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只跟基因遺傳有關?日常這5大致癌因素讓人無從察覺,別忽視

2021-01-07 騰訊網

癌症的發病近年來逐年升高,根據2018年的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的癌症患者達到了1800萬人以上,因此而導致死亡的人數為960萬,對應我國的新發病例是380萬,死亡不到230萬人,從這個數據上看我國新發癌症病人佔了全球的20%以上,也就是說每天我國有1萬人以上被診斷癌症。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

其實,外界環境因素對於癌症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外界環境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那麼我們就來逐一看看這些因素是如何導致人體致癌的!

1、細菌因素

細菌因素我們可能最了解的就是胃部的腫瘤可能跟幽門螺旋桿菌相關,一般來說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患胃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6倍,為什麼呢?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會反覆破壞胃部的黏膜,導致各種炎症和損傷,胃需要修復,但胃部又是一個容易汙染的環境,再加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最終會先出現胃潰瘍,然後持續發展成為胃癌。

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癌外,還有兩種腸道的細菌可能會導致大腸腫瘤的生成。這兩種細菌分別是鬆脆桿菌以及某種特殊的大腸桿菌。有研究發現在家族性大腸息肉病的患者的息肉上,能夠發現一層生活薄膜,而這層薄膜中充滿了這兩種細菌,同樣,如果從普通人身體取出的大腸組織中就很少能發現這兩種細菌。

在對動物的實驗中發現,如果給小鼠身體內添加這兩種細菌,那麼就有較大機率出現大腸癌,但如果只給予一種細菌,那麼很少出現大腸癌。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兩種細菌可以穿過大腸的保護層,並且大量繁殖,其中特殊的大腸桿菌會損傷大腸,並且破壞其DNA,而鬆脆桿菌則可以產生毒素配合大腸桿菌傷害大腸的細胞,導致癌變發生。也就是說這兩種細菌如果同時出現就可以協同作用,加快腫瘤的生長。一般來說,普通人大腸很少同時擁有這兩種細菌,所以如果進行檢查時同時發現這兩種細菌,那麼患者就應該屬於高危人群,應該經常接受大腸癌的篩檢。

2、慢性病高血糖因素

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高血糖又增加胰臟癌、食道癌、小腸癌、膀胱癌的風險。根據有關醫療機構的統計研究報告中指出,血糖升高每增加5.6mmol/L,就會增加14%患胰臟癌的機率。原因在於高血糖狀態下,血糖會損傷胰腺的細胞,而這種損傷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而在美國和義大利的一些研究中顯示,如果在普通人的食物中增加糖分,比如蔗糖、果糖以及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的話,是有可能升高患食道癌、小腸癌、大腸癌和膀胱癌的機率,而且在研究中發現容易出現癌症的人群,普遍攝取蔬菜的量也比較少,所以這似乎跟高血糖預防原則出現驚人的一致。

3、維生素D與5類癌症有關

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聯,最早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現的,有研究團隊發現大腸癌的死亡率在日照偏少的地方比較高,因此提出了一個假說,那就是維生素D充足的人,患上大腸癌死亡的機率偏低。正是有了這個假說,很多醫學研究人員開始研究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係,通過很多實驗發現,維生素D有促進細胞分化,延緩腫瘤細胞生長,減少腫瘤血管形成的效果。而臨床上目前能夠觀察到的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聯,多集中在大腸直腸癌、乳癌、前列腺癌、肝癌以及胰腺癌等五大類。

自從這個理論被提出來後。許多研究者就試圖研究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係。從動物實驗中可以發現,維生素D能夠促進細胞的分化、減緩癌細胞的生長、促進細胞的凋亡,以及減少腫瘤血管的形成。臨床上觀察到的維生素D和癌症的關係,多半是集中在4大類癌症: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以及胰臟癌。最近又發現維生素D和肝癌的發生以及治療有關,尤其是近幾年,多國醫學界發現肝癌的發病跟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關聯性,研究稱血液中有高濃度維生素D 的那群人,患肝癌的風險甚至可減少50%。

4、吸菸因素

吸菸會損傷肺部和血管循環系統,這個大家都了解,對於癌症來說,肺癌的發病跟吸菸有非常大的關係,其中65%左右的肺癌是因為吸菸導致的,遠高於基因突變。但是吸菸除了大致肺癌外,還有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而且男人的關聯性更大,也就是說吸菸的男性不要每次體檢只重視肺部的檢查,大腸的檢查也是不能少的。

