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譚瑩
根據海南省衛健委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癌症發病率排名前五的依次為肝癌、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具有較高遺傳率的常見癌症有乳腺癌、胃癌、肺癌、腸癌、肝癌、鼻咽癌等。那麼,它們的遺傳機率有多大?又該如何降低遺傳的風險?4月15日至21日是第25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專家,聽聽他們的說法和建議。
乳腺癌 更年期女性勿亂用激素
腫瘤外科主任吳煌福介紹,乳腺癌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特別是直系親屬間遺傳的可能性很大。一般來說,母親患有乳腺癌,女兒得乳腺癌的機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
專家支招: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檢查需提前到30歲左右。一般是35歲以前以B超檢查為主,35歲以後進行鉬靶攝片。有遺傳傾向的女性,從20歲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進行乳房自檢,特別是月經後應定期做自檢,如發現乳房內有腫塊並且質地較硬、活動度不好、觸摸不疼痛時,要儘早到醫院就診。另外,有家族史的女性應早生育(30歲前)並進行母乳餵養,更年期的女性勿亂用含雌激素成分的藥物,以儘量減少乳腺癌誘發因素,降低其發病率。
鼻咽癌 醃製食品會增加發病率
耳鼻喉科主任馮勇軍介紹,鼻咽癌在中國華南地區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學界認為,導致鼻咽癌的一種原因可能是受家族遺傳因子的影響,另外一種可能是因為家族中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或者與環境有關。
專家支招: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定期檢查EB病毒。常吃醃製食品會增加鼻咽癌的發病率至2—7倍。同時要注意戒菸和避免吸二手菸及其他有害煙霧如煤油燈氣等。如果發現鼻涕帶血以及不明原因的頸部淋巴結腫大、耳悶塞或者耳進水的感覺等,應及時就醫。
腸癌 健康飲食很重要
腫瘤內科主任林海鋒介紹,有數據指出,20%—30%的大腸癌患者有各類癌症的家族史。有一種稱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疾病,很容易發展為腸癌。據觀察,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的結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
專家支招:家裡有直系親屬患家族性腸息肉病的人群,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有效預防大腸癌最重要的是改變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積極運動,保持充足睡眠。45歲後,平均每5年至10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也可以選擇每年或半年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如果有遺傳傾向,應1—3年做一次腸鏡。如果經常便血、大便次數多、黏液便及腹痛,應及時查明原因。
胃癌 有家族史人群應定期檢查
腫瘤內科主任林海鋒介紹,胃癌的出現與遺傳有很大關係,有著明顯的家庭聚集現象。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兩代人至少有兩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齡小於50歲,所有患者均為瀰漫型,就可能是遺傳性胃癌。
專家支招:由於遺傳性瀰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較為隱匿,因此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以儘早發現癌變。這類患者的家屬,可多食用新鮮水果和蔬菜,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可阻止致癌物形成。如果經常出現上腹部疼痛、胃部悶脹、不明原因變瘦等症狀,應儘早到醫院診斷。
肝癌 父母患肝癌子女要小心
腫瘤外科主任吳煌福提醒,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則是一級預防對象。因為B型肝炎病毒的垂直傳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傾向。特別是攜帶B肝病毒的母親,其後代發生肝癌機率較高。
專家支招: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無論身體好壞都要進行1次全面的肝臟檢查,如肝功能全項、B超等。
平時儘量不吃臭豆腐、發酵酸菜、豆腐乳等黴腐食物;儘量不吃發芽的食物,如豆芽、發芽的土豆等;儘量不吃油炸食物,同時要戒酒;不要亂服用藥物或是保健品。如果突然出現不明原因消瘦、右側肋下疼痛、眼周圍發黑、乏力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肺癌 吸菸女性患癌風險更高
腫瘤外科主任吳煌福表示,肺癌的主因是吸菸,但遺傳因素也有一定作用。有研究報告顯示,近親中患有肺癌的,如果本人再吸菸,其患肺癌風險比一般人要高出14倍。還有人發現,有肺癌家族史且愛吸菸的女性,患癌風險是常人的5倍多。
專家支招:應積極避免肺癌的致病因素,如主動戒菸,注重情緒管理等。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去醫院體檢,若家族有肺癌病史,要使用影像學檢查、血腫瘤標誌物、基因檢測等方法進行定期監控,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