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只能靠抗生素?—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呼吸道感染只能靠抗生素?
新方法使繼發性細菌感染診療更精準

 

■本報見習記者 丁寧寧 通訊員 嚴偲偲

流感之所以死亡率高,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伴隨的繼發性細菌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在全球造成大量患者死亡,其中,病毒感染後繼發性細菌感染尤其危險。」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亮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

為幫助醫生更為精準地進行呼吸道感染診療,李亮團隊在發現肺部組織破壞的重要標誌物的基礎上,研發了新型診斷治療方法,相關診療產品有望在3年內進入產業化測試和開發。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微生物領域著名國際期刊mBio。

是否急需抗生素?這種蛋白告訴你

「繼發性細菌感染往往抓住人體抵抗力低下的時機入侵,造成肺部組織破壞,帶來炎症、水腫等多方面的問題。」李亮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抗生素是應對細菌感染的基本治療藥物,然而,濫用抗生素也會產生肝腎損傷等副作用,同時催生耐藥細菌。因此,準確判斷肺部破壞程度,為醫生提供藥物使用及輔助診斷標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正常人的肺泡內是空氣,細胞之間連接緊密,能防止體液進入肺泡。」李亮說,「而在感染的病人中,這個連接會被破壞,體液將進入肺泡腔,導致內部窒息,就像人在遊泳時溺水。」

經過大量研究後,李亮團隊發現了肺部組織破壞的重要標誌物——宿主蛋白ANGPTL4。

「這個蛋白相當於一把鑰匙,將細胞間的連接打開了。」李亮說。實驗證明,肺部感染患者的此蛋白含量會增加10倍以上,以該蛋白作為客觀量化指標,將為醫生提供全新的、更精準的輔助診斷方法。

抗生素抗體聯合「作戰」

找到宿主蛋白標誌物僅僅幫助了疾病的精準診斷,傳統抗生素治療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是超級耐藥菌。

隨著臨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增多,細菌耐藥形勢也日趨嚴峻。以2009年的H1N1流感為例,儘管抗生素得到了廣泛應用,繼發性細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仍佔到了55%。

「除了耐藥性問題外,既往研究發現抗生素還存在一定免疫抑制的副作用,且無法對肺部組織本身起到直接的保護和修復作用。」李亮表示。

團隊在發現破壞肺部的上述關鍵蛋白後,又針對該蛋白設計了相應的抗體療法。據小鼠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抗體結合抗生素的新型療法,將細菌性肺部感染的存活率提升了80%。 「使用單克隆抗體聯合抗生素治療後發現,不僅治療效果較傳統單一抗生素更好,同時還能減少肺部水腫、保護肺部組織、激活免疫細胞。」

已完成抗體人源化改造

在未來用於人體的治療上,李亮表示,通過打針注射結合藥物吸入的方式,既可將藥物直接輸入肺部,又可保障較高的用藥安全性。

據了解,該項研究目前已完成抗體人源化改造,下一步將進入實際測試階段,使治療方法更貼近於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應用。「團隊現已獲得國際藥企的合作開發意向,預計相關藥物將在兩三年內進入產業化測試和開發。」李亮表示。

作為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的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教授樊韻平認為,該研究針對臨床難治的耐藥菌株感染,提供了潛在的、可行性非常高的治療思路和方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方明亮表示,該研究發現了呼吸道感染診療的新型人體標誌物,並開發了以抗體療法為基礎的治療手段,具有輔助和加強傳統抗生素治療效果的可能性,具有非常良好的科研和應用價值。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8/mBio.02469-18

