低了細菌的感染率,還使化療、器官移植這些醫療手術得以順利進行。由於抗生素在臨床的應用,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年。不過,抗生素的發現,並沒有使人類在抗菌路上一勞永逸。反而是使人類與細菌的另一場拉鋸戰正式拉開帷幕。
  • VOA慢速英語(翻譯+字幕+講解):抗生素耐藥性已從動物傳播至人類
    抗生素耐藥性從動物傳播至人類的速度之快,讓科學家感到震驚。New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genetic changes in pathogens affect people and animals around the world in just a few years.  新的研究表明,在短短幾年內,病原體的基因變化會影響全球的人類和動物。
  • 抗生素:天使or魔鬼?一個極具分裂的人類「發明」之殤
    大部分人都應該知道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抗生素是青黴素。如果說青黴素髮明以前,人類與細菌鬥爭的武器是棍棒的話,那麼青黴素絕對是開啟了人類與細菌鬥爭武器的槍炮化,這是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基於此發現,弗萊明小哥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分離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抗生素的發明是不是很巧合也很偶然呢?我只能說是也不是。說是是因為青黴素的發現是因為弗萊明一次試驗失誤,說不是是因為弗萊明小哥不同尋常的洞察力和不同於常人的思維方式。理所當然:抗生素研發大爆發,各種抗生素的出現20世紀上半葉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的浩劫時間。
  • 微生物戰爭-人類利用抗生素的歷史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人類對抗細菌的武器:抗生素。炭疽桿菌是人類分離的第一種病原微生物。 他首先將病畜的細菌進行分離培養,然後把純培養後的細菌注射到健康實驗動物身上,成功複製出了炭疽病,最後再從實驗動物身上分離出細菌進行純培養,這樣就找出了致病的炭疽桿菌。
  • 新抗生素藥效提高2.5萬倍
    科學反擊戰隨著越來越多的病原體產生了耐藥性,關於後抗生素時代的討論越來越多。當抗生素無法控制或抑制細菌的生長時,我們就稱細菌產生了耐藥性。產生耐藥性的細菌即使在達到治療級別的抗生素環境中也能增殖,隨著增殖它們會變得越來越危險,還會將耐藥性傳遞給後代。細菌耐藥性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比較遠的問題,但是近年來,這個問題已變得相當尖銳了。
  • 對話海歸吳洪流:在抗擊「超級細菌」的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這種新型細菌不會傳染,但是由於它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免疫」,因而死亡率很高。此時,被稱為殺滅耐藥菌「最後一道防線」的萬古黴素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並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  人類能否戰勝「超級細菌」,萬古黴素是否能堅守「防線」?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網專訪了人工合成萬古黴素的留美博士吳洪流,他從抗生素研製的角度解答了公眾疑慮,也講述了自己回國創業的經歷和人生感悟。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會有鬥爭,人類自誕生起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向惡的,就是嚮往權利,貪婪是人類難以克服的難題,也是導致戰亂的關鍵因素,國與國之間會因為資源的不平衡、領土的爭奪產生矛盾,只要這種矛盾不能靠協商談判解決就會產生兵器的碰撞,在戰爭中好的防禦體系對戰況有很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能夠決定戰局,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在武器裝備精良的今天,軍事防線在每個戰場上都會出現
  • 改變機體腸道微生物組真能逆轉乳糖不耐受?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童年以後,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人群都會失去消化牛奶的能力,正如我們所知,斷奶後100%的非人類哺乳動物也會失去這種能力,進入成年期,持續消化乳糖(牛奶中的主要糖類)的能力是一種生物學異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