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超級細菌」創新型抗生素獲批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中國科技網北京5月27日電(實習記者於紫月)「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我國社區環境和醫院環境中,由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幾年持續增多,特別是對於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包括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在內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吳琨表示。

27日,輝瑞公司宣布,新型抗生素思福妥 ZAVICEFTA (注射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鈉2.5g)已於今年5月21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將積極助力醫生解決耐藥革蘭陰性菌感染引起的臨床治療需求未滿足問題,挽救患者生命。

目前,我國革蘭陰性菌耐藥形勢嚴峻,CRE增長趨勢尤為迅速。根據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監測結果,肺炎克雷伯菌對常見的碳青黴烯類藥物的耐藥率從2005年的2.9%左右飆升至2018年的28.6%,耐藥率上升幅度高達8倍。當前可用於治療CRE感染的藥物極為有限,患者死亡率高。研究顯示, CRE引起的各種感染的粗死亡率為30%-44%。

與此同時,治療選擇有限的多重耐藥菌、廣泛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導致患者的病程延長、住院時間延長和死亡風險更高,疾病負擔嚴重。如今臨床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藥物突破治療困境,解決目前日益突出的耐藥挑戰。

據悉,思福妥 為新型酶抑制劑複合製劑,可以治療耐藥革蘭陰性菌,包括CRE、多重耐藥銅綠假單孢菌、產超廣譜 -內醯胺酶細菌等引起的感染。

2015年,思福妥在美國被授予合格的新型抗生素資格並獲得批准,2016年在歐盟獲得批准。截至目前,該藥物已在全球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在中國,基於臨床迫切的需求,思福妥被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列為優先審評品種。吳琨表示,特別感謝中國政府為解決臨床亟需用藥推出的各項重大舉措。

