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離我們有多遠?科學家預測,2050年或有千萬人感染?

2021-01-13 騰訊網

在人類對抗病魔的漫長歷史中,抗生素的發明無疑是人類對抗病魔的勝利果實。正是有了抗生素的發現,數千萬的生命被拯救,但它並不能完全消滅病原。自它發現以來,人類濫用抗生素導致很多病原體不斷進化變異,導致某些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很多對抗生素免疫的超級細菌也不斷出現,在它面前,人類只能改變自身行為,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它。

最近科學家對全球的低收入國家中的兒童進行了數據分析,他們發現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與沒有接種疫苗的孩子們相比,接種了輪狀病毒疫苗的孩子,抗生素感染率降低了8.1%。因此,科學家猜測,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以預防抗生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使細菌正在加速的演變,科學家提取了2000年至2015年,人類對抗生素的使用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推測出了2050年人類對抗生素使用狀況的形勢,結果並不樂觀。

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從2000年到2015年,全球使用抗生素的範圍正在大幅度提升,它的消耗率也增大了39%,而這種現象在很多低收入國家中非常顯著。科學家預測,如果人類還研發不出新的抗生素,到了2050年,全球將會有超過1000萬的人類因為感染而死亡。

雖然這些數據在很多中低收入國家中尤其明顯,但是我國的情況也不能忽視。我國不僅生產了大量的抗生素,同時也是使用抗生素的大國之一,根據數據來看我國濫用抗生素的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在2013年的時候,我國使用抗生素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西方國家,人均使用量是歐美國家的5倍之多。

