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殘忍的患癌原因:致癌基因

2021-01-20 基因谷

眼看2020年央視春晚就要到來,一張春晚舞臺的老面孔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1月16日早上7時30分,著名主持人趙忠祥因癌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其子趙方在社交平臺透露,趙忠祥2019年底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確診癌症且已經擴散。

圖源微博

有媒體從知情人士獲悉,醫院診斷發現看,趙忠祥患有的是鱗狀細胞癌。

這樣的事情總是赤裸裸展示了癌症的殺傷力。小九平時採訪去醫院採訪遇到過各個年齡的腫瘤患者,有時還會聽到身邊某某朋友或某某家屬得了癌症的消息,有一種感覺:

癌症離我們越來越近。

這真的不是錯覺!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最命運的患癌原因:基因

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2013年主動接受了預防性的雙側乳腺切除手術,以降低患癌風險,原因是,朱莉的母親患有乳腺癌,而她通過基因檢測也發現自己帶有BRCA1基因,這個基因的存在代表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平常人平均高出65%。

基因致癌是最不可捉摸的,至少是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也可以像朱莉一樣選擇基因檢測,預知疾病,提前預防。

我們經常會聽到「基因改造」、「基因變異」這樣的詞語,在有的故事裡,人一出生就具有了父母所遺傳的各種超能力,似乎有個神奇的基因就註定了一個人的不平凡;在中學的課本中,我們也會接觸到基因相關的知識,但課本中所講的基因似乎並沒有電影裡所描述的那麼強大的功能。基因除了決定你的性別、膚色這些能夠表現出來的特徵,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能力呢?其實基因就像一本關於你個人的極其詳細的說明書,細緻到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每一個蛋白質分子。在人們的生活中,甚至一些疾病的發生都跟基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這時會有人心生疑問:為什麼通過檢測基因就可以知道將來可能會患上什麼癌症?是不是其他的癌症也可以通過基因的檢測來預估風險?甚至有人會問,可不可以通過檢測基因來預測壽命?

(圖片來自網絡)

這就要先從基因說起,基因儲存著每個生物的生長、發育、衰老,甚至生病與死亡的各種信息。基因代代相傳,在外界環境長久的影響下,有的基因會慢慢發生改變(基因突變),有的基因會慢慢被淘汰,表現在外部就是「優勝劣汰」;可以說,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著生命體的各種活動。經過無數年的自然進化,人們具有的大多數基因所攜帶的功能是對人體有利的,比如可以控制人體對病毒、細菌等產生免疫力,控制新陳代謝等;但有的基因卻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比如攜帶BRCA1突變基因會使女性有較高概率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

為什麼這個基因突變就會導致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如此之多呢?原來,BRCA1是一種抑癌基因,正常的時候能夠抑制惡性腫瘤的發生,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但一旦發生突變以後就會失去原有功能,從而使人更容易患上某些癌症。據美國堪薩斯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統計,攜帶了該突變基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達到45%-80%,患卵巢癌的概率是45%-60%。

癌症於基因突變的關係(圖片來自網絡)

那麼其他的癌症會不會也跟基因有關?隨著基因的代代相傳,會不會導致癌症也出現能夠遺傳的現象呢?

是的,許多癌症都跟基因的突變相關,並且會呈現一定程度的遺傳性。比如甲狀腺癌、腸癌、肺癌等。哈佛大學和赫爾辛基大學以及其他單位的專家們共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訪了20餘萬名雙胞胎,他們根據這些雙胞胎患癌症的情況分析,證實了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宮癌等均有著明顯的家族性風險,風險最高的是前列腺癌,其次是乳腺癌、肺癌、結腸癌。所統計的各種癌症總體的遺傳概率高達33%。

總之,癌症確實有一定的遺傳性,而且不同的癌症有著不同的遺傳概率。

(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癌症具有遺傳性,那麼如果家族裡出現過癌症患者,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倒也不至於寢食不安,癌症的發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有隱性和顯性之分,如果易感基因發生在隱性基因上是不會發揮作用的(比如男性即使攜帶了乳腺癌基因也不會發病,但卻因為基因的遺傳性可能導致後代女性發病),即使是在顯性基因上,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才會發病。有時候家族性的癌症不一定是由基因遺傳導致的,而是由於生活在一起,擁有共同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吃燒烤、長期生活在汙染嚴重的環境裡,不規律的起居,過重的心理壓力等等都是危險因素。