《中國科學報》 (2019-06-28 第3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寶寶有痰就是呼吸道感染?需要吃抗生素嗎?
    ,而呼吸道感染只是其中一種可能而已。呼吸道發生感染時「常見是病毒,少數是細菌等」,因為局部的炎症反應,呼吸道上皮的粘液分泌會增加,會產生痰液。這種呼吸道感染後,出現痰液增多的現象,其實是我們身體的保護性機制,有助於清理侵入呼吸道的病毒或者細菌。有時候,呼吸道的痰液增多並不是感染導致,還考慮下面三種原因:1、 過敏,2.、氣道高反應,3.
  • 當抗生素變成毒藥—新聞—科學網
    然而對於一小部分人來說,氟喹諾酮早已「臭名昭著」。臉書以及一些論壇上活躍著很多名為Floxie Hope或MyQuin Story的群組,數千名因使用氟喹諾酮藥物出現嚴重毒副作用的患者在這些群組裡分享著他們的經歷。 很多人的副作用結果是毀滅性的。病人有時會出現精神和生理問題,甚至是中樞神經等方面的問題,在停藥後這些症狀依然不會消失。他們通常把這些副作用稱為「氟毒」。
  • 健康測查,怎樣應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後,主要帶來細的毛細支氣管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加上壞死的黏膜上皮細胞脫落而堵塞管腔,就會導致明顯的肺氣腫和肺不張,炎症也可累及肺泡、肺泡壁、肺間質,因此,也被認為是肺炎的特殊類型。應該如何識別和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呢?帶著您的疑問來參加測查吧。
  • 兒童反覆肺炎,呼吸道感染,耳道感染,可能是原發性免疫缺陷
    如果孩子的呼吸道反覆被感染和治療很長時間,這可能是孩子身體的一個特殊問題。抗體是對感染的反應或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有助於抵抗感染。補體系統蛋白是另一種在免疫系統中起保護作用的血液蛋白。 在最常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中,這些細胞或蛋白質的某些形式缺失或不起作用。可引起反覆感染、嚴重感染和/或非常難以治癒的感染。這些感染可能影響皮膚、呼吸系統、耳朵、大腦或脊髓、尿路或胃腸道。
  • 「濫用」抗生素,3大危害看得見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陳國忠主任提醒,病毒和細菌感染都會引起呼吸道出現炎症,導致呼吸道內皮和氣管黏膜受損,在受損的氣道黏膜和內皮修復過程中,末梢神經裸露在外面,這時候任何的刺激都會引發咳嗽的出現,對於這種咳嗽,不論是用消炎藥還是抗生素,都是沒有效果的,只能等氣道黏膜修復好,咳嗽才能好,快則2-3星期,慢則2-3個月。
  • 感冒:無細菌感染時不需使用抗生素
    那麼,發燒感冒時輸液、吃抗生素真的管用嗎?  沒有細菌感染不需使用抗生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管藥師馮文利認為,打點滴或者注射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感 染,並不是對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有效。「如果流的鼻涕是白色的,就不需要抗生素;若是深黃色或青色鼻涕,才需要抗生素。」
  • ...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受試者招募| 匹多莫德用於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2020-10-2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細菌感染or病毒感染?別急!3步全解決,在家做判斷!
    上周末科大大發表了一篇關於抗生素的文章,一瞬間家長紛紛留言吐槽表示都用過,然後七嘴八舌的都在問:科大大,到底什麼是細菌感染,什麼是病毒感染?科大大,血常規化驗單怎麼看?靠不靠譜啊?科大大,寶寶病毒感染怎麼辦?科大大......細菌感染 or 病毒感染孩子3個月後到6歲之間,細菌和病毒感染最易發生。
  • 抗生素一般是什麼感染才會用呢?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沒有效果哦
    而你說的抗生素也是屬於處方藥,為什麼這個抗生素需要醫生開呢?主要是醫生才能夠判斷孩子需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你是去正規的大醫院,通過驗血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判斷孩子是細菌感染了,所以醫院才會開抗生素。那麼這個抗生素是一定要足量足療程的使用,因為如果是存在細菌感染,比較難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來消滅,而細菌感覺如果拖延不治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更嚴重的情況,比如說支氣管炎,肺炎,到那時候可能就不是通過吃藥能夠治療的,甚至需要吊針才可以了。
  • 從中東呼吸症候群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聞—科學網