其實抗生素的使用不僅是在人類身上,曾經在很多畜牧業中也經常使用它來保護家禽的生命安全,但由於抗生素的耐藥性已經越來越嚴重,科學家發現從近20年來,很多家庭都對抗生素有了耐藥性。比如大腸桿菌,沙門菌等,一旦人類吃了這些家禽的肉,那麼這些細菌就會轉移到人體內,造成傳染病,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可以說,超級細菌已經是威脅全球的一大通病了,世界衛生組織也曾發出過警告。由於我們還沒有研製出新型的抗生素,因此只能做好預警。who曾經列舉了世界上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細菌」,我們必須要從個人的衛生習慣上開始改變,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傷害。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擔憂:「超級細菌」開始入侵
    據報導,近日,在西班牙的《改革十六》雜誌上,一篇文章令人感到擔憂,根據研究,有科學家指出,在2025年左右,可能 很多常見的抗生素,都會對「超級細菌」無效了,這意味著,人類或許會因為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而陷入到新一輪的全球性危機之中。
  • 雞身上的超級細菌,真的會傳染給人嗎?
    2017年末,四川一男孩感染超級細菌,病情危重;2018年,杭州女大學生感染超級細菌,另外還有浙江老農因感染超級細菌死亡等案例。有國際機構預測,如果不去改變,沒法控制耐藥菌的蔓延,到2050年全球因耐藥菌死亡的人數將達1000萬左右。超級細菌的出現與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有關係。
  • 養殖場的超級細菌,真的可以傳染給人嗎?
    |· 本文來自「我是科學家」·|「改變刻不容緩。我們很快就沒有可用的抗生素了!」——2018年WHO「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主題語。就在今年,有杭州女大學生感染超級細菌的報導[2],以及浙江老農因感染超級細菌死亡等案例[3]……隨著超級細菌的威脅不斷加強,自2015年以來,每年11月的第三周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World Antibiotic Awareness Week)。
  • 對付超級細菌感染有解了?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化合成分能殺死綠膿桿菌
    對付超級細菌感染有解了?這種頑強的細菌和真菌每年使280多萬人患病,並導致美國3.5萬多人死亡。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小組發現,由辛辛那提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混合成分(酸化的亞硝酸鹽和乙二胺四乙酸),稱為AB569,可以殺死一種細菌(銅綠假單胞菌,又稱綠膿桿菌),這是一種表現出多藥耐藥性和毒力的最嚴重的病原體。他們的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在線學術期刊上。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老太感染超級細菌病亡 CRE病菌是什麼?全耐藥性
    她體內的「超級細菌」感染於印度,她曾在印度生活過一段時間,因為大腿骨折引發大腿骨、臀部感染,多次在印度的醫院就醫。  2016年8月,這名患者在美國被確診患有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她所感染的細菌對美國現有的26種抗生素全部產生耐藥性。在被診斷為「超級細菌」感染者後,這名患者隨後被隔離。
  • 超級恐怖細菌!三秒鐘就能殺一個人
    據外媒報導,英國一份權威醫學報告指出,如果全世界再不注意抗生素濫用問題,到2050年將會誕生超級細菌,每三秒鐘就會導致一名病人死亡。一些科學家警告,如果再不解決抗生素濫用問題,人類可能會出現沒有可用抗生素的狀況。    據估計,全球每年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強的超級細菌感染。BBC記者指出,人類社會在這場對抗超級細菌的戰役中表現不佳,超級細菌的危害被認為「不亞於恐怖主義」。    在這份權威醫學報告中,科學家建議人們提高對抗藥性感染風險的認識。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雖然《柳葉刀》報告遭質疑,但不爭的事實是,這種「超級細菌」已在多個國家蔓延開來。目前全球至少有170人被感染,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法國等國都出現了疑似感染病例,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也表示,在去年10月發現過一例感染病例。
  • 福音:終於能檢測血液中的細菌了!每年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微型設備,可以快速檢測血液中的有害細菌,使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能夠精確定位潛在致命感染的原因,並用藥物對抗它們。由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科學家的這項羅格斯大學合著研究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期刊上。
  • 離全面零碳還有多遠?人大代表:2050年或實現零碳目標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離全面零碳還有多遠?人大代表們這樣說我國關於碳排放的減排規劃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多位兩會代表表示,對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50%以上感到樂觀,其中更有代表展望2050年我國可以實現零碳目標。
  • 人類意識被細菌控制?人體內有一千種細菌組成,人類正為細菌打工
    然而在現實中,我們每個人的其實都是由「細菌加工廠」組合而成,我們的身體內存在上千種細菌,這些細菌長期在我們體內安營紮寨,不斷繁衍,在人類體內細菌保持和平友好共處的原則種,其實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有一部分是靠著細菌維持的,從某一種程度來說細菌對我們人類是有益處的。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據外媒報導,除了病毒,「超級細菌」也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 科學家推測:地球氣候在2050年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人類面臨考驗
    這一系列的現象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地球的生態正在發生著變化,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霍金曾經有四個預言,其中一個預言就是2050年的地球生態環境會發生劇變,人類將面臨重大的考驗。可能很多人覺得,霍金的預言不可能成為現實,可是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即將面臨一場異常劇烈的轉變,到2050年,世界上3/4的城市將經歷氣候大「變革」。在此情況下,還會有超過20%的城市將經歷地球上從未有過的天氣模式。科學家之所以發出這樣的研究結果,並不完全是預言,而是通過對地球生態的大量研究和檢測得出的一個可能結論。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截至9月底,全國報告存活感染者85.0萬,死亡26.2萬例;新發感染者每年超過8萬例。按照現在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水平,愛滋病患者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但是這種治療方法非常昂貴,而且也不是長遠之計。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
  • 澳大利亞維州確認2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維州健康機構今日證實,自2012年以來,致命超級細菌--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CRE)已造成維州18人死亡,近60例感染病例,衛生部門警告需對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採取防控措施。
  • 科學家:2050年將有重大突破!
    自從人類看到了宇宙的無限廣闊,便開始了對宇宙速度永無止境的追求,想想看離我們最遠的探測器美國旅行者1號,都已經在宇宙中飛行了41年,也沒有飛出太陽系,但是如果我們再看一下它的速度,我們一定會大吃一驚,41年的航程折算下來達到了每小時60000公裡,這可比地球上任何速度都要快,但是如果把這速度用到太空
  • 抗藥幽門螺桿菌成全球超級細菌,一種植物是解決此危機的希望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了使用薑黃來挫敗一種常見抗藥性細菌的有趣方法。 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對我們的健康構成重大威脅。全球約有24-79%的人口感染了幽門螺桿菌(H. pylori)。 像其他細菌一樣,幽門螺桿菌對使用抗生素的傳統治療方法的抵抗力越來越強。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發現了盤尼西林(青黴素),徹底改變了細菌感染的治療方法,而自那時起科學家們就開始不斷尋找新型抗生素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感染以及抗生素耐藥性的上升問題,然而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十分困難,過去40年裡只有兩類新型抗生素上市;儘管如此,科學家們依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在開發新型抗生素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多項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的重磅級研究,分享給各位!
  • 2050年北極冰層融化,有生之年再一次見證歷史?
    近期NASA科學家表示,「北極的冰快要消失了」!北極目前是而且仍將是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多的地區之一,因為它揭示了氣候危機對地球影響的許多秘密。但不幸的是,自從俄羅斯人亞歷山大·庫茲涅佐夫1948年首次抵達北極點以來,這片冰冷且荒涼的風景已成為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其粗獷的冰蓋已不斷退縮,留下曾經覆蓋巨型冰川的海灘。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
    英國《自然》雜誌28日發表的一篇微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殺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超級細菌MRSA對傳統抗生素均具有耐藥性,而這項研究有望促進開發有效且臨床適用的新型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