基因確實參與著每個生命的各種活動,但不可能完全決定一個生命的健康,更不可能決定明天和意外或者幸運哪一個更先到來。任何基因最終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都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各種癌症易感基因一直存在,但癌症的發病率卻在近幾十年裡隨著人們經濟的飛速發展不斷上漲,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諸如大氣汙染、水資源汙染、不健康的飲食、不合理的作息等,這些幾乎是每一個現代人都面臨的問題。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8年全球新增1800多萬癌症患者,在所有類型的癌症中,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都是肺癌。而眾所周知,肺癌最危險的因素是抽菸這個不健康的習慣!由此可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才更是需要人們注意的問題。

所以,如果家族中有人出現了遺傳性癌症,首先應當提高警惕,如果是遺傳性較高的癌症比如乳腺癌,就應當儘早篩查,定期體檢,一旦發現有發病跡象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儘早處理;但同時,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更為關鍵也是自身能夠控制的因素。

點擊加入基因俱樂部    成就行業精英

目前已有500+行業精英加入基因俱樂部

       

       

相關焦點

  • 致癌基因,世代相傳?如果有癌症家族史,該怎麼辦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世代相傳的致癌基因突變引起的,這常被稱為「遺傳性癌症」。家族性癌症會遺傳嗎?由相似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導致的家族性癌症,通常不會遺傳;而如果遺傳了致癌基因突變,則有可能會出現癌症遺傳的情況。
  • 患癌只跟基因遺傳有關?日常這5大致癌因素讓人無從察覺,別忽視
    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那麼我們就來逐一看看這些因素是如何導致人體致癌的!
  • 患癌只跟基因有關?外界哪些因素也會影響患癌機率?聽醫生怎麼說
    這個數字非常驚人,有時候我們會想,如果說癌症是因為基因突變導致的,那麼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突變呢?是不是還有不少跟癌症相關的因素我們沒有注意到呢?其實,外界環境因素對於癌症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而外界環境因素有哪些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外界環境因素,這是要跟人體的內在因素區分的,也就是說除去基因、遺傳、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外的,受其他非人體自身影響的因素都可以稱為外界環境因素。
  • 何謂「致癌基因」?致癌基因如何促使人體發生癌症?
    染色體是細胞內記錄遺傳訊息最主要的構造,人類細胞至少有 3 萬個基因的 DNA 編碼儲存其中,不同的基因各具特殊功能。當基因要發揮其功能時會依據這些 DNA 編碼,透過細胞內「轉錄」(transcription)及「轉譯」(translation)機制,合成該基因代表的蛋白質。新合成的蛋白質各有特定的胺基酸序列,因此大小、結構亦不相同,需擔負的任務也不一樣。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腫瘤基因檢測」,是從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出 BRCA1 基因突變,接受預防性乳腺切除以降低患癌風險開始的。2018年,歌手鄧紫棋發微博自曝家族有癌症病史,因此做了基因檢測,所幸測試結果是陰性。
  • JNCI:男性患癌風險為何普遍高於女性?原因竟是Y染色體關鍵基因的缺失
    2020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量研究發現,男性要比女性更容易患癌,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造成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全球衛生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能夠讓男性患癌風險增加的關鍵生物學機制,即決定性別的
  • 做好這5件事,或可降低患癌的機率
    在臨床上情緒長期抑鬱、壓力過大、喜怒無常等,也被稱為「易患癌性格」。 因為長期情緒不穩定,會降低機體免疫能力,並導致內分泌紊亂,進而增加自己患癌的機率。飲食與癌變之間的關係較為密切,比如長期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習慣吃燙食等不良習慣,正是促發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炎症的原因。
  • 經常熬夜,會不會致癌?
    長期熬夜,不規律作息確實是致癌風險因素! 合作者Lamia教授是研究生物鐘基因的專家。幾年前,她的團隊把正常細胞裡CRY2基因去掉後,意外發現不僅細胞生物鐘紊亂了,而且細胞越長越快,久而久之,居然變成癌細胞了!
  • 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嗎?喝放涼的白開水有毒嗎?揭秘致癌的原因
    喝水是生活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其實也會關係到健康。有人說喝水的溫度不能超過65℃以上,否則會致癌,還有人說喝放涼的白開水對健康也不好,那事實如何呢?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嗎?喝放涼的白開水有毒嗎?揭秘致癌的原因。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嗎?
  • 你知道嗎:香菸除了會致癌,還會有損基因
    但是最新的科學研究充分證明,香菸除了會造成各類惡性腫瘤和疾病,甚至對於基因都將造成一定的損害,而這種病變是不可逆的,也是無法治癒的。眼下,權威醫學組織的成員第一次嘗試設立了修復以及彌補由於尼古丁造成的基因組織損傷位置復原的高端科學技術。
  • 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這3種輻射最危險!