5、肥胖增加患癌風險

我們都知道肥胖跟很多慢性病有關,比如三高等,但現在研究顯示癌症也跟多個癌症有較強的關聯性,201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相關論文表明,肥胖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這十三種癌症分別是:結腸癌,食道癌,腎癌,子宮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膽囊癌,卵巢癌,胰腺癌,腦膜瘤,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因此,美國臨床癌症學會曾警告,肥胖將超過菸草成為最危險的致癌因素。

那麼,為什麼肥胖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呢?雖然目前沒有確定的答案,不過醫學研究指認為有兩個原因可能相關:

1、白色脂肪組織容易出現炎性反應,也就是發炎,這時候就可能出現高水平的芳香環轉化酶,而這種酶會增加雌激素的生成。雌激素的水平提升,有可能導致一系列跟其有關的癌症,比如乳腺癌等。

2、肥胖者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比正常人低很多,因此人體的胰腺會製造更多的胰島素。然而,胰島素本身就是一個細胞生長激素,高胰島素有可能促進身體某一部分的細胞異常生長,因而增加癌症發生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麼減肥是不是能夠減少癌症的發病率呢?

早年前,曾有實驗比較肥胖者的癌症發生率是否會因為減肥手術而減少。研究發現如果部分女性(大約2000人左右)減肥後,只有3.6%出現癌症(主要是婦科癌症,比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相反地,大約4000名未減肥的肥胖婦女中,有5.8%患了癌症。研究發現,成功減肥後能夠讓婦女減少七成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如果能長期維持標準體重,那麼這個風險還會減少,最終達到八成左右。

不過,也有實驗表明,對於減肥後對癌症的影響來看,只要以前就曾經肥胖過,那麼在減肥後,或多或少還會影響到人體的患癌機率,也就是說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從小就避免自己發胖。