    1937年,冠狀病毒首次從一種鳥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中分離出來,這種病毒能夠感染老鼠、大鼠、狗、貓、火雞、馬、豬和牛。迄今,大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至於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除nCoV-2019外,還有另外6種。 其中4種會引起普通的感冒症狀,分別為229E、NL63、OC43、HKU1。
  • 生物晶片檢測2小時判斷出細菌感染種類
    一種快速判斷呼吸道疾病病原菌的生物晶片檢測方法最近開始應用——只要檢測患者痰液,2個小時就能判斷出細菌感染種類,比傳統方法快6倍至240倍。由於節省時間對症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這項技術,對於兒童和老人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尤具價值。提起影響人類壽命的疾病,人們往往忽視了呼吸道疾病。
  • 申昆玲教授:兒童呼吸道感染的診治及預防
    冬春季節,兒童呼吸道感染作為最常見的多發病,發病後會直接影響孩子健康,甚至並發氣管炎、肺炎等多種疾病進而危及生命,目前兒童呼吸道感染問題也是很多兒科醫生關注的熱點。
  • 專家:細菌感染用抗生素或有效果 長期使用不可取
    孩子發燒咳嗽,多是病毒感染,可家長直接上了抗生素,後來打的針還是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頭孢曲松鈉,這是抗生素中的高級藥,它只能治療細菌感染,不能殺死病毒,反而會「誤傷」不少白細胞。白細胞是人體衛士,它減少後人體的防病能力降低,容易引起反覆發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最嚴重的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
  • 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爹爹感染超級細菌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江維)常年使用抗生素給自己治病,武漢的劉爹爹久咳不愈,到醫院一查,竟感染了超級細菌。5日,武漢市第四醫院內,劉爹爹談及此事,仍心有餘悸。65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患有老慢支多年。他不喜歡去醫院看病,每次咳嗽不舒服,都是自己吃各種抗生素治療,且稍有好轉就停藥。
  • 服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 什麼時候能見效?
    核心提示:當你發生了感染感覺很糟糕,去看醫生後醫生會給你開具抗生素的處方,當你開始服用抗生素後就想知道什麼時候感覺能好一些,而這或許很難預測,因為每一種感染都是不同的,因為細菌的組合、感染類型、機體的免疫反應以及服用抗生素的時間點都會有所不同,這就會影響患者恢復的時間。
  • 可致呼吸道感染、角膜結膜炎、胃腸炎等
    更易發生各種呼吸道及腸道傳染病,近年來,因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發疫情在國內外時有報導。腺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人群腺病毒感染相當普遍,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發生腺病毒感染暴發和流行,我國曾於2006年在北方學校中發生過由腺病毒55型引起的學生群體中的呼吸道疫情暴發,以輕型病例為主,多在冬春季節流行。那麼,冬季該如何預防腺病毒,腺病毒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病毒呢?
  • 預防呼吸道感染,注射卡介苗也有用
    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的最新一期上,一項臨床試驗的結果卻顯示,卡介苗還可以讓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受益,安全有效地預防多種呼吸道感染。基於這一結果,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更大的研究來評估卡介苗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防護。
  • 中山大學開發新冠病毒納米顆粒疫苗—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對經過納米顆粒疫苗免疫過的人源化鼠模型上進行了野生型新冠病毒的呼吸道感染,發現未經免疫的小鼠肺部損傷嚴重,病毒複製迅速,並且部分小鼠在感染3天後相繼死亡。而經過納米顆粒疫苗免疫過的小鼠健康狀況良好,肺部無損傷,在包括肺的11個臟器組織中均檢測不到殘留病毒。可見,納米顆粒疫苗誘導的中和抗體可以顯著地抵禦機體免遭新冠病毒感染。
  • 不必要用抗生素的七種病症
    原標題:不必要用抗生素的七種病症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研究表明,英國近一半全科醫生受到了來自患者的壓力,開具了本不必要的抗生素處方。英國衛生部首席醫療官達米·薩利·戴維斯表示:「濫用抗生素是抗生素耐藥、超級細菌產生的重要原因。
  • 香港理工大學研製新抗生素或可對抗「超級細菌」—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理大)團隊通過創新抗菌機制,成功研發新一代候選抗生素Nusbiarylins化合物,有力抑制多種細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