    作者:菠蘿(菠蘿因子公眾號創始人)(一)說起致癌風險,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輻射。86 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最近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更是進一步加深大家對輻射的恐懼。很多人都認為微波爐是有致癌風險的,所以家裡堅決不用。很多人覺得 WIFI 信號、手機信號也可能致癌,每天過得心驚膽戰,如履薄冰。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13期:除草劑致癌 轉基因巨頭孟山都被判...
    該陪審團認定,Roundup除草劑存在設計缺陷,孟山都沒有對該產品的致癌風險發出警告,並且行為疏忽。這8100萬美元賠償金中包括590萬美元的補償性損害賠償,以及7500萬美元的懲罰性損害賠償。拜耳去年以6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孟山都。該公司周三表示,對於陪審團這一裁定深感失望,並將提起上訴。這次審判只是美國11200多起類似訴訟中的第二起。
  • 千滾水、隔夜水不致癌!真正會致癌的,反而是國人常喝的這種水
    對於「直男」們而言,安慰對方最愛用的四個大字就是:多喝熱水!65℃以上的水、食物,不是絕對會致癌,但卻對人體可能存在致癌性,與其最為相關的就是食管癌和胃癌。
  • 新致癌基因被發現!瞄準膠質母細胞瘤的致命弱點
    致癌基因作為癌症「催化劑」,會導致腫瘤生長;而抑癌基因作為癌症「制動器」,則會抑制腫瘤生長。 致癌基因的功能獲得性突變、額外的基因拷貝數(即擴增),或表觀遺傳激活,均可引發腫瘤;而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比如功能性突變的喪失、基因本身的缺失或表觀遺傳沉默,也可藉助激活信號通路,引起癌症。 致癌基因對癌細胞的存活至關重要。
  •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這7種病毒,你必須了解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病毒是非常小的生物體,它們是由基因(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的,有幾種致癌病毒:EB病毒(EBV)一種通過唾液傳播的皰疹病毒。C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並可導致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還沒有C型肝炎的疫苗,但它是可以治癒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通過受感染的精液、陰道液、血液和母嬰傳播。雖然它不會直接導致癌症,但研究人員認為,它會破壞免疫系統,從而降低人體對其他致癌病毒的防禦能力,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 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
    一說起致癌風險,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輻射。86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最近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更是進一步加深大家對輻射的恐懼。很多人都認為微波爐是有致癌風險的,所以家裡堅決不用。真正有致癌風險的,是一類特別的輻射,叫「電離輻射」。根據能量高低,輻射可以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破壞DNA,造成基因突變,因此是致癌風險,而非電離輻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壞DNA,因此理論上沒有致癌風險。
  • 迄今最全致癌基因圖譜:568個致癌基因匯總
    通過對來自66種癌症的28076個腫瘤樣本的基因組進行分析,鑑定了568個癌症驅動基因。這是迄今為止癌症驅動基因最完整全景圖。該研究數據已在 IntOGen 平臺更新。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癌症驅動基因功能強大,TP53、PIK3CA、KMT2C、ARID1A、KMT2D、LRP1B、PTEN、RB1、FAT4、KRAS,這10個基因每個的突變都能導致20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症,其中最誇張的就是大名鼎鼎的 TP53 基因,其突變導致的癌症超過50種。
  • 自然界為何有動物不患癌:大象額外有19個TP53基因
    自然界為何有動物不患癌:大象額外有19個TP53基因 2017-07這個悖論指出,因為癌症是由有害的基因突變導致的,所以細胞越多,基因突變的機率越高。由此推論,比起小白鼠等壽命短的小型多細胞動物,大象等壽命長的大型多細胞動物患癌的風險更高,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舉例來說,大象的細胞數量是人類的100多倍,其癌症發病率卻僅為5%,相比之下,人類的癌症發病率卻高達20%—25%(不包括因吸菸等原因而患癌風險上升的人)。
  • 養生:過量補充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易患癌!
    原標題:過量補充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易患癌!  當「這十種食物可以防癌」、「最可能致癌的幾種食材」充斥著我們的朋友圈時,恐怕我們都很難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防癌和致癌的說法。然而,近日卻有媒體曝出,過量補充胡蘿蔔素和維他命E會增加患癌風險,這次似乎不再是空穴來風的傳聞,而是有科學依據的說法。
  • 一些致癌基因狼狽為奸
    癌細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無限分裂、永不停止,而正常細胞則不會無限生長。什麼原因導致癌細胞的「瘋狂」?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是因為一種名為c-Myc的核蛋白可擺脫細胞內的控制機制,促使癌細胞分裂。這種蛋白可調節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合成這種蛋白的基因本應在造血、胚胎發育等情況下「工作」,在不需要時受細胞抑制而「休息」。