來源:中國科技網

相關焦點

  • 應對多重耐藥菌,輝瑞突破性抗生素思福妥在中國獲批
    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吳琨表示: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在我國,社區環境和醫院環境中由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幾年持續增多,特別是對於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包括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在內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美國專家發明了一種新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抗生素藥物——DAIAs。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反應,甚至可以殺死最具化學抗性的「超級細菌」,他們稱這是「潛在的裡程碑」。
  • 面對超級細菌 單抗成為後抗生素時代利器
    曾幾何時,細菌感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隨著青黴素在20世紀上半葉被發現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細菌感染導致的死亡率,為全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們對抗生素過分依賴,不合理使用和濫用十分普遍,導致耐藥菌不斷滋生,成為殺不死的 「超級病菌」,繼續威脅人類健康。耐藥菌從何而來?
  • 拯救無數人的抗生素,正在培養強大的「超級細菌」……
    來源丨網絡抗生素不就是消滅細菌的嗎?為什麼還會滋生出「超級細菌」呢?接下來讓我們看看抗生素的抗菌機制和細菌是如何產生耐藥性的,了解了這些,你就會有答案了。「遇強則強」的超級細菌「超級細菌」不是一種細菌的名稱,而是泛指一類對多種抗生素藥物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它們就像超人一樣,不僅生命力頑強,戰鬥力也爆表。
  • 【 創新前沿】《美國化學會志》報導我校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臨床上各類強致病菌已具有多重耐藥性,並易在醫療器械表面和宿主體內形成頑固、難以破壞的生物被膜,從而嚴重威脅住院病患的生命健康。
  • 這種新型合成抗生素 可對抗「超級細菌」
    臨床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並加速了超級細菌的蔓延,使針對超級細菌的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顯得迫在眉睫。近日,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合成的teixobactin藥物並成功治療了小鼠的細菌感染,推動了將teixobactin藥物作為臨床抗超級細菌藥物的進程。
  • 什麼是超級細菌?浙江省科技館《超級細菌》展給你答案
    人類與細菌的戰鬥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日前,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研發的《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中國巡展在浙江省科技館拉開帷幕。據悉,《超級細菌:為我們的生命而戰》內容分為三部分:微觀部分、人類部分和全球部分,共18個故事,探索了全社會正如何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帶來的巨大挑戰、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和那些與超級細菌戰鬥的個人的故事。
  • 漲知識丨麥當勞為何停用「抗生素雞」?事關超級細菌防治
    抗生素吃到體內之後,或者說治病時候用到體內,會把體內的有益菌有害菌都殺死。「抗生素雞」是指餵養禽類醫療類抗生素飼料的禽類,以促進食用動物生長和預防農場動物疾病。資料顯示,在美國,因濫用禽類抗生素導致耐抗生素超級細菌感染的增加,每年至少有23000名美國人因此而死亡,這也會對全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
  • 超級細菌MRSA有了剋星:來自鼻腔的抗生素
    (原標題:來自鼻腔的抗生素能殺超級細菌)
  • 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爹爹感染超級細菌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江維)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武漢的劉爹爹久咳不愈,到醫院一查,竟感染了超級細菌。5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內,劉爹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65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患有老慢支多年。他不喜歡去醫院看病,每次咳嗽不舒服,都是自己吃各種抗生素治療,且稍有好轉就停藥。
  • 超級細菌將威脅人類! 濃度1000倍的抗生素都無效!
    耐藥性細菌的上升,對臨床醫生很具有挑戰性,某些感染已經抵抗幾乎所有可用的藥物。2013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評估的一份報告稱,僅在美國耐藥菌感染每年致死人數就達23000人之多。在2016年末,霍金在英國《衛報》提出的一個新「警告」,確實值得引起我們關注。也許不用外星人或隕石撞擊出手,人類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超級細菌」,就足以顛覆世界秩序。
  • 研究發現噬菌體病毒可使超級細菌恢復對抗生素的敏感性
    據外媒報導,除了病毒,「超級細菌」也已經引起了全球關注。這些狡猾的細菌正在快速進化對抗生素的抗藥性,這意味著一些最好的藥物可能很快就會無法發揮效用。現在,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繞過這些所謂的「超級細菌」的抗藥性的方法--用捕食性病毒分散它們的注意力。
  • 消炎藥≠抗生素,亂吃的人等於在培養「超級細菌」
    長期以來,百姓們對消炎藥和抗生素的界定混亂,認為「消炎藥就是抗生素」,出現感冒、流鼻涕、牙疼、頭疼、拉肚子等症狀時,想當然地會服用頭孢或阿莫西林等「消炎藥」。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久病成醫」,把頭孢類、阿奇黴素、阿莫西林等作為家中常備藥,遇到「頭疼腦熱」就開始自行服用。要知道,這種做法是極其錯誤的。首先,消炎藥≠抗生素,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藥物。
  • 阻擊超級細菌 我科學家從抗菌肽找到思路
    近年來,由於廣譜抗生素、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或濫用,各種耐藥性細菌或真菌隨之大量湧現,每年全球有近100萬人死於無法用普通抗生素治療的細菌感染;同時,由於新型抗菌藥物研發能力不足,各種細菌本身耐藥基因可橫向傳播,使現有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大大降低, 人類有可能面臨無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威脅。
  • 耐藥菌引起的感染不斷增加 輝瑞公司新型抗生素國內獲批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5月27日,輝瑞公司宣布,新型抗生素思福妥ZAVICEFTA(注射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鈉2.5g),於近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複雜性腹腔內感染(cIAI)、醫院獲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在治療方案選擇有限的成人患者中治療由下列對本品敏感的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
  • 超級耐藥菌來勢洶洶 深圳這支"孔雀團隊"準備消滅它們!
    不過,由於細菌對抗生素產生了抗藥性,後者不再是「萬能神藥」。針對這一難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籌)組建了一支人工改造噬菌體治療超級耐藥菌研發團隊,該團隊最近剛獲批深圳市「孔雀團隊」,計劃在未來5年裡致力於研究細菌的耐菌機制和對應的噬菌體藥劑開發,深圳市政府將給予2000萬元經費資助。
  • 港媒:香港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抗生素 或可抵抗「超級細菌」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港媒稱,香港科學家聲稱,通過研發一類性能強大得足以使超級細菌失效的新型抗生素,他們取得了一項重大的醫學突破。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1月6日報導,超級細菌已經在世界各地傳播,並且幾乎無法治療。香港一所大學的細菌學家們稱,他們開發出了一類功能強大得足以使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包括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失效的抗生素。
  • 【JACS】華東理工: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湖南男子感染「超級細菌」去世;醫生呼籲:別再濫用抗生素
    最終,經過血液培養等途徑,他的身體中發現感染了一種超級細菌——鮑曼不動桿菌。在世界衛生組織 2017 年發布的 " 迫切需要新型抗生素的細菌清單 " 中,鮑曼不動桿菌排在 " 極為重要 " 的第一位。它是重症監護室的噩夢。有研究顯示,這種超級細菌感染患者 30 天存活率不到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