相關焦點

  • 患癌只跟基因有關?外界哪些因素也會影響患癌機率?聽醫生怎麼說
    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其實,外界環境因素對於癌症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外界環境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
  • 最殘忍的患癌原因:致癌基因
    最命運的患癌原因:基因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2013年主動接受了預防性的雙側乳腺切除手術,以降低患癌風險,原因是,朱莉的母親患有乳腺癌,而她通過基因檢測也發現自己帶有BRCA1基因,這個基因的存在代表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平常人平均高出
  • 醫生:這5個因素,或許是癌症的幕後推手
    對於不了解醫療知識的人來說,那原因可就太多了,報應、因果循環、作孽、運氣不好,這些詞你都可能會聽到,但就是沒有專業、靠譜的內容。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如此,只要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會用封建迷信解釋。然而,科學界就真的對癌症有研究、明確患癌的因素嗎?首先,大家要明白癌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 癌症不傳染但可能會遺傳 「三早」提高患癌生存率
    特別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員間因為長期生活,可能會被同一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導致「家庭癌」的發生。不會通過日常生活傳染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組織細胞是受基因控制的,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如生長、增殖等是有序的,不會發生混亂。
  • 家族癌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哪些人需要做防癌基因檢測?
    ,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被遺傳,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更容易讓家族出現相同的癌症。家族性結腸息肉易發展成結直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結直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約20%-25%上皮性卵巢癌與遺傳因素相關,有卵巢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其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明顯增加;5%-10%的乳腺癌與基因遺傳有關,一般情況下,家族中母親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是BRCA1、BRCA2。
  • 致癌基因,世代相傳?如果有癌症家族史,該怎麼辦
    對於這些情況,很多人可能會有一些疑惑,比如癌症出現家族性,是因為遺傳嗎?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症,其他人也會得嗎……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答下,關於家族性癌症的一些疑惑。為什麼會出現家族性癌症?家族性癌症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某些情況下,可能是因為家族成員有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習慣,比如家中有人吸菸,家族飲食中過多食用醃製食品等,可能導致多位家族成員患肺癌、胃癌;也可能是因為一些疾病因素,如家族中多人患有肥胖症;幽門螺桿菌、B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也會導致一個家族中多人患癌症。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一人患癌,5名親屬竟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乳腺癌、卵巢癌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男性也不能「逃脫」 華聲在線10月9日訊 61歲的朱女士患了卵巢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行了手術,並接受了基因檢測,被發現存在BRCA1突變。
  • 5大致癌因素,大部分可避免
    即使不用列出數據,很多人也知道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身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 你一定也想過:為什麼現在得癌症的人會這麼多?國外也是這樣嗎? 下面,我們通過真實的數據來說話,告訴你中國癌症的人數、因素和防癌3大真相。。
  • 每分鐘就有7人得癌症,不想「發現即晚期」,5類人注意篩查
    只要有營養支持,癌細胞就會不斷分裂,而在這一過程中,它並沒有對器官造成實際、嚴重的損傷,所以患者往往沒有特異症狀表現! 而且,內臟器官癌變之後,即便是有症狀出現,早期也多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比如胃癌、肝癌或胰腺癌造成的消化不良,就容易被誤診為是普通腸胃疾病,繼而忽視了檢查!
  • 癌症也會遺傳?醫生直言:如果是這4種,下一代可能會「繼承」
    2017年,青島一家七人患癌的事例,讓不少人堅信癌症會遺傳。一開始,是家裡的女兒確診肺癌,並伴有多個病灶轉移。住院期間,他哥哥因為意外也來到醫院,隨後也檢查出肺癌,同樣是多病灶的原發性肺腺癌。經過了解得知,他們七兄妹中,有六人確診癌症,其中一人因胃癌去世,而且他的父親早年也是因肺癌去世的。不少專家證實,大部分的癌症都有家族聚集現象,有些癌症還會遺傳給子女。
  • 攜帶癌症突變基因的人,一定會患癌?專家:不一定!取決於這3點!
    作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如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你攜帶有癌症突變基因,是否意味著你一定會患癌症呢? 不是! 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基因突變,也不一定代表每個攜帶遺傳突變的人都會患癌。
  • 湖南:1人患癌 5名親屬竟查出基因突變
    患癌後,5位親屬基因檢測查出有突變 記者了解到,朱女士查出患有卵巢癌後,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婦科成功完成了根治性手術。術後,她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基因檢測,以便接受進一步綜合治療。不久,朱女士的檢測結果出來了,醫生又建議她的直系兄弟姐妹、兒女都來做一個基因檢測。
  • 千滾水、隔夜水不致癌!真正會致癌的,反而是國人常喝的這種水
    而之所以提到這兩種癌症,就是因為它們的病發的確和「燙食」有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就將超過65℃以上的食物,規劃為2a類致癌物。而受到細胞反覆修復受損、慢性病等幾個因素影響,後期患癌率也會有所增長。
  • 癌症和遺傳到底有多大關係?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細胞會增長、分化和死亡,但癌症細胞只增長和分化,並不死亡,這種細胞的永生導致了失控,身體無法承受而走向死亡。這種細胞瘋長是因為基因變異,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問題:癌症是遺傳的嗎?如果回答是,賴投胎。如果回答不是,賴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有很少一部分癌症,大約5%到10%是遺傳的。
  • 每年新增癌症人數超百萬,關於癌症的5個冷知識,希望能夠了解
    在上皮組織內的細胞,受到種種致癌因素影響,最終發生了基因突變。而致癌因素又包括了遺傳基因、慢性病、長期致癌物接觸(多環芳烴、放射線、芳香胺、亞硝胺)等;
  • 謠言,關於癌症的7個真相要了解清楚,別再無...
    生活中流傳著很多跟癌症有關的說法,如癌症會傳染給他人、手機和電腦會致癌等,使得人心惶惶,在生活方面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癌症會纏身。其實癌症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需了解以下幾個問題,正確面對癌症。
  • 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家族中4人確診同類癌症,難道癌症真的會遺傳? 癌症會遺傳嗎? 癌症不是遺傳病。所謂「遺傳病」,是基因變異直接導致的先天疾病,主要從攜帶缺陷基因的父母、或者患病的父母那裡遺傳,後天因素影響很小。
  • 中國女性可控的致癌因素,排名第一的竟然是……
    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 2019 年發表了一篇中國群體大樣本數據,試圖去分析哪些生活方式、飲食和感染因素會影響癌症死亡風險。這是國內第一次採用如此規模的統計大數據:涵蓋全中國 31 個省份,囊括了 2014 年的103萬癌症死亡病例。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3期:除草劑致癌 轉基因巨頭孟山都被判...
    這是該公司在其面臨的逾萬起類似訴訟中第二次遭遇挫敗。本月較早時,該陪審團初步裁定孟山都的除草劑導致這位名叫埃德溫·哈德曼的男子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重要因素」。該陪審團認定,Roundup除草劑存在設計缺陷,孟山都沒有對該產品的致癌風險發出警告,並且行為疏忽。這8100萬美元賠償金中包括590萬美元的補償性損害賠償,以及7500萬美元的懲罰性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