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知道血型
就能預測患癌風險?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
血型與癌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通過血型預測患癌風險
究竟是玄學還是科學?
A血型: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
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
此外,還有研究結果表明A血型女性更易患癌。
與非A血型人群相比,A血型人群患癌風險的增加體現在:
胃癌(18%)、胰腺癌(23%)、乳腺癌(12%)、卵巢癌(16%)和鼻咽癌(17%)。
A血型人群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似乎更低。
另外,ABO血型可能也是腫瘤生存率的預測因子。如在結腸癌、鼻咽癌、乳腺癌(尤其是Rh血型陰性者)的患者中,A血型患者的整體生存率似乎較低。
O血型:患癌風險是非O血型的0.84倍
O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O血型的0.84倍,即前者患癌風險降低16%。
與非O血型人群相比,O血型人群患癌風險的降低體現在:
胃癌(16%)、胰腺癌(25%)、乳腺癌(10%)、結直腸癌(11%)、卵巢癌(24%)、食道癌(6%)和鼻咽癌(19%)。
2010年歐洲腫瘤研究所對2000-2003年間15359例癌症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胰腺外分泌腺癌與O血型存在明顯關係。
即與其他類型的癌症相比,O血型患胰腺外分泌腺癌的風險降低20~47%。然而目前ABO血型與胰腺癌整體生存率關係的研究結果莫衷一是。
AB血型:男性患癌風險較高
一般而言,AB血型的男性患癌風險較高。
中國人群AB血型與肝癌風險增加有關,AB血型與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的風險無關,但AB血型的人群患表皮樣癌和腺癌的風險較低。
AB血型還可能預示結腸癌患者的臨床結局更好,患者的平均總體生存期高於非AB血型。但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較低。
B血型:絕大多數癌症風險較低
整體而言,與A血型相比,中國B血型人群發生絕大多數癌症的風險較低,尤其是胃癌、結直腸癌。
B血型與膀胱癌風險的關係尚未蓋棺定論,但B血型的男性患膀胱癌的風險較低,而B血型與前列腺癌風險增加相關。
在結腸癌患者中,與AB血型相比,B血型患者的整體生存率似乎較低。B血型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同樣較短。
ABO血型為什麼與癌症發生有關?
時至今日,ABO血型與癌症發生與發展有關的潛在作用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某些學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假設:
ABO糖基轉移酶的酶活性失調,而這些酶參與了細胞間粘附、細胞膜信號傳遞通路、宿主免疫反應和間接參與血管生成和凋亡的過程,這些表面分子的改變可能會促進惡性腫瘤的發生進程。
ABO血型抗原還可能影響全身炎症反應,而慢性炎症與癌症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
某些腫瘤抗原的結構與ABO血型抗原結構(尤其是血型A抗原)相似,因此這些腫瘤抗原可能偽裝成血型抗原而成功逃避體內免疫細胞的識別和攻擊。
總的來說,血型中含有A抗原者(A或AB血型)患多種癌症的風險似乎較高、癌症生存率較低;血型中不含A或B抗原者(O血型)患多種癌症的風險則似乎較低、癌症生存率較高;而與A血型相比,中國B血型人群發生絕大多數癌症的風險較低。
六大高發癌早篩方法,提早預防
01
肺 癌
早期篩查方法:CT檢查
預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菸、避免暴露在汙染環境,其次是早期篩查。推薦4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檢查。有人疑惑,體檢中拍了X光片,應該可以篩查出肺癌。其實,當X光片都能診斷出是肺癌時,很多已經是中晚期了。
02
肝 癌
早期篩查方法:B超+抽血
我國是「肝癌大國」,B肝、C肝病毒長期攜帶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長期酗酒抽菸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
只做B超容易漏診,B超結合甲胎蛋白檢測才能有效篩查癌症。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者建議每半年篩查一次。如果發現異常,可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03
乳腺癌
早期篩查方法:乳腺B超
未婚或高齡(35歲及以上)初產、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小於12歲或行經超過42年等,為乳腺癌高危人群。乳腺B超初步篩查發現問題,建議再做鉬靶,更加精準判斷乳腺是否健康。
04
結直腸癌
早期篩查方法:腸鏡
肥胖、糖尿病、習慣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腸息肉史者,容易被結直腸癌盯上。高危人群建議每2~3年做一次腸鏡檢測。
05
胃 癌
早期篩查方法:胃鏡
「十人九胃病」,相比歐美人,中國人更受胃癌「青睞」。幽門螺桿菌攜帶者、過量抽菸飲酒,以及長期吃高鹽、燻烤煎炸、醃製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是胃癌高發人群。
40歲以上高危人群,應每2~3年做一次胃鏡篩查。
06
食管癌
早期篩查方法:內鏡檢查
除了環境和遺傳因素,吃太鹹、愛「趁熱吃」、愛喝酒、主食硬等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食管癌的常見原因。
食管癌容易盯上40歲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狀的人群。
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內鏡檢查,並進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內鏡等精查。如果內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灶,應定期隨訪。反之,應及時就診。
疾病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控制的
用血型只能預測發病傾向
並不是說一定會患病
大家切勿根據血型自行判斷
與其花錢買藥治療
不如督促家人一起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定期體檢
將癌症「扼殺」在萌芽裡!
文章來源:健康之路、科普